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第四次世界大戰電影中國片段

第四次世界大戰電影中國片段

發布時間:2025-05-03 07:03:12

⑴ 經典二戰電影Top10,中國有一部上榜,你看過幾部

爆發於上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爭,給全世界帶來的創傷至今難以平復,而以二戰為題材的影視作品數不勝數,它們從不同的視角審視著這場戰爭的種種,警醒世人遠離戰爭,珍惜和平。影士今天要推薦的,是10部經典的二戰電影,你看過幾部?
10、《巴頓將軍》
弗蘭克林·斯凡那執導,1970年上映。影片通過二戰英雄喬治·巴頓將軍的視角,對二戰進行了生動的刻畫。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軍遭到「沙漠之狐」隆美爾率領的德軍反擊,遭到慘敗。為扭轉局勢,巴頓將軍臨危受命,擔任前線司令官。在他的努力下,一支充滿悲觀情緒的敗軍,開始鬥志昂揚地投入了新的戰斗……
9、《風語者》
吳宇森導演的一部以二戰太平洋戰爭為背景的電影,2000年上映。風語者,是戰場上傳遞秘密電波的專家,是高級軍事機密的代名詞。海軍陸戰隊員喬(尼古拉斯·凱奇飾) 奉命保護風語者亞當和電波中的秘密。為了保密,在必要情況下,喬可以開槍射殺亞當……這部二戰版的「人在囧途」,能讓我們更加理解什麼叫戰爭。
8、《珍珠港》
邁克爾·貝執導,2001年出品。電影講述了雷夫和丹尼這對發小,二戰初期加入了美國空軍。訓練中,雷夫與女護士伊芙琳墜入愛河。戰斗開始了,雷夫請纓參戰,臨行前將伊芙琳托丹尼照顧。不久,噩耗傳來,雷夫的飛機被敵機擊落。丹尼、伊芙琳在傷痛中相互勉勵,漸生情愫。然而雷夫活著回來了,就在日軍偷襲珍珠港前夕……戰爭中的友情與愛情,原來是這個樣子!
7、《金陵十三釵》
張藝謀執導的一部二戰史詩電影,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2011年12月上映。1937年日軍佔領下的南京,一個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國男子,13位秦淮河風塵女子、6位中國傷兵和一群女大學生,躲在末日方舟般的一座教堂里,發生了一連串感人至深的故事。金陵十三釵告訴我們,戰爭摧毀一切,但唯有人性的光輝不可泯滅。「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的加盟為本片加分不少。
6、《兵臨城下》
讓·雅克·阿諾執導,2001年上映。影片講述在二戰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聯紅軍的傳奇狙擊手瓦西里,與德軍一流神槍手康尼少校,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開始了鬥智、斗勇、鬥狠的巔峰對決,誰會是最後的贏家?
5、《血戰鋼鋸嶺》
梅爾·吉布森執導,安德魯·加菲爾德、薩姆·沃辛頓等影星聯袂出演,2016年上映。影片由二戰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改編。1942年的太平洋戰場,軍醫道斯因為家庭信仰問題,不願意帶槍上戰場,因而遭到戰友們的非議、侮辱,被視為懦夫。然而在與鋼鋸嶺日軍慘烈的戰斗中,在全連潰退之際,他憑借神一樣的意志力,在日軍眼皮子底下搶救出75名受傷戰友,完成了他的「神跡」……
4、《拯救大兵瑞恩》
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馬特·達蒙等巨星聯袂出演,於1998年上映。影片描述諾曼底大撤退後,瑞恩家四名在前線作戰的兒子,除小兒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生死未卜外,其他三位在兩周內相繼戰死。美國陸軍參謀部出於人道考慮,特令前線組織一支八人的特別行動隊,在槍林彈雨中找到詹姆斯·瑞恩,並將其平安送回後方。斯皮爾伯格憑本片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3、《至暗時刻》
喬·賴特導演,加里·奧德曼主演的二戰題材影片,2017年12月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講述丘吉爾臨危受命,在德軍席捲歐洲之際擔任英國首相,事關英國乃至全人類的命運,丘吉爾面臨著艱難抉擇:是妥協,還是戰斗?看丘吉爾怎樣鼓舞起英國上上下下的鬥志,度過黎明前那段「至暗時刻」……加里·奧德曼對丘吉爾的「神還原」堪稱本片最大看點。
2、《敦刻爾克》
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於2017年9月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以二戰重大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為背景。當時整個歐洲被德軍的「閃電戰」打得措手不及,40萬英法聯軍被困於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臨絕境,為了自己的命運和人類的命運,他們必須背水一戰……諾蘭大神的敘事不落俗套,音響效果和剪輯均屬一流,影士認為,這應該是近十年來最好的一部戰爭題材電影
1、《辛德勒的名單》
這部上映於1993年的電影,是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早期傑作。影片再現了德國企業主奧斯卡·辛德勒在二戰期間傾盡家財,保護1200多名猶太人免遭納粹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該片囊括了包括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第51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等諸多獎項,堪稱世界電影史上的一座豐碑。

