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赤壁周瑜手下帶兵的人是誰啊
甘寧(163—222),字興霸,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祖籍荊州南陽郡。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少年有力,讀諸子,18歲左右任過蜀郡丞。公元204年率八百健兒依劉表,因居南陽,不見進用。公元205年轉托黃祖,黃祖又以凡人畜之。期間曾射殺凌統之父凌操,因此與凌統有殺父之仇。公元208年歸吳見用於孫權,大有作為。破黃祖據楚關,攻曹仁取夷陵 ,鎮益陽拒關羽,守西陵獲朱光,擊合肥退張遼,百騎襲曹營,孫權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可敵矣」智勇雙全,戰功顯赫。仗義疏財。深得士卒擁戴,吳主賞識,被孫權封為西陵太守,拆沖(常勝)將軍。公元222年春二月病逝(演義內為吳、蜀漢彝陵之戰中甘寧帶病出征,不幸被馬良策反的五溪蠻將摩沙柯一箭射中頭顱而,甘寧帶箭而走,到於富池口,坐於大樹之下而死,而在正史內並未有甘寧於彝陵之戰中戰死的任何記錄),享年六十歲。而後歸葬於今湖北陽新的富池鎮。(注意:夷陵之戰中潘璋,甘寧,馬忠無一吳將陣亡。三國演義中甘寧被射死是假的。)
中村出身日本歌舞伎世家,父親及叔父都是歌舞伎演員,他自幼接受日本傳統戲劇訓練,一九八一年時已開始參與歌舞伎的演出,近年轉戰電影界。二零零二年主演電影《乒乓》,同年開始拍劇,正式踏足電影及電視界。中村在日本屬於性格演員,每次演出都甚為搶鏡,電影《乒乓》的演出,他終於跳出傳統歌舞伎仃的框框,以光頭造型配上沒有眉毛的造型,極為突出!《乒乓》更令他提名日本最佳男演員。在《借著雨點說愛你》中,中村飾演不善於表達愛意的父親,電影在日票房報捷,奠定了中村獅童實力演員之地位。
1978年以七歲之稚齡首度登上舞台的中村獅童,本名小川干弘,出身於日本歌舞伎的名門《萬屋一門》,是已故的萬屋錦之介的外甥,1981年首次在歌舞伎座出演《妹背山婦女庭訓》並襲名《中村獅童》(日本歌舞伎的藝名是世代相襲,但也要看演出實績才決定是否能襲名),除了歌舞伎之外,他在2002年也與窪冢洋介、李燦森合演電影《乒乓》竄紅,後來也接演了日劇《HR》,2004年還出演NHK大河劇《新選組!》,但演出的角色多屬怪咖。此外,也常以模特兒姿態在男性流行雜志上登場,算是歌舞伎的一大異類。去年演出《現在、很想見你》首次演出對於亡妻念念不忘的純愛男子秋穗巧。這也是他首次詮釋父親的角色。而與劇中女主角竹內結子在戲外所發展出的情事&孕事則占據近日影劇版各大面!目前已經離婚。
⑵ 在吳宇森的《赤壁》中周瑜和孔明一起演奏音樂的樂器叫什麼名字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它在中國歷史上流傳了三千餘年不曾中斷,本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至今依然鳴響在書齋、舞台上的古老樂器。在中國古代社會漫長的歷史階段中,「琴、棋、書、畫」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而在音樂、棋術、書法、繪畫中居於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簫撫琴、吟詩作畫、登高遠游、對酒當歌成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動寫照。