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天龍八部》中掃地僧到底是誰
金老爺子在《天龍八部》中描述了一個胸懷天下蒼生的大俠喬峰,卻也有留下了許多未解之謎。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乃是《天龍》中公認的天下第一,被喬峰降龍十八掌打斷兩根肋骨並吐血卻仍然夾帶兩個飛奔而去,並為他們療傷,這個人就是少林寺中的一個掃地僧。
這也正解釋了為何其除了武功深不可測之外,佛法更是高深莫測,並且知道身兼十三門絕技的玄澄,作為玄澄的長輩也曾試圖想辦法化解其戾氣,但是最終無功而返,所以掃地僧能一眼看出蕭遠山以及慕容博身患隱疾。如果真的是一個少林寺普通的雜役僧豈能得到如此之多?
故小編以為掃地僧就是玄慈的師父靈門禪師。
㈡ 《天龍八部》里的人物,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天龍八部》里我最喜歡段正明。
所謂一發而不可收拾,前人法度是經過長時間實踐認證而保留下來的,固然後人會因為各種原因覺得那有些不合理的東西。但現今又有“存在即有理”的說法,說明既然他能夠經歷歷史而被保存下來,一定是經過前人慎重選擇的,定不可輕變,正所謂“變則亂”。當然,前人法度也不是完全不可變的。但這種“變”不能是因為一人之故,定需整個國家,整個社會,至少是一個社會階級的需要。這也就是所謂的“變則通”。保定帝留給段譽的,只有“變則亂”的思想,少了“變則通”的靈便。但從他的仁,義,禮,智,勇來說,能夠做到這一步已經實屬不易。古往今來,又有幾位“武”皇帝能有如此定力。
㈢ 金庸的《天龍八部》有何說法阿天龍是指那些人物
「天龍八部」這名詞出於佛經。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
龍八部參與聽法。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以「天」及「龍」為首,所以稱為《天龍八部》。
八部羅,七歸那羅,八摩聽羅迦。
「天」是指天神。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並非至高無上,只不過比人能享受到到更大、
更長久的福報而已。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無常,天神的壽命終了之後,也是要死的。天神臨死
之前有五種征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第五個征狀或說
是「玉子離散」),這就是所謂「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帝釋是眾天神的領袖。
「龍」是指神。佛經中的龍,和我國的傳說中的龍大致差不多,不過沒有腳,有的大蟒
蛇也稱為龍。事實上,中國人對龍和龍王的觀念,主要是從佛經中來的。佛經中有五龍五、
七龍王、八龍王等等名稱,古印度人對龍很是尊敬,認為水中主物以龍的力氣最大,因此對
德行崇高的人尊稱為「龍象」,如「西來龍象」,那是指從西方來的高僧。古印度人以為下
雨是龍從天海中取水而灑下人間。中國人也接受這種說法,歷本上註明幾龍取水,表示今年
雨量的多寡。龍王之中,有一位叫做沙竭羅龍王,他和幼女八歲時到釋迦反牟尼所說法的靈
鷲山前,轉為男身,現佛之相。她成佛之時,為天龍八部所見。
「夜叉」是佛經中的一種鬼神,有「夜叉八大將」、「十六大夜叉將」等名詞。「夜叉
」的本義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輕靈、秘密等意思。《維摩經》註:「什曰:『
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空虛,三、天夜叉也。』」現在我們說到「夜叉」都是指惡
鬼。但在佛經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將的任務是「維護眾生界」。
「乾達婆」是一種不吃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的神,是服侍帝釋的樂神之一,身上發
出濃冽的香氣,「乾達婆」在梵語中又是「變幻莫測」的意思,魔術師也叫「乾達婆」,海
市蜃樓叫做「乾達婆城」。香氣和音樂都是縹緲隱約,難以捉摸。
「阿修羅」這種神道非常特別,男的極醜陋,而女的極美麗。阿修羅王常常率部和帝釋
戰斗,因為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好食物,帝釋有美食而無美女,互相妒忌搶奪,每有惡戰,
總是打得天翻地覆。我們常稱慘遭轟炸、屍橫遍地的大戰場為「修羅場」,就是由此而來。
大戰的結果,阿修羅王往打敗,有一次他大敗之後,上天下地,無處可逃於是化身潛入藕的
絲孔之中。阿修羅王性子暴躁、執拗而善妒。釋迦牟尼說法,說「四念處」,阿修羅王也說
法,說「五念處」;釋迦牟尼說法「三十七道品」,阿修羅王偏又多一品,「說三十八道品
」。佛經中的神話故事大都是譬喻。阿修羅王權力很大,能力很大,就是愛搞「老子不信邪
」、「天下大亂,越亂越好」的事,阿修羅又疑心病很重,「大智度論卷三十五」:「阿修
羅其心不端故,常疑於佛,謂佛助天。佛為說『五眾』,謂有六眾,不為說一;若說『四諦
』,謂有五諦,不說一事。」「五眾」即五蘊」,四諦是佛法中的基本觀念。阿修羅聽佛說
法,疑心佛偏袒帝釋,故意少說了一樣。
「迦樓羅」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庄嚴寶色,頭上有一個大瘤,是如意珠,此鳥鳴聲悲
苦,以龍為食。舊說部中說岳飛是「大鵬金翅鳥」投胎轉世,迦樓羅就是大鵬金翅鳥,它每
天要吃一個龍及五百條小龍。到它命終時,諸龍吐毒,無法再吃,於是上下翻飛七次,飛到
金剛輪山頂上命終。因為它一生以龍(大毒蛇)為食物,體內積蓄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自
焚。肉身燒去後只餘一心,作純青琉璃色。
「緊那羅」在梵語中為「人非人」之意。他形狀和人一樣,但頭上生一隻角,所以稱為
「人非人」,善於歌舞,是帝釋的樂神。
「摩呼羅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頭。這部小以「天龍八部」為名,寫的是北宋時雲南
大理國的故事。
大理國是佛教國家,皇帝都崇信佛教,往往放棄皇位,出家為僧,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十
分奇特的現象。據歷史記載,大理國的皇帝中,聖德帝、孝德帝、宣仁帝、正廉帝、神宗等
都避位為僧。《射鵰英雄傳》中所寫的南帝段皇爺,就是大理國的皇帝。《天龍八部》的年
代在《射鵰英雄傳》之前。本書故事發生於北宋哲宗無祜、紹聖年間,公元一○九四年前後
。
天龍八部這八種神道精怪,各有奇特個性和神通,雖是人間之外的眾生,卻也有塵世的
歡喜和悲苦。這部小說里沒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這個佛經名詞,以象徵一些現世人物,就
象《水滸》中有母夜叉孫二娘、摩雲金翅歐鵬。
天龍八部釋名考
〔 作者:邊城浪子 轉貼自:金庸的江湖社區 點擊數:1885 〕