⑵ 有關於蘇聯與日本二戰時沖突的電影或電視劇的嗎告知下謝過!

1、《命令:不許開火》

講述在二戰後期中蘇邊境線上,日軍一方面要蘇簽協議保持中立,一方面又不斷在邊境線上挑釁,空襲村莊,破壞環境設施,打死蘇軍戰士。蘇軍接到上級「不許開火」的命令,強壓怒火,一忍再忍。

2、《命令:越過國境線》

講述講述了二戰末期,蘇聯為了盡快結束戰爭,在經過蒙古境內遭遇到日軍一個軍的敢死隊頑強抵抗。蘇軍一小分隊進入日軍防禦堡壘用血肉之軀炸掉堡壘,而蘇軍坦克兵團在無彈葯的情況下,與日軍的增援兵團相碰,同歸於盡的故事。

3、《紫日》

講述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的時候,蘇聯紅軍偶然從日軍屠殺中救下一名中國老百姓楊玉福。在將楊玉福和傷員一起往後方轉移的途中,軍車誤入日軍軍營,發生了一場激戰。楊玉福和一位名叫娜佳的蘇聯女軍醫僥幸逃進了林區。

4、《功勛》

講述蘇聯擬對日開戰,開始積極為東線的亞洲戰場作準備,為此,蘇聯戰略情報局制定了絕密的「雪崩計劃」。雪夜下的滿洲中蘇邊境。一輛軍用吉普車沖出蘇軍哨所,像一頭驚恐萬分的麋鹿,向偽滿洲國賓士而來。

5、《遠東特遣隊》

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蘇聯紅軍的遠東正規作戰部隊中,活躍著一隻主要由中國抗聯戰士組成的第八十八偵察旅,在蘇聯紅軍最高統帥斯大林同志決定出兵東北之前,曾下令這只部隊派遣二百多支蘇聯紅軍小分隊深入日寇敵後進行偵察、間諜和破壞任務,為解放東北做准備。