春秋時期,孔子酷愛彈琴,無論在杏壇講學,或是受困於陳蔡,操琴弦歌之聲不絕;戰國時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美談;魏晉時期的嵇康給予古琴「眾器之中,琴德最優」的至高評價,終以在刑場上彈奏《廣陵散》作為生命的絕唱;唐代文人劉禹錫則在他的名篇《陋室銘》中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可以彈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淡泊境界。時至今日,古琴音樂依然作為中國音樂的靈魂與精髓,鑄刻在美國「旅行者」號太空飛船的鍍金唱片里,晝夜不息地回響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尋覓著宇宙間的「知音」。
琴的創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等說,作為追記的傳說,可不必盡信,但卻可看出琴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詩經·關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亦有:「琴瑟擊鼓,以御田祖」等記載。
古琴結構
[編輯本段]
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125公分左右),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說象周天365度)。一般寬約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約二寸(6公分左右)。琴最早是依鳳身形而製成,其全身與鳳身相應(也可說與人身相應),有頭,有頸,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琴頭」上部稱為額。額下端鑲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稱為「岳山」,又稱「臨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兩個音槽,位於中部較大的稱為「龍池」,位於尾部較小的稱為「鳳沼」。這叫上山下澤,又有龍有鳳,象徵天地萬象。岳山邊靠額一側鑲有一條硬木條,稱為「承露」。上有七個「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個用以調弦的「琴軫」。琴頭的側端,又有「鳳眼」和「護軫」。自腰以下,稱為「琴尾」。琴尾鑲有刻有淺槽的硬木「龍齦」,用以架弦。龍齦兩側的邊飾稱為「冠角」,又稱「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經岳山、龍齦,轉向琴底的一對「雁足」,象徵七星。
琴腹內,頭部又有兩個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納音」尾部一般也有一個暗槽,稱為「韻沼」。與龍池、鳳沼相對應處,往往各有一個「納音」。龍池納音靠頭一側有「天柱」,靠尾一側有「地柱」。使發聲之時,「聲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餘韻」。由於琴沒有「品」(柱)或「碼子」,非常便於靈活彈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別長,琴弦震幅大,餘音綿長不絕等特點,所以才有其獨特的走手音。