天神,是蕭峰。蕭峰在整部書里給人的感覺就是「如天神一般」,無論是身材、相貌、氣質、還是武功、人品、性格。另外,蕭峰其實是書中第一主角,與天神的首領地位一致。釋名中說「天神的壽命終了之後,也是要死的。天神臨死之前有五種征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這就是所謂『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蕭峰雖然如天神一般神武,但還是不免英年早逝,他的悲哀雖然與天神不同,但卻都是最令人扼腕的。蕭峰不但是天神,還是天神中的首領——帝釋。
龍神,是段譽。八部以天龍為首,段譽是第二主角,可當這一位置。段譽是大理皇帝,在中國人眼裡,皇帝就是龍;古印度對龍的尊敬,也與段譽王子身份受人尊崇一致;龍王自幼向佛,這和段譽也一致。另外,大理歷代皇帝出家都在「天龍寺」,這足以證明大理皇帝與龍的關系,也暗指了段譽的「龍神」地位。
夜叉,經常以集體名義出現,有「夜叉八大將」、「十六大夜叉將」等名詞。金庸提到:「現在我們說到『夜叉』都是指惡鬼。但在佛經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將的任務是『維護眾生界』。」可見,金庸的意思是夜叉並不都是人們想像中的惡鬼,夜叉也有好的一面。根據上面依據,我認為夜叉是四大惡人。四大惡人是金庸精心打造的一個組合,他們面目猙獰,凶惡殘暴,與我們常說的「夜叉」一樣。但同時四大惡人也有心中永遠得痛,也都有好的一面,就連雲中鶴這最壞的惡人也曾救過王語嫣。所以,四大惡人的夜叉組合告訴了我們沒有絕對的善惡。
乾達婆是一種不吃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的神,是服侍帝釋的樂神之一,身上發出濃冽的香氣,「乾達婆」在梵語中又是「變幻莫測」的意思。香氣和音樂都是縹緲隱約,難以捉摸。從這段釋名中我們很容易想到,乾達婆就是阿朱。與「帝釋」蕭峰關系最親密的兩個女性就是阿朱和阿紫,阿朱自然是服侍帝釋的樂神之一。阿朱剛出場就「變幻莫測」,易容成多個角色,但她身上的香氣卻讓段譽識穿了身份。還有一層引申的含義,那就是:塞上牛羊空許約,阿朱對蕭峰來說只是縹緲隱約的,空留一縷香氣,卻帶走了蕭峰的心。從此,「帝釋」蕭峰出現了「天人五衰」的徵兆。
阿修羅毫無疑問是慕容復。阿修羅有以下特點:他經常率部和帝釋戰斗;他往往被帝釋打敗;他性子暴躁、執拗而善妒;他權力很大、能力很大卻唯恐天下不亂;他疑心病很重,疑心佛祖偏袒帝釋。阿修羅的這些特點幾乎與慕容復完全一致:慕容復與蕭峰並稱「北喬峰南慕容」;慕容復被蕭峰打敗;慕容復性子執拗而善妒;他是大燕太子為了復國唯恐天下不亂;他疑心病很重…………盡管「阿修羅」慕容復總與「帝釋」蕭峰作對,但他永遠都是失敗者,不是把清平世界變成「修羅場」,就是自己萬劫不復灰飛煙滅。
釋名中寫道:「迦樓羅」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庄嚴寶色,頭上有一個大瘤,是如意珠,此鳥鳴聲悲苦,以龍為食。舊說部中說岳飛是「大鵬金翅鳥」投胎轉世,迦樓羅就是大鵬金翅鳥,它每天要吃一個龍及五百條小龍。到它命終時,諸龍吐毒,無法再吃,於是上下翻飛七次,飛到金剛輪山頂上命終。因為它一生以龍(大毒蛇)為食物,體內積蓄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自焚。迦樓羅顯然是鳩摩智。鳩摩智寶象庄嚴;他與大理天龍寺為敵,整個書中都在跟「龍神」段譽過不去;最終走火入魔,其痛苦如同自焚。但鳩摩智是幸運的迦樓羅,他最終把體內的「毒氣」(內力)還給了龍(段譽),也因此而悟道,成為岳飛一般的「大鵬金翅鳥」。
緊羅那,善於歌舞,也是帝釋的樂神之一。聯繫到前面的乾達婆,很容易判斷緊羅那是阿紫。緊羅那在梵語中是「人非人」的意思,其實她是個樣子和人相似,但頭上長有一角的善於歌舞的女神。阿紫的「人非人」我是這樣理解的:阿紫自幼生活在星宿派這樣一個惡劣環境中,性情變得不可捉摸。一方面狠毒狡詐,一方面又單純痴情。說阿紫的「人非人」就是說到她抱著姐夫的屍體跳崖那刻也沒有人能理解或者了解她哪怕一點點。
釋名中只說「摩呼羅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頭」,在首楞嚴經中對摩呼羅迦有以下解釋:「摩呼羅伽。此雲地龍。亦雲蟒神。腹行之類也。由痴恚而感此身。聾呆無知。故樂脫倫。修慈修慧。挽回前因。脫彼倫類也。」也就是說,摩呼羅迦是與天龍相對應的地龍,原本是腹行類,但「由痴恚而感此身」,由於「聾呆無知」,反而能「故樂脫倫、修慈修慧」,最終挽回前因,擺脫腹行類,脫胎換骨。經此解釋,大家該明白了吧,摩呼迦羅就是虛竹!虛竹本是普通的少林和尚,是「腹行類」,但由於「聾呆無知」,反而得福,脫胎換骨,修慈修慧,最終挽回前因(本是玄慈與葉二娘之子),成為身兼靈鷲宮主與西夏駙馬的蟒神——亦即與「天龍」段譽相對應的「地龍」。
㈣ 有部電影裡面的人物名字都是天龍八部裡面的名字!那電影叫什麼名字
林青霞_1994《新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
㈤ 鍾漢良版的天龍八部中是誰扮演的
鍾漢良扮演喬峰 原名喬峰、丐幫幫主 、遼國南院大王
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1974年11月30日出生於香港,影視演員、歌手、舞者。
1993年於香港無線電視台出道。1995年發行首張專輯《OREA》,連續兩年被評為「台灣十大最受歡迎偶像」,並成立「花花草草音樂工作室」。2010年發行專輯《視覺動物》,2011、2012年兩度獲得「中國歌曲排行榜年度最佳舞台演繹男歌手獎」。2011年舉辦「S-party」個人演唱會。 1999年後將工作重心轉向影視劇表演。2012年憑借《一觸即發》獲得第26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男演員」提名,成為金鷹歷史上第一個入圍該獎項的港澳台演員,並獲得2012年金鷹電視藝術節「觀眾最喜愛的港澳台演員獎」。2014年憑借《天涯明月刀》再次入圍該獎項。 2015年主演杜琪峰導演電影《三人行》,11月25日宣布首次擔任導演執導青春電影《沙漏》,12月31日發行新專輯《樂作人生》。2015年主演電視劇《何以笙簫默》播出,收視不俗。2016年2月20日鍾漢良「樂作人生Sing For Life巡迴演唱會」首站在上海舉行。 2016年6月18日憑借《三人行》獲得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最受傳媒關注男主角 」殊榮。
蕭峰(1060-1093),原名喬峰,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的男主角。蕭峰生於遼國,長於大宋,實為契丹人,他的生父為遼國珊軍總教頭蕭遠山,因受奸人所害骨肉分離,蕭峰周歲時被寄養在少室山下的農戶(喬三槐夫婦)之家,取名為喬峰。他武功蓋世,師從少林和丐幫,與慕容復並稱為「北喬峰南慕容」,為江湖年輕高手中的雙峰。
蕭峰智勇雙全、膽略過人、豪邁颯爽、不怒自威,曾任江湖第一大幫丐幫幫主,期間掌管丐幫八年,一直率領丐幫以幫助北宋抗擊外敵為己任,其間吒叱風雲,是領導武林群雄的泰山北斗,在身世揭秘後被迫退位。
蕭峰在尋求身世期間結識了段譽和虛竹,並與之義結金蘭,又得遇紅顏知己阿朱,後為救被他誤至重傷的阿朱之妹阿紫來到遼國,途中結識了女真族英雄完顏阿骨打,並在遼國助義兄遼帝耶律洪基平息叛亂,官拜南院大王,受封楚王。然為兩國和平,不願百姓生靈塗炭,蕭峰拒任平南大元帥一職並阻止遼帝攻宋,脅迫耶律洪基下令,終生不許遼軍一兵一卒越過宋遼疆界,換回兩國數十年和平,之後以斷箭自盡於雁門關外,享年三十三歲 。
蕭峰一生有情有義,對愛情堅貞,對國家和民族忠誠,人生經歷坎坷悲壯,其胸襟氣吞山河,他提倡人道和平,選擇為拯救世人而自我毀滅,是一個心系蒼生、悲天憫人、思想境界超越國界和民族的悲劇英雄。