⑶ 早期中國彩色電影

*
第1章 中國紀錄電影的開端(1905—1921)
電影在發明不久就傳到了中國。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路易·盧米埃爾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的印度沙龍內放映了《工廠大門》、《火車到站》等影片,這一天是世人公認的電影的生日。自1896年初開始,盧米埃爾陸續派遣了近百名攝影師奔赴世界各地拍片,至1897年底這些攝影師涉足過南極洲之外的各個大陸,拍攝了750多部影片,包括在中國拍攝的影片,電影正是在這個時期傳入中國的。
根據記載,1896年8月11日是中國最早放映電影的日子。這一天,上海徐園的「又一村」茶樓放映了多部外國短片。1902年1月,北京也出現了電影放映活動,一個美國電影放映商在前門打磨廠福壽堂放映電影。1904年,電影放映活動由民間進入宮廷。在慈禧太後70壽辰之際,英國駐北京公使向宮廷進獻放映機一架和影片數套祝壽,放映過程中由於摩電機突然炸裂,慈禧認為此物不吉祥,清宮內從此不準放電影。然而,此事並未阻止電影在中國的傳播。
最早在中國放電影的是外國人,最早在中國拍電影的也是外國人。自電影傳入中國到辛亥革命,外國人在中國拍攝的紀錄片有50多部。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期間,不少外國攝影記者來到北京拍攝紀錄片。1904年,在發生於中國滿洲旅順口的日俄戰爭期間,也有外國攝影記者前往拍片。起初在中國長期從事拍片活動的是義大利人阿歷克·勞羅,他於1907年來到中國經營電影放映,後來從事拍片活動,拍過《上海第一輛電車行駛》、《西太後光緒帝大出喪》、《強行剪辮》、《上海風景》等短片。
盡管至今尚未找到十分確鑿的證據,但大多專家學者認為中國人拍攝電影的活動開始於1905年。是年秋天(或春夏之交),開設在北京琉璃廠土地祠的豐泰照相館拍攝了記錄京劇名角譚鑫培表演京劇《定軍山》片段的短片,片名也叫《定軍山》。稍後,譚鑫培表演《長板坡》等劇目的片段也被拍成影片。據說,直到1909年遭到火災之前,豐泰照相館的拍片活動一直沒有中斷,而且為了適應無聲電影的特點,這些影片選拍的是一些武打和舞蹈動作較多或富於表情的場面。
中國人較早攝制的新聞片是《武漢戰爭》(1911)和《上海戰爭》(1913)。前者記錄了辛亥革命時期武昌起義的幾次重大戰役,而且不久即再現於銀幕,深受歡迎;後者記錄了上海各界為聲討竊國大盜袁世凱而進行的「二次革命」的部分場面,於1913年9月29日在上海新新舞台與故事片《難夫難妻》(中國的第一部故事片)同時映出,被稱為「空前絕後的活動影戲」,連映數天。這兩部影片是中國人藉助外國影片公司的設備拍攝的,中國電紀錄電影的發展有還待於中國民族資本的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作為資產階級新文化重要代表之一的商務印書館開始關注電影,於1918年設立活動影戲部,攝制的影片分為5類:風景片、時事片、教育片、古劇片、新劇片,其中前4類均可歸入新聞紀錄片的范疇。風景片如《上海龍華》、《浙江潮》、《普陀風景》、《北京名勝》介紹了祖國的風景名勝,新聞片如《歐戰祝勝遊行》、《東方六大學運動會》、《第五次遠東運動會》報道了新聞事件,教育片如《女子體育觀》、《盲童教育》具有健康而嚴肅的內容,古劇片《春香鬧學》、《天女散花》、《琵琶記》記錄了梅蘭芳和周信芳表演的京劇片段。1926年,商務印書館影戲部改組為國光影片公司,拍片活動持續到1927年。
1919年,幾位民族資本家集資興辦了專營電影的公司中國影片製造股份有限公司。除了滑稽片《飯桶》,該公司拍攝的均為紀錄片,包括戲曲片、新聞片、風景片。戲曲片《四傑村》是該公司出品的第一部影片,完成之後不僅在國內放映而且運往美國放映。此後,它還拍攝了新聞片《周扶九大出喪》、《張季直先生的風采》、《聖約翰與南洋球賽》、《南京的警政》,風景片《矮子墳》(南通古跡)、《南京風景》。這些影片均攝於1921年,總體來說沒有引起很大關注,但它拍攝於1923年的新聞片《國民外交遊行大會》受到廣泛歡迎,該公司在拍完此片後宣告停業。
