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好萊塢電影世界新聞

好萊塢電影世界新聞

發布時間:2024-05-09 02:05:08

① 如何理解好萊塢電影在世界范圍內的文化價值輸出

作為美國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好萊塢電影不僅體現了鮮明的美國文化色彩,而且還蘊涵著以美國文化方式表現出來的,極具時代性和普泛性,且有別於其他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念,其中主要包括「美國夢」、個人英雄主義、宗教文化和普世主義等。本文將通過對美國好萊塢部分影片的詳細解讀,試對其中所表現出來的美國文化價值觀進行深入闡釋,以期對好萊塢電影和美國文化價值觀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美國主流價值觀溯源和構建
美國,當初僅僅是英國的一塊殖民地,卻在短短的幾百年歲月中從建立到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人將其成功的原因歸結於文化的優越性。追本溯源,美國主流價值觀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時期一統天下的清教文化(Puritan Culture)。早期的美國精神是對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機會平等、勞動致富的信仰和推崇。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環境,美國的發展條件得天獨厚,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移民文化也就誕生了。在美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銳意進取的民族精神及其大熔爐般寬容的理念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尤其在美國處於上升時期的歷史階段,這一表現尤為明顯。美國傳統的主流價值觀,指的是「民主政體、自由原則、個人主義。在此基礎上派生出關於人的政治、文化權利和種種價值觀等等」。在美國佔主導的文化是白人的文化傳統,也即「WASP」文化(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 Culture,盎格魯——撒克遜白人的新教文化)。美國的主流文化其實就是「基督教、資本主義和民主的特別混合物」①。源自基督精神的理性原則及對個人自主的追求的個人主義,在美國文化的發展過程中,也成了美國思想的起點和歸宿,構成美國文化的精髓。而「美國夢」是足以支撐起美國人奮斗中的失落與迷惘的力量,它不僅僅指人生中最渴望追求的一種美好事物,更意味著一種崇高的信仰和價值觀。宗教是影響美國人信念、態度和行為的最重要因素,它深深支配著美國人的政治、文化以及家庭生活。西化的普世主義在美國文化的傳播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使美國的文化觀和價值觀得以在全世界范圍傳播。以上構建了美國文化價值觀的綜合體系。
二、美國主流價值觀在好萊塢電影中的體現
作為宣揚美國文化價值觀的載體,無論電影工業如何發展,好萊塢電影中所體現的美國文化色彩不會改變。好萊塢電影堅守的文化價值體系在一部又一部電影作品中傳承發展。
(一)「美國夢」(American Dream)
「美國夢」是一個在特定時期出現的特定術語,其產生和發展與美國的歷史文化背景息息相關。自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大量歐洲人前往美洲探險殖民,當17世紀第一批移民登上美洲大陸之日起,「新世界」便被賦予了一種夢想的色彩,任何人都有權利開墾佔有,他們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克服了巨大困難,倖存下來的都是一些異常能幹、勇敢、有進取精神的人。正是這些獨特的自然和歷史條件促成了「美國夢」的產生和發展。
「美國夢」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來理解:廣義的「美國夢」是指「民主、平等、自由」的國家理想;從狹義來看,「美國夢」是指個人通過自我奮斗而獲得成功的夢想。站在普通大眾的角度,「美國夢」也可以是和成功、幸福聯系在一起的一切具體目標——享受高等教育和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擁有健康的身體和一群可愛的孩子,擁有昂貴的汽車和豪華的住宅,等等。「美國夢」實際上是一種美好的理想。
人們常把好萊塢稱作「夢工廠」(DreamWorks),許多好萊塢的電影就是將「美國夢」作為主題,它們揭示了普通人、動物甚至是卡通形象依靠個人奮斗而取得成功的故事。雖然敘事角度不盡相同,但都通過對典型人物的塑造反映了「美國夢」的理念。美國文化中特別強調機會平等而並非結果的平等,強調政治權利的平等而不是經濟結果的平等。正因為這樣,無數普通人才可以通過自己的奮斗實現自己的「美國夢」。這一理念在《阿甘正傳》中得到了充分反映。電影成功塑造了阿甘這一經典形象,整個故事充滿了戲劇性,一個低能兒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常人都難以企及的成功。正如電影的一句經典台詞所說的那樣:「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糖,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電影的開始和結束都用一片飄飛的羽毛來象徵命運的無常,然而主人公的經歷卻告訴我們不要向命運低頭,任何人都有機會成功。人物和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影片恰到好處地宣揚了「美國夢」的理念,體現了命運給每個人均等機會的文化內涵。
