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周星馳:1992年前無古人的票房成績,為何至今無人打破
1992年,周星馳拍了七部電影,成績是:五部電影包攬香港電影票房前五,剩下兩部《逃學威龍2》排在第11,《漫畫威龍》排在第13,7部電影累積票房達到2.7億。
至此,1992年成了周星馳年,時至今日這個成績也無人可以打破。
在《家有喜事》下映以後的5個月里,也再也沒有哪部電影可以給《家有喜事》造成一絲沖擊,甚至連一部突破四千萬的都沒有。
同樣另一邊,等著周星馳新作品上映的市民,盼星星盼月亮,從2月底盼到了4月中旬,《逃學威龍2》終於上映,票房成績同樣快速突破了3000萬,但因為與第一部太過相似,最終票房成績還沒有超越1991年上映的第一部,口碑層面同樣低於第一部。
對於眾多期待周星馳電影的市民來說,一部換湯不換葯的《逃學威龍》顯然是滿足不了他們的胃口,於是繼續等,等完5月和6月,直到7月2號這天。
大家還記得《破壞之王》中,眾多市民為了買張學友演唱會而徹夜排隊的片段么?這一場景用在周星馳《審死官》上映時,同樣極為貼切,等了許久的市民早已經按耐不住自己的慾望,瘋狂的涌進影院,一時間《審死官》的票房上升速度,比1月份的《家有喜事》還要迅猛。
就這樣,一路升,升到了4900萬,離5000萬只差了12萬不到。
同樣比《審死官》遲上映的《鹿鼎記》,同樣因為「新氣象」和這種等了許久的氛圍,一路飆升到4000萬,也成了1992年第三部也是最後一部票房破4千萬的電影。
03:香港的女兒梅艷芳,帶來了巨大的人氣梅艷芳是誰?不再浪費口水多說。
你只需要知道1991年梅艷芳宣布暫別歌壇,同樣1991年梅艷芳還演了一部電影,名字叫《何日君再來》,與梅艷芳暫別歌壇形成了某些層面的呼應,廣大粉絲都在心中吶喊:「何日,君再來?」
當然這個時間沒等太久,1992年,梅艷芳便參演了這部《審死官》,對於梅艷芳的粉絲來說,梅艷芳的吸引力本就已經足夠強大,再加上梅艷芳宣布暫別歌壇的消息就在一年前,廣大粉絲忐忑的內心就怕哪天梅艷芳再來一句:「暫別影壇!」
所以,看一部少一部,抓緊一部是一部!
就這樣,1+2的疊加下,《審死官》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沖到了年度第一,壓下了原本排在第一並創了新記錄的《家有喜事》。
② 周星馳3億票房才收70萬,被罵忘恩負義,其中因果現在才知,真相是什麼
李修賢將周星馳轉租給了向華強的公司,而合約還是起初的廉價合同。也就意味著周星馳替李修賢給向華強打工,而向華強公司支付的天價報酬入了李修賢的口袋,周星馳還是原來的合約,雖然七年賺了3億,周星馳也只拿到可憐的70萬,更多的錢流入了向華強和李修賢的腰包。
後來吳孟達在采訪中也是說了這件事,吳孟達也曾表示自己想和周星馳逃離那個地方,但是因為他們實在是沒有錢,而且他們兩人如果離開還會被黑社會的人處理,所以兩人忍氣吞聲地度過了這段時間!如今的周星馳也算是苦盡甘來,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多優秀的作品。
③ 周星馳的影片"功夫"的全球票房是多少
《功夫》的大陸票房為1.7億人民幣,香港票房為6128萬港幣,全球票房總額一億美金。國內說的票房一億主要是指國內票房一億人民幣 。
④ 周星馳在華語娛樂界的地位和影響力
周星馳是華語影壇的標志性人物之一 ,被譽為中國的查理·卓別林。20世紀90年代,由於他主演的電影屢破票房紀錄,因此他與成龍、周潤發並稱為「雙周一成」,意為香港電影的票房保證。
周星馳不僅在商業電影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還製造了具有獨特風格的無厘頭式喜劇,更締造了「周星馳現象」。作為無厘頭文化的代言人,其電影風格已經成為很多導演的樣本。周星馳的文化影響力不止於電影領域,他的很多台詞都成為一代人的經典口頭禪。
(4)周星馳電影票房價值擴展閱讀
周星馳演藝經歷:
1997年,主演喜劇片《97家有喜事》,在片中飾演個性反叛、不修邊幅的老恭;該片在香港地區以4044萬港元的票房獲得香港年度票房亞軍;同年,與莫文蔚、葛民輝共同主演喜劇片《算死草》。
1998年,在賀歲片《行運一條龍》中飾演總是占朋友便宜的何金水;該片以2773萬港元的票房成績位列香港年度票房排行榜第三位 。