㈥ 天龍八部續之風雲再起的人物介紹
段逸塵
段譽之二兒子,大理逍遙王,其母是木婉清,出宮後邂逅慕容靜雨,對其一見傾心,誤食慕容靜雨所留的霹靂金爪,功力大增,後又結識明教君子天王劉風、陰陽天王郭黑、無為天王黎暗,並且練成琅環玉洞中的絕頂輕功—逍遙游,偶遇葉逍,與其結為金蘭兄弟,後又跟隨諸葛情前往江南慕容家的還施水閣,學會各門派的武功,在曼陀羅山莊因明教孤傲天王打傷諸葛情,一氣之下,打傷張狂,在劉風的求助下,暫時沒傷其性命。後帶領撫琴八姐妹居住琅環玉洞,後因不忍父母傷心,而出的琅環玉洞。後又習得六脈神劍,武功更進一步,在如來小鎮與葉逍等人再次相遇。參與明教和靈鷲宮的大戰,後與葉逍等人一起丐幫大會。
段逸朝
段譽之大兒子,大理太子殿下,其母是王語嫣,另外一個身份就是武功排名天下第一的明教教主,以教主身份出場時都會帶上面具,所以很少人知道大理太子就是明教教主。有治國才略,穩重成熟。
段逸仙
段譽之三女兒,大理公主,其母是鍾靈。調皮可愛,在大理皇宮人人視若寶貝,後在大理恨丐幫因誤會而要開戰的時候,因殺傷丐幫弟子,被段譽打了一巴掌,因生氣出走,後遇見劉風一直跟隨其左右。在麒麟宅因劉風不當,再次出走,先後遇上葉逍和南海鱷神,後又在如來鎮遇上段逸塵。內心喜歡劉風,但是後來被下春葯,自願失身葉逍,後繼承段逸塵的皇位。
葉逍
虛竹之大兒子,靈鷲宮主人逍遙派掌門,醫術高超,武功卓絕,與段逸塵結為金蘭兄弟,救助過撫琴、玉琪、慕容靜雨、諸葛情等多人。在麒麟宅一招攻擊四大天王,救走南海鱷神。遇到段逸仙,跟隨其左右。後在六里亭被無為天王打傷,命懸一線,被靈鷲帶到大漠,偶遇無名老僧,以少林易筋經化去葉逍逍遙派內功,並傳其百年內力與葉逍,無名老僧就此坐化,後又錯吸慕容博和蕭遠山兩大高手的內力,功力大增。在大漠中遇到龍卷風,來到慕容蘭煙居住的地方,與其互生情意。回到中原與明教光明左使呼延成相交。後來加入少林寺虛空門下,幫少林寺抵禦明教的挑釁,打傷明教右使和陰陽天王。又遇到從沙漠中出來的慕容蘭煙,一直保護其左右。後與逸塵一起參加丐幫大會。
葉瑤
虛竹之二女子,靈鷲宮聖姑,諸葛情的師父。後接任逍遙派掌門,在六里亭大戰時被李滄海救走。在慕容流雲手中欲救段逸仙時,與張狂一起掉入圈套,感念張狂捨命救她,拚命護送。後求助哥哥和父親治療張狂。
諸葛情
東海三仙島島主,靈鷲宮屬下,段逸塵的紅顏知己。擁有幽泉寶劍和赤焰鎧甲,有謀略,在慕容山莊時,聽從葉逍命令女扮男裝帶領逸塵進入還施水閣,後被逸塵發現時女兒身。後逸塵和張狂大戰的時候,為救逸塵,中了張狂一掌,險些喪命,幸虧葉逍相救,才得以保全性命。後與葉逍來到琅嬛福地找逸塵,一直跟在逸塵身邊。在樹林中與明教大戰,指揮眾人,打敗明教五行旗。一直跟隨在段逸塵身邊。
慕容蘭煙
慕容復之大女兒,在大漠中很少人找到的地方生活,從沒進入過中原,後偶遇葉逍,並讓葉逍教她詩詞歌賦。後葉逍不辭而別,久哭致盲,鄧伯不忍,帶領蘭煙到中原找葉逍。一直跟隨者葉逍。後在父親慕容復的陰謀下,不忍傷害葉逍,自殺身亡。
慕容靜雨
慕容復之二女兒,喜歡段逸塵,但是因為家族使命,不得不痛心割捨愛情。中毒後,被逸塵和葉逍醫好,非常感激逸塵的救命之恩。因為家族使命,不得不離開逸塵。後一直帶領軍隊和明教作戰,多次被葉逍等人所救。後在父親慕容復的陰謀下,不忍傷害段逸塵,自殺身亡。
慕容流雲
慕容復之三兒子,野心勃勃,武功也很高強,繼承了其父慕容復的遺風,一心想要復國。和姐姐慕容靜雨盜走丐幫的霹靂金爪,沒想到落入段逸塵手中。後聯合明教從大宋借兵來攻打靈鷲宮。後又開始和明教作對,被葉逍打傷後,呆在軍營,被父親慕容復帶走。
撫琴
八胞胎姐妹的老大,成熟穩重,從小跟隨陰陽道長,後陰陽道長把八姐妹送與段逸塵。後在客棧被燕龍城打傷後被葉逍救走,後與段逸塵相遇跟隨段逸塵左右,在從燕子塢回來後一起去了琅嬛福地。在六里亭大戰中走散,後又相遇。一直跟隨在段逸塵身邊。
玉琪
八胞胎姐妹的老二,從小跟隨陰陽道長,後陰陽道長把八姐妹送與段逸塵。為了段逸塵,被打傷過,被葉逍醫好,後一直跟隨段逸塵左右,在從燕子塢回來後跟隨段逸塵去了琅嬛福地。一直跟隨在段逸塵身邊。
侍書
八胞胎姐妹的老三,從小跟隨陰陽道長,後陰陽道長把八姐妹送與段逸塵。後一直跟隨段逸塵左右,在從燕子塢回來後跟隨段逸塵去了琅嬛福地。一直跟隨在段逸塵身邊。
捧畫
八胞胎姐妹的老四,從小跟隨陰陽道長,後陰陽道長把八姐妹送與段逸塵。後一直跟隨段逸塵左右,在從燕子塢回來後跟隨段逸塵去了琅嬛福地。一直跟隨在段逸塵身邊。
詩情
八胞胎姐妹的老五,擅長裁縫,從小跟隨陰陽道長,後陰陽道長把八姐妹送與段逸塵。後一直跟隨段逸塵左右,在從燕子塢回來後跟隨段逸塵去了琅嬛福地。一直跟隨在段逸塵身邊。
詞韻
八胞胎姐妹的老六,擅長易容之術,從小跟隨陰陽道長,後陰陽道長把八姐妹送與段逸塵。後一直跟隨段逸塵左右,在從燕子塢回來後跟隨段逸塵去了琅嬛福地。一直跟隨在段逸塵身邊。
歌靈
八胞胎姐妹的老七,擅長編曲和唱歌,從小跟隨陰陽道長,後陰陽道長把八姐妹送與段逸塵。後一直跟隨段逸塵左右,在從燕子塢回來後跟隨段逸塵去了琅嬛福地。一直跟隨在段逸塵身邊。一直跟隨在段逸塵身邊。
賦魂
八胞胎姐妹的老八,擅長編舞,從小跟隨陰陽道長,後陰陽道長把八姐妹送與段逸塵。後一直跟隨段逸塵左右,在從燕子塢回來後跟隨段逸塵去了琅嬛福地。一直跟隨在段逸塵身邊。
劉風
明教四大天王之一的君子天王,排名第三,武功高強,也是大宋王朝的十二王爺,其師父是逍遙派的李滄海,習得逍遙派的凌波微步、小無相功等絕世武功。非常講義氣,與段逸塵交好,喜歡段逸仙,多次幫助段逸仙,但內心有苦衷,不能明言。在大理皇宮兩次與段譽過招,被段逸塵所救。救助張狂期間,被靈鷲宮三十六洞七十二島的人圍攻,中了劇毒,後經李滄海救助,毒素被除。後看到大宋軍隊的指揮權都在慕容流雲手中,聯合逸塵和葉逍進皇宮,無奈皇兄昏庸,抱負不可施展,在昆侖絕頂自殺身亡。
張狂
明教四大天王之一的孤傲天王,排名第四,性格傲慢,武功高強,經常與劉風在一起,在慕容山莊一人單挑天下門派,後因挾持慕容靜雨,又打傷諸葛情,被段逸塵打傷,好在劉風幫助,後在李滄海的幫助下打通任督二脈,傷勢好轉。後為救葉瑤,身受重傷,後被虛竹醫好。
郭黑
明教四大天王之一的陰陽天王,排名第二,是一道人,與段逸塵交好,拜服段逸塵對道的見解,撫琴八姐妹的師父。與南海鱷神大戰數次,南海鱷神把他的二十年的心血——陰陽宅毀的一塌糊塗,一直追著南海鱷神,在慕容山莊與劉風、逸塵等相遇。在少林寺被葉逍打成重傷,後被明教教主治好。
黎暗
明教四大天王之一的無為天王,排名第一,是一和尚,與段逸塵交好,對段逸塵的佛偈見解很是佩服。後與其他三位天王齊聚與麒麟山。並在與靈鷲宮大戰中,把葉逍打成重傷。在少林寺被葉逍憎恨,打成重傷,後被明教教主治好。
燕龍城
明教光明右使,其另外身份既是創建武林排行榜的卧龍神,又是慕容流雲姐弟的父親慕容復。一心想著復國,教唆段逸朝當上明教教主,掀起武林紛爭,企圖順勢復國。在少林寺被葉逍打成重傷,後明教教主觀其不能醫治,命人拋棄他,後又被葉逍所救。最後作繭自縛,害死兩位女兒慕容靜雨和慕容蘭煙。
呼延成
明教光明左使者,奉教主之命到大宋軍隊卧底,為雁門關軍隊元帥,在葉逍從大漠歸來時,與其相識。多次幫助葉逍脫困,為人重情義,幫助燕龍城找到女兒慕容靜雨。
㈦ 《天龍八部》人物有哪些
《天龍八部》人物介紹如下:
1、段譽
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的男主角之一,大理國「鎮南王」段正淳的養子(實為段延慶和刀白鳳所生)。他博學多才,英俊善良,但又迂腐固執,厭惡殺戮爭斗。無量山上先後遇上鍾靈,木婉清,嬉笑怒罵間於兩人心中播下情種。因不小心闖入無量山的「琅環福地」中,從洞中一尊玉像處習得「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
2、蕭峰
