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電影(可用電影、音樂、舞蹈、詩歌、語言、散文等形式進行答題)急需,謝謝
電影,也稱映畫。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藝術。是一門可以容納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綜合藝術,但它又具有獨自的藝術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這種藝術性極強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
電影定義: 電影原為一種戰爭旗幟的名稱,見《六韜·虎韜·軍用》:「大黃參連弩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強弩矛戟為翼,飛鳧、電影自副;飛鳧赤莖白羽,以銅為首;電影青莖赤羽,以鐵為首,」由此可知電影乃黑色的箭桿,紅色的箭羽,箭鏃是用鐵打造的。 電影: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以及還音),在銀幕上造成活動影像(以及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技術(信息來於《電影藝術詞典》)。 電影藝術:以電影技術為手段,以畫面和聲音為媒介,在銀幕上運動的時間和空間里創造形象,再現和反映生活的一門藝術(信息來於《電影藝術詞典》)。 電影簡介
電影分類
動作片 喜劇片 紀錄片 科幻片 恐怖片 武俠片 動畫片 戰爭片 膠帶
電影: diàn yǐng 英文:1. movie 2. film 法文:1.Film 一種綜合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復雜而繁多的科系。電影世界里有很多不同類型的電影,也有很多種電影的分類方法。 用強燈光把拍攝的形象連續放映在銀幕上,看起來像實在活動的形象。 從有聲電影到現在,已經發展到了科技的時代,運用大量的電腦特技製作出來的電影,受廣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歡迎。 國外電影廣告在美國和英國的電影廣告中,有這樣八種標記:美國X——禁止未成年者觀看的影片;G——所有觀眾可看片;R——十七歲以下禁止觀看;PG——一般觀眾可看;英國U——內容正派片;A——一般觀眾可看片;X——18歲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兒童禁看的兇殺片。 電影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 電影的幀速率是24幀每秒。
B. 散文式結構的影視作品有何特點
推開窗,一縷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五月,槐花飄香的季節,這樣的季節我是喜歡的,喜歡槐花素素的白,一串串壓在枝頭,不沾一絲塵埃。喜歡這淡淡的味道,在淡淡的味道里慢慢沉澱記憶,讓得與失,喜與憂,愛與恨,淡淡的成為藏在心底深處的一道風景,細細地品味,都成了一笑而過的淡然。
輕輕握住一縷陽光,便有了陽光的心態,感恩生活給予我們一切,不抱怨,不糾纏,不頹廢,享受平常的溫暖,知足達觀,真實坦然。
安靜地生活,過著平常的日子,守侯淡泊的歲月,即使是與親人一起吃頓飯,看著自己做的飯菜被親人吃的津津有味,那也是一種幸福。生活不就是這瑣碎和溫暖么,要求的很多,得到的很少,是一種失落。而要求的不多,得到的不少,卻是一種幸福。我們強求什麼,心簡單了,世界就會變得簡單。人的慾望越大,心就越復雜,煩惱就會越多。繁華的塵世煙火里,我們做好自己,記著別人的好,做一個安靜的人,在紛繁復雜中感恩地生活,就是一種幸福。
「我不怕被辜負,因為我更喜歡活著的感覺」。活著真好,可以聽到清晨鳥兒的第一聲清脆的鳴叫,可以看到孩子那雙不然纖塵純真的眼睛,可以愛,可以期待,我們還有未來。活著,就不要辜負光陰饋贈與我們的美好!