就構造而音,琴的各部分結構十分合理。其體積不大不小,既便於攜帶,又方正雅緻。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 從琴各部分的命名亦可著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琴前廣後狹,象徵尊卑之別。官、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徵君、臣、民、事、物五種社會等級。後來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稱為文、武二弦象徵君臣之合恩。十二徽分別象徵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徵閏月。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種音色,分別象徵天、地、人之和合。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徵意義實反映出儒家的禮樂思想及中國人所重視的和合性。因為禮的作用是為了保障個體,使個性有所發揮,樂以同和,其作用是與群體諧協。禮樂之同時並用可使個體和群體之間能互相調劑,形成人與人之間平和而合理的生活。所以禮樂這兩套表面相反的技藝的推行,實為求達到相輔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而從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會秩序、等級的名稱來著,可見其製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倫的深意。
古琴造型
[編輯本段]
古琴造型優美,常見的為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靈機式、蕉葉式、神農式等。主要是依琴體的項、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區分。琴漆有斷紋,它是古琴年代久遠的標志。由於長期演奏的振動和木質、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種斷紋,如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裂斷、龜紋等。有斷紋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觀,所以更為名貴。古代名琴有綠綺、焦尾、春雷、冰清、大聖遺音、九霄環佩等。
古琴演化
[編輯本段]
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渾圓。現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龍池、鳳沼的面板上貼有兩塊小桐木,作為假納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採用這種方法。唐琴的斷紋以蛇腹斷為多,也有冰紋斷、流水斷等。其表面漆灰則有墨、栗殼色兩種,有朱紅漆者皆為後人修補時所加。灰胎皆為純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兩側直至面板邊際,以防止上下板開膠。這些琴的邊長皆在120至125厘米之間。宋代的古琴發生變化,全長128厘米,肩寬25厘米,琴身扁而長大,尺寸大於傳世唐琴,為北宋琴主要風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體形則逐漸扁平狹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聳而狹之狀,為南宋制琴的主要風格。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為主要制琴材料。斷紋有蛇腹斷、冰紋斷、流水斷等,牛毛斷則鮮見。灰胎仍以鹿角灰為主,也有用麻布打底者,但不多見。北宋晚期還出現了八寶灰(即將金銀珠翠珊瑚等碾碎混入鹿角灰共用)的用法。宋代是唐以後制琴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官方甚至設局制琴,即所謂「官琴」。元代制琴是宋、明之間的過渡期製品,由於歷時比較短,現存的實物也比較少。明代造琴之多盛況空前,不論皇帝親王還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其宗室制琴就有寧王、衡王、益王、潞王四大名家。四王之中惟潞王造琴最多,製作始於崇禎年間,據傳達四五百張之多,且式樣尺寸一致,均按年份次序編號刻款於腹內;琴背刻有琴名「中和」,敬一主人題 「仰長江水」詩文以及「潞國世傳」大印一方,皆用八寶漆灰。