電影與資本密切相關,沒有資本就沒有電影,資本的狀況決定著電影的狀況。20世紀初,中國電影的製作主體是民族資本家,由於當時的中國民族資本薄弱,攝制影片的數量有限,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中國在1905年到1921年攝制的新聞紀錄片僅30多部。「紀錄片」這個用語是後世對故事片之外的影片的籠統稱謂,在當時的中國,無論故事片還是紀錄片都被稱為「影戲」,直到20年代中期才出現「新聞影片」的說法,「紀錄影片」的說法大約出現於30年代初期(較早見於1931年出版的梁實秋主編的《實用英漢詞典》)。電影在誕生之後的很長時間內被當作「新奇的玩意」對待,卑微的地位尚未引起正統人士和統治者的關注
*
第2章 新聞紀錄電影的發展(1921—1931)
20年代,隨著民族資本紛紛投資電影業,中國電影獲得了較大發展。盡管這種發展是混亂、艱難甚至畸形的,但對30年代民族電影的繁榮起到了奠基的作用。這個時期建立的大量影片公司促進了新聞紀錄電影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新聞紀錄片的數量比過去有所增加,甚至出現了大型文獻紀錄片,蘇聯紀錄電影工作者的來華拍片改變了西方列強統治中國新聞紀錄電影的格局,對國外新聞紀錄電影發展狀況的介紹和討論促使中國電影工作者開始關注新聞紀錄電影,人類學紀錄片初現端倪。
自1921年起,由民族資本投資的影片公司雨後春筍般地建立起來,而且這些公司往往是從拍攝新聞紀錄片開始的。20年代,約有20多家公司拍過100多部新聞紀錄片。與以前相比,不僅影片數量有所增加,而且許多影片已不只是對旅途風光或新奇景觀的掃描,還將鏡頭對准重大社會事件,使新聞紀錄電影擺脫了卑微地位,獲得了上層人士的關注。這個時期,拍攝新聞紀錄片最多的幾家影片公司分別是民新影片公司、明星影片公司、長城畫片公司,其中以民新影片公司對20年代中國新聞紀錄電影的貢獻最為突出。
民新影片公司創始人黎民偉可謂中國紀錄電影史上第一個重要人物。1913年,他在香港創建和主持人我鏡劇社期間拍攝了故事片《莊子試妻》,由於這是香港的第一部影片,他被譽為「香港電影之父」。與當時大多數把電影當作娛樂或賺錢工具的電影商人不同,黎民偉認為電影不僅能供人娛樂,而且能移風易俗,輔助教育,改良社會,明確提出了「電影救國」的口號,並在當時中國電影業遠離中國革命的情況下,拍攝了大量表現孫中山革命活動的新聞紀錄片。
1921年5月5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黎民偉拍攝了新聞片《孫中山就任大總統》。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他親自擔任攝影師拍攝了有關的新聞片。此後,他又相繼拍攝了《孫中山為滇軍幹部學校舉行開幕禮》、《孫中山先生北上》、《孫大元帥檢閱廣東全省警衛軍武裝警察及商團》、《孫大元帥出巡廣東北江記》等。孫中山去世之後,他拍攝了新聞片《孫中山先生出殯及追悼之典禮》(1925)和《孫中山先生陵墓奠基記》(1926)。後來,他將以往拍攝的影片匯編成大型文獻紀錄片《國民革命軍海陸空大戰記》(1927),並於1941年重新編輯了此片的有聲版,名為《勛業千秋》。黎民偉在20年代拍攝的其他新聞紀錄片還有:《世界婦女節》(1924)、《追悼伍廷芳博士及國葬禮》(1924)、《廣東全省運動會》(1925)。
由於孫中山及其領導的北伐戰爭在當時產生的重要影響,還有一些影片公司拍攝了相關的新聞紀錄片,如長城畫片公司的《孫中山陵墓奠基記》(1926),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的《北伐完成記》(1927)、《總理奉安》(1927),民生影片公司的《北伐大戰史》(1927),新奇影片公司的《革命軍北伐記》(1927),三民影片公司的《革命軍戰史》(1927),上海影戲公司的《上海光復記》(1927)、《總理奉安紀念》(1929)。
