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果你拍電影,你要票房高還是評分高
我覺得還是兩個都參考一下就是才是合理的,因為說真的,有一些比較文藝的電影就是他的受眾范圍是非常小的,就比如之前的地久天長,我覺得就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還拿了好多獎項,裡面的男女主也分別拿了影帝和影後,我覺得足以說明這部電影的拍攝質量還是比較好,但是它的票房並沒有很高,所以我覺得如果這個時候單獨看票房就是可能或錯過這個好電影。
有時候評分也不是很客觀,可能會存在惡意刷分得現象,所以我覺得還是兩者結合起來比較好。否則的話可能得到的結果就是不全面的。看一部電影這些因素都是要考慮的。
Ⅱ 電影的成本,運營費和票房之間的關系
首先一部電影成本主要包括製作成本、演員片酬、導演片酬、宣發成本,以及電影拍攝和發行中籌備階段,拍攝階段,後期製作、審核,出預告片、開展公映前的宣傳,各大網站發出新聞宣傳,首映式、公映等階段,也會需要一定的費用。
一般來說,片方最終能夠獲得總票房的30%,算上片方從其他渠道獲得的收入,一般需要獲得3倍於製作成本的票房,才能夠收回成本。
也就是說如果一部電影成本是一百萬,票房達到300萬左右就可以回本,就目前片方分賬高達39%左右,也就是不到300萬就可以回本。這還僅僅只是票房收益,還有非票房收益,像網路版權,電視台版權,以及海外版權都是電影投資收益中非常重要的收益!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最後祝願您生活幸福,投資順利!!
Ⅲ 薛之謙斥巨資拍電影,表示擔心票房太差,你會支持嗎
薛之謙挑電影的眼光還不如挑廣告,投資高手北京文化竟遭滑鐵盧,互聯網巨頭騰訊大手筆創辦的企鵝影視也栽了跟頭……
由薛之謙參演、北京文化與企鵝影視出品的電影《有完沒完》,截至發稿時間,電影累計分賬票房約2974萬,預測該片最終票房落點在4000萬左右。其票房收益大概與製作宣發成本相差無幾,並且影片聲量也小。換言之,大家都白忙活了一場。
此刻,薛之謙內心os:你還要我怎樣……
選錯片,怪喜劇行情不好咯?
縱觀薛之謙參演過的《有完沒完》《愛繽紛》《一隻狗的大學時光》《人命關天》大多是口碑、知名度、收益三不靠的電影,而他接下來即將上映的《A測試之愛情大冒險》《夏娃的誘惑》則更是令人擔憂……
據說薛之謙一直在用開店、打廣告、拍戲這類副業的資金來支撐做音樂的主業,所以難道他是因為只把拍戲當作賺錢手段,才接爛片?
可是薛之謙客串《有完沒完》,完全是基於與導演王嘯坤11年的友情零片酬出演。而「流量大戶」薛之謙如今接廣告、綜藝應該比拍戲掙得更多。
難道他在影視發展上毫無野心?
早些時候薛之謙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等自己「地位穩定些,不容易過氣了」就開始嘗試做導演,如今人氣頗旺的薛之謙自導自演了一部叫《我的心願是世界和平》的電影(2018年上映),從這點我們又似乎能看出,他其實是有意布局電影的。只是這一路走來尚未見出什麼水花就被一眾品相不佳的片子傍身,可能會影響投資方對他的預判,資源也會愈發不佳。如此一來,並非薛之謙不想拍好電影,而是好資源不會考慮到薛之謙。
此次《有完沒完》的出品方中包括了北京文化和騰訊企鵝影業。
跟據年報顯示,去年北京文化營業收入為9.26億,同比增長165.22%,凈利潤為5.22億,同比增長2361.30%!可見北京文化分明是投資高手,北京文化於2014年投資《心花路放》(票房11.7億),2015年投資《桂寶之爆笑闖宇宙》(票房6427萬),2016年投資了《我不是潘金蓮》(票房4.84億),眼光一向不錯的北京文化這次也出了偏差,雖說也許不會虧本,卻等同於城牆上趕麻雀,白費功夫。
Ⅳ 為什麼很多電視劇演員去演了電影後,票房都不理想
2013年的《掃毒》第一部,是由古天樂,吳孟達,任達華主演,公映後的總計電影票房是2.39億rmb。闊別六年後的這部影片《掃毒2》,實際上和第一部的故事情節沒有關系。往往用這一電影名字,可能是想持續第一部的光輝,勾起當時第一部粉絲的留意。此次《掃毒2》明星陣容比第一部更強,就是龍套也是現如今中國香港的實力派男演員。
由於《密戰》的大敗讓趙麗穎壓力非常大,2020年銷售市場廣泛不景氣,影片品質有瑕疵是關鍵緣故,可是銷售市場不景氣也是不可忽視。2020年連美國大片都嗝屁一大片,李易峰在電影圈還僅僅個新手大夥兒就追著沒放,由此可見有的人是為了更好地「黑而黑」。
Ⅳ 陳凱歌拍的電影票房不高,回報率也低,那投資人為什麼還讓他拍大片