生命的顏色,如或深或淺的葉綠,自然、簡單卻又熱烈。而生命的美,不在它的絢爛,而在它的平和。熙熙攘攘的塵世里,我們每天都在忙碌的奔波著,色彩斑斕的世界常常讓我們忘了停下腳步,去認真審視生命的深度。
C. 電影中改變自散文的是
《黃土地》改編自現代作家唐一正的散文《深谷回聲》。
D. 文章或電影梗概
呼嘯山莊
1801年,洛克烏先生來到呼嘯山莊,他是來承租呼嘯山莊的主人希克厲先生的另一份產業——畫眉山莊的。他初次造訪希克厲先生,就被他的粗暴無禮的性格嚇住了,他身邊總圍著一群狂吠不止的狗。第二次,他遇到了山莊里居住著的其它人,其中即有那位行為粗暴,不修邊幅的英俊少年哈里頓·恩肖,還有一位美貌女子,她是希克厲先生之子的遺孀。
洛克烏先生由於天黑又下起雪無法回去,希克厲同意讓他留宿,他住進了一間沒人住的古怪的房間。夜裡,洛克烏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樹枝打在窗上,他打碎玻璃,想折斷外頭的樹枝,可手指卻觸到了一雙冰涼的小手,一個幽靈似的啜泣的聲音乞求他放她進來。她說她叫凱瑟琳·林頓,已經在這附近游盪了 20年了,這精靈想強行進來,嚇得洛克烏失聲大叫。這時,希克厲先生進門來了,他強行命令他的客人出去,而後自己撲倒在床上,乞求那幽靈進來,可窗外毫無聲息了,一陣冷風吹滅了燭光。
第二天,畫眉山莊現任的女管家艾倫·迪恩在洛克烏先生好奇心的驅使下,告訴了他關於呼嘯山莊發生過的一切事情,她曾經在呼嘯山莊長大。
多年以前,當時呼嘯山莊的主人是恩肖先生,他與妻子及兒子辛德雷、女兒凱瑟琳同在一起。有一天,恩肖先生去利物浦的路上發現了一個無家可歸的孤兒,他骯臟不堪,沉默寡言,恩肖先生收養了他,並起名叫希克厲。希克厲生活於呼嘯山莊風雨飄搖的時候,這里充滿了爭吵與嫉妒。特別是少爺辛德雷對他的妹妹和父親的養子希克厲充滿了不信任感。希克厲和凱瑟琳從小友愛,漸漸產生了熾熱的戀情。不久,恩肖先生去世了,從學校歸來的辛德雷帶著妻子回到山莊,成為這里的新主人,他開始阻止希克厲和凱瑟琳在一起,並把他當僕人一樣對待,無端虐待。希克厲的性格變得更為不通人情,幾近痴呆,凱瑟琳則變得野性十足,不馴於任何人,但他們的內心卻是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相愛著。
一次,因為一次意外,凱瑟琳在畫眉山莊門口被狗咬傷,在那裡養了五周的傷,從此她成為畫眉山莊令人愉快的一家——林頓夫婦及其子女埃德加和伊莎貝拉的好朋友。以後,兩家頻繁交往。這使希克厲產生妒意,他發誓要對辛德雷進行報復,他心中的野性和憤恨全都對准了辛德雷。
第二年,辛德雷的妻子生下哈里頓·恩肖後死去,辛德雷悲痛欲絕,從此變得絕望,更加殘酷無情了。在此期間,凱瑟琳猶豫於埃德加的求婚和希克厲狂烈的愛情之間,她向女僕艾倫·迪恩吐露真情:她真心地愛希克厲,但她覺得與一個僕人結婚,有失身份,日後只有窮賤等著他們。希克厲無意中聽到她們的談話,絕望透頂,當晚他就離開了呼嘯山莊,帶著他那顆復仇的心,不知去向。