與從前相比,20年代新聞紀錄片的內容豐富了許多。除了北伐戰爭,還有反映1925年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的新聞片《五卅滬潮》、《上海五卅市民大會》、《滿天紅時事展》,以及反映當時其他重大社會事件的新聞紀錄片,如復旦影片公司的《上海光復記》(1927)、《濟南慘案》(1928)、《張作霖慘案》(1928)。有些影片記錄了知名人士的活動,如《孫傳芳》、《盧香亭》、《吳佩孚》、《馮玉祥》、《張學良》。1922年,明星公司在成立的當年拍攝了多部新聞紀錄片,如《滬太長途汽車遊行大會》、《愛國東亞兩校運動會》、《徐國梁出殯》、《江蘇童子軍聯合會》、《萬國商團會操》。
早期來華拍電影的外國人幾乎全部來自資本主義國家,20年代中期兩位蘇聯電影工作者的到來改變了這種狀況,他們先後來到中國拍攝了兩部新聞紀錄片:《偉大的飛行與中國國內戰爭》(1925,B·A·史涅伊吉洛夫編導)反映了蘇聯自製飛機考察隊首次從莫斯科途經蒙古到中國的飛行,《上海紀事》(1927,雅科夫·布里奧赫編導)表現了第一次國內戰爭後期上海的生活和斗爭。
20年代,人類學紀錄片在中國初現端倪。據說,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是首次來到中國拍攝人類學紀錄片的外國人,他從1927年開始率領一個包括北大學生在內的聯合考察隊對中國西北部進行了8年的考察活動,拍攝了大量活動影像資料。瑞典考古學家J·G·安特生也在20年代來到中國,利用電影記錄了自己在中國北方和西北部的所見所聞,對塞外風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服飾等都有所反映。
*
第3章 抗戰紀錄電影的繁榮(1931—1945)
經過20多年的實踐,中國新聞紀錄電影獲得了初步發展。20年代末30年代初,有聲電影的問世使新聞紀錄電影的表現手段趨於完善。國民黨政府越來越重視新聞紀錄電影的作用,不僅加強對民營影片公司的利用和控制,而且成立官營影片公司。進入30年代,中國共產黨意識到了新聞紀錄片的重大影響,在艱苦的條件下建立了自己的電影機構,開始拍攝新聞紀錄片。日本帝國主義為了配合侵略中國,由派人到中國拍攝新聞紀錄片發展到在中國建立影片公司,甚至企圖控制中國的電影業。這個時期,其他一些國家的電影機構也派人來到中國拍片,這些影片向世界報道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活動。
1931年到1937年,拍攝抗日新聞紀錄片的主體是民營影片公司。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事變後,上海的許多影片公司都認識到了拍攝抗戰新聞紀錄片的意義,紛紛派出攝制組奔赴戰場拍片,如明星的《抗日血戰》、《十九路軍血戰抗日》、《上海之戰》,聯華的《十九路軍抗日戰史》、《暴日禍滬記》、《凇滬抗日將士追悼會》,天一的《上海浩劫記》。中小公司也拍攝了抗日新聞紀錄片,如《十九路軍光榮史》(惠民影片公司)、《上海抗敵血戰史》(亞細亞影片公司)、《淞滬血》(暨南影片公司)、《上海抗日血戰史》(慧沖影片公司)、《中國鐵血軍戰史》(錫藩影片公司)。這些影片均拍攝於1932年,其中明星的《上海之戰》和聯華的《十九路軍抗日戰史》是兩部內容豐富的影片。
1932年5月凇滬戰爭結束後,一些影片公司和個人趕赴北方戰場,繼續拍攝抗日新聞紀錄片。反映東北戰場的有九星影片公司的《東北義勇軍抗日戰史》(1932)、暨南影片公司的《東北義勇軍抗日血戰史》(1932)和遼吉黑後援會的《東北義勇軍抗日記》(1933);反映熱河戰場的有暨南影片公司的《熱河血戰史》(1934)、慧沖影片公司的《熱河血淚史》(1934)以及張漢忱的《榆關大血戰》(1934)和《長城血戰史》(1934);反映綏遠戰場的有西北影業公司的《綏蒙前線》(1937)、新華影業公司的《綏遠前線新聞》(1937)。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方面拍攝抗日新聞紀錄片的主要機構是兩個官營電影機構:中央電影攝影場(簡稱「中電」)和中國電影製片廠(簡稱「中制」),以及一家半官營性質的影片公司,即國民黨的地方行政長官閻錫山設在太原的西北影業公司(1938年拍攝了《風雪太行》和《華北是我們的》兩部抗戰紀錄片)。
