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像專業人士一樣欣賞電影
作為一名喜歡看電影的觀影者,當然希望自己的觀後感能夠給人更多的啟發,也能夠正確表達自己對影片的評價。但是如何能夠像專業的人士一樣欣賞電影評價電影呢,其實可以從以下這幾點做到。
第1點學會欣賞劇情構思。一部作品之所以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劇情的豐富和劇情的合理化以及劇情的轉折點才是重中之重。所以我們可以先從整部電影的劇情構思上,據發表感慨,這樣也能夠讓人找到欣賞的點。
第4點就是學會欣賞電影製作的背景。比方說一部電影講述的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事情,作為觀影者我們不能夠用現代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本質,雖然沒有那個年代的感受,但是可以客觀地欣賞電影,也能夠在表達觀後感的時候,像專業人士一樣。
㈡ 如何用心理學的角度去評價《沉默的羔羊》里的影視人物
「羔羊」就是女主人公幼兒時在農場的一段遭遇而在她幼小的心靈上留下的深深的創傷。家貧,父死,孤兒一樣漂泊的童年,讓幼小的史達琳對周遭的事物充滿了恐懼,她想逃出農場,救走即將被屠殺的羔羊,哪怕一隻也好。可是她失敗了,她被送到了孤兒院,她帶走的羔羊還是逃脫不了被屠宰的命運。從此以後,即使史達琳拚命地讀書,在讀書中競爭,在競爭中取勝,她的心靈深處始終有一隻羔羊在尖叫,可她並沒有意識到,那正是自己內心脆弱的呼號。潛意識中她認為自己是弱者,不敢接受兒時的遭遇,逃避與心靈深處的直接對話。但是她卻在逆境中顯得異常的堅定、老練,靠著意志力將恐懼深藏在平靜的外表之下,她不要任何人知道她的「懦弱」,她也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 就在史達琳以為自己已足夠堅強,也認為可以獨立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時,命運再次粉碎了她天真的想法。作為FBI預備警員,史達琳接受了聯邦調查局行為科學部委派的一項工作,表面上是給優秀的她一次鍛煉的機會,實際上她只是人手不足時用來湊數的小棋子罷了。這一切都被漢尼撥.萊克特博士一眼看穿了。他就是史達琳這次工作的對象,一個權威的精神病專家、心理學家、古典文學家(在《漢尼撥》一書中有詳細的描述,在下文中會具體分析)。他因涉嫌殺害多名患者而被關押在州立精神病犯罪醫院。由於他是著名的精神病專家、心理學家,因而不少學者、研究人員,甚至是FBI的行為科學部都想搞到關於漢尼撥.萊克特的重要的精神調查情況。可是他本人卻極不合作,幾年來無數的拜訪者都是空手而歸。千篇一律的調查問卷勾不起他的胃口,枯燥乏味的牢籠生活磨滅了他的耐性,就連遠遠在外的調查者都逃不了他的魔掌,瀕臨垂死邊緣。他高高在上,蔑視著周圍的一切。他永不變的是那雙鋒利的眼睛,任何人內心的想法都逃脫不了他的窺視,他會揭發出你苦苦隱藏的秘密,毫不留情地,將你擊潰在痛苦與絕望中。 史達琳來了,她抱著信心與勇氣走進了那間地下室,是如此的清高,矯健的步伐中看不出隱藏在內心的恐懼,那伴隨了她十幾年的夢魔。只要填完調查問卷,史達琳就算完成任務了,整個過程都在掌控之中,即使博士不合作也沒關系,完成報告是沒有問題的。史達琳依照接受任務時得到的忠告,努力避免與萊克特博士過多的交談。可是眼睛是不會說謊的,萊克特褐紫紅色的眼睛又捕捉到了絕好的獵物——那雙看似堅定的眼神中隱約閃爍著不安與驚恐。一雙迷人的眼睛吊起了萊克特的胃口,他對研究面前這個女孩的經歷充滿了興趣,決定和她玩下去。漸漸地史達琳掉進了他的陷阱,同時她的命運也悄悄地偏離了軌道。 沉默了多年的萊克特開口了,可他不願接受調查問卷上的那些心理咨詢,他根本就對那一套不屑一顧。他最敢興趣的是津津有味地鑒賞別人的痛苦以及細致入微地掠取他人的隱私。他有非凡的洞察力,能看透一切,所以當史達琳第一次出現在他的面前時,他一眼就看出了她卑微的出身和爭強好勝的性格。他開始貓玩老鼠似的逗玩這位實習生。他開始吊史達琳的胃口,主動提供行為科學部一直在設法緝拿卻始終沒有成功的殺人兇手,剝了五張人皮的變態兇手「野牛比爾」。這樣一來,倒還真的吸引了史達琳,誘使其慢慢走進了反被利用的圈套。 萊克特是狡猾的,史達琳是單純的。急於破案的史達琳迫切地需要線索,雖然首先的線索是萊克特主動提供的,然而往後他卻又不直接告訴你;更甚至於,善於心計的他,每到關鍵時刻或每當史達琳差不多摸清了頭腦時,他就故意不再往下說,而要史達琳把自己的隱私告訴他作為往下談的條件。於是,史達琳苦苦深埋於心底的那段幼兒時的遭遇就這樣被萊克特一點一點地挖出來了。史達琳渴望成功地破案,解救重要的人質。她並沒有意識到這不僅是出於職業的本能,同時也是她潛意識中的一種掙扎,她掙扎在羔羊的尖叫聲中!萊克特發現了這一點,他知道史達琳在「野牛比爾」的案件上會堅持到底,因為從她在蒙大拿牧場的那段經歷,讓萊克特十分清楚地了解到,史達琳心中一直有一個無法擺脫的尖叫聲,那便是可憐的任人宰割的羔羊。對於克拉麗絲.史達琳而言,如果說她幼兒時在牧場聽到的羔羊的尖叫聲是真實的話,那麼她長大後心中時不時聽到的羔羊的尖叫聲更多的是具有了象徵的意義,它表了弱者、受害者,象徵了這些人在孤立無援中發出的呼號。史達琳無法擺脫心中的尖叫,從前是因為無法拯救那些弱小的羔羊脫離被屠宰的命運,而在心中永無止境地悔恨;現在則是因為受害者都是弱小的女性,這就使史達琳更多了幾分切膚之痛。她想像著她們生前的處境,回憶著她們受害後的慘狀,最後一切便凝聚到一個聲音上:羔羊在尖叫,尖叫,尖叫!就是這樣一種召喚,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因此,潛意識中她認為只有親手抓住罪犯,才能平息在心中尖叫的羔羊,停止這種聲音!萊克特十分清楚這一點,同時也利用了這一點。