凱瑟琳因為希克厲的離去痛苦萬狀,大病一場。在急於讓兩個山莊聯姻的哥哥辛德雷的逼催下,她答應了埃德加·林頓的婚事,此時,老林頓也已死去,埃德加成為畫眉山莊的繼承人,凱瑟琳則成為主婦。
希克厲在數年後的一個月夜裡歸來了,他已變得舉止莊重,老成而嚴厲,而且是個有錢人了。由於他的富有,辛德雷試圖讓他留下。他經常出入於畫眉山莊,這使伊莎貝拉發瘋似地為他所吸引,愛上了他。希克厲為了報仇,帶走伊莎貝拉,凱瑟琳想竭力挽回希克厲對她的感情,盡管如此,希克厲還是在呼嘯山莊與伊莎貝拉結婚,在婚後,又盡力虐待她,以發泄他的仇恨。伊莎貝拉想回家,林頓卻拒絕她。此時凱瑟琳正值臨產,希克厲趁埃德加不在,進入了畫眉山莊,在凱瑟琳的床前,這對刻心銘骨地相愛著的情人相互哀訴與折磨。這場會面使凱瑟琳因為早產而在當晚死去,希克厲繼續著他的復仇計劃。
凱瑟琳遺下了林頓的女兒凱瑟琳·林頓。在這期間,伊莎貝拉離開希克厲,在倫敦生下了林頓·希克厲這男孩。而希克厲已誘使辛德雷把田產抵押成現金揮霍,而承受抵押者就是希克厲。他漸漸地變成呼嘯山莊的財產所有者,辛德雷在猛醒中試圖殺死他,結果是辛德雷倒在血泊之中。辛德雷的兒子哈里頓,不但沒有繼承父業,反而落入希克厲之手,等待著他無情的報復。
12年後,小凱瑟琳長成了美貌少女,而逃回畫眉山莊的希克厲的兒子林頓·希克厲也成為少年,希克厲不喜歡這個兒子,可他還是把林頓接回了呼嘯山莊,因為他要「勝利地看見我的後代堂皇作為他們產業的主人,我的孩子用工錢雇他們的孩子種他們的土地。」他一面惡毒地對待兒子,一面趁小凱瑟琳之父病危之際,把小凱瑟琳接進呼嘯山莊,在那裡逼迫她與林頓結婚,幾日之後,埃德加死去,希克厲作為小凱瑟琳之父進入畫眉山莊。從此,他成為這兩個山莊的主人。身體孱弱的林頓不久就死了,小凱瑟琳成為年輕的寡婦。
希克厲的復仇計劃已成功了。可他並沒有得到任何安慰。當他發覺小凱瑟琳和哈里頓之間產生了他和凱瑟琳當年一樣的深切的愛情時,他初時很想像辛德雷一樣去破壞他們,可當他發現他們倆的眼睛都像日夜他思念的凱瑟琳,而哈里頓的處境又多麼像當年的他自己時,他再也不忍心那麼做了。而此時,往日情人凱瑟琳的鬼魂也不斷地出現,他終於意識到那是在召呼他,不久,他便在無限的悔恨之中,呼喊著凱瑟琳的名字,離開了人世。
洛克烏先生有一年萌生了重訪呼嘯山莊的念頭,他這一次發現凱瑟琳和哈里頓成為了一對兒,成為呼嘯山莊的主人。凱瑟琳正教哈里頓識字,以改變他粗野無禮的舉止。
洛克烏先生去看希克厲在荒原上的墳墓,這個墓和凱瑟琳、恩肖先生之墓分處在凱瑟琳墓的兩旁。在這附近的農庄中,至今流傳著一個奇妙的傳說:這些人一生風風雨雨、情深意長,至死也不平靜。牧羊人和旅行者就說他們曾目睹過凱瑟琳和希克厲倆人如同他們多年以前那樣,徜徉在黑暗的荒原上。
E. 簡述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文學,影視文學的基本特點
你好;
什麼是電影文學?