「中電」從1934年成立到七七事變之前,總共出品了53期雜志片《中國新聞》和幾本軍事教育片。這些影片主要報道了國民黨政府的官方活動,其中不少是以反共為內容的宣傳片,如《「青年」與紅軍作戰經過》、《中央剿匪宣傳大隊》。抗日戰爭爆發後,由於國共兩黨合作抗戰,「中電」暫時改變拍攝反共影片的策略,在拍攝《中國新聞》的同時也開始拍攝以抗戰為內容的雜志片《抗戰實錄》,前者主要報道後方動態及國民黨政要的活動,後者主要記錄國民黨軍隊在抗戰前線作戰的情況。八一三事變後,「中電」從南京遷往蕪湖,1938年初又遷往重慶,主要拍攝新聞片,如表現我國軍隊在正面戰場抵抗日寇的《東戰場》、《克復台兒庄》、《抗戰第九月》、《活躍的西線》。1939年,「中電」拍攝了《勝利的前奏》和兩部記錄「重慶大轟炸」的影片。
「中制」於1938年在武漢成立,前身是1935年國民黨設在江西的「剿共」軍事機構「南昌行營政訓處」下轄的電影股,主要拍攝反共新聞紀錄片,編輯在《電影新聞》中,抗戰前已出品30多號。電影股移至武漢後改稱「漢口攝影場」,經過改組擴充之後改稱中國電影製片廠。武漢時期的「中制」,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下成了製作抗戰新聞紀錄片的重要基地,所拍影片被編輯成《抗戰特輯》。在1938年9月武漢失守之前,「中制」從武漢遷至重慶,自1939年起增設新聞影片部,由鄭君里負責。他在主持新聞影片部期間,拍攝了大型紀錄片《民族萬歲》,報道了西北和西南地區各族人民支援抗戰的事跡以及他們的風俗人情、宗教活動,其中蒙、藏、回等族同胞為前方將士捐獻糧食、苗族同胞在崇山峻嶺中開山修路的場面非常感人。1939年以後,由於蔣介石多次發動反共高潮,實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抗戰新聞紀錄片的攝制遭到種種阻撓,「中制」和「中電」的進步力量遭到迫害。抗戰勝利前夕,羅靜予將「中制」抗戰以來拍攝的新聞紀錄片素材帶到美國,與美國導演費蘭克·卡普拉合作編輯了紀錄片《中國之戰》(卡普拉編導的七部系列紀錄片《我們為何而戰》中的一部)。
抗日戰爭爆發後,香港電影界也開始攝制抗戰新聞紀錄片。在香港拍攝的近百部抗戰電影中,新聞紀錄片有15部之多,而且5部影片的片長超過8000尺。香港拍攝的第一部大型抗戰新聞紀錄片是大觀影片公司的《廣州抗戰記》(1937),記述了廣州各階層人民動員起來共同抗戰的情形。後來,又出現了大中華影片公司的《保衛華南》,愛群影業公司的《西北江血戰》,中國新聞社的《華南烽火》,建華影業公司的《廈門血戰記》,華北新聞社的《八·一三周年抗戰史》,國際影片公司編輯上映的《抗日戰績》、《八路軍攻打平型關》,以及香港「青年攝影團」在延安拍攝的《延安內貌》(又名《西北線上》)。
從1931年至1945年,拍攝抗日新聞紀錄片是多數中國電影工作者的共識,成為新聞紀錄片的主流,許多機構或個人都拍過以此為主題的影片。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這個時期表現其他內容的新聞紀錄片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如風光片(《萬里長城》,1931;《神秘的西藏》,1935),體育片(《中外足球比賽》,1931;《第六屆全國運動大會》,1935),戲曲紀錄片(《四郎探母》,1933;《斬經堂》,1937),社會新聞片(《楊虎城閱兵》,1934;《阮玲玉逝世新聞》,1935;《魯迅先生逝世》,1936),企業紀錄片(《中華之絲綢》,1932;《粵漢鐵路株韶段工程》,1935;《膠濟路客貨運輸設備及沿線風景》,1935),家庭紀錄片(《持攝影機的人》,1934,劉吶鷗編導)。以上所列僅為30年代拍攝的部分影片,進入40年代之後這幾類影片的數量更多。
