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馬特戴蒙的《縮小人生》
由馬特戴蒙主演的美國科幻電影《縮小人生》
人類社會經過繼續繁衍,人口已經給地球帶來了巨大災難。食物空氣都呈現危機。
挪威的一個實驗室里,某個科學家將縮小葯物注射到小白鼠體內,小白鼠變小了。實驗獲得了成功。
五年以後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召開全球氣象會議。會上該實驗室公布了科研成果:
人類注射該葯物後1-2小時,縮小至原來的2247分之一,身高只有10厘米左右。
一個村子的人成為縮小版以後,可以在一個70平方米的玻璃房裡,整個村子產生的垃圾就一小袋。
縮小版的人類之間可以談戀愛,可以生育孩子。
縮小版的女人花83美刀可以購買正常人類世界千萬美刀的鑽石項鏈,鑽石手鏈,鑽石戒指和鑽石耳環。
至此,縮小葯物向全球人類開放。有意願過上縮小版人生的人都可以申請。
馬特戴蒙飾演的一位物理理療師和妻子財務狀況拮據,他們沒錢購置新的獨立別墅,只能蝸居在父母留下的老房子里。為了改變生活環境,保羅和妻子決定過上縮小人生。
保羅被推車推到一間巨大的手術艙中,空間被簾子隔成幾百個手術單間,同時有幾百個人做縮小手術。保羅脫掉衣服,被護士刮掉體毛,醫生注入葯物。手術完成以後,醫生退出手術艙,關閉艙門,從手術艙的玻璃窗外觀察手術情況。
所有人都完成了縮小過程,艙門打開,只推進一輛推車就把幾百人從手術間輸送到各病房。保羅從一米八,變成了12厘米的小人。這時保羅的妻子打電話告訴他:體毛刮到一半的時候,她後悔了,所以妻子沒有變成小人。
保羅很沮喪,一年以後妻子提出離婚,保羅簽字同意。
縮小版的人類社會同樣存在貧富差距。
保羅衣食無憂,但是他並不快樂。周圍的鄰居因為沒有了生存壓力,每天開party狂歡。
為了解除孤獨感,保羅也試圖結交女友。但是價值觀迥異。保羅每天鬱郁寡歡。
影片到了最後,保羅給無家可歸的縮小流浪漢以晚餐,他露出了發自內心的笑容。
❷ 《縮小人生》:「政治准確」正在毀掉好萊塢
《微紀元》的設想在《縮小人生》中得到了現實化的演繹,電影以科技為載體,探討了人類在極端環境下的生存之道。在18000年後,面對太陽即將引發的能量波動導致地球溫度驟降的災難,人類通過將自身體積縮小10億倍,不僅大大降低了能量消耗,提高了生存效率,而且在地下深處建立了超級城市,以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電影《縮小人生》中的技術革新,允許人類以2744:1的比例縮小身體,將1.8米的人類轉化為12.9厘米的高度。這種轉變帶來的不僅是生存資源的節約,更是對物質享受的新定義。主人公傑夫在豪宅中享受著奢華生活,同時,他的財富和物質享受以驚人的比例縮小,83美元就能購買一條鑽石手鏈,這種體驗讓普通人難以想像。
然而,《縮小人生》在故事敘述和角色塑造上遭遇了口碑上的挑戰。劇情走向與預告片的預設大相徑庭,使得觀眾難以融入故事。電影對夫妻關系緊張的描繪流於表面,缺乏深入探討,而對微人和宏人沖突的處理也顯得膚淺,缺乏深度和建設性。此外,角色設定和價值觀的處理引起了觀眾的不滿,電影中對政治正確的過度強調,導致角色形象和劇情走向顯得生硬和矯枉過正,降低了電影的藝術性和觀賞性。
電影中對「微人」和「宏人」的設定充滿了想像力,但缺乏對沖突的深入探討,使得電影的創新點未能得到充分展示。角色設定上,保羅放棄個人生活和求生意志,轉而幫助他人,這一行為雖有道德上的高尚,但在電影情節中顯得過於刻意和聖母化,削弱了角色的真實性和故事的連貫性。另一方面,陳玉蘭的角色設定充滿了矛盾,一方面她被描繪為社會底層的代表,另一方面她的行為和態度又顯得過於理想化,這使得角色形象顯得不真實和難以接受。
電影在科技與人性的結合上嘗試了一個富有想像力的主題,但在故事敘述、角色塑造和價值觀傳達上存在不足,導致電影未能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和觀眾期待。在追求創新和科技主題的同時,電影應更加註重故事的深度和角色的真實感,避免過度強調政治正確而犧牲藝術性和故事的連貫性。
❸ 有一個日本電影,說的是一個女學生用葯水把她喜歡的人變小了,是什麼電影
你好,你說的這個電影是日本的恐怖童話六部曲之中的《拇指姑娘》。
《拇指公主》
片長:共101分鍾
少女的瘋狂執念,紅色液體可把人類縮小的魔法葯。高中二年級的町田亞子單戀著同班的一個帥哥,某天晚上有個奇怪的男子給了亞子,一瓶裝有可使人願望成真的紅色液體。亞子把紅色液體林向對她態度冷淡的君島祐一潑灑,而在一瞬間君島祐一的身體居然縮小成四公分高,從縮小的那一天起君島變成為了亞子的奴隸。但結果,更恐怖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