蕭峰(1060-1093),原名喬峰,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的男主角。蕭峰生於遼國,長於大宋,實為契丹人,他的生父為遼國珊軍總教頭蕭遠山,因受奸人所害骨肉分離,蕭峰周歲時被寄養在少室山下的農戶(喬三槐夫婦)之家,取名為喬峰。他武功蓋世,師從少林和丐幫,與慕容復並稱為「北喬峰南慕容」,為江湖年輕高手中的雙峰。
3、虛竹
虛竹,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的男主角之一。本是少林寺內的無名小僧,性格木訥老實、但記性甚好。相貌醜陋,濃眉大眼、鼻孔上翻,雙耳招風、嘴唇甚厚,又不善於詞令。但為人忠厚善良,待人坦誠。不強求而盡得之。
24歲時隨師父發放名帖下山,誤打誤撞破解了蘇星河的珍瓏棋局,成為逍遙派掌門無崖子的關門弟子,得了無崖子修煉了七十餘年的內力,並成為逍遙派掌門。
4、阿紫
阿紫,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人物,是段正淳與情婦阮星竹所生之次女,阿朱的妹妹。其自小在丁春秋門下長大,自小與星宿人共處,性格行事學得十分毒辣,然而毒辣之中亦不乏天真與執著。
阿紫年齡漸長之後,丁春秋對阿紫產生了非分之想,她便偷走丁春秋的神王木鼎,並逃離了星宿派。在小鏡湖畔,她遇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段正淳和阮星竹,親姐姐阿朱,並結識了姐夫蕭峰。之後蕭峰誤殺摯愛阿朱,阿朱臨死時囑咐照顧自己的妹子阿紫並對她保護周到。
5、王語嫣
王語嫣,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的女主角之一,段正淳與情婦李青蘿之女,無崖子與李秋水的外孫女。外貌和段譽朝思暮想的石洞仙子相似。自小與母親生長在曼陀山莊內寸步未離,與表哥慕容復為青梅竹馬,為他熟讀各派武學秘笈,能看出各家武功招式,是一位武學理論家,卻不諳武功。
相關內容解釋
2013年版《天龍八部》是由浙江華策影視和海寧長宏影視共同出品的武俠電視劇,賴水清擔任總導演,鍾漢良、金起范、張檬、韓棟、賈青、張馨予等主演。
該劇改編自金庸2005年新修版同名小說,全劇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描述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古代生活畫卷。
該劇已於2013年12月22日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首播,2014年1月17日在浙江衛視《中國藍劇場》跟播。
㈧ 尋求內地版天龍八部其中一位演員的名字(劉亦菲版)
【2.演員大鄭爽】
姓名:鄭爽演員鄭爽
身高:170 cm
體重:52 kg
血型:O型
民族:漢
出生地:遼寧沈陽
星座:天蠍座
特長:唱歌,表演,戲曲
簡介:
12歲考入遼寧省戲曲學校,專攻京劇刀馬旦。曾主演《大破天門陣》中的「穆桂英」,《白蛇傳》中的「青蛇」,《扈家莊》的「扈三娘」,《擋馬》中的「楊八姐」等劇目。
1985年被沈陽市話劇團特邀主演大型歌舞故事劇《搭錯車》。在沈陽萬人體育館獲得成功,之後途徑17個省,86個城市,行程10萬余公里,共演出1025場,觀眾178萬,創建國以來戲劇團體中連續演出的最高紀錄,為劇團盈利115萬余元,並破例獲得「中央文化部個人獎」。由此受到各大電影廠,電視台等媒體的關注。
電影作品
演員鄭爽1988年長影影片《游俠黑蝴蝶》飾黑蝴蝶 導演:於忠孝,陸建華
1988年上影影片《荒學》飾阿妮 導演:鮑芝芳(與呂曉禾合演)
1988年上影影片《上海舞女》飾花紅艷 導演:徐偉傑
1988年長影影片《江湖妹子》飾江湖妹子 導演:於忠孝
1990年上影影片《金元大劫案》飾國際刑警「鷹」 導演:庄江勝
1991年北影影片《天網行動》
1992年上影影片《三個女人一個夢》飾檸檬 導演:江海洋
1993年上影影片《陌生的愛》飾杜雯 導演:徐偉傑(與湯鎮宗合演)
1993年合拍影片《六指琴魔》飾赫青花 導演:吳勉勤(與林青霞,元彪合演)
1993年長影影片《跨國追殺》飾美真子 導演:薛彥東
1996年香港和珠影廠合拍影片《馬戲情未了/馬戲小子》飾瑪麗 導演:午馬(與元彪、溫碧霞、甄子丹、午馬合作)
電視作品
1981年《木魚石的傳說》飾柳葉青
1986年《辛十四娘》飾辛十四娘 導演:謝晉
1990年《邊城落日》飾譚二姑 導演:爵導演員鄭爽
1990年《南嶽龍蛇》飾日本間諜櫻 導演:徐偉傑
1992年《京都紀事》飾林媛 導演:尤小剛
1994年《水滸傳》飾扈三娘 導演:張少林
1994年《武則天》飾王皇後 導演:陳家林
1995年《共和國往事》飾柳如花 導演:尤小剛
1995年《布爾什維克兄弟》
1996年《姐妹》飾劉婭菲
1996年《張文祥刺馬》飾俠女青 導演:陳家林
1996年《隋唐演義》飾尉遲貞 導演:張揚
1997年《回頭是愛》飾楊佩珊 導演:冷杉
1997年《如煙舊事》飾陸鳳雲 導演:許瑞生,張旗
1997年《漢武帝》飾栗姬娘娘 導演:陳家林
1998年《成吉思汗》飾也遂妃 導演:王文傑
1998年《非常案件》飾謝越 導演:史晨風
1999年《豁口》飾 導演:於後遠
2000年《家園》飾琪琪 導演:趙文
2000年《危情風暴》飾夏楠 導演:王小康
2001年《貂蟬》飾婉娥 導演:陳家林
2002年《天龍八部》飾於婆 導演:周曉文 合作演員:林志穎 胡軍 高虎
2002年《白色陷阱》飾艾麗絲 導演:陶玲玲 合作演員:王亞楠 楊童舒
2002年《亂世浮生》飾扈九妹 導演:林大鵬
2003年《皇太子秘史》飾長平公主 導演:尤小剛
2003年《慾望升級》飾陸燕 導演:謝明曉
2004年《巾幗英雄穆桂英》飾杜金娥 導演:范思和
2004年《再大的雲彩遮不住天》飾李玉茹 導演:黃力加
2005年《大旗英雄傳》飾陰儀 導演:袁英明
2007年《夢想人間》飾演:小樂媽媽 導演:吳天戈
2007年《吳承恩與西遊記》飾 吳承嘉 導演:闞衛平
2008年《天涯咫尺》離散篇 飾演:孫璃 總導演:賴建國
2008年《別和狗較勁》合作:宋佳、午馬、趙爾康
所獲獎項
1988年電影《上海舞女》飾花紅艷 獲第13屆百花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1988年電影《江湖妹子》飾江湖妹子獲第13屆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同時獲得長影小百花獎
1993年上影影片《陌生的愛》飾杜雯 獲得第17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㈨ 西遊記里所有角色的名稱是什麼
樓主您好,這是我找的資料
主要人物 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小白龍 佛教神仙 如來佛祖/釋迦如來 觀音菩薩/觀世音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阿難 伽葉 金蟬子 靈吉菩薩 東來佛祖/彌勒佛 毗藍婆菩薩 巨靈神 木吒/木叉 地藏王菩薩 十八羅漢 斗戰勝佛 凈壇使者 八部天龍 道教神仙 哪吒三太子 太上老君 太白金星 李靖/托塔李天王 玉皇大帝 西王母/王母娘娘 二十八宿 二郎神(楊戩) 菩提祖師 壽星 鎮元大仙 閻王 昴日星官 嫦娥 千里眼 順風耳 四海龍王(東海龍王、南海龍王、北海龍王、西海龍王) 三清 四大天王 土地爺 赤腳大仙 揭諦 九曜星 大力鬼王 六丁六甲 城隍 福星 祿星 東華帝君 日游神 風婆 推雲童子 布霧郎君 雷公 電母 火德星君 水德星君 妖魔鬼怪 混世魔王 平天大聖 復海大聖 混天大聖 移山大聖 通風大聖 驅神大聖 牛魔王 黑風怪(黑熊精) 凌虛子(蒼狼精) 黃風大王 白骨精 黃袍怪(碗子山玻月洞,奎木狼成精) 金角大王 銀角大王 精細鬼(平頂山小妖) 伶俐蟲(平頂山小妖) 巴山虎(平頂山小妖) 依海龍(平頂山小妖) 九尾狐狸精 烏雞國假國王 鉄扇公主/羅剎女 紅孩兒 雲里霧(火雲洞六健將) 霧里雲(火雲洞六健將) 急如火(火雲洞六健將) 快如風(火雲洞六健將) 興烘掀(火雲洞六健將) 掀烘興(火雲洞六健將) 黑水河鼉龍怪 虎力大仙 鹿力大仙 羊力大仙 靈感大王 獨角兕大王 六耳獼猴 金鼻白毛老鼠精
