A. 「為什麼你看到別人眼中有刺,卻看不到自己眼中有梁木」是什麼書上的
在《聖經馬太福音》裡面講到的。
《聖經·馬太福音》說道,「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你這假冒偽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以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參考資料
意思是:你光注意到別人的缺點,缺不從自身上找原因,你只看到別人眼中有一根刺,卻不知道自己眼中有一根梁木,刺多打點啊,梁木多粗啊。
比喻別人是小毛病,你自己是大毛病,你光看到別人小毛病,卻沒看到自己的大毛病。
但耶穌卻宣稱:由於這種非基督化的行動而養成的品性,若與所批評的缺點比較起來,就如梁木與刺相比一般。
人由於缺乏寬容仁愛的精神,竟致將一粒原子也當作一個星球了.凡從未有過全然獻身與基督之痛悔經驗的人,就不會在他們的生活上表現救主慈愛之軟化人心的感召力。
他們誤表福音良善溫文的精神,又傷害基督曾為之受死的寶貴生靈。
根據我們救主所引用的比喻看來,凡放縱非難之習氣的人,所犯的罪較比他所指責的人更大,因為他不但犯了同樣的罪,並且更加上了自負與非難的罪。
(1)馬太福音電影全集看擴展閱讀
馬太福音篇第7章第3節:
簡體和合本: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繁體和合本: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新譯本:
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的木屑,卻不理會自己眼中的梁木呢?
淺文理:
胡為視爾兄弟目中有草芥、而不覺己目中有梁木乎。
呂振中譯本:
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的木屑,卻不察看你自己眼中的梁木
呢?
NIV:
"Why do you look at the speck of sawst in your brother's eye and pay no attention to the plank in your own eye?
NKJV:
And why do you look at the speck in your brother's eye, but do not consider the plank in your own eye?
NASB:
"Why do you look at the speck that is in your brother's eye, but do not notice the log that is in your own eye?
希臘文:
Kai dia ti blepeiV to xularion to en tw ofqalmw tou adelfou sou, thn de dokon thn en tw ofqalmw sou den parathreiV。
B. 歐洲三大電影節是哪些
歐洲三大電影節分別是:義大利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
1、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英文: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立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故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為「金獅獎」,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於每年8月至9月間在義大利威尼斯麗都島舉行。在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之間,威尼斯電影節是諸多世界電影大師的搖籃。
2、戛納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亦譯作康城或坎城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立於1946年,因兼有大海(Sea)、美女(Sex)和陽光(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最初是為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而創辦,最高獎項為「金棕櫚獎」。戛納國際電影節於每年5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
3、柏林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英文: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20世紀50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在西柏林創立。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為「金熊獎」,以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為宗旨。柏林國際電影節於每年2月間舉辦,為期兩周。
(2)馬太福音電影全集看擴展閱讀
歐洲三大電影節「三大滿貫」獲得記錄