彈奏方法
[編輯本段]
演奏時,將琴置於桌上,右手撥彈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古琴的音域為四個八度零兩個音。有散音七個、泛音九十一個、按音一百四十七個。演奏技法繁多,右手有托、擘、抹、挑、勾、剔、打、摘、輪、撥刺、撮、滾拂等;左手有吟、猱,綽、注、撞、進復、退復、起等……
⑶ 赤壁之戰中,周瑜贏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原因
曹操軍不適合水戰 兵士水土不服且是疲敝之師 雖多必敗
周瑜帶的是水軍精銳 可以說以一當十 大神打菜鳥 勝負立分
當時曹操軍中流行瘟疫 兵都在生病 一群老弱病殘打生龍活虎 就算數量多也是送菜的
那一場關鍵的東風啊 一把火把曹操燒的一無所有
2、簡介
赤壁之戰,是指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⑷ 赤壁之戰孔明和周郎共商大計時分別在手上寫了一個字是什麼
我能告訴你,經中科院最新分析,赤壁之戰完全就是一場彌天大謊,大家都看三國演義之類的,那些都是小說,不算數的。實際是曹軍15W人,孫劉5W人。
按周瑜傳記載船到長江中游「船去如飛」在今天在長江中段,從下游到上游,即使順風也最少也是摩托艇才辦得到。長江風力大不過水力的。據史記載赤壁之戰幾十年後,魏國攻打吳國,從長江順流而下,為了阻擋魏國戰船,吳國人在長江上拉起了鐵索,魏國人便用木筏點火向吳國船沖去,當時的冶鐵技術與今天無法相比,一輪沖撞,鐵索竟然斷了。其實這是水帶來的壓力,由此可見長江地段水力遠遠大於風力。所以赤壁之戰東吳再怎麼快,曹操都能在一瞬間發現不對從而做出反應,想辦法跑路。
有人說特大風大過水力怎麼辦,就是能把船吹得飛一樣行進,其實龍卷風都沒用。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大家都沒有注意,三國時期,中國壓根就沒有帆船。借風揚帆什麼的根本就不成立。真正的帆船是在東晉以後才有的。
赤壁之戰其實是吳國人編造的,具有政治目的。一是為了爭功,東吳好像又出人又出力,周瑜更是代表。而曹操傳里記載「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乃引軍還。」其實是和劉備打的。曹軍編的歌也唱到到「賊備占樊城」而不是賊人孫權。劉備傳里也說「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曹公引歸。」擺明了這仗是曹劉打得,沒孫權什麼事。孫權實是為了奪取荊州做了第一步,編造了連環計,編造了火攻。
在這之後,劉備借荊州。其實也是假的,大家都說劉備借了孫權的地盤不還。三國志中,這只有在吳書中有記載,蜀書與魏書都無記載。而黃蓋詐降,周瑜火攻,竟沒有出現在東吳的軍歌之中。實屬功課沒做夠,鬧了笑話。孫權想要荊州卻沒有好的借口,於是編造了個劉備借荊州的謊言。於是,名正言順的武裝搶劫。
而回到主題,實際上,火攻赤壁確實發生過,只是時期並不是三國,而是元朝末年農民起義時發生的。主角也不是周瑜而是朱元璋。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發生大戰,這才是真正的傳說中的「赤壁之戰」。不相信你可以去查查史實。鎖船,火攻。是鄱陽湖之戰的特點。與赤壁一模一樣。羅貫中就是根據鄱陽湖之戰,寫下的赤壁之戰。羅貫中不僅是元末明初的文學家,他還有一個身份是謀士。算得上當時的諸葛亮。羅貫中先在張士誠帳下,後轉投朱元璋(轉投朱元璋為猜測,沒有史實記載)按正時記載,羅貫中很有可能參加了這次鄱陽湖之戰。