陳凱歌拍的電影票房並不高,而且回報率也非常低,投資人為什麼還願意繼續給他燒錢,讓他繼續拍電影呢?我想很大的原因是陳凱歌確實有才華,陳凱歌在華語電影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其次就是陳凱歌的名氣在線,他的電影一般都是在拍高級感而不是接地氣的。最後是因為陳凱歌熱愛拍攝藝術,身旁還有妻子支持。
陳凱歌曾經也透露出他只會拍自己想拍的電影,不考慮大眾的口味,也不去考量市場能否接受,而陳紅對於丈夫的選擇更是支持的狀態。由此可見,陳凱歌每次拍電影的時候都是做好了萬全之備。
所以投資人願意找陳凱歌拍電影看得不只是票房,更看重的是陳凱歌的成就名聲和對電影付出的精力,投資人也不會打無准備之仗,之所以選擇陳凱歌,那就是看中了陳凱歌才華、名聲。
Ⅵ 為什麼有些明星拍電視劇很火爆但拍電影卻撐不起票房
首先有些是演技問題,看電視劇可以用電視看,它是在家躺在床上,沙發上無聊打發時間的,不需要任何演技,只需要男帥女靚,看著順眼就行,無需付費;而去影院電影是需要付費的,沒時間的人不會去,有品味的人不會去。再說而卻那些追星還在上學的人多數是沒有經濟基礎的。
電視劇劇情可以完美的鋪墊講述,如果把電視劇壓縮成電影需要導演和編劇的能力,如果說演員還演的沒有張力就更完了。
電視劇主要就是用來提升知名度,有些人火了就拚命撈錢拍電影,不管劇本爛不爛,如果演技不過關,可想而知。
當然有些電影在下主要就是來洗額額錢的
Ⅶ 吳京說票房高不意味著自己水平就高,一部影片的票房高低取決於哪些方面
首先我對於吳京導演的這句話是十分贊同的,一部電影的票房確實不能代表一個導演的真正水平。而在我看來,一部電影的票房高低取決於三個主要方面。第一是電影的前期底蘊。對於一些有續集類型的電影來說,他們獲得高票房往往比那些單純第一部播出的電影要更加容易。第二是導演的聲譽。如果拍攝電影的導演是一個非常老道的導演,在之前還拍攝過許多作品,那麼電影票房就很有可能因為導演的聲譽而上去。第三是觀眾的總體口碑。電影在播出前夕可能票房並不會太高,但是由於後期觀眾口碑的變好或變差,這些電影的票房也會隨著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和影響而升高或持平。
電影的前期底蘊如果一個電影在前期作品中已經大獲成功,那麼在拍攝第二部和第三部的時候,往往就能讓觀眾有一個很好的期待感,所以就很樂於在沒有觀看過相關情節的情況下,也非常樂意去影院觀看這些電影。而在這種情況下,《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個類型的電影在前兩部的時候,因為故事情節的撲朔迷離和角色形象的完美塑造,已經給許多觀眾留下了美好的形象。所以第3部電影出來之後,雖然導演在之前已經做了大規模的宣傳,但是即便不宣傳,也會有很多人沖著第一部和第二部的高評價和高配口碑去電影院消費觀看。
所以正是以上三個方面,才是取決影片票房高低的重要點。
Ⅷ 排電影的導演都靠票房賺錢,如過票房的錢沒有拍攝的成本高,那豈不是虧本嗎
是虧本了,虧大本!
不過電影下線後,還可以從出音像品中賺回一點點~DVD、VCD什麼的!
或是賣給電視台賺點轉播費!
但電影主要還是靠票房!
Ⅸ 張藝謀說票房不能代表電影好壞,你覺得衡量一部電影的標准該是什麼
其實我之前只喜歡用體育鍛煉的方式去放鬆心情,直到交了一個非常喜歡看電影的朋友,在他的影響下,我也開始看電影。今年五一出去玩的人太多了,所以乾脆選擇在電影院里過五一。在五一期間,我看了呼聲比較高的你的婚禮,還有張藝謀的懸崖之上,觀看之後兩個影片的差距就非常的明顯,不知道你是喜歡看張藝謀的懸崖之上,還是喜歡看你的婚禮呢?近日,張藝謀在接受采訪時說:票房不能代表電影的好壞,你認同他的看法嗎?
張藝謀在《從何說起》節目中聊到如何看待電影對自己的意義時說道:“電影是我們的心血,就像養孩子一樣的,我們熱愛電影,一輩子去拍電影”。坦言電影是自己心頭最大的愛,對電影的熱愛勝過一切,並表示電影導演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學習,這樣才能讓自己的作品更加多元化。直言自己在電影行業中從懵懂到現在,電影已經是他永遠的情人、愛人。這番對電影的表白未免太令人感動了,有一種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感覺。張藝謀導演對電影執著而又濃烈地熱愛值得我們敬佩。他直言拍出過被觀眾喜歡的、留有印象的電影,他都已經感到很滿足了,並表示自己會一直堅持拍電影,與時俱進,直到市場不再需要他了。
你覺得衡量一部電影的好壞標准應該是什麼呢?
一.電影的內容
我覺得票房也挺重要的,畢竟票房也是對電影好壞,另外一個評判的標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