區別於詩歌、小說、戲劇文學的新的文學樣式,主要指電影劇本,還包括影片中的解說詞、歌詞等。電影劇本可以是劇作家根據生活直接創作,也可以根據其他文藝作品改編。改編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是一種再創造。
電影劇本用文字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現劇作者對生活的感受、認識和態度,是一種文學作品,可供讀者閱讀和欣賞。然而它並非是最後完成的藝術作品,也不僅僅是供讀者閱讀欣賞的,它是為拍攝電影而創作的,是影片攝制的基礎。因此,它既屬於文學范疇,又受到電影特性的制約,是文學特性與電影特性辯證統一的產物。電影劇本如果不適宜拍成影片,脫離了電影的基本要求和規律,也就失去了它獨特的美學價值。因此,必須用電影思維方式來創作劇本。電影劇本的特性,首先表現在它應該具備鮮明的動作性和畫面感。讀者在閱讀劇本時 ,應能「 看見 」或聯想出未來影片中一幅幅運動的畫面 ,「聽到 」這些畫面中的聲音 ;其次,它應顯示出未來影片中的蒙太奇結構以及豐富的潛台詞。正是這種動作性、畫面感和蒙太奇結構使電影文學區別於其他文學形式,給予讀者特殊的審美享受並成為銀幕形象的基礎。
影視文學的基本特徵。 ①形象的可視性;②高度的逼真性;③蒙太奇結構。
2.什麼是戲劇、什麼是戲劇文學,其特徵分別是什麼?
戲劇是一種把人物安排舞台上、通過登場人物的語言行動來表現思想性格,以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
戲劇文學是供戲劇演出用的劇本,它是戲劇藝術的首要因素,是舞台演出的依據。其特徵是:在一定時空內高度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有強烈的戲劇沖突;動作化與性格化的人物語言。
戲劇文學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它作為文學作品,應當具備一般敘事作品共同的要求,並應當具有獨立的欣賞價值;另一方面,它作為戲劇演出的基礎,只有通過演出,才能表現出它的全部價值。因而,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約,必須符合舞台藝術的要求。
戲劇文學為符合舞台藝術的要求,必須具有以下的其特有的特點:
①劇本的結構必須遵循空間和時間高度集中的原則;
②劇本必須有集中、尖銳的矛盾沖突;
③劇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語言和動作來表現自己的性格。
戲劇有許多種,它的分類有不同的標准。按照表現形式,它可以分為話
劇、詩劇、歌劇、舞劇、戲曲;按照內容性質,它可分為悲劇、喜劇和正劇
(即能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的復雜變化的戲劇);按照題材所涉及的方面,
它可以分為現代劇、歷史劇、神話劇、科學幻想劇、童話劇、兒童劇;按照
篇幅規模,它又可以分為多幕劇和獨幕劇。
F. 寫作電影劇本和小說 散文的共通之處和要點是什麼
一、必須有完整的故事情節。
二、必須有矛盾沖突。
三、必須有鮮明的主題觀點,褒貶正確。
四、必須有深厚的生活基礎。
等等
G. 散文是什麼
現代散文定義,是指與小說、詩歌、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對它又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
廣義的散文,是指詩歌、小說、戲劇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學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議論抒情為主的散文外,還包括通訊、報告文學、隨筆雜文、回憶錄、傳記等文體。隨著寫作學科的發展,許多文體自立門戶,散文的范圍日益縮小。
狹義的散文是指文藝性散文,它是一種以記敘或抒情為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並茂的文學樣式。
根據散文的內容和性質可分為以下幾類:
(1)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對人和事的敘述和描繪較為具體、突出,同時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間充滿飽滿的感情。敘事散文側重於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吳伯簫的《記一輛紡車》、朱德的《母親的回憶》。根據該類散文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又可將它區分為記事散文和寫人散文。
偏重於記事的散文以事件發展為線索,偏重對事件的敘述。它可以是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如許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幾個片斷的剪輯,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敘事中傾注作者真摯的感情,這是與小說敘事最顯著的區別。
偏重於記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徵作粗線條勾勒,偏重表現人物的基本氣質、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魯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實是它與小說的區別。