唐僧 江流 唐三藏 陳玄奘 金蟬子 旃檀功德佛
孫悟空 孫行者 美猴王 齊天大聖 斗戰勝佛
豬悟能 豬剛鬣 豬八戒 天蓬元帥 凈壇使者
沙悟凈 沙僧 沙和尚 卷簾大將 金身羅漢
小白龍白馬 八部天龍馬
凡 間 眾 生
魏徵 陳萼 光蕊 王珪 秦瓊 李淵 蕭瑀 傅奕 樵夫 漁人
張氏 劉洪 李彪 法明 張稍 李定 崔珏 相良 劉全 皇後
劉母 劉妻 廣智 廣謀 高才 李四 紅三 陳澄 陳清 楊妻
楊子 楊孫 寇洪 寇妻 寇梁 宼棟 寇銘 張旺
唐太宗 李世民 殷開山 殷溫嬌 滿堂嬌 袁天罡 袁守誠
房玄齡 杜如晦 徐世績 徐茂公 許敬宗 馬三寶 段志賢
程咬金 劉洪紀 胡敬德 秦叔寶 李建成 李元吉 高士廉
虞世南 張道源 張士衡 李淳風 薛仁貴 吳道子 玉華王
寇大寬 陳萼母 王左衙 李右衙 劉小二 李翠蓮 李玉英
相良妻 劉伯欽 陳老者 眼看喜 耳聽怒 鼻嗅愛 舌嘗思
意見欲 身本憂 高太公 高香蘭 高玉蘭 高翠蘭 王老者
百花嬌 紅百萬 一秤金 陳關保 楊老者 李老者 王小二
趙寡婦 陳少保
尉遲敬德 封胡國公 封護國公 寶象國王 鎮山太保 金池上人
鎮殿將軍 凈樂國王 善勝皇後 金聖皇後
烏雞國國王 車遲國國王 西涼國女王 祭賽國國王 朱紫國國王
比丘國國王 滅法國國王 寶林寺院主 烏雞國太子 烏雞國王後
車遲國皇後 西涼國女官 西涼國驛丞 西涼國太師 朱紫國館使
比丘國驛丞 比丘國正宮 比丘國太宰 趙寡婦女兒 滅法國皇後
金禪寺老僧 天竺國公主 天竺國皇後 銅台府刺史
玉華王大王子 玉華王二王子 玉華王三王子 舍衛國趙長者
穿針兒張旺女
天竺國怡宗皇帝 通背猿猴馬元帥 通背猿猴流元帥
赤尻馬猴崩將軍 赤尻馬猴芭將軍
鳳仙郡郡侯上官氏
仙 佛 神 靈
江 河 淮 濟 水 火 木 金 土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戌 亥 申 酉 馬 溫 關
玉帝 王母 金母 李靖 哪吒 嫦娥 天官 地官 水官 壽星
福星 祿星 敖廣 敖欽 敖順 敖閏 觀音 仙翁 睺星 炁星
孛星 太陰 太陽 八極 辛環 陶榮 龐洪 劉後 苟章 畢環
趙江 秦完 董全 袁角 天蓬 天佑 張班 魯班 左輔 右弼
清風 明月 摩昂 如來 阿儺 迦葉 諸天 金吒 龍婆 龍女
鼉將 判官 金童 玉女 典簿 力士 土地 城隍 社令 風伯
雷公 雲童 電母 山神 水神 鯊魚 鱯痴 蜃龍 雷公 電母
冷龍 諦聽 龜將 蛇將 獅奴 三清 四帝 三官 三星 四瀆
五瘟 五嶽 七政 八極 十都 張蕃(節) 鄧化(忠)
西王母 李長庚 王靈官 鎮元子 東方朔 張伯端 張紫陽
丘弘濟 葛仙翁 許旌陽 張道陵 計都星 秦廣王 楚江王
宋帝王 仵官王 閻羅王 平等王 泰山王 都市王 卞城王
轉輪王 司馬卿 趙子任 張文通 臧文公 石叔通 崔石卿
王文卿 展子江 扈文長 韋玉卿 孟非卿 明文章 康太尉
張太尉 姚太尉 李太尉 殷靈官 朱靈官 陶靈官 許靈官
九曜星 角木蛟 奎木狼 井木犴 牛金牛 鬼金羊 婁金狗
亢金龍 女土蝠 柳土獐 氐土貉 星日馬 昂日雞 虛日鼠
房日兔 畢月烏 危月燕 心月狐 張月鹿 箕水豹 壁水貐
參水猿 軫水蚓 尾火虎 室火豬 觜火猴 翼火蛇 文曲星
武曲星 巨靈神 葯叉將 魚肚將 黃石公 日游神 夜遊神
周文王 孔聖人 桃花女 鬼穀子 彌勒佛 寶光佛 才光佛
千里眼 順風耳 鱖都司 鮊太尉 鱔力士 鯾提督 鱑把總
鯰外郎 惡烏龜 黿樞密 鼉丞相 鯉總兵 勾死人 巨靈神
魚肚將 葯叉將 鰣軍師 朱太尉 井龍王 鯖太尉 白鸚哥
小黃龍 小驪龍 青背龍 赤髯龍 徒勞龍 穩獸龍 敬仲龍
風婆婆 巽二郎 癩頭黿 四大將 四餘羅 九曜星
斗木獬(豸) 胃土彘(雉)
高天上聖 大慈仁者 太上老君 太白金星 木德星官 托塔天王
赤腳大仙 楊戩二郎 佑聖真君 翊聖真君 金頂大仙 南極星君
與世同君 東華帝君 東方曼倩 姮娥仙子 盪魔天尊 東海龍王
南海龍王 北海龍王 西海龍王 持國天王 增長天王 廣目天王
多聞天王 值年功曹 值月功曹 值日功曹 值時功曹 東方歲星
木德真君 南方熒惑 火德真君 西方太白 金德真君 北方辰星
水德真君 中央鎮星 土德真君 東斗星君 西斗星君 中斗星君
南斗星君 北斗星君 崇恩聖帝 南極觀音 北極玄靈 黃角大仙
金頭揭諦 銀頭揭諦 丁卯神將 丁丑神將 丁亥神將 丁酉神將
丁未神將 丁已神將 甲子神將 甲戌神將 甲申神將 甲午神將
甲辰神將 甲寅神將 郭申將軍 直健將軍 南斗六司 紅衣仙女
青衣仙女 素衣仙女 皂衣仙女 紫衣仙女 黃衣仙女 綠衣仙女
北斗七元 糾察靈官 游奕靈官 大力天王 東西星斗 釋迦牟尼
菩提祖師 觀音菩薩 普賢菩薩 文殊菩薩 燃燈古佛 惠岸木叉
潑法金剛 勝至金剛 大力金剛 永住金剛 烏巢禪師 靈吉菩薩
黎山老母 降龍羅漢 迦葉尊者 伏虎羅漢 彌勒尊者 小張太子
華光菩薩 白雄尊者 清凈喜佛 毗盧屍佛 寶幢王佛 彌勒尊佛
阿彌陀佛 無量壽佛 龍尊王佛 精進善佛 寶月光佛 現無愚佛
婆留那佛 那羅延佛 功德華佛 才功德佛 善游步佛 旃檀光佛
摩尼幢佛 慧炬照佛 大慈光佛 慈力王佛 賢善首佛 廣主嚴佛
金華光佛 才光明佛 智慧勝佛 世靜光佛 日月光佛 妙音聲佛
常光幢佛 觀世燈佛 法勝王佛 須彌光佛 金海光佛 大通光佛
斗戰勝佛 文珠菩薩 普賢菩薩 巡海夜叉 鋤樹力士 運水力士
修桃力士 打掃力士 巡海夜叉 涇河龍王 金衣力士 捧珠龍女
紅眼馬郎 黑甲將軍 橫行蟹士 直跳蝦婆 善財龍女 推雲童子
布霧郎君 黃河水伯 五路神龍 水母娘娘 水猿大聖 閃電娘子
四海龍王 四大天師 四大天王 四大靈官 四值功曹 十殿冥王
五炁真君 五斗星君 五方五老 五方揭諦 六丁神將 六甲神將
七衣仙女 北斗七元 瀛洲九老 十二元辰 二十八宿 雷部諸神
四大菩薩 四大金剛 十八羅漢
玉皇大天尊 玄穹高上帝 貞英李靖女 地藏王菩薩 比丘尼尊者
賓頭盧尊者 蘇頻陀尊者 諾巨羅尊者 跋陀羅尊者 迦理迦尊者
戍博迦尊者 半托迦尊者 羅睺羅尊者 因揭陀尊者 阿氏多尊者
國師王菩薩 火焰五光佛 燃燈上古佛 釋迦牟尼佛 接引歸真佛
大慧力王佛 金剛不壞佛 海德光明佛 日月珠光佛 慧幢勝王佛
旃檀功德佛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御馬監監丞 御馬監監副
黑水河河神 梅山六兄弟 火焰五光佛
玉清元始天尊 上清靈寶天尊 太清道德天尊 東海龍王敖廣
南海龍王敖欽 北海龍王敖順 西海龍王敖閏 太乙救苦天尊
南方南極觀音 東方崇恩聖帝 十洲三島仙翁 北方北極玄靈
東方行瘟使者 南方行瘟使者 西方行瘟使者 北方行瘟使者
可韓丈人真君 伐那婆斯尊者 那伽犀那尊者 凈壇使者菩薩
十八護教伽藍
掌瘟癀昊天大帝 丁卯神將司馬卿 丁丑神將趙子任 丁亥神將張文通
丁酉神將臧文公 丁未神將石叔通 丁已神將崔石卿 甲子神將王文卿
甲戌神將展子江 甲申神將扈文長 甲午神將韋玉卿 甲辰神將孟非卿
甲寅神將明文章 迦諾迦伐蹉尊者 闍羅弗多羅尊者 注荼半托迦尊者
葯師琉璃光王佛 過去未來現在佛 清凈大海眾菩薩 蓮池海會佛菩薩
西天極樂諸菩薩 三千揭諦大菩薩 五百阿羅大菩薩 比丘夷塞尼菩薩
無邊無量法菩薩 金剛大士聖菩薩 五百阿羅大菩薩