(二)個人英雄主義(Heroism)
個人主義是以個人為本位的人生哲學,它所包含的獨立奮斗、開拓進取精神成為美國人的生命基調,同時也是美國社會發展的內在驅動力。英雄是個人主義的化身,英雄主義是個人主義的一種形式。英雄主義其實是來源於我們對於自身的生存環境、人文理念的憂慮和恐懼。當個人自由被束縛、個人利益遭到損害,對權威、災難的抗爭隨之爆發,英雄便順應而生。在美國文化里,個人英雄主義的主要特點是渴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別人認同,渴望自己受到關注,以自我為中心。個人能力的最大限度發揮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最好體現。②
「英雄就是超越自我,在傑出的行動中證明他們的勇氣、才智和領導才能。」③美國電影中個人英雄主義的典型模式是單槍匹馬拯救國家、人民於危難之中,在排除萬難的過程中得到成長,找尋到自我的價值。其英雄人物的典型特徵為:(1)擁有絕對強壯的身體或者強大的特異功能;(2)擁有卓越的聰明才智、冷靜的頭腦和超強的意志力;(3)擁有完美男性或女性的所有優點,並且多數英雄都是與美國政府抗爭的鬥士。從1939年的《關山飛度》中靈果一個人拖住一群阿巴虛人,使得驛車里的人得救,到《終結者》中來自未來,組織核戰爭的機器人,好萊塢電影人給現代英雄神話披上一層傳統的、簡單的、普遍性的崇高思想外衣。 (三)宗教文化(Religious Culture)
作為一個多民族的移民國家,美國人的宗教信仰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其中,絕大多數的美國白人信仰基督教、猶太教、天主教,非洲裔的黑人則主要信仰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及巫術。作為主流價值觀的主要組成部分,基督教是大多數美國人信仰的宗教,上帝在他們心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在19世紀20年代,法國政治思想家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就說過:「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國家像美國那樣,基督教對其國民的靈魂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在美國,宗教對法律和社會輿論產生不了多大影響,但是宗教支配社會風貌,並且通過家庭生活而控制國家。」宗教信仰通過影響美國人的信念、態度和行為支配著美國人的政治、文化以及家庭生活。
大部分美國人認為,美國是上帝選擇的一個特殊國度,美國人對全人類的發展有著特殊的責任,要負責把世界上所有人從苦海當中拯救出來。這種思想深深紮根於美國白人文化中,影響著美國社會大眾對外部世界的看法。電影《阿甘正傳》蘊涵的宗教意識十分豐富。在影片當中,帶有宗教色彩的橋段有很多,比如在珍妮遭受家庭暴力的時候,她拉著阿甘向上帝做祈禱,祈求上帝給她一雙翅膀幫她逃離現在的痛苦;阿甘剛開始捕蝦的生活時,總是一無所獲,丹中尉提醒他可以去教堂祈禱,等等。
(四)普世主義(Universalism)
普世主義起源於歐洲,作為哲學上的一個分支,它強調普遍的事實能夠被發現且被理解;在倫理上,普世性就是指能夠應用在所有人身上的價值觀或事物。美國的普世主義價值觀是建立在繼承歐洲普世主義的基礎上的,同時在殖民和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有顯著美國地域特徵的普世主義觀念。④「上帝選民論」和「天定命運論」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的普世主義重要內容。
在此,我們不能不提及美國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他在多部影片中集中闡釋了普世主義的內涵。2010年上映的電影《阿凡達》以科幻與魔幻相融合的方式,講述了一個以「愛與永恆」為主題的故事。這部影片不僅在技術和藝術上震撼了我們,更讓我們體會到電影背後西方化的普世主義思想。在潘多拉星球上,當伊娃選擇部落首領和精神首領之後,實際上這星球上的各種族就成了外化的美國人,而入侵的地球生物則成了美國之外的異族,薩利所代表的美國人和潘多拉星球就是美國普世精神的化身,只不過潘多拉星球是物化了的美國領土,薩利所代表的潘多拉之魂是內化了的美國普世精神。
大多數美國人認為世上萬事萬物都有存在價值,世上的一切生靈應該平等對待。故而在和諧美好的生活環境中,美國民眾本著平等、尊重的心態,開始接受外來人,並不遺餘力地將本民族的一切成就交給外來者,允許異於本族的聲音存在。這也是美國作為文化大熔爐的文化態度的精髓之所在,在吸收和接納外來文化的同時,輸出本國文明,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謀求人類共同的發展,正是普世價值觀的精髓。
三、結 語
作為美國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好萊塢電影對於美國文化價值觀的構建和傳播起了重要作用。它通過各種藝術表現形式的融合,使文化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其直觀性和生動性不僅為美國本土觀眾所追捧,同時也被其他國家觀眾所接受。可以說,好萊塢電影為全世界了解美國文化價值觀提供了大量豐富的參考。通過對美國主流電影的賞析,我們可以深刻全面了解到美國社會主流文化的各個層面。同時,在美國特定的歷史環境背景下,需要用好萊塢電影的感官沖擊,幫助他們重拾那些寶貴的民族精神和美德,向世界傳達美國國家的良好形象,以求受到更多關注和認同。