教育片曾是商務印書館影戲部的五大片種之一,在三四十年代獲得了很大的發展。30年代,中國教育電影協會、南京金陵大學、上海教育電影推廣處等機構熱心於教育電影的製作,內容多為地理風光、國防常識、自然科學、工業生產、農事活動,其中的大多數影片由南京金陵大學理學院的孫明經教授拍攝。1937年春夏,他自南京經江蘇、山東、河北到達北平,又隨西北考察團赴山西、察哈爾、綏遠,沿途拍攝了數十部影片。尤其值得提及的是他拍攝的《農人之春》,此片參加了1937年的布魯塞爾萬國博覽會,並且獲得國際農村影片競賽三等獎,這是中國紀錄片首次參加國際影賽並獲獎。
*
第4章 人民紀錄電影的興起(1938—1949)
在中國當代史上,人民這個概念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內涵。抗日戰爭時期,一切主張抗日的人都屬於人民范疇;解放戰爭時期,一切主張反對帝國主義、官僚資產階級、地主階級及其代表國民黨反動派的人都屬於人民范疇。人民電影事業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立和成長起來的,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密切配合了黨的中心任務。人民電影開始於新聞紀錄電影,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製作的影片絕大多數是新聞紀錄片。
人民紀錄電影誕生於抗日戰爭的烽火中。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為世人矚目之地,大批滿懷抗日救亡熱情的文藝工作者來到這里。中國共產黨向來重視電影的宣傳和教育作用,但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紅軍長征途中,由於缺乏必要的條件而未能建立自己的電影機構,直到1938年才創辦延安電影團。起初,袁牧之主持了電影團的創作活動,他在人力不足和設備簡陋的情況下開始了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的拍攝工作。雖然此片未能完成,但從當時的拍攝情況和編導的總體構思可以看出這是一部氣勢恢弘的影片。
在吳印咸主持工作期間,延安電影團拍攝了新聞素材《晉察冀軍區三分區精神總動員大會》、《聶榮臻司令員檢閱自衛隊》、《晉察冀軍區歡送參軍》、《敵後報紙〈新長城報〉》、《敵後織布廠》、《唐縣青年合作社》、《白求恩大夫》。1942年,延安電影團拍攝了另一部長紀錄片《生產與戰斗結合起來》(即《南泥灣》),反映了八路軍一二○師三五九旅在南泥灣開荒和生產的情況。此後,電影團還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拍攝了《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1942)、《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1945)等新聞素材。這些新聞片和素材雖然數量不多,但發揮了新聞片的宣傳鼓動作用。
在延安電影團進行拍攝活動的前後,多位外國記者來到陝北,拍攝了表現延安生活的新聞紀錄片和素材,如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1936年訪問延安時拍過一些新聞電影素材,美國攝影師哈利·鄧漢姆在這里拍攝了紀錄片《中國要給予還擊》(1938),蘇聯攝影師羅曼·卡爾曼的紀錄片《中國在戰斗》和《在中國》(1938)也拍攝了延安的場面。荷蘭導演尤里斯·伊文思在中國拍攝《四萬萬人民》(1938)期間,由於未能實現去延安拍攝的願望,便將一台攝影機和數千英尺膠片通過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贈送給延安電影團。
1945年,拍攝新聞紀錄電影的活動也在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開展起來。新四軍拍攝了新聞片《彭雪楓師長追悼會》,紀錄片《新四軍騎兵團》、《新四軍的部隊生活》。新四軍在拍片活動的同時還開展了電影放映活動,為戰士和群眾服務。新四軍的電影活動,再次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對電影工作的重視和關懷。在當時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這些活動的規模還很小,但取得的成績是極其寶貴的。