赤壁之戰有真有假,有歷史原型,蘊含有道理。赤壁之戰實是一場政治戰爭連環計,數下來有八連環,第一環是諸葛亮故意用小喬激怒周瑜,第二環便是蔣干盜書那一段,周瑜計除蔡瑁張允。之後周瑜、諸葛亮都想到了火攻,這是連環計的第三環,定計火攻。蔡中、蔡和向周瑜詐降,周瑜明白卻沒有點破,這乃第四環,將計就計。接著,周瑜打黃蓋,詐降曹操,這是第五計,苦肉計。龐統來到曹軍向曹操獻祭用鐵索鎖船,是第六計。諸葛亮裝神弄鬼借東風是第七計。最後為躲避追殺,周瑜找趙雲接應,這便是最後一計。這就是一個連環信息戰。這是其中蘊含的道理。值得現今借鑒。
推薦你看一個欄目,傳奇經典。有一期就講的赤壁之戰。希望採納。
⑸ 赤壁之戰時周瑜和孔明在手中寫的是什麼字
是」火」字,我確定一定以及肯定 呵呵
⑹ 電影赤壁
《赤壁》是近幾年國內最為成功的電影,票房過三億,這是一個天文數字,但這也只能說是票房上的成功而已。
在天涯里關於《赤壁》的爭論有很多,但是沒人提過以下三點。
缺點一:台詞太過於現代
劇中有許多像「過時」,「對不起」之類的現在語。初聽這些詞語時有種讓人想要「噴飯」的感覺。
缺點嚴重程度:一般
缺點二:能讓感動的場面太少
整部影片下來,除了偷牛那場戲有點血肉,可以說整部影片
幾乎沒有能讓人感動的場面,這有點太不應該了吧。我們看《赤壁》
就是為了想要知道自己身上流的血是熱的。因為我們知道赤壁是一段
有血有肉的歷史,來看《赤壁》我們已經准備好感動了。這一回吳宇森跟大家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缺點嚴重程度:較嚴重
缺點三:故事講的不好
一口氣看下來,才發現這與我們所熟知的赤壁有很大的出入。單拿故事內容來說,故事講的很牽強,敘述蒼白無力,把我們所熟知的赤壁改的亂七八糟的,加上吳宇森又在影片中加入了太多的個人意願,這就使的影片不得不失敗。人們常說:「影片的故事就決定了影片的成敗。同一個故事,有的人講的很精彩,有的人卻講的的很平凡。」而吳宇森就是屬於後者。
缺點嚴重程度:最為致命的缺點
劇中孫尚香非要上陣打仗,說:天下興亡,匹女有責。
可是這句話乃是清代顧炎武的名句
唉,卻被趙微提前了1千多年享有著作權。
⑺ 電影≪赤壁≫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赤壁》以長坂坡之戰開場,曹操在擊潰劉備後,認為對他稱霸天下有威脅的是東吳,
再加上曹操鍾愛的小喬誓死不從,令他大發雷霆,執意攻打東吳。孫權派魯肅以弔唁劉表之名與劉備會面,商討聯合抗曹的事情。劉備在同意了與東吳聯合抗曹的建議之後,派諸葛亮前往東吳。孫權的妹妹孫尚香與魯肅用激將法堅定了孫權抗曹的決心,並且把周瑜召回,主持抗曹。兩軍最終在赤壁相遇,在黃蓋的詐降計策之下,曹操大敗,沿華容道退回江陵。
影片的戰爭主題環環相扣,劉備帶隊離開孫權,周瑜和諸葛亮用草船借箭,蔣干盜書互立軍令狀,孫、劉聯軍需要的東風遲遲不來,火燒赤壁,激戰曹營,步步將劇情推向高潮。
而在戰爭主題之外,趙薇扮演的孫尚香混入曹營做「卧底」,結識了蹴鞠踢得出色的孫叔財(佟大為飾),兩人惺惺相惜成為好友。憨傻而善良的孫叔財直到孫尚香被曹營士兵發現追殺,依舊挺身相護,只道是「他回去看生病的娘」。孫尚香臨別的一句「我會回來看你的」,在這個男裝女子的心中,留下了多少唏噓牽掛,對方卻渾然不覺。直到有一天,廝殺曹營的對陣中,兩個情深意篤的好友相見,天真的孫叔財滿眼驚喜地回應著「小胖豬」(孫尚香),被亂箭射中,無辜倒地。到死,他都沒有識破對方的身份,臉上還殘留重逢的欣喜……
此時,小喬獨自潛入曹營想說服曹操撤兵,並為東吳贏得有力風向拿下火燒赤壁一戰拖延時間。最後在曹營的帳幕之中,趙子龍(胡軍飾)、周瑜(梁朝偉飾)與曹操(張豐毅飾)的激戰,趙子龍飛身勇救小