東方歲星木德真君 南方熒惑火德真君 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 中央鎮星土德真君 中央黃極黃角大仙
神通廣大潑法金剛 法力無邊勝至金剛 毗盧沙門大力金剛
不壞尊王永住金剛 八寶金身羅漢菩薩 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觀音菩薩守山大神 觀音菩薩善財童子 文珠菩薩青毛獅子
太上老君金爐童子 太上老君銀爐童子
迦諾迦跋厘惰闍尊者 孔雀大明王菩薩佛母 毗藍婆菩薩昴日雞母
寶幢光王佛接引佛祖 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
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 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 勾陳上宮南極天皇大帝
東岳泰山天齊仁聖大帝 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 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
北嶽恆山安天玄聖大帝 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
二十四路諸天鬼子母諸天
妖 魔 鬼 怪
虎精 奎星 羚羊 金魚 青牛 猴精 龍婆 松樹 楓樹 杏仙
杏樹 楓樹 丹桂 臘梅 柏樹 檜樹 竹竿 虎將 熊師 春嬌
蜜蜂 螞蜂 蠦蜂 班毛 牛蜢 抹蠟 蜻蜓 白象 白鹿 黃獅
猱獅 雪獅 狻猊 白澤 伏狸 摶象
牛魔王 蛟魔王 鵬魔王 獅駝王 獼猴王 禺狨王 卵二姐
寅將軍 老虎精 熊山君 熊羆精 特處士 野牛精 凌虛子
蒼狼精 黑大王 黑熊精 虎先鋒 黃風怪 黃風怪 白骨精
黃袍怪 精細鬼 伶俐蟲 巴山虎 倚海龍 獅猁王 雲里霧
霧里雲 急如火 快如風 興烘掀 掀烘興 小鼉龍 黑魚精
黃毛虎 假悟空 假唐僧 假八戒 假沙僧 鯰魚怪 黑魚精
九頭蟲 孤直公 凌空子 拂雲叟 賽太歲 金毛犼 蜘蛛精
蜈蚣精 小鑽風 金翅雕 青臉兒 犀牛精
平天大聖 復海大聖 混天大聖 移山大聖 通風大聖 驅神大聖
混世魔王 獨角鬼王 白衣秀士 白花蛇怪 黃毛貂鼠 白骨夫人
金角大王 金爐童子 銀角大王 銀爐童子 九尾狐狸 青毛獅子
守山大神 善財童子 虎力大仙 鹿力大仙 白毛角鹿 羊力大仙
斑衣鱖婆 靈感大王 如意真仙 六耳獼猴 靈明石猴 赤尻馬猴
通臂猿猴 萬歲狐王 玉面公主 玉面狸精 萬聖龍王 奔波兒灞
灞波兒奔 萬聖公主 九頭駙馬 赤身鬼使 杏仙杏樹 女童丹桂
女童臘梅 黃眉老佛 黃眉童兒 紅鱗大蟒 有來有去 玉面狐狸
女妖七子 黃毛老象 壽星白鹿 白面狐狸 地涌夫人 半截觀音
南山大王 辟寒大王 辟暑大王 辟塵大王
虎先鋒虎精 黃袍怪奎星 獨角兕大王 假唐僧猴精 假八戒猴精
假沙僧猴精 碧波潭龍婆 勁節十八公 孤直公柏樹 凌空子檜樹
拂雲叟竹竿 賽太歲先鋒 賽太歲小妖 盤絲洞女妖 黃花觀觀主
比丘國國丈 比丘國美後 雲程萬里鵬 狐阿七大王
寅將軍老虎精 熊山君熊羆精 特處士野牛精 凌虛子蒼狼精
黑大王黑熊精 蓮花洞四小妖 火雲洞六健將 羊力大仙羚羊
赤身鬼使楓樹 春嬌玉面狐狸 天竺國假公主
牛魔王平天大聖 蛟魔王復海大聖 鵬魔王混天大聖 獅駝王移山大聖
獼猴王通風大聖 禺狨王驅神大聖 黃風怪黃毛貂鼠 白骨夫人白骨精
羅剎女鐵扇公主 聖嬰大王紅孩兒 虎力大仙黃毛虎 六耳獼猴假悟空
奔波兒灞鯰魚怪 灞波兒奔黑魚精 九頭駙馬九頭蟲 金鼻白毛老鼠精
艾葉花皮豹子精 先鋒鐵背蒼狼精 刁鑽古怪狼頭精 古怪刁鑽狼頭精
辟寒大王犀牛精 辟暑大王犀牛精 辟塵大王犀牛精
白衣秀士白花蛇怪 鹿力大仙白毛角鹿 觀音菩薩守山大神
觀音菩薩善財童子 琵琶洞女妖蠍子精 玉面公主玉面狸精
盤絲洞女妖蜘蛛精 黃花觀觀主蜈蚣精
如意真仙牛魔王兄弟 有來有去賽太歲小妖 比丘國國丈壽星白鹿
比丘國美後白面狐狸
賽太歲觀音菩薩金毛犼 黃毛老象普賢菩薩白象 雲程萬里鵬大鵬金翅雕
獅猁王文珠菩薩青毛獅子 黃眉老佛彌勒佛黃眉童兒
獨角兕大王太上老君青牛 地涌夫人金鼻白毛老鼠精
南山大王艾葉花皮豹子精 南山大王先鋒鐵背蒼狼精
天竺國假公主嫦娥玉兔兒
金角大王太上老君金爐童子 銀角大王太上老君銀爐童子
九靈元聖太乙天尊九頭獅子
靈感大王觀音菩薩蓮花池金魚
青毛獅子怪文殊菩薩菩薩青毛獅子
㈩ 大家來說說金大師武俠中的人物
這是金庸武俠小說中一種非常厲害的絕學,通常是丐幫幫主才會,在《天龍八部》里蕭峰將此絕學發揮到了極致!下面是降龍十八掌的招式簡介:
【降龍十八掌--招式簡介】
降龍十八掌第一式——亢龍有悔:
其招式為左腿微屈,右臂內彎,右掌劃一圓圈,「呼」的一聲,向外推去。
降龍十八掌第二式——飛龍在天:
這一招必先躍起半空,居高下擊,才能顯見奇大的威力。它一定要配合輕1、 亢龍有悔 易經:乾卦:象曰:上九:亢龍有悔。
降龍十八掌第三式——龍戰於野(戰龍在野):
此乃降龍十八掌中十分奧妙的功夫,左臂右掌,均是可虛可實,非拘一格。用虛實相生,陰陽相參的手法擾亂對方,自己則可以趁虛而入,是一式誘敵策。
降龍十八掌第四式——潛龍勿用:
則是右手屈起食中二指,半拳半掌,向敵人胸口打去,左手同時向里鉤拿,右推左鉤,讓敵人難以閃避。這是一種左右夾擊的攻勢,讓人無處可避,盡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降龍十八掌第五、六式——利涉大川、鴻漸於陸:
這兩招乃郭靖與梅超風在歸雲庄比武時,所用的招式。此兩招是一種技術性的逼退敵人之招式,用意在於使敵人勿近其身,以為自保。
降龍十八掌第七、八式——突如其來、震驚百里:
這兩招卻是郭靖被梅超風的九陰白骨爪所傷之後,為逼梅超風交出解葯時所用之術,可見此二招術必然是近身肉搏時所用的拚命之招,其威力自然可想知。
降龍十八掌第九式——或躍在淵:
這招施為之前要先提一口氣,然後以氣化掌,左掌前探,右掌嗖的從左掌下穿了出去,直擊對手小腹。是屬於一種至剛至陽的正面攻勢。
降龍十八掌第十式——神龍擺尾:
此乃降龍十八掌救命絕招,任何有生命的東西在他有生存受到威脅時所生成而出的反應力道,自是非同小可。
降龍十八掌第十一式——魚越於淵:
這一招是用於狹小空間的防身之術,它或為緩沖高手綿密不絕的攻勢之用。
降龍十八掌第十二式——見龍在田:
這一招轉守為攻之策,當手腕被別人擒拿,此招可以順腕翻過,以又重又快的掌法拍擊敵人肩頭。是一招轉守為攻的法門。
降龍十八掌第十三式——雙龍取水:
此招由下而上的攻敵之術,與飛龍在天相為反生,是一種敗中求勝之道。
降龍十八掌第十四、十五、十六式——時乘六龍、密雲不雨、損則有孚:
這三式乃是郭靖在丐幫大會上為助黃蓉奪回幫主之位時所用的招式,當時丐幫 「凈衣派」的三大長老為楊康所惑,不願奉立黃蓉為新任的幫主,郭靖為證實 他二人為洪七公親傳弟子,而與丐幫簡長老比武用了「降龍十八掌」中這三招, 其用意在於陳兵立威,可想這三招是「降龍十八掌」中最「華麗」的拳路,不但實戰技術可靠,姿勢必然也不會差到哪去。
降龍十八掌第十七式——履霜冰至:
此招必須「吸一口氣,兩肘往上微抬,右拳左掌,直擊橫推,一快一慢的打出 去。」掌法之中剛柔並濟,正反相成,實是妙用無窮。為「降龍十八掌」中較為陰柔的一技。
降龍十八掌第十八式——抵羊觸藩:
這一招乃是和身術出的一式,意欲以掌力內功和著全身的體重,以快速的步伐 ,讓敵人避無可避射無可射,其姿態就如一隻受到刺激的羊一樣,不顧一切地想沖出柵欄,威力相當驚人
【十八掌簡介】