② 好萊塢電影為什麼風靡世界

原因實際很簡單,在這里就不啰嗦一大堆了。原因如下:
1.好萊塢電影比世界各國電影都發展起步的早,首先就佔領了世界電影市場的先機,為以後的發展壯大積累了經驗和財富。

2.雄厚的製作資金,想必大家都知道,世界上耳熟能詳的大片幾乎都出自好萊塢之手,其宏大的場面、精美的特效、以及拍攝電影所需的一系列先進技術設備,這些都是需要錢的,所以有人說好萊塢電影就是燒錢游戲,這一點也不為過。

3.一批高素質的、有國際影響力的影視製作人才,這些人才包括導演、演員、編劇、剪輯、攝影、特效師等等,他們普遍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對於國際市場上的新鮮元素和搶手元素以及商業元素把握到位,從而創造出具有國際號召力的電影。

4.廣闊的世界市場,好萊塢電影憑其精良的製作在國際上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壟斷市場,他國電影因資金不足、設備落後、人才欠缺等原因,從而根本無法與好萊塢電影展開公平競爭,他國電影先天條件的不足導致好萊塢電影在國際上獨當一面。

5.好萊塢電影深入人心,好萊塢電影經過多年的市場打拚,已經對廣大世界影迷進行了耳濡目染的『洗腦』,為世界影迷所喜聞樂道,就算他國電影以後趕上了好萊塢,若要讓好萊塢影迷接受,函待時間啊。

③ 在好萊塢電影攻陷全世界的時候,哪些國家倖免於難

雖然好萊塢電影在全世界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但是在日本上映的好萊塢電影卻經常會受到日本本土電影的沖擊。尤其是日本的動漫電影在和好萊塢電影同期上映的時候,日本的動漫電影還是具有非常強大的優勢的。這主要是因為日本的動漫電影在國內擁有著非常強大的群眾基礎,所以這也使得日本動漫電影一旦上映就會有非常龐大的粉絲群體前去買票觀看。在這種情況下好萊塢電影的票房成績往往並不如日本的動漫電影那麼出色。