1、最高獎大滿貫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夜》柏林金熊(1961)、《紅色沙漠》威尼斯金獅(1964)、《放大》戛納金棕櫚(1966)。
羅伯特·奧特曼:《陸軍野戰醫院》戛納金棕櫚(1970)、《西塞英雄譜》柏林金熊(1976)、《人生交叉點》威尼斯金獅(1993)。
2、最佳導演大滿貫
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狂野之愛》戛納最佳導演(2002)、《血色將至》柏林最佳導演(2008)《大師》威尼斯最佳導演(2012)。
3、二等獎大滿貫
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1964年《馬太福音》威尼斯評審團大獎、1971年《十日談》柏林評審團大獎、1974年《一千零一夜》戛納評審團大獎。
張藝謀:1991年《大紅燈籠高高掛》威尼斯銀獅獎、1994年《活著》戛納評審團大獎、1999年《我的父親母親》柏林評審團大獎。
4、最佳男演員大滿貫
傑克·萊蒙:1979《中國綜合症》戛納影帝、1981《奉獻》柏林影帝、1982《大失蹤》戛納影帝、1992《大亨游戲》威尼斯影帝。
西恩·潘:1996《死囚漫步》柏林影帝、1997《可人兒》戛納影帝、1998《浮世男女》威尼斯影帝、2003《21克》威尼斯影帝。
5、最佳女演員大滿貫
朱麗葉·比諾什:1993《藍》威尼斯影後、1997《英國病人》柏林影後、2010《合法副本》戛納影後。
朱麗安·摩爾:2002年《遠離天堂》威尼斯影後、2003年《時時刻刻》柏林影後、2014年《星圖》戛納影後。
6、終身成就獎滿貫
讓娜·莫羅:1992年終生成就金獅獎、2000年終生成就金熊獎、2003年終生成就金棕櫚獎。
7、主演最高獎滿貫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1960年《甜蜜的生活》戛納金棕櫚獎、1961年《夜》柏林金熊獎、1962年《家庭日記》威尼斯金獅獎。
鞏俐:1987年《紅高粱》柏林金熊獎、1992年《秋菊打官司》威尼斯金獅獎、1993年《霸王別姬》戛納金棕櫚獎。
C. 公認必看的100部美國大片
魔法師的學徒 哈利波特系列 加勒比海盜系列 蜘蛛俠1 2 3 鋼鐵俠1 2 3 變形金剛1 2 3 復仇者聯盟 無敵浩克 黑衣人1 2 3 夠多了, 這些先湊合看吧
D. 馬太福音六章25節到34節講解,,,誰來幫幫我呢
(太6:25)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喝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
『生命』:魂;『憂慮』:分心。
『所以』 表示本節與上節(24節)有關──連我們為正當的需用(衣食)憂慮,也會弄到事奉瑪門的地步。
神既然給了我們生命,他必然會顧到生命的需要,賜給我們吃的和喝的東西。我們的存留,乃在乎他 。信徒為飲食衣著憂慮乃是罪,因為憂慮即表示不信任神的看顧。 信徒不要讓身體作我們生命的主人;身體乃是奴僕,不是主人。
主一面要我們為今日的飲食祈求(11節),一面卻說不要為衣食憂慮;祈求是信的表示,求了就信神必給,憂慮是不信的表示。
(太6:26)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里,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
這里主耶穌並沒有意思叫我們不必為生活勞力(參創3:17);他不是告訴我們不必工作以維持生計。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帖後3:10)。主的意思乃是說,我們的生存是在神的手中,所以必須信靠神,而不可只想憑自己的力量來保全生存。
(6:27)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 ?
『思慮』;憂慮,掛慮,關心,懸念。
我們的壽數和身材是神定規的,人的憂慮並不能改變神的安排。我們的憂慮既然無濟於事,何必再枉費心思呢?
(6:28)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
『百合花』:象徵在神的看顧下,完全沒有人工的信心生活 。 信心的生活乃是清白如野地的百合花,不用人工(也不勞苦),不自我妝飾(也不紡線),只是安息在神的看顧里。天空的飛鳥,地上的百合花,都在見證神恩典的原則──非以勞苦換取,乃是白白享受。
(6:29)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 ——所羅門王在位時,是以色列歷史上,國力最富強,疆土最廣闊,享受最奢華的時期 。所羅門『所穿戴的』,象徵人工的極品;『這花一朵』代表神手所作的。任何人工作出來的成果,遠不如從生命中長出來的。
(6:30)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里,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
『野地里的草...丟在爐里』:中東一帶地方的人通常用草來燒熱土窯。
野地里的草沒有甚麼用處,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所以就著人在神面前的用處來說,神必定會眷顧我們。
信心的生活乃是安息在神所安排的『今天』里 。人是神造物的中心,萬物的存在,乃是為著供養人;信徒若是能了解到自己在神心目中的地位,便不會為生存而掛慮了。對神有信心,能使我們免去許多無謂的掛慮;對神沒有信心(或是小信)的人,他的日子真是難過!
