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五代導演們簡介如題 謝謝了
"第五代導演"是指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這批導演在少年時代捲入了中國社會大動盪的漩渦中,有的下過鄉,有的當過兵,經受了10年浩劫的磨難。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他們接受專業訓練,帶著創新的激情走上影壇。他們對新的思想、新的藝術手法,特別敏銳,力圖在每一部影片中尋找新的角度。他們強烈渴望通過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歷史和民族心理的結構。在選材、敘事、刻劃人物、鏡頭運用、畫面處理等方面,都力求標新立異。"第五代導演"的作品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特別強烈。當他們一旦作為一個群體的力量出現時,盡管人數不多,卻給中國影壇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波。 "第五代導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黃建新。 在"第五代導演"這一群體中,還涌現了其他一些優秀人才,如張軍釗、李少紅、胡玫、周曉文、寧瀛、劉苗苗等在這一時期也拍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陳凱歌: 陳凱歌(1952- ) 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自1984年至今,他導演了《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邊走邊唱》、《霸王別姬》、《風月》等作品,大多作品入圍重要國際電影節,有的在戛納等重要電影節獲大獎。陳凱歌的成就,首先在於其高度的人文精神,對人的本體與人的生存狀態的關注。他善於剖析歷史和傳統的重負對人精神的制約與影響,展現人的復雜性,同時,針砭不合理的非人道的人性弱點。他的影片充滿了對更和諧、更明智的人類生存狀態的關切與響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扎實的藝術功力,表達強烈的人文意識和美學追求,並調動多種電影手段,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沉重而犀利、平和而激越的電影風格。 陳凱歌導演的影片: 1. 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講述抗戰期間,八路軍的文藝工作者顧青從延安到山區采風,寄宿一貧苦的農家。其女兒翠巧因葬母和為弟弟訂婚,收了一個年齡比她大很多的男人的彩禮,訂了娃娃親。顧青帶來的新生活信息,使翠巧萌發了新的憧憬。這種憧憬,使她最終逃出夫家,夜渡黃河,投奔八路軍。《黃土地》的成功在於它僅僅把故事當作外殼,它通過超時空的開拓,抒發了作者對土地、對人民的赤子之情。影片中許多非情節非人物的造型因素,如廣闊天垠、氣勢磅礴的黃土地,安詳博大、氣象萬千的黃河形象,甚至許多風俗民風的描寫,例如鼓樂齊鳴的迎親隊伍,150人組成的腰鼓陣,烈日炎炎下的求雨場面,都和人物緊緊結合在一起,成為整個銀幕形象的重要構成。影片在攝影、色彩、造型、構圖等方面也出了大格,然又無不內蘊深意。《黃土地》以土地、民俗文化與人物的三者統一,以敘事因素、隱喻因素、抒情和哲理的三者統一,表現了陝西高原古樸、蒼涼、深厚的民風,表達了創作者對民族特性、農民命運的思考。影片獲1985年金雞獎最佳攝影獎;獲1985年瑞士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等6項國際獎。 2. 這時期被稱為"探索電影"的還有陳凱歌導演的《孩子王》、吳子牛導演的《喋血黑谷》、田壯壯導演的《獵場扎撒》、《盜馬賊》等。 3. 九十年代以後,中國電影家的藝術探索更趨多元化。陳凱歌拍出大異於以往風格的《霸王別姬》。影片藉助於幾位京劇演員人生、命運的曲折展現對人的生存理想與現實存在著的永恆矛盾做了哲理的探索與闡釋。影片因其嫻熟的藝術技巧及內蘊的豐厚的東方化的人文主題獲法國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等8項國際獎。 張藝謀: 張藝謀(1951- ) 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最初擔任攝影。他在《一個和八個》、《黃土地》、《大閱兵》中的攝影,以追求畫面造型的力度和象徵性,而廣受贊譽。1981年獨立執導《紅高梁》,之後連續導演了《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有話好好說》等作品。幾乎所有作品都入圍國際重要電影節,有的獲大獎。張藝謀的作品的突出特點,是那種對中國傳統封建意識的深刻認識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是內蘊其中的濃烈的歷史感和生命意識,是古樸民俗的奇特景觀。張藝謀電影在風格和語言上不斷探索、創新,代表了新的電影潮流的崛起。 張藝謀導演的影片: 1. 八十年代末期以後,中國電影市場的急劇變化,使得曲高和寡的"探索片"難以為繼。中國的中、青年導演在藝術追求上走向分化。