(2)抒情散文: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這類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其突出的特點是強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洋溢著濃烈的詩情畫意,即使描寫的是自然風物,也賦予了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感情。優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還常常運用象徵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於形象之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楊禮贊》、魏巍的《依依惜別的真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櫻花贊》。
(3)寫景散文: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抓住景物的特徵,按照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託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現主題。例如:劉白羽的《長江三峽》。
(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參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晶。它縱貫古今,橫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會,寄寓於人生百態家長里短,閃現在思維領域萬千景觀。 高明的作者,善於抓住哲理閃光的瞬間,形諸筆墨,寫就內涵豐厚、耐人尋味的美文。時常涵詠這類美文,自然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和熏陶,洗禮和升華,這種內化作用無疑是巨大的。哲理散文以種種形象來參與生命的真理,從而揭露萬物之間的永恆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靈透闢的整合,給我們一種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的底蘊、觀念具有震撼性的審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體現出的思維方式,去體悟哲理散文所蘊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積淀。1.哲理散文中的象徵思維:哲理散文因為超越日常經驗的意義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質,構成了本體的象徵表達。它摒棄的是淺薄,而是達到一種與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靈氣往來的境界,我們從象徵中獲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暢快,由心靈的平靜轉到靈魂的震顫,超越一般情感反應而居於精神的頂端。2.哲理散文的聯想思維:由於哲理散文是個立體的、綜合的思維體系,經過聯想,文章擁有更豐富的內涵,不至於顯得單薄,把自然、社會、人生多個角度進行了融合。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維:哲理散文在本質意義上是思想表達對情感的一種依賴。「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由於作者對生活的感悟過程中有情感參與,理解的結果有情感及想像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乾巴巴的議論,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滿了審美情感液汁的思想。從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間去讀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義。這就是哲理散文藝術美之所在。
[編輯本段](四)散文的主要特點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神不散」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面說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麼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
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選材上應注意材料與中心思想的內在聯系,在結構上藉助一定的線索把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整體,散文中常見的線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義或象徵意義的事物為線索;⑵以作品中的「我」來作線索,以「我」為線索,由於寫的都是「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侃侃而談,自由暢達,使讀者覺得更加真實可信、親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作者藉助想像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於景、寄情於事、寓情於物、托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3.語言優美凝練,富於文采。