(6:31)所以,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
信徒一為衣食憂慮,他的用處馬上就失去了;滿心憂慮的人,他的手不能為神所用,在神的工作里沒有他的份。信徒必須盡生活的責任,但不要為生活憂慮。
(6:32)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
『外邦人』意為世上一般不信的人;信徒所求的應與一般人不同。世人因為不認識神,所以才會為生活掛慮,但我們可將一切憂慮卸給神(彼前5:7)。天國子民有神作我們的父,他是一切美善事物的源頭,他必供給。神只供給我們的『需用』,神不肯供給我們的『要求』(我們所喜愛、所企盼的)。
(6:33)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這里的『求』,不是禱告的『祈求』,而是生活上的『追求』。我們要以追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的態度來過生活,意即要在生活中讓神在我們身上掌權(他的國),並讓神從我們身上活出來(他的義)。
『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天國子民只要追求神的國和神的義,所得著的不只是神的國和神的義,連帶也額外得著了生活的必需品。
這里把「神的國」和「神的義」連在一起講。得著神國的人,是活在神的義裡面的人;反過來說,活在神的義裡面的人,是得著神國的人。
『神的國』就是神的權柄,『神的義』就是神的法則。尋求神的國,就是追求順服神的權柄;尋求神的義,就是追求合於神的法則。
(太6:34)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神是要我們好好注意「今天」,不應好高鶩遠,為明天憂慮。信心的道路是一步一個帶領的,主的帶領先是腳前的燈,然後才是路上的光。天國子民要好好地活在『今天』里,不該作『明天』的奴隸。其實,明天如何,我們都不知道 。天國子民在地上免不了有難處 ,所以須要有信心;而信心是為著今天 ,不是為著『明天』的。
神並沒有賜給我們多餘的力氣去挑明天的擔子。不要讓憂慮捆綁你的靈魂,而要讓神恩帶領你每次過一日。因為憂慮正像明日的烏雲,會遮住今日的陽光。我們所有為明天的憂慮,都是從想像中產生的。神的恩典從來只供給實際有困難的人,而不供給想像中有困難的人。
E. 義大利導演帕索里尼到底是怎麼死的
好友堅持帕索里尼死於政治迫害
因為帕索里尼生前一向不憚於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許多帕索里尼的友人都認為,帕索里尼死於政治迫害。帕索里尼生前的好友、電影導演塞爾吉奧·奇蒂曾宣稱,謀害帕索里尼的兇手其實有五個人。
奇蒂在接受義大利一家報紙的采訪時曾表示:「佩羅西只是一個男孩,他只是那五個人的誘餌。他被那些人利用了。必須得有人為謀殺負責,他於是成了代罪羔羊。」他還指出,帕索里尼是在其他地方被謀殺的,事後屍體才被轉移到發現屍體的海灘。
在被害前一年,帕索里尼曾在義大利《晚郵報》上發表過一篇著名的題為《多重謀殺案的故事》的文章。在文中,他寫道:「我知道有好多位居要職的政治人物在背後操控著這些無助的年輕人,讓他們成為殺手或者打手……」
是帕索里尼死於兩個同性戀間的斗毆,也有說他是被一個年輕男妓殺死的,更有「陰謀論」稱,帕索里尼的死跟義大利共產黨有關,因為他在政治和宗教方面經常出言不遜,所以被預謀殺害。
(5)馬太福音電影全集看擴展閱讀
批評家們對帕索里尼的死的評論是:「死亡模仿藝術」。這位著名的異端人物一生桀驁不馴。他以其殘酷、暴烈、令人驚怖的電影、文學作品,以其明目張膽的「犯上作亂」和傳奇般的生活故事來顛覆資產階級主流意識形態和「官方說法「。