喬,而周瑜用身體擋住懷有身孕的小喬,兩人倒地……
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距今年一千八百年整。當時的皇帝雖為漢獻帝劉協,但真正掌握實權的是丞相曹操。他威逼漢獻帝對南方的劉備和孫權開戰。曹操宣稱,他消滅孫、劉的目的是要為大漢一統天下,其實他是想廢漢獻帝自立。曹操親率近百萬大軍南下,第一站要攻打的就是駐守在新野的劉備。
甫抵新野,曹操的軍隊就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很快擊潰了劉備的軍隊。劉備被迫逃離新野,大將關羽和張飛殿後,掩護老百姓撤退。與此同時,大將趙雲懷抱劉備的幼子阿斗,在曹營中單騎縱橫,斃敵無數,終於殺出重圍。
此時,潰敗到夏口的劉軍與曹軍僅一江之隔。劉備明白,僅憑長江天險阻攔強大的曹軍並非長久之計,曹操早晚會打過長江,屆時百姓必將盡遭塗炭。情急之下,他派軍師諸葛亮前往東吳,與孫權商討結盟之事。
東吳雖兵精糧足,但面對來勢兇猛的曹操大軍,時年26歲的孫權和他的眾文武大臣在降與戰之間猶豫不定。孫權的謀士魯肅私下裡對諸葛亮說,要想說服孫權結盟抗曹,必須先說服他的軍事首領周瑜。諸葛亮趕往赤壁,探望在那裡訓練東吳精銳水軍的都督周瑜。諸葛亮和周瑜一見如故,兩人一邊盡興地撫琴,一邊商討戰事。在那裡,諸葛亮還見到了周瑜的太太、號稱天下第一美女的小喬。小喬的父親原來是曹操多年前的舊交。
周瑜和諸葛亮一同面見孫權,力主與劉備結盟,共同抗曹。此時,曹操派人下戰書,讓孫權投降,遭到孫權的斷然拒絕。
曹操大怒,派大將夏侯淵率一營騎兵偷襲孫劉聯軍。周瑜和諸葛亮對此早有防備。孫權的妹妹、假小子孫尚香領命應戰。夏侯淵不知是計,拍馬追趕,結果中了聯軍的圈套。夏侯淵落荒而逃,而他
的一幹人馬悉數繳械投降。交戰中,周瑜救了趙雲一命,自己卻受了傷。
首戰告捷,東吳的士氣大振,在長江南岸地勢險峻的赤壁紮下營盤。在隔江而望的北岸烏林,曹操也建起了一座要塞,布防的水軍戰船達兩千多艘。為了迷惑敵軍,曹操一邊暗地裡加緊備戰,一邊卻讓手下的軍兵玩起了一種叫「蹴鞠」的足球游戲。
驍勇善戰的孫尚香裝女扮男裝,渡江混入曹營打探底細,並結識了一位名叫孫叔財的曹軍將領。後來,二人產生感情。孫叔財還將孫尚香招入了他的「蹴鞠隊」。
曹操的水軍對南方的水土和氣候不服,紛紛染病,致使瘟疫蔓延開來。曹操不為所動,甚至將自己病亡士兵的屍體扔進聯軍的陣營。諸葛亮雖然迅速應對,但瘟疫還是擴散,眾多士兵病倒,聯軍的士氣遭到重創。而劉備和關羽、張飛和趙雲等眾將也四散逃命。
大戰在即,此時聯軍兵力不佔優,同時亟需箭枝。諸葛亮便設下圈套,趁機削弱曹軍的
實力。他派二十隻草船首尾相連,趁著濃霧連夜佯攻曹操的水軍。曹操不知是計,傳令不可妄動,只叫水陸兩軍的弓箭手向江上射箭。結果,二十隻草船滿載十萬余支箭勝利返航。次日清晨,曹操懷疑軍中藏有奸細,並且發現了他的兩位水軍頭領寫給周瑜的書信(實為周瑜假造),信中聲言送十萬支箭作為投靠的禮物。曹操大怒,命將二人處斬。眾水兵恐受連累,四散逃命,結果皆被俘獲,並以叛降之罪處死。盡管如此,曹操仍然執意在數日後攻打聯軍。他慷慨陳詞,終於扭轉了軍中的士氣。
在赤壁營地,聯軍預謀用火攻之計對付曹操的水軍,因其戰船都是連在一起的。但當下北風甚盛,稍有不慎便可能反燒到聯軍自己的戰船。此時孫尚香攜一張曹營的地形圖返回南岸。聯軍據此部署戰術。
小喬不顧周瑜的反對,隻身前往曹營,試圖說服曹操撤兵,至少可以拖延一些時間。曹操其實一直就很喜愛小喬,此時更是被她的美貌吸引住了。更有傳言,曹操起兵的目的就是為了博得小喬的芳心。
此時,諸葛亮稟明周瑜,次日便是冬至,根據天象,風向將變,可按原計劃行事。周瑜指揮東吳的軍隊不動聲色地准備著,一邊在陸地上從三面
包圍曹營,一邊部署水軍的戰船在江邊一字排開,等待東風。小喬則與曹操周旋,分散他的注意力。
最後,風向果然大變。東吳幾只燃燒的戰船沖入了曹操的水軍營地。風借火勢,曹營立刻變成了一片火海,幾千艘戰船被付之一炬。吳軍從陸地上也開始發動攻擊。