當然日本的動漫電影確實值得很多國家的學習。因為日本的動漫電影並沒有受到好萊塢電影的沖擊以及影響,反而日本動漫電影一直在堅持自己的特點以及特色,所以這也使得日本動漫電影一直能夠風靡全世界。

④ 如何看待好萊塢電影對世界的影響

所謂美國人個人英雄主義只是好萊塢電影的一個類型,好萊塢之所以能成為好萊塢絕不僅僅是憑借的這個,還包括它的風格,類型,題材,深度,技術水平等等。所謂文化侵略政策,我也不太認同這一說法,我從小接觸好萊塢電影,除了一些視覺感管享受以為,也或多或少了解到它許多電影所傳達出的一些思想,而這些思想中很大一部分並不是宣揚美國英雄主義,相反,我看到的是一些普世價值觀,關於愛,關於拯救,關於生活,關於成長,關於是非選擇等等,而我們作為人,雖然會受外界影響,但不代表就一定要被外界因素所決定,好萊塢電影也是如此,我受它好的影響,正面積極的更多,而對於美國個人英雄主義之類的我其實並不買賬,我也沒有刻意往這方面想,人人都可以成為英雄,不是嗎?還有,對於好萊塢電影所聯想到的文化侵略論,我想說,文化本無侵略,事在人為,你非要把它與政治聯系起來,那它自然就會成為政治的附庸,手段,但我們也要反省自身,就好比落後是要挨打的,同樣道理,首先我們不能選擇排斥外來文化,排斥意味著自封,自封必然不會進步,而是應該自己去有選擇的吸收,其次,我們要強大自己,如果我們自身文化發展不起來,那任何外來文化對我們來說都可以是一種「侵略」,就好比說我們與對方比賽輸了,不追問自己是不是太弱,而是怪對手太強一個道理。

⑤ 好萊塢電影對世界電影發展的影響

好萊塢對電影有著一套成熟的商業文化運作模式。電影在好萊塢,是一條慾望的生產和滿足的文化流水線。在多年摸打滾爬的歷練中,好萊塢掌握了一套「勾兌」大片、名片和「奧斯卡」影片的釀造秘方,就像可口可樂神秘的「7X」秘方一樣,它能使普通的碳酸水與眾不同、身價倍增,它能「化腐朽為神奇」,化平淡為「可口」和「可樂」。雖然好萊塢的這個配方是個高度機密,但裡面至少含有這樣一些基本元素:慾望、愛情、自由、正義、神話和美國夢等等,這些我們在幾乎每一部好萊塢大片里都能找到。事實上,這個神秘的配方才是好萊塢的核心競爭力,才是它作為全球「夢工廠」和「印鈔機」的最大源泉。

憑借著這樣的核心競爭力,好萊塢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現代的傳奇。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迅猛推進和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元文化交融溝通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觀眾的接受心理和偏好也隨之多元化。好萊塢追求慾望和利潤的痴心腳步已經越來越追不上觀眾變心的翅膀了,他們渴望有更新穎、更奇異的視覺體驗來刷新自己的藝術期待,滿足自己高企的審美預期。他們急切地需要世界題材來踏勘和拓展自己的文化影響力和經濟盈利能力的新邊疆。現在,這只文化大鱷開始向世界張開了大口,在世界各國開設「灌裝分廠」,開始夢想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潤——這樣的運作策略和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等跨國公司有著驚人的相似。

影視資源的枯竭和觀眾審美疲勞帶來的焦慮,是好萊塢「文化入侵」其他國家民族素材的重要原因。「慾望工廠」的生產要得以延續,最重要的就是新奇。這不僅僅指電影拍攝技巧和電影明星的不斷更新。經過一個世紀的生產,西方市場出現了原料緊缺的狀況,好萊塢曾嘗試向太空、史前和未來等幻想空間進軍,雖然也取得了類似於《星球大戰》、《魔戒》等片的巨大成功,但卡通和動漫帶來的沖擊令它如芒在背,不敢大意。於是,到異域的陌生文化中去尋找寶藏,尋找新的慾望原料,成了好萊塢的新戰略。他們把目光瞄向了東方,盯住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

好萊塢來了,留給我們最大的懸念就是: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經典題材會被美國人演繹成什麼樣子?他們將會「戲說」還是「正說」我們的歷史和文化記憶?