具有象徵意味的是:他的被殺似乎是他的藝術作品的一個情節,一個自然的而且是必然的結局。 帕索里尼稱得上是一個混亂躁動的巨大的矛盾綜合體;他的父親是一名法西斯軍官,母親是一位反墨索里尼的敏感的農村婦女。
他是戰後藝術界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但義大利共產黨在1949年以同性戀為由將他開除;他景仰神聖和主,但他14歲就放棄了天主教信仰並一生與教會公開對抗;以無產階級左攝自居的他在60年代末的學生運動中站到了警方一邊反對學生革命。
他批評電視開創了一個享樂主義的時代,但是他在影片《定理》和《天方夜譚》中公開蓄意地表現色情;他的影片《軟乳酪》因瀆神而給他帶來了四個月的監禁;而兩年之後,他又以《馬太福音》一片獲天主教電影大獎。
這位被稱為「文質彬彬、具有深厚美學修養」、反對野蠻暴力的詩人、小說家卻拍攝了據色情作家、臭名昭著的薩德侯爵的小說改編的影片《薩羅》(索多瑪120天),在銀幕上展現了骯臟、血腥、不堪入目的場面(這部帕索里尼絕筆之作在所有國家均被禁映)。
直到生命完結的前一天,他還在為同性戀者的平等地位而疾呼,而他卻固執地視墮胎為法西斯主義行為…帕索里尼1922年3月5日生於義大利波倫亞。他在故鄉上完中學和大學,戰時被征入伍,戰後他搗家人避難費留里這個貧困落後的北部地區,在中學任職,並以該地方言發表詩作。
當時,以方言寫詩,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承認,稱得上是一項創舉。1947年他加入共產黨,同時開始閱讀義大利共產黨精神領袖葛蘭西的著作,1949年他被控「道德敗壞」,被革除教職,遂與母親赴羅馬定居。
F. 娑婆訶電影劇情解析金濟石為什麼長生不老,娑婆訶電影劇情深度解析
以下內容關於《
娑婆訶電影劇情解析
》的解答。
1.《娑婆訶》設計靈感來自《馬太福音》,1個叫金帝釋的可以永生不死的高手,被預言之後會被1個小小姑娘殺掉,以便能永世就虛構了1本經卷,蠱惑教徒殘害1999年在寧越出世全部小姑娘。
2.最終金帝釋被自身的教徒殺掉。
3.我覺得就是說1個本來能成佛的人,最終以便慾念變成魔。
4.影片在2019年公映,敘述查證興盛宗教團體貪污受賄案子的朴牧師在遭受神秘人物和惡性事件後產生的驚悚恐怖經典故事。
5.經典故事提升了十分多宗教信仰原素,許多物品較為難了解。
6.《娑婆訶》故事情節1999年在江原道的1個農村裡,伴隨黑山羊的叫聲,兩只雙胞胎姐妹問世了。
7.在親妹妹麗水市李在仁飾和被詛咒的哪個物品出世後的16年裡,對親人而言不幸持續。
8.另一側,以發掘邪教組織的委託人從宗教團體騙財養家糊口的宗教信仰難題研究室的朴牧師李政宰飾剛開始跟蹤佛家和密教的混種——異常宗教團體鹿山。
9.在寧越的1個隧道施工里發覺了一位口中咬著咒符和紅豆被殘害的女中學生的遺體,朴牧師獲知犯罪嫌疑人金哲鎮以前效力於鹿山。
10.可是,金哲鎮和被教徒稱之為廣目的異常小伙羅漢朴正民飾碰面後忽然自盡,惡性事件深陷迷局。
11.躲藏於鹿山法堂中的朴牧師找到掩藏的經卷,以經卷為案件線索再次跟蹤惡性事件,逐漸貼近緊緊圍繞著編寫經卷的風師金濟石和他開創的修真教、他全力支持的少管所出生的4個青少年及其1999年出世的麗水市等的驚世密秘。
12.影片《娑婆訶》是繼《黑祭司們》以後張宰賢電影導演闊別4年的大作,深受關心。
13.《黑祭司們》敘述了以便解救遭遇風險的美少女而資金投入神秘事件的倆位司祭的經典故事。
14.《娑婆訶》是有部驚悚驚悚片,敘述了追求興盛宗教信仰集團公司的朴牧師李政宰飾應對可疑人物和惡性事件剛開始的經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