部分導演拍出了探索性與觀賞性相結合的影片。其中,黃建新導演的《黑炮事件》、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是最有代表意義的作品。《紅高粱》以嶄新的藝術形式,描繪了中國二、三十年代一夥農民古樸、野性的生活和他們與侵略者浴血奮戰的過程。影片的劇情構成極具戲劇性,通過人物塑造贊美生命的自由。愛就真愛,恨就真恨;大愛大恨,大生大死。情節曲折跌宕,出人意料之外,但其電影語言又是"探索片"所固有的。明快、緊湊、張馳有度的節奏,畫面、色彩、光線及其所構成的視覺形象,生動,濃烈。 影片獲1988年第8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獲1988年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獲1988年西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金熊獎等8項國際獎。 2. 九十年代以後,中國電影家的藝術探索更趨多元化。張藝謀拍出了完整紀實風格的《秋菊打官司》。影片借一個"民告官"的故事,贊頌了小人物的自尊、自強、自信,贊頌了法制觀念的覺醒。影片獲1993年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1994年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並獲義大利第14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等3項國際獎。 吳子牛: 吳子牛(1953- ) 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吳子牛的代表作基本都是屬於戰爭題材的作品。其中有《喋血黑谷》、《晚鍾》、《歡樂英雄》、《陰陽界》、《南京大屠殺》。吳子牛創作的一個重大特色,便是對戰爭的思考。戰爭與人的關系,消洱戰爭,呼喚和平,是他創作的母題。在《喋血黑谷》中展現的是戰爭氛圍中面臨生死的心靈搏鬥;《晚鍾》則以人性的真誠,撫摸著戰爭給一切人留下的累累傷痕;《南京大屠殺》也不單純的去寫日本侵略者的殘酷,而是貫注了在這場戰爭中,中日兩國人民都是受害者、從人性高度俯瞰戰爭的立意。 吳子牛的作品風格獨樹一幟,在外觀的嚴峻、粗獷中,蘊含情感的綿綿細流,深沉、凝重,充溢真誠與詩情。他的大多數影片均獲得國際、國內的獎項。 吳子牛導演的影片: 軍事題材巨片有1995年葉大鷹導演的《紅櫻桃》和吳子牛導演的《南京大屠殺》。這兩部影片都以反法西斯戰爭為主題,它們的共同點是將戰爭作為背景,著力於寫戰爭中人的命運,戰爭帶給人民的苦難與難以彌合的心靈創傷。 (1977-1997),這時期被稱為"探索電影"的還有陳凱歌導演的《孩子王》、吳子牛導演的《喋血黑谷》、田壯壯導演的《獵場扎撒》、《盜馬賊》等。 田壯壯: 田壯壯(1952- ) 於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先後執導影片《九月》、《獵場扎撒》、《盜馬賊》。田壯壯創作的突出特點是影片對人的心靈,對大自然的關注。《獵場扎撒》中對樸素淳厚的蒙古族習俗的歌頌,對遼闊壯美的大自然景觀的展現,表現了創作者心目中天、地、人之間和諧、平衡的理想境界。《盜馬賊》從人類生存和心理的需要探求了人與宗教、人與自然的關系。田壯壯影片敘事的模糊、哲理的飽滿,情感描寫的細膩流暢,形成創作上的別具一格,同時也造成與多數觀眾的疏離。田壯壯後來拍攝的《鼓書藝人》、《搖滾青年》、《大太監李蓮英》在影片風格上有較大改變。 黃建新: 黃建新(1954- ) 於1983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1985年以處女作《黑炮事件》震動影壇。其後,陸續執導《錯位》、《輪回》、《五魁》、《站直羅,別趴下》、《背靠背,臉對臉》、《紅燈停,綠燈行》、《埋伏》等。多部影片在國際國內評獎中獲獎。黃建新不同於其他"第五代導演"的創作特點是,他的目光幾乎都注目於城市,關注現實,關注青年;影片的主題總是直面人生,表現出對社會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影片中的人物往往是生活中普通人,致力於對他們性格、心理的剖析。黃建新的藝術手法樸素、平實、自然、沉穩,注重生活化、寫實性,以小見大,以平見奇。自《黑炮事件》開始便有的冷靜的幽默與戲謔,一直貫穿於他所有的作品中。他的作品在"第五代導演"中間自成一道風景。
2. 北京電影學院2010表演系錄取名單。10分懸賞
2010年表演系錄取名單 序號 姓名 性別 地址1 趙潔 女 北京市2 周彤 女 山西省3 袁君 女 山西省4 李冬格 男 吉林省5 王蓉 女 江蘇省6 包永霞 女 北京市7 饒品全 男 江西省8 葉茜茜 女 香港9 王澤雨 男 甘肅省10 楊曉晨 男 遼寧省11 萬天宇 女 12 唐梓淇 女 北京市13 閆國鵬 男 山西省
3. 李雪健為兒子的新片助陣,面容滄桑講話吃力,他兒子是誰呢
李雪健有一個很好的兒子,名叫李亘。雖然他沒有和父母走同一條路,但他也在娛樂業發展。他現時的工作是編劇和導演。
每個人都想成功,大多數人都想走捷徑,但只有腳踏實地,才能到達成功的另一面,李雪健先生,他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行為負重大責任,李雪健的兒子也是一樣,他憑借自己的個人力量來發展自己的事業,這值得稱贊的是優秀的父子!