其實,慾望也好,想像也好,說到底好萊塢是一個文化工廠,他們挖掘新題材的沖動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對利潤的追求和攫取,是為了分食世界電影市場的大蛋糕,並不是在從事文化保護計劃,他們是好萊塢,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他們將會用西方的價值觀念和文化標准來打量和改造傳統的民族題材,並按照他們嫻熟的商業邏輯來進行運作,推向世界。首先,他們不會「正說」,其次他們也不會「戲說」——這是中國人的文化想像,不符合他們的文化理解——但他們會「西說」,將一個東方的、中國的、民族的、傳統的文化題材處理成一個西方的、美國的、好萊塢的和後現代的電影文本。這其中,最大的可能是,傳統文化元素的流失和故事邏輯的更改。

以此前運作的《花木蘭》為例,動畫片《花木蘭》並不是一個充分尊重中國人印象中那個傳統「替父從軍」的民間傳說的模式和版本,而是進行了大膽的符合西方人接受心理和習慣的藝術誇張和改編,片中花木蘭成了一個典型言談舉止大膽率直、情感表露直白主動的西方女子,而全然沒有中國傳統封建社會里女子的矜持和謹慎。這樣的花木蘭是典型的西化的花木蘭,而非傳說中的花木蘭。是用自己的文化想像和演繹裝進了這個名叫「花木蘭」的瓶子里,然後大聲吆喝著,出口到中國來大賺其錢。這將對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孩子們對這一中國歷史上經典的女性形象的認同和接受起到什麼樣的作用?而當好萊塢陸續對《楊家將》、《西遊記》、《孫子兵法》等一系列中國經典完成「西說」時,中國的孩子心目中的文化版圖將會是怎樣的圖景?

面對好萊塢的文化入侵,這其實才是最令人心驚和擔憂的。

與好萊塢咄咄逼人的文化擴張相比,國內影視人還沉迷在「戲說」版的宮廷戲、模式化的「警匪劇」等的製作中,被票房和效益的重負擠壓得喘不過氣來,藝術想像力蒼白無力,進取心和創造力也大大削弱。面對這些已經融入我們民族血脈深處的文化資源,我們守著金山過窮日子,與國外藝術家們對中國傳說題材的熱衷的態度相比,著實令我們的藝術家們汗顏。

此外,與國外同類的藝術作品相比,國內的歷史傳說影視作品,大多流於機械和呆板,在思想深度和創意力度方面明顯有缺失。如《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孫臏與龐涓之間的鬥智並沒有很濃的「兵法」味,倒是在其中穿插了不少香艷的愛情故事,波瀾壯闊、波譎雲詭的智勇謀略淹沒在濃厚現代味的情感糾葛中,令人失望。創作思維的落後和想像力的缺失,以及對待歷史題材的創作態度,這些應該是好萊塢搶拍中國題材影視劇帶給國內同行們的一個重要警示和啟迪。

好萊塢挖掘的雖然是中國的歷史題材,但著意的卻是未來的市場和文化傳播。明白了好萊塢的真相,我們才能把握現在,為自己贏得可能和希望。

全球化的浪潮風起雲涌,這是時代的現實圖景,但是如何讓延續了五千年燦爛輝煌的中華傳統文化推陳出新,煥發生機,如何接續傳統文化傳承的這根千年文脈,增進一個有著56個民族的大國國民的文化認同,讓中華民族向世界亮出自己獨特的民族旗幟,這將是我們面對的一個永恆的話題