所謂優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生動活潑,富於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朴,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它除了有精神的見解、優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朴無華的文采。經常讀一些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還可以從中學習選材立意、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編輯本段](五)散文的鑒賞技法
散文鑒賞,重點是把握其「形」與「神」的關系。散文鑒賞應注意以下幾點:
1.讀散文要識得「文眼」。
凡是構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寫得含蓄的詩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鑒賞散文時,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畫龍點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領會作者為文的緣由與目的。「文眼」的設置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並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讀散文要抓住線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確把握文章的立意。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線索是文章的脈絡,二者是緊密聯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線索,便可對作品的思路瞭然於胸,不僅有助於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也是對作者謀篇布局本領的鑒賞,從而透過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傳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線索通常有以下幾種:⑴以事物的形象為線索,如巴金的《燈》;⑵以感情的發展為線索,如楊朔的《荔枝蜜》;⑶以時間順序為線索,如劉白羽的《長江三日》;⑷以空間順序為線索,如朱自清的《綠》;⑸以人物活動為線索,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6)以事理為線索,如唐韜的《瑣憶》。
3.注意散文表現手法的特點,深入體會文章的內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為了使讀者具體感受到所寄寓的豐富內涵,作者常常對所寫的事物作細致的描繪和精心的刻畫,就是所謂的「形得而神自來焉」。我們讀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點,由「形」見「神」,深入體會文章內容。
4.注意展開聯想,領會文章的神韻。
聯想的方式有:①串聯式:如《獵戶》「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輻射式:如《土地》以「土地」為中心生發開去,寫「熱愛生活,保衛土地,建設土地」;③假託式:如《白楊禮贊》;④屏風式:如《風景談》。注意豐富的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到虛,這樣才能體會到文章的神韻,領會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語言。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語言美。一篇好的散文,語言凝練、優美,又自由靈活,接近口語。優美的散文,更是富於哲理、詩情、畫意。傑出的散文家的語言又各具不同的語言風格:魯迅的散文語言精練深邃,茅盾的散文語言細膩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語言氣勢磅礴,巴金的散文語言樸素優美,朱自清的散文語言清新雋永,冰心的散文語言委婉明麗,孫犁的散文語言質朴,劉白羽的散文語言奔放,楊朔的散文語言精巧。何為的散文語言雅緻。一些散文大家的語言,又常常因內容而異。如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的語言,鋒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語言,絢麗如雲錦;《風箏》的語言,凝重如深潭。體味散文的語言風格,就可以對散文的內容體味地更加深刻。了解情技
6.了解情技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寫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點要求的「能鑒賞作品的表達技巧」。因此掌握諸如渲染、鋪墊、象徵、伏筆、照應、懸念、襯托、過渡等技巧有利於鑒賞散文,把握美文實質。
[編輯本段](六)散文鑒賞需要注意的問題
1、整體入手,理清文章脈絡。材料豐富,思路靈活是散文的主要特點之一,閱讀時一定要著眼於文章的整體,注意理清內部的相互關系,從宏觀上駕馭文章,體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傾注其中的情。如《長城》(2000年)一文,從深秋晚景寫起,引入對歷史的回顧與反思,再從歷史回到現實,在歷史與現實的對比中深化主旨,卒章顯志,含蓄而又深沉。在這種整體閱讀的基礎上,再來回答題目,就會洞若觀火,游刃有餘。