2001年,自導自演喜劇片《少林足球》,在片中飾演具有足球天賦的五師兄;該片在香港地區的最終票房達到6073萬港幣,不僅獲得香港年度票房冠軍,還打破了香港地區票房紀錄。
⑤ 周星馳導演的電影票房分別都是多少
《功夫》全球票房一億美元,票房分布如下(美元為單位)
亞洲(約7000萬)佔70%
內地2000萬
香港800萬
台灣650萬
日本1650萬
韓國600萬
星加坡250萬
馬來西亞250萬
泰國200萬
印度150萬
印尼100萬
菲律賓75萬
其他票房在50萬元以下的亞洲地區(約200萬)
北美(1800萬)佔18%
美國1700萬
墨西哥100萬
歐洲(1200萬)佔11%
法國250萬
英國250萬
德國150萬
西班牙150萬
義大利100萬
俄羅斯100萬
其他票房在50萬元以下的歐洲地區(約200萬)
澳洲(100萬)佔1%
《少林足球》全球票房4200萬美元,票房分布如下
亞洲(約3500萬)佔84%
香港800萬
日本2000萬
韓國450萬
其他亞洲地區估計約200萬
歐洲(約600萬)佔15%
法國300萬
英國150萬
義大利150萬
德國5萬
北美(50萬)佔1%
美國50萬
結總
功夫∶亞洲票房7000萬(70%)占約七成,歐美3000萬(30%)佔三成
少足∶亞洲票房3500萬(84%)佔八成半,歐美 700萬(16%)佔一成半
由此得知,周的票房很大部份是由亞洲頁獻,"保守估計"《長江》只要保持《功夫》在中、港、台的票房,已能進帳3500萬
香港800萬(幾乎毫無懸念,只看他能不能破《功夫》的記錄)
內地2000萬(自《功夫》後三年,內地百物騰貴,基本上~各電影的票房數字也隨著物價,一路上揚)
台灣650萬(本來有點擔心這個冷卻了的市場,但《色戒》的出現......已沒有了這個顧慮)
韓國5、6百萬(《功夫》在韓企得穩,不承問題)
日本1600-2000萬(《功夫》在日不及《少足》的票房,但也維持在1600萬的票房,所以《長江》在日本很難出現水土不服的現像)
這裏加起來已有約6000萬的進帳,再加上其他亞洲地區,7000萬不成問題
在歐美方面,就算票房失利,沒有《功夫》3000萬的成績,跌到只有1000萬的進帳,《長江》的全球票房也可達到8000萬
⑥ 曾創下電影票房神話,周星馳為何能被稱為電影的票房保證
因為周星馳有獨特的演技。周星馳的票房有保證的原因,有三個,分別是獨特的演技,誇張的表情,以及反轉的劇情。
第一個原因,獨特的演技。一部好的電影作品,就勢必要有好的演技!因為演技是可以讓觀眾最直接看到,這部電影的品質如何。
可是周星馳的電影,幾乎每一部都有反轉,每一部都有意料不到的驚喜出現。正是因為劇情讓觀眾猜不透,所以會更加吸引觀眾。
時間長了之後,觀眾都知道周星馳的電影會既獨特又反轉,所以都會去看他主演的電影。票房想沒有保證也難!
以上就是為什麼周星馳可以是票房的保證的原因了,那麼,你怎麼看?
⑦ 周星馳《功夫》票房4億,最大功臣卻只拿2萬,四字回應周星馳,說了什麼
周星馳和他的偶像李小龍一樣,出名前十多年默默無聞,一朝成功,便一飛沖天。但是周星馳在成名的頭幾年裡,沒有人會覺得他會和李小龍一樣偉大。甚至在很多人看來,周星馳在電影圈的地位,還未必能夠有劉德華、梁朝偉高。至少後面的兩位當年已經出演了多部叫好又叫賣的文藝片。
而周星馳呢,僅僅是憑借著低俗的笑料,獲得了觀眾們的好感,由此才斬獲了創紀錄的票房。正因為大眾對周星馳的這個第一印象,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里周星馳和他的電影被冠以低俗的評價。
如果整體去審視周星馳的電影,我們又會發現這種俗氣是周星馳電影的一種表象,他先是立足於俗氣的極點,卻又在這種艱難的困境里,尋找著夢想最原始狀態的歸宿。在一個極其糟糕的環境中,周星馳努力的用光影世界尋找著人生的價值,這就是他電影最可貴而偉大的地方。
看著周星馳認真的狀態,尷尬而又故作鎮定的表情,我們是否也彷彿看到了某一時刻的自己,我們深愛著這片大地,用我們故作優雅的姿態和並不顯赫的身份。最終,我們在周星馳的電影中被自己感動,那一刻,我們從庸俗的細節里,領略到了生命的偉大。
⑧ 周星馳的片子為什麼票房這么高