⑥ 好萊塢被譽為世界電影天堂,為何它在世界上能有這么大的影響力

好萊塢之所以聲名大噪,成為世界電影中心,這得歸功於大衛格里菲斯、弗朗西斯伯格斯等諸多人士。在1907年的時候,弗朗西斯伯格斯帶領著他的拍攝團隊來到了洛杉磯,當時的他正在拍攝《基督山伯爵》也是由此發現了好萊塢風光明媚,光線充足是取景的天然場所,於是乎便將好萊塢這塊寶地介紹給了同行。

再加上好萊塢這塊寶地成名之後,直接使得美國許多的著名公司都設立於此,就讓這塊地方聚集的明星、大牌製作人、導演更多了,註定會讓這塊地方發展得更加快,甚至是其他地方無可替代的。

⑦ 說說看好萊塢電影對世界有什麼影響

與以往美國編年體電影史不同,《美國電影美國文化》以好萊塢電影與美國文化現象之間的關聯為線索,一邊講解電影本身,一邊剖析電影背後所折射出的文化現象,普及了好萊塢電影的本質——藝術與工業的雙重性,雜糅進政治、經濟、文化事件,闡述了好萊塢商業電影與美國大眾文化之間的關系。這本書是羅格斯大學美國電影課程教材,還被指定為美國公共藝術教育節目《美國電影》配套讀物。它既是一本學術專著,也是一本普及讀物,無論你是專業電影人還是電影愛好者,都能從中獲得新視角和新知識,提高電影鑒賞水平。

⑧ 有哪些好萊塢電影改變了現實世界

我是來自鐵鏈幫的逃犯,1932年


80年代初,7歲的亞當·沃爾什(Adam Walsh)被綁架和謀殺成為頭條新聞。在此之前,媒體和公眾都忽略了失蹤兒童案件。亞當的父親約翰·沃爾什(John Walsh)和他的妻子雷維(Revé)像老虎一樣為提高知名度而戰。一次,聯邦調查局會越過州界追捕一輛失竊的汽車,但不會失蹤兒童。他們與有愛心的立法者和里根政府合作,以修改法律。

沃爾什(Walsh)當然成了舉世聞名的名人,但是當他和他的妻子因電影而猶豫不決時。為電視製作的電影是剝削性的,亂七八糟的,他們擔心這部電影不會尊重他們兒子的記憶或痛苦。最終,他們同意,條件是在電影結尾處顯示失蹤兒童的照片以及電話號碼。這些孩子中有許多人在幾周內被發現並帶回家。

電影使人們對這種情況產生了興趣。里根總統對這部電影的效果印象特別深刻。在擔任加利福尼亞州州長期間,他對在臭名昭著的Chowchilla綁架案中親身學習的法律感到震驚。在他任職期間,他所在的州發生了可怕的犯罪。他曾經是一名演員,他自己對這部電影的效果感到驚訝。

除了提高對失蹤兒童的認識外,它還展示了媒體在解決犯罪方面的力量。當然,沃爾什(Walsh)繼續主持美國的通緝犯。

閱讀全文

與好萊塢電影世界新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電影有哪些 瀏覽:162
廣州春夏秋冬廣場電影院 瀏覽:918
微電影腳本製作 瀏覽:684
吻戲視頻電影微大全視頻視頻大全集 瀏覽:884
選修微電影製作考什麼 瀏覽:431
什麼韓國好看愛情的電影 瀏覽:480
歲月如織電影資源 瀏覽:99
啊海軍電影高清完整版 瀏覽:802
北京旅館電影 瀏覽:846
一部電影講一人因為輻射 瀏覽:572
十分鍾的微電影能表達什麼意思 瀏覽:888
進口電影如何審核 瀏覽:571
鑿空者系列電影白城魔女 瀏覽:783
理智與情感電影哪個版本好 瀏覽:810
怨靈日本電影資源 瀏覽:807
八千米死亡線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773
章子怡北京電影學院同學 瀏覽:93
電影中的抖動鏡頭表明什麼 瀏覽:964
電影王子的資源 瀏覽:125
騰訊面對面怎麼傳下載電影 瀏覽: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