2、了解背景,透視創作歷程。作品是社會的折射,內容是背景的產物。有不少散文的創作,往往受環境的影響。因此,了解文章的相關背景,是閱讀鑒賞散文的一把鑰匙。閱讀《獸·人·鬼》(2000年春季),就必須認真閱讀注釋,分析背景材料。抗戰勝利後,國統區人民掀起了反內戰運動,國民黨當局卻大行不義,倒行逆施,製造了臭名昭著的「一二·一」慘案。聞一多先生十分悲憤,堅決主張聲援學生的愛國運動,對個別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極為不滿,於是寫了這篇文章。透視創作歷程,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思想感情,再對照原文,試卷中的問題就不難找到答案。
3、藉助想像,體察作者情感。散文屬於文學范疇,閱讀散文必須發揮聯想和想像,結合個人生活體驗,和作者情感發生強烈共鳴。讀《長城》,如果能聯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對「長城」的議論,能想像到長城上狼煙四起,民族斗爭的慘烈,想像到中華民族的屈辱歷程,就不難觸摸到作者那顆希望中華民族走出封閉與落後,走向繁榮與強大的赤誠滾燙的心。
4、辨識手法,找准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現手法之一,托物言志類散文也多次出現在高考試題中。如《報秋》(1998年),這是一篇章法嚴謹而又情文並茂的散文,深含著生活的哲理。作者通過玉簪花這個載體,提醒人們要多珍惜光陰,抓住現在,抓住人生的每是每刻,有所作為,不能虛度年華。這就是「玉簪花精神」。抓住這個「精神」,也就等於找准了閱讀的突破口。
5、明確技巧,提高答題效率。閱讀散文,掌握一些常見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技巧,可以提高閱讀效率,提高答題的正確率。常見的有:①比喻。如「獸」「鬼」各指什麼(《獸·人·鬼》);②反襯。如《報秋》中用太陽花反襯玉簪花生命力之強;③對比。如《青菜》(1993年)中,「高高翹起的狗尾巴草」,「自我炫耀的燈籠草」,「凌空懸掛的黃瓜」,與「緊緊依靠大地,樸素沉著的青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④象徵。如《門》(2001年)中的「門」;⑤排比。如「領取秋,領取冬,領取四季,領取生活」(《報秋》),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對點明主旨起到了強化作用;⑥變換人稱。用「我」增強文章的真實性,用「你」便於抒情,便於對話,拉近與讀者的距離,用「它」或「她」只是寫了不同人的感受。
6、瞻前顧後,分析句段關系。閱讀散文時還要瞻前顧後,注意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前後勾連。如《話說知音》(2002年),為什麼說「知音的傳說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理清前四段之間的關系。第一段寫自從有了關於知音的傳說後,人們對知音的神往和渴求;第二、三、四段寫了關於知音的傳說在歷代典籍中的記載。綜合這兩部分,就回答了以上問題。二者缺其一,都不是完整的回答。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閱讀散文還需注意文體特點。敘事散文講求以小見大,形與神的關系是重點;寫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與景的契合是關鍵;詠物散文托物言志,盡可能體味象徵手法。但有一點更重要,那就是,閱讀鑒賞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發現「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體驗和智慧去解讀「作者心靈彈奏的歌聲」。
[編輯本段](七)散文的寫作技巧
首先,必須明確一個散文寫作觀念,即散文的唯一內容和對象是作者的感情體驗。有了散文的內在結構——感情體驗,只要再明確外在結構的核心就可以寫好散文。外在結構的核心是細節。散文和小說一樣,建立在細節的描寫和敘述的基礎上,但細節的排列組合方式不同。可以說,小說組合細節是「以盤盛珠」,而散文則是「以線穿珠」。小說的「盤」是一個社會的橫切面,具備沖突,各種階層、力量的人物或隱或顯,而細節只能在這樣的「盤」中有機地展開。散文的「線」,就是感情體驗,或多或少,隨手拈來,任情揮灑——以感情體驗的表現為准。由此,我們說散文(應稱藝術散文),是最自由的文體,散漫如水,手法靈活。
只要弄清這些,寫真實自我及由此生發的個性口語、感情體驗和細節描寫,就掌握了散文寫作的要領,什麼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認識都不必過於拘謹地學習,其他文體理論知識和寫作基礎理論都會講到。
散文主要分為記敘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傳統的不明確的說法)兩種。下面將兩種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學者和高等教育應試者選擇使用。
記敘散文模式
【開頭】①感情化語言概括敘述「我」和該人,重點在後,介紹該人,如肖像描寫。②兩者關系及該人精神特質的議論。
【中間】一種情況:一件事。從開頭、發展到結尾,細致敘述和描寫。另一種情況:幾件事。每件事即每層次前,可以用對該人精神特質的一個因素領起,以對該人的感情體驗及整體議論來貫穿幾件事。
【結尾】①重申特質,照應開頭。②深化感情關系,發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開頭】①敘述自己與景物的關系。②議論景物和自己。
【中間】①描寫景物,分出層次,細致動人。②發揮聯想。
【結尾】感慨
【巴金的部分散文創作歷程】