毫無疑問,最大的原因在於周星馳這塊金字招牌。這塊招牌經歷了近三十年的積累,包括口碑與觀影人群的積累。在很早以前周星馳的電影便是香港最賣座的電影。他的江湖地位,來源於他開創的無厘頭喜劇形式。在周星馳早期的喜劇中,多以屎尿屁為笑料,深深根植於當時香港的市民生活,非常有生命力。在香港電影最輝煌的上世紀九十年代,也是周星馳喜劇探索最豐富的年代,是他最具有創造力的年代,這些喜劇後來無一例外成為內地觀眾的心頭好。無厘頭成為只屬於周星馳的標簽,這個標簽太過鮮明,以至於其他人模仿只能學其皮毛而不得精髓。當年香港電影形成「雙周一成」,實際上是代表了三種不同的類型電影——以周潤發為代表的槍戰動作片,以成龍為代表的功夫動作片,這兩者一直是香港電影的招牌,都還算後繼有人;唯獨周星馳的無厘頭卻始終沒有找到真正的接班人,再也沒有出現第二個能為那麼多人創造快樂的喜劇明星。所以,周星馳這塊金字招牌,在香港電影日漸衰落、香港明星逐漸凋落的時候更加熠熠發光。
現在每逢周星馳的電影上映,都會有人在網上振臂高呼還他一張電影票。是我們真的為看了太多周星馳盜版電影而愧疚么?我看不是,還周星馳一張電影票,其實是為了懷念逝去的青春時光。周星馳對於很多內地「80後」「90後」來說是記憶深處的歡樂,很可能是他們最初接觸喜劇的方式——周星馳所扮演的角色的行為、語氣都是他們模仿的對象。年少時,我們可能被他的動作逗得前仰後翻,但是,等我們也有了生活閱歷,經歷了成長過程,我們必然會從他後來的作品中看出不一樣的味道。
周星馳的特別之處在於,他從一個專注於外在肢體表達的演員轉變成了一個可以自由傳達自己世界觀人生觀的導演,而他傳遞的其實是非常正面的價值觀,比如那句著名的「人如果沒有夢想,和咸魚有什麼區別」。在周星馳早期的電影中,他喜歡靠著某種特異功能獲得成功,比如《百變星君》中靠機械身體,《武狀元蘇乞兒》中靠南柯一夢,在後期則更多靠自己後天的努力——《少年足球》中撿破爛的人能成為足球明星,《功夫》中的小混混能拯救世界,《喜劇之王》中演死屍的龍套可以成為明星。而周星馳本人從貧民窟奮鬥成為如今家喻戶曉的喜劇巨匠本身,就是非常勵志的例子。這種對小人物的關懷,給予那些還在奮斗的人不少激勵和溫暖。
隨著年歲的增加,周星馳電影里的價值觀也在不停改變。到了現在,當別人都在追求如何靠人性黑暗製造戲劇沖擊、吸引眼球的時候,周星馳的價值觀便是追求善美純真,而且越到後來越明顯。從《長江七號》開始,外星人不再是殘暴的殺人機器,而是和人類同樣具有犧牲精神。《美人魚》則開始關愛環境,關心人類未來,表現了一種超越種族界限的愛。故事越來越簡單,情感卻更加真摯,就如李安評價那樣:他拍的是孩子氣的作品。假如創造者沒有孩子般的童真,沒有自己的價值觀,根本沒法拍出這樣的作品。
現在有一種有意思的現象:有些喜劇導演總想拍幾部嚴肅電影,證明自身的深刻,但結果卻適得其反,兩頭不討好。周星馳這種反常地執著地表現童真,在當下尤其難能可貴。現實當中的人可能更多是像《美人魚》中的劉軒那樣,戴著面具活著,被利益誘惑驅使,但是周星馳就能讓他近乎不可信地愛上美人魚,最後做出犧牲。看周星馳,實際上是要尋找那種熟悉的感覺。周星馳的電影早已成為人們心中的一種慰藉,事實上,我相信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部周星馳。
無論怎樣,就是這樣的周星馳,依然被觀眾近乎無條件地推崇追捧。不過,隨著新生代喜劇力量的崛起,周星馳已經面臨挑戰。他面對的也不再是快速生產的香港黃金電影時代,而要面對更急躁兇猛的資本,更加復雜龐大的工業體系,他也無法再像以前輕松自由。當我們通過狂熱的追捧創造一個個屬於他的電影票房神話時,或許有一天我們再也不會喊出還周星馳一張電影票這句話,但他,依舊無可替代。
周星馳的電影主角基本是屌絲(階級定位),即文藝應該為最廣大的屌絲階級服務。每一個走進電影院的屌絲,都可以從電影里的角色找到自己,電影角色的感情能與觀影者產生很大的共鳴。
周星馳的電影票房高,第一是階級定位,第二是獨步天下的無厘頭。 至於影評人評價不高,這是必然的,階級地位決定的。影評人即所謂有一定專業知識的文人,這個階級的人是依附於統治階級而看不起屌絲階級的一群人。周星馳在這方面確實是無敵的。
真實的生活亂如麻,我們在星爺的電影中,不過是一遍遍地看到了自己的可悲和可敬。
⑨ 香港歷史票房,周星馳8次奪得年冠,為何不是票房最高
周星馳不是高產,作品數量不多,所以總票房不是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