㈢ 學習影視鑒賞的基本方法
學習影視鑒賞的基本方法介紹如下:
三是研究欣賞影視片的細節研究欣賞細節,就是分析品味作品中的精彩之處和感人之處。就拿電影《董存瑞》來說,在董存瑞手舉炸葯包,拉響導火索之際,鏡頭特寫了董存瑞的面部,董存瑞的雙眼擰子凝重而深情有富有堅毅和希望,大家是不是可以這樣想像:在生與死的抉擇之時,他表現的那麼果斷,但有十分懂得和珍惜生命的價值,他渴望勝利的到來,渴望新中國的到來。
因為董存瑞從參加革命開始,就一直想像著新中國是一個什麼樣子,也一直在為新中國的成立而奮斗。而他將隨同這次戰斗的勝利化作了永恆。留給後人的話題,就是要更加熱愛來之不易的新中國。我們說這個細節的含義是不是很深刻。
辨證地看問題,學會借鑒影片
當前,文化市場非常活躍,各種影視作品隨處可見。一部好的影視片,能夠影響一批人的思想,一個好的電影人物形象,能夠激勵一代人的成長。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捨身炸碉堡的梁英瑞,在戰前觀看完傳統教育片後,寫下了這樣的一段日記「當祖國需要我堵槍眼時,我就要向黃繼光學習;祖國需要我炸雕堡,我要去做董存瑞。」
正是在銀幕形象的影響下,一次戰斗中,梁英瑞為了給部隊開辟通道,捨身炸毀了敵人的火力點,成為董存瑞式的戰斗英雄,實現了他的人生諾言。有的網友會說,我們也趕不上戰爭,學戰斗英雄有什麼用。我說,和平環境中是不需要堵槍眼、炸碉堡,但沒有英雄犧牲奉獻精神的激勵就不能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捨身忘我。
當然,我們接觸到的影視片,不可能都是優秀作品,區分良莠,去其糟粕,批判地吸收。我們熟悉的外國影片《泰坦尼克號》,貴族的奢華生活、對平民的歧視觀念,人與人之間的虛偽等都有深刻的揭示,是我們所要摒棄和批判的。
但影片中,當船即將沉沒,船長與船員們不是考慮自己的生存,而是全力組織遊客逃生,特別是上救生艇要以婦女和兒童優先。表現出了人愛的本性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學習。
㈣ 看不懂高分經典電影有點慌,如何學會賞析電影
首先,學會賞析電影需要積累電影知識、關注電影技巧、深入理解劇情與人物,並培養對電影藝術的感知力。
想要更好地賞析電影,積累一定的電影知識是基礎。了解電影史、電影流派以及著名導演和演員的風格特點,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電影作品。比如,熟悉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特點後,在觀看《羅馬,不設防的城市》時,就能更深刻地體會到影片所展現的現實主義風格和深刻的社會意義。
關注電影技巧也是提升電影賞析能力的重要一環。這包括鏡頭運用、剪輯手法、音效和配樂等。例如,在《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中,導演通過快速剪輯和跳躍式的圖像處理,營造了一種荒誕而緊張的末日氛圍。觀眾如果對這些技巧有所了解,就能更強烈地感受到電影所要傳達的情緒和主題。
深入理解劇情與人物是賞析電影的關鍵。一個好的電影往往有深刻的主題和豐富的人物內心世界。觀眾在觀看電影時,應嘗試站在角色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從而更全面地把握電影的主旨。以《肖申克的救贖》為例,通過深入了解主人公安迪在獄中的心路歷程,我們可以更深刻地體會到他對自由的渴望和對生活的樂觀態度。
最後,培養對電影藝術的感知力是提升賞析能力的長期目標。這需要我們多看、多思考,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和審美經驗。隨著時間的積累,我們會逐漸學會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去欣賞和評價一部電影作品,從而更好地領略電影藝術的魅力。
總的來說,學會賞析電影需要不斷地學習和實踐。通過積累電影知識、關注電影技巧、深入理解劇情與人物以及培養對電影藝術的感知力,我們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電影賞析能力,更好地領略電影藝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