曹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但他迅速指揮精銳的騎兵進行反撲,把東吳軍趕到了江邊。就在這時,劉備率兵趕到,將曹操擊退,並趁勢向他的要塞發起進攻。在趙雲和孫權的掩護下,周瑜沖進曹營,救出了小
喬。曹操差點喪命,只得落荒而逃。八十三萬大軍被殺得只剩下幾百人。此一役孫劉聯軍大獲全勝。
看到曹軍潰敗,周瑜下令收兵,給曹操留一條生路,讓他灰溜溜地去向漢獻帝復命。之後,諸葛亮與周瑜和小喬依依惜別。
⑻ 電影《赤壁》里, 周瑜出場時手裡拿的東西是什麼
馬鞭吧 應該是
⑼ 龍泉寶劍 電影《赤壁》里周瑜那種劍
智慧劍,淘寶上直接搜「周瑜」
⑽ 赤壁電影講的是什麼內容
第一回】 趙子龍長坂坡搶戲 張益德當陽橋失聲
《赤壁》上集故事開始於曹操挾漢獻帝遷都許昌,影片開場便展現了許昌都城的全景,首場戲便是曹操(張豐毅飾)請奏漢獻帝征討劉備、孫權,此時的漢獻帝已無權威可言,只不過是曹操的傀儡而已,滿朝文武鴉雀無聲,孔融提出異議立即被賜死祭旗。
隨後影片視角轉到劉備(尤勇飾)這邊,新野之戰後,劉備敗退,此時趙雲(胡軍飾)、張飛(臧金生飾)、諸葛亮(金城武飾)等依次登場。在長坂坡單騎救主這場戲上著墨較多,趙雲身騎白馬在泥濘的城市裡將阿斗救出,一人PK十幾個曹兵,身手矯健,勢不可擋。而張飛則在諸葛亮秘授「回光」戰術指導下,擊退了曹軍騎兵的猛攻,該場戰役頗有科技含量,不過可惜的是《三國演義》中喝斷當陽橋這一神奇事件被舍棄。曹軍人數多、攻勢猛,關羽只得率少量兵馬用身體阻擋,掩護眾百姓撤離,最後戰至絕路被俘,惜才的曹操放走了關羽,這一段交待了之前曹操有恩於關羽的劇情。
【第二回】 孔明無需舌戰群儒 周瑜有意和諧帶兵
曹軍80萬大軍即將進犯,諸葛亮主動提出要去東吳找孫權聯盟,在魯肅的引領下見到孫權提出要求後,東吳文臣一片主和之聲,很可惜《三國演義》中著名的「舌戰群儒」在這場戲里並沒有完全被展現,諸葛亮用激將法勸孫權抗曹。這段孫權的心裡應該相當苦悶,東吳群臣根本不把他當回事。
而後諸葛亮見勢轉而拜見主戰派周瑜,周瑜此時正在赤壁與部下甘興(中村獅童飾)練兵,為了增加戲劇性,吳宇森增加了一段「水牛事件」展現了周瑜領兵的才能,並表達了要團結一心、和諧帶兵的觀點。此時諸葛亮到來,兩人互相試探之後,剛好趕上小喬飼養的母馬難產,常居農村的諸葛亮小露了一手,幫助小喬接生小馬。
【第三回】 孫權射虎決心抗曹 小喬愛夫床戲曖昧
周瑜和諸葛亮正式會面後,在小喬的「慫恿」下兩人進行「斗琴」(當然是古琴),周瑜領略了諸葛亮的才能,諸葛亮從周瑜的琴聲中聽出了他抗曹的決心,兩人差點「惺惺相惜,情不自禁」。
之後周瑜、孫尚香通過一場狩獵華南虎的活動,讓還在猶豫中的孫權下定決心聯合劉備抗曹。由於要打仗,吳國要求家眷都不能跟隨武將去赤壁,周瑜為了表達對小喬的愛,決定帶夫人前往赤壁,兩人開始了那段在預告片中「事先張揚」的床戲,長達2分鍾。需要提醒的是,這段場景拍得非常含蓄,除了林志玲酥胸半露、美腿盡現以外,尺度非常保守。
【第四回】 諸葛亮運籌八卦陣 三江口水戰變陸斗
孫權拒絕了曹操的勸降,三江口戰役正式打響,《三國演義》原著里該場戰役原是水戰,但電影里安排的則是陸戰,秉著「天下興亡、匹女有責」理念的孫尚香帶領女僕誘曹軍騎兵深入,陷入諸葛亮布置的八卦陣,於是觀眾就有緣在大銀幕上看到傳說中的諸葛亮八卦陣了,隨便提一下,這八卦陣來源於劇照中的烏龜。八卦陣內,曹軍一片混亂,趙雲、張飛、關羽、甘興幾員虎將打得曹軍滿地找牙。這還不算完,周瑜也披掛上陣,打得也煞是好看,危險之下還替趙雲擋了一箭,吳宇森擅長的兄弟情誼再次展現。
曹軍大敗,帶頭的夏侯將軍倉皇逃走,曹操一怒一下說出自己攻打東吳的隱藏原因———為了美女小喬(和特洛伊戰爭類似,估計是照顧西方觀眾的理解力)。最後的鏡頭鎖定在百萬水軍空中大展示,俯瞰下來,蔚為壯觀,曹軍大舉壓境
更多好戲下集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