1929年到1937年中,創作了主要代表作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夢》、《春天裡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出版了《復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集和《海行集記》、《憶》、《短簡》等散文集。以其獨特的風格和豐碩的創作令人矚目,被魯迅稱為「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其間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主編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學叢刊》等從書……
期刊——《散文》
《散文》創刊於1980年1月,是我國第一家專發散文作品的純文學刊物。創刊之初,便確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調,藝術上追求高水準的辦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使得《散文》成為一份高雅純凈,獨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賈平凹、趙麗宏、詹克明、李漢榮等在內的大批優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廣大讀者和社會的認可。
多年來,《散文》的發行量一直居全國同類刊物之冠,影響遍及海內外華人世界。曾獲歷年省市級優秀期刊獎,首屆及第三屆「中國期刊獎」。2005年的《散文》,將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藝術追求,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內容的豐富性和風格的多樣性.「格高境闊,文潔意新;繼承傳統,發展創新」這是我們始終堅持的十六個字。所有照亮黑暗啟迪心智的思考,都值得我們收藏;所有為豐富漢語寫作形式上可能性的努力,都值得我們珍視。我們從來不以緋聞、逸事和低級趣味來吸引讀者;以平常心為平常人辦刊,關懷人生、貼近靈魂是我們靠近讀者的方式,而這一切的實現,又不以犧牲文學性和原創性為代價。我們相信,中國需要《散文》,這就好比人生需要藝術的因子一樣。我們認為,一本好的刊物,它當然要尊重人的日常慾望,但更為重要的它理應對破壞愛、善與和諧的力量表示自己的不妥協。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散文》呈現了一種罕見的沉思的品質和悲憫情懷。薪火相傳,《散文》在中國是本老資格的文學期刊了。
主持期刊的編輯換了一批又一批,《散文》個性、氣質卻有著它的一貫性。誰主持《散文》,誰就背負著一分文化重擔,誰就只能苦心孤詣。
散文的文章著名的有:
魯迅文集作品目錄:
魯迅簡介 魯迅先生年譜
魯迅相關照片
魯迅文集作品目錄
·朝花夕拾
·故事新編
·彷徨
·吶喊
·野草
· 雜文集
·而已集
·二心集
·墳
·花邊文學
·華蓋集
·華蓋集續編
·華蓋集續編補編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
·集外集拾遺補編
·南腔北調集
·且介亭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且介亭雜文附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
·熱風
·三閑集
·偽自由書
·准風月談
其他作品
·古籍序跋集
·漢文學史綱要
·文序跋集
·中國小說史略
·關於魯迅
·近訪魯迅博物館
·李澤厚論魯迅
·魯迅研究現狀
·魯迅與電影
·魯迅與朱安
·魯迅詩集
·阿金
相關文章:
·魯迅挨「罵」錄
老舍散文
作者簡介及作品目錄
一些印象
趵突泉的欣賞
習 慣
取 錢
大 明 湖 之 春
五月的青島
小型的復活
宗 月 大 師
四 位 先 生
青 蓉 略 記
朱自清散文集
1、《序》
2、 《匆匆》
3、 《歌聲》
4、 《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5、 《溫州的蹤跡》
6、 《背影》
7、 《航船的文明》
8、 《荷塘月色》
9、 《女人》
10、 《<梅花>後記》
11、 《白種人——上帝的驕子》
12、 《懷魏握青君》
13、 《阿河》
14、 《兒女》
15、 《哀韋傑三君》
16、 《旅行雜記》
17、 《飄零》
18、 《說夢》
19、 《白采》
20、 《海行雜記》
21、 《一封信》
H. 請問中外電影中有哪些優秀作品屬於散文式結構的
《城南舊事》
吳貽弓繼《巴山夜雨》之後獨立執導的《城南舊事》,為中國的散文電影提供了一個幾乎難以企及的範本。影片以「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為情感線索,透過小女孩英子的目光,在離情別緒中講著三個似乎互不相關的故事。小童星沈潔和《送別》的歌詞與旋律是人們對《城南舊事》最感性的認知。影片注重意象的唯美風格代表了同時期一批中年導演的創作傾向。
該片沒有嚴密的故事聯結,而選取了"英子"童年的一些片段以散文風格進行敘述,清晰自然,難得的此類作品國產佳作.
青木瓜之戀
整部片子幽黯恬靜,籠著一層朦朧的輕紗,女主角梅的每次出現,以及著力刻畫出的昆蟲、清水、器皿、木瓜……的靜態,敏銳捕捉到的深門大戶宅院每一處的細節,猶如從這層晦澀的紗罩中透出的光線,恰如其分,閃爍而不耀眼、靈動卻不張揚。故事也在這一幅幅唯美的畫面里若隱若現有意無意中展開:貧窮的梅年幼時就被送至一個中產家庭作傭人,男主人為追求藝術理想常年在外漂泊,女主人默默持家,為支持丈夫,家道漸落……梅在童稚的夢幻和日日勞作中慢慢長大,少爺浩民漸漸喜歡上梅的淳樸,清新,富家小姐悵然離去……結局仍是隱約含蓄,梅手捧書本席地而坐,散發著趨向成熟的動人光彩,引人無限遐思。
然後必須注意的是這部片子的導演"陳英雄",他還導演了《三輪車夫》、《夏天的滋味》,合稱為"越南三步曲",都是散文詩風格電影的經典作品,在國際上多次獲獎,是越南近年來電影的標志性作品.
看在你MM才給找了那麼多素材,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