第一式 亢龍有悔出處:易經乾卦上九:亢龍,有悔。《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人身陽氣集於督脈!氣入丹田,通長強 走腰俞 腰陽關 命門 懸樞 脊中中樞筋縮 至陽 靈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啞門 風府 腦戶 強間 後頂百會前頂 顖會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溝 兌端 齦交.走手太陰肺經至中府 雲門 天府 俠白 尺澤 孔最 列缺 經渠至掌心.
此式為簡單威猛一式,左腿微屈,右臂內彎,右腳踏乾位.左掌劃圈,右掌向外推去『亢龍有悔,盈不可久』,掌法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卻還有二十分.乃掌法中老陽生少陰一式!剛勁柔勁混為一體!
第二式 飛龍在天 出處:易經乾卦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氣走督脈行手陽明大腸經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和髎,迎香.
此式躍起凌空,居高下擊,先聲奪人!以一飛沖天之式上躍雙膝微曲,提氣丹田,待覺真氣上升,放鬆肌骨,存想玉枕穴間,急發掌勁取敵首,肩,胸上三路.
第三式 見龍在田 出處:易經乾卦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提氣凝神,運氣與手少陽三焦經 行 關沖 液門 中渚 陽池 外關 支溝會宗三陽絡 四瀆 天井 清冷淵 消濼 臑會 肩髎 天髎 天牖 翳風 瘛脈顱息角孫 耳門 耳和髎 絲竹空.返任脈停於掌心.
第四式 鴻漸於陸 出處:易經漸卦 九三:鴻漸於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利禦寇。《象》曰:「『夫征不復』,離群醜也。『婦孕不育』,失其道也。
氣走浮郄 委陽 委中 附分 魄戶 膏肓 神堂 譩嘻 膈關 魂門 陽綱 意舍胃倉肓門 志室 胞肓 秩邊 合陽 承筋 承山.氣凝會陰.
第五式 潛龍勿用 出處:易經乾卦 初九:潛龍,勿用。《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氣自丹田至 大敦 行間 太沖 中封 蠡溝 中都 膝關 曲泉 陰包 足五里陰廉急脈 章門 期門會於清冷淵.
第六式 利涉大川 出處:易經同人卦 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真氣通 瞳子髎 聽會 上關 頷厭 懸顱 懸厘 曲鬢 率谷 天沖 浮白頭竅陰完骨 本神 陽白 頭臨泣氣凝雙掌.
掌勢:逆走天元 融元歸一
第七式 突如其來 出處:易經離卦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象》曰:「『突如其來如』,無所容也。」
氣通飛揚 跗陽 昆侖 仆參 申脈 金門 京骨 束骨 足通骨至陰氣凝膻中.
掌勢:虛中帶實,實掌返虛.
第八式 震驚百里 出處:易經震卦 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彖》曰:「『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氣自丹田上行至 承泣 四白 巨髎 地倉 大迎 頰車 下關 頭維 人迎水突凝氣雙掌.
第九式 或躍在淵 出處:易經乾卦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提氣凝神,運氣與陽交 外丘 光明 陽輔 懸鍾 丘墟 足臨泣 地五會俠溪足竅陰 提氣會陰.
第十式 雙龍取水 出處:由丐幫祖師所創,出處不祥.
氣自丹田至肩背諸穴,氣走陰蹺 陰維兩脈,行照海 交信 睛明 築賓 沖門府舍大橫 腹哀 期門 天突 廉泉 內關 氣凝百會.
掌勢:一掌雙式 陰陽無極
第十一式 終日乾乾 出處:易經乾卦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象》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氣通 天池 天泉 曲澤 橫骨 大赫 氣穴 四滿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關陰都腹通谷 幽門 步廊 神封 靈墟 神藏 彧中 俞府 氣凝掌心.
第十二式 時乘六龍 出處:易經乾卦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氣走 氣海俞 大腸俞 關元俞 小腸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環俞 上髎 次髎中髎下髎 會陽 承扶 殷門 凝氣雙掌.
第十三式 密雲不雨 出處:易經小畜卦 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密雲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氣行睛明 攢竹 眉沖 曲差 五處 承光 通天 絡卻 玉枕 天柱 大杼 風門肺俞厥陰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膽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腎俞凝氣於掌.
掌勢:虛無歸一 以雨化氣
第十四式 損則有孚 出處:易經損卦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
氣走手太陽小腸經,回任脈,下至氣海玉堂上脘,至清冷淵.逆行至帶脈.凝與手掌少府 少沖.
掌勢: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辯若訥 大成若缺
第十五式 龍戰於野 出處:易經坤卦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真氣通五樞 維道 足臨泣 中封 中都 凝氣二間 商陽.
掌勢:剛柔並濟 陰陽相生
第十六式 履霜冰至 出處:易經坤卦 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氣走任脈,行 會陰 曲骨 中極 關元 石門 氣海 陰交 神闕 水分 下脘建里中脘 上脘 巨闕 鳩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宮 華蓋 璇璣 天突廉泉承漿.上行至手少陰心經 走 極泉 青靈 少海 靈道 通里 陰郄 ,凝於手掌神門穴.
此式為降龍十八掌中至陰一招.足踏坤位.手處命門.心中守空字訣,以無意之意發掌,忌狠辣霸道,
殺敵於無形.
第十七式 群龍無首 出處:易經乾卦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象》曰:「『用九』,天德 不可為首也。」
氣自丹田上行督脈至百會下行任脈,內氣盤旋丹田三周.會於膻中 ,分注任督帶 沖 陽蹺 陰蹺陽維脈 陰維八脈.凝與手掌之少府 勞宮 大陵.
此式為十八掌中威力最大一式.沉氣,提氣.真氣凝與雙掌間,陰陽互易.乾坤倒行,沉肩,墜肘,發掌!
第十八式 神龍擺尾 出處:易經履卦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於大君。《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
氣走沖脈,經公孫 會陰 陰交 氣沖 橫骨 大赫 氣穴 四滿 中注 肓俞商曲石關 陰都 腹通谷 幽門 回丹田.迴旋於手太陰肺經,凝掌發出.