4. 中央戲劇學院和北京電影學院各自的知名校友都有誰,請舉例四個代表!多謝了
中央戲劇學院畢業
姜文,1984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24歲即憑借在《芙蓉鎮》中的表演獲得了1987年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
陳寶國,1977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演員工作委員會榮譽會長,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劇演員委員會副會長。
鞏俐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聯合國促進和平藝術家,聯合國全球環境保護大使。
陳道明,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廣電總局頒發優秀電影表演藝術家。1978年進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進修班研習表演理論,結業後分配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任演員。
北京電影學院畢業
張豐毅,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開始系統地學習電影表演藝術。在校期間,他參加《塞外奪寶》。1982年畢業被分配到峨眉電影製片廠。
李勤勤,1984年開始演戲,第一部當主演的是在中美合拍的影片《北京故事》
俞飛鴻,中國導演、演員。2006年拍攝的美國電影《千年敬祈》》獲得西班牙「聖賽巴提昂國際影展。
蔣雯麗,中國著名女演員,獲得眾多專業獎項。1988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5. 她是皇室後裔,氣質高貴典雅,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從不演清宮劇,是誰呢
之後她憑借自己的作品《雁鳴湖之戀》又獲得了兩個國際優秀演員獎,與他合作過的導演和演員們,對她的印象及評價都是極高的。她骨子裡那份高貴、那份優雅處處顯露。她總是不急不躁,真的是用心演好每一個角色。她舉手投足間流露出的氣質,給人帶來舒適的感覺。
演員現在已經是社會中不可缺少的工作者,世界上每一份工作都是不容易的,演員這個行業表面風光,每次出場都是精緻美麗、形象極好的,但是背後也有不為人知的心酸辛苦。相信這位「格格」憑借自己的努力,演藝事業越來越好。
6. 陳凱歌得過哪些獎
美籍華裔著名電影導演,原名陳皚鴿,祖籍福建長樂,1952年8月12日生於北京。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至今仍為惟一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華人導演。在第47屆希臘塞薩洛尼基電影節上獲得終身成就獎。
陳凱歌出身於藝術家庭,其父是著名導演陳懷皚。少年時期經歷過文革和插隊。初中畢業後到雲南省西雙版納農墾局當工人。1970年,陳凱歌參軍1974年復員轉業1976年到北京電影洗印廠工作。1978年,陳凱歌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82年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 ,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1984年 ,他執導的《黃土地》,以其突破性的電影語言,對中國電影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並為中國第五代導演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主要電影有《大閱兵》、《孩子王》、《邊走邊唱》、《霸王別姬》、《風月》、《荊軻刺秦王》、《和你在一起》等。
1970年,陳凱歌參軍。1974年復員轉業。1976年到北京電影洗印廠工作。1978年,陳凱歌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自1984年至今,他導演了《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邊走邊唱》、《霸王別姬》、《風月》等作品。《黃土地》僅僅把故事當作外殼,它通過超時空的開拓,抒發了作者對土地、對人民的赤子之情。影片在攝影、色彩、造型、構圖等方面也出了大格,然又無不內蘊深意。《黃土地》以土地、民俗文化與人物的三者統一,以敘事因素、隱喻因素、抒情和哲理的三者統一,表現了陝西高原古樸、蒼涼、深厚的民風,表達了創作者對民族特性、農民命運的思考。影片獲1985年金雞獎最佳攝影獎;獲1985年瑞士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等6項國際獎。90年代,陳凱歌拍出大異於以往風格的《霸王別姬》。影片藉助於幾位京劇演員人生、命運的曲折展現對人的生存理想與現實存在著的永恆矛盾做了哲理的探索與闡釋。影片因其嫻熟的藝術技巧及內蘊的豐厚的東方化的人文主題獲法國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等8項國際獎。說到陳凱歌,他的夫人陳紅有點動情:「可以說陳凱歌把人生中最精彩的東西都給了電影。我記得他以前拍《刺秦》的時候,像一個苦行僧,背負了太重的歷史感、使命感,悲天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