此式為十八掌中最後一式救命殺招.往往敗中取勝,無往不利.用於劣勢反撲.錯步旋身,雙腳踏玄位,沉肩.右掌自右腋下發出,取敵丹田,左頸,協下要穴。
【相關信息】
降龍十八掌的招式出自《易經》,有網友考證如下,標有「???」的,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 亢龍有悔 易經:乾卦:象曰:上九:亢龍有悔。
2、飛龍在天 易經:乾卦:象曰: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3、見龍在田 易經:乾卦:象曰: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4、鴻漸於陸 易經:漸卦:象曰:九三:鴻漸於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利御 寇。
5、潛龍勿用 易經:乾卦:象曰:初九:潛龍勿用。
6、利涉大川 易經:需卦: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又見於:易經:同人卦:同人: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易經:蠱卦: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易經:大畜卦: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易經:頤卦:象曰: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
易經:益卦: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易經:渙卦: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易經:中孚卦: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易經:未濟卦:象曰:六三:未濟,征凶,利涉大川。
7、突如其來 易經:離卦:象曰: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8、震驚百里 易經:震卦:震:亨。震來□□,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9、或躍在淵 易經:乾卦:象曰: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10、雙龍取水 ???此招源自佛經。具體待考。
11、魚躍於淵 ???我所能找到最近的是:易經:訟卦: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於淵也。此招似有爭議。或說此招應為「笑言啞啞」,則與「震驚百里」同出一處。
12、時乘六龍 易傳:乾卦:文言:乾元者,始而亨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13、密雲不雨 易經:小畜卦: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又見於:易經:小過卦:六五: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14、損則有孚 易經:損卦: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15、龍戰於野 「龍戰於野」疑為「戰龍於野」?易經:坤卦:上六:戰龍於野,其血玄黃。
16、履霜冰至 易經:坤卦:初六:履霜,堅冰至。
17、羝羊觸蕃 「蕃」疑為「藩」?易經:大壯卦: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 羝羊觸藩,羸其角。
18、神龍擺尾 ???有人說此招源自履卦:易經:履卦:履:履虎尾,不□人,亨。可是這講的是虎尾,不是龍尾
【降龍廿八掌失傳】
丐幫神功降龍十八掌,在北宋年間本為二十八掌,當時幫主蕭峰武功蓋世,卻因契丹人身份遭驅除出幫,他去繁就簡,將二十八掌減了十掌,成為降龍十八掌,由義弟靈鷲宮虛竹子代傳,由此世代傳承。到南宋末年,雖繼位幫主耶律齊得岳父郭靖傳授而學全,但此後丐幫歷任幫主,因根柢較欠,最多也只學到十四掌為止。」 蕭峰於丐幫武學的傳承與發展也可說功勛卓著,除了將降龍廿八掌精簡為更易傳世的降龍十八掌外,在舊版《天龍八部》中蕭峰使用「亢龍有悔」的地方新版都改為了「見龍在田」,而新修版《射鵰英雄傳》中增加了「亢龍有悔」是降龍十八掌總綱的描寫,前後情節一湊,「亢龍有悔」極有可能在北宋時本無此招,是蕭峰傳掌時自行所創,而另一重要招數「神龍擺尾」在北宋時本來叫做「履虎尾」,雖沒明確說是蕭峰所改,但既然歷任幫主中只寫明蕭峰對降龍掌大動過手術,自然也極有可能就是蕭峰改創的了。降龍掌自創制掌法的那位丐幫高手起,自降龍廿八掌至蕭峰精簡改創為降龍十八掌傳世,洪七公、郭靖先後以此掌法威震江湖,至耶律齊之後開始逐漸失傳,元末時只剩十二掌,史火龍死於成昆之手後降龍十八掌極可能從此不見於世,丐幫淪落喪威至此,蕭、洪地下有知,當不勝感慨。
【降龍十八掌】
第一式(起手式)見龍在田:出自坤卦,辭曰:「見龍在田,大貞」就是說看見龍在田中會有好事發生。這一招掌力霸道異常,為降龍十八掌最強的一招,取名見龍在田,既是說一掌打去,敵人完蛋大吉。
第二式飛龍在天 :降龍十八掌中的一招,同樣源於周易。辭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飛龍即翱翔在天空的龍,飛龍在天,看盡世事,所以能發現大人(有道德的人)。這一招由上勢下,借慣性傷人,正如飛龍借有德者而揚名,威力奇大。
第三式 鴻漸於陸:出於漸卦,漸指婦女,辭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大雁降到平地上,他的羽毛可以被婦女用來裝飾。此招之用,在一個巧字,藏巧於拙,用羽為儀。
第四式 龍躍在淵 降龍十八掌中的一招,同樣源於周易「龍躍於淵」,英雄出場也
第五式 羝羊觸蕃 :出自大壯卦,辭曰:「羝羊觸藩,贏其角」兩只羊角力,贏的用的是它的角。這招用途是說要用有力點來傷敵。但「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邃。」運用不當相信會反受其害。丐幫****用此招時要特別小心為妙.
第六式 潛龍勿用 :源於坤卦,辭曰:「潛龍勿用」,龍潛於淵,其志難測,所以不可用。此招勁收於內凝而不發,但若有敢試其鋒芒者,必受其殃。
第七式 利涉大川 :源於同仁卦,同人既是同志,辭曰:「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有好朋友聚集起來,暢通無阻,所以去危險的地方也變得安全了。此招表面平平無期,實質上力聚於掌,正如好友的聚集,難凝而易散。如中此招,必定全身筋脈盡碎,死的苦不堪言!
第八式 神龍擺尾 :本名履虎尾,出入履卦,履既踏,辭曰:「眇能視,跛能履,履護尾,咀人」意思是說人瞎了一隻眼睛還能看見東西,瘸了一條腿還能走路,但是如果不小踏上了老虎的尾巴,就會被它吃掉。這招專攻背後之人,勁道奇猛,實為降龍十八掌的救命絕招。此招多用為妙.
第九式 密雲不雨 :出自乾卦,辭曰:「密雲不雨,時或有風」雨雲很多了但不下雨,那是由於在等待著刮風。此招不在於密雲不雨,密雲不雨只是力量的積累,而真正的殺手卻在時或有風上,風聲(時機)一起,敵人便萬劫難逃了。
第十式 突如其來:功如其名,去勢奇快,攻其不備,最易出奇制勝.在對手未反應之前,便給予敵人致命一擊.
第十一式 雙龍取水:攻勢一分為二,看似平常一招,功力與身法倍增二倍有餘,有點類似於周伯通自創的雙手互搏,但與其比較有過之無不及
第十二式 魚躍於淵:平凡的一躍,尤如龍騰九霄,有著強大的爆發力.
第十三式 震驚百里:出於震卦,震就是雷,辭曰:「震驚百里,不喪匕鬯(鬯:一種酒)」本來是說一個人雖然被嚇了一跳但連酒也沒撒掉,但光從名字來理解的話就是說雷電莫大的威力了。這一招生勢浩大,震驚百里
第十四式 損則有孚:出自損卦,損就是不利的方面,和益卦相反。辭曰:「損,有孚」孚就是信用,辭曰:「自上至下謂之損」本句是說雖然守了信用但卻沒辦成好事。此招出招和飛龍在天相似,自上而下,然損卻接益,辭曰:「自下至上謂之益」,變招猶如異軍突起,讓人防不勝防。
第十五式 時乘六龍:出自乾卦,辭曰:「時乘六龍以御天」自古傳說五嶽為中華靈氣之所在,每岳各有神龍鎮守,加以姬黃帝(就是軒轅黃帝)之應龍,是為六龍。六龍齊出,王道浩然,其勢之大,蓋地鋪天,為降龍十八掌最有王道正氣的一招。
第十六式 龍戰於野:取意於周易中的坤卦,坤者為地,辭曰:「龍戰於野,其血玄黃」,野在這里作為平地講,玄指黑色,其血玄黃是說血改變了應有的顏色。按古代的思想,龍上在於天,中潛於淵,下見於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指的就是龍處在了不該處於的位置,他的力量同時也被激發了出來,出這招一般在於危難之時的奮力一博,正因為沒有退路,所以此招才無所不辟!
第十七式 履霜冰至:出自坤卦,辭曰:「履霜,堅冰至」踩到了霜,就應該想到大冰雪要來了。這招招如其名,初時似柔弱無力,但如敵人膽敢進招,就如暴雪突降,後勁無窮。
第18式 亢龍有悔:降龍十八掌中最常使用的一招,取意於周易中的乾卦,乾代表天,辭曰:「亢龍,有悔」是說亢龍(飛向盡頭的龍)雖然當世無敵,但力終有盡時,力盡則悔,悔不可及。所以小樓幫主教導丐幫眾****亢龍有悔,盈不可久的道理,此招重悔不重亢,後盡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