人民紀錄電影成長於解放戰爭的洗禮中。解放戰爭開始之後,人民紀錄電影事業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標志是1946年成立的延安電影製片廠和東北電影製片廠。由於延安電影團的所有人員已前往東北接收敵偽電影機構,延安電影製片廠的全部人員是重新配備的,他們在嘗試製作故事片《邊區勞動英雄》(未完成)之後,很快轉入新聞紀錄片的製作,拍攝了新聞素材《保衛延安和保衛陝甘寧邊區》。1947年10月,延安電影製片廠結束之後成立的西北電影工學隊,繼續為人民電影事業輸送新鮮血。
東北電影製片廠成立時不足200人,到1949年5月已發展到983人。建國前後,由於全國各地陸續建立電影廠時都從東影抽調幹部,故東影有「新中國電影的搖籃」之稱。東影在成立之初確定了以生產新聞紀錄片為主的方針,從1947年初至1949年7月向東北各地派出32支攝影隊,拍攝了30多萬英尺關於東北解放戰爭的新聞紀錄電影素材,這些素材被編入17輯雜志片《民主東北》(其中的13輯全部為新聞紀錄片),第17輯《東北三年解放戰爭》全面記錄了東北解放的過程。在整個解放戰爭期間以及建國初期收復國土的戰役中,東影和北影向全國派出的攝影隊有70多個(另一說法為101個),記錄了人民解放軍解放全中國的各大戰役。有些攝影師為此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如在1948年9月拍攝錦州外圍的義縣戰斗和攻克錦州的巷戰中以及11月拍攝沈陽西區李普屯的戰斗中,優秀攝影師張紹柯、楊蔭萱和王靜安先後壯烈犧牲。
1949年春,錢筱璋帶領東影新聞片組的40餘人於4月初進關,參加了建立北平電影製片廠的工作。此後,東影和華北電影隊的新聞紀錄片攝制工作轉移到了北影。華北電影隊是1946年成立的晉察冀軍區政治部電影隊的簡稱,被譽為馳騁在冀中平原的「大車電影製片廠」,拍攝了《華北新聞》第1號。1947年11月石家莊解放後,華北電影隊在石家莊有了固定廠址,成立了石家莊電影製片廠,拍攝了《華北新聞》第3號。隨著北影的成立,石家莊電影製片廠完成了歷史任務,多數人員參加了北影的建設。
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先拍新聞紀錄片,以後拍故事片」的指示,北影迅速掀起了拍攝新聞紀錄片的熱潮,從1949年4月20日到10月1日製作完成了5部短紀錄片(《毛主席朱總司令蒞平閱兵》、《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成立》、《七一在北平》、《解放大原》和《淮海戰報》),1部長紀錄片(《百萬雄師下江南》)以及《簡報》1至4號。其中,長紀錄片《百萬雄師下江南》包括渡江作戰、解放寧滬杭、國民黨海軍起義、人民解放軍繼續向南方進軍等內容,受到了觀眾的極大歡迎和輿論的高度贊揚。1949年8月,隨著「新聞電影工作總結會」召開,人民新聞紀錄電影即將進入新時代。

⑷ 最近有什麼好看的軍事電影

歐美導演最近很忙 還沒騰出時間給你拍 所以沒有新的只能用以前的搪塞了

拯救大兵瑞恩 珍珠港 狙擊手 愛國者 中途島之戰
第九連 ……

國外經典戰爭電影大全(熱兵器時代)
片名 情節指數 影效指數 推薦指數
1,<雷霆救兵>
故事背景:地球人都知道,就不再多講了
2,<雷霆戰將>
故事背景:講述1944年盟軍反攻歐洲大陸時在森林中突破德軍防線的戰斗故事
3,<細細的紅線>
故事背景:講述1942年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群島上與日軍的島嶼爭奪戰
4,<巴頓將軍>
故事背景:講述了巴頓將軍在二戰中的故事
5,<黑鷹計劃>
故事背景:1993年美軍特種部隊與索馬里軍閥的戰斗
6,<火海浴血戰>
故事背景:講述1944年美軍與日軍在硫磺島的戰斗
7,<紅色海岸>
故事背景:1944年美軍與日軍在太平洋某個島嶼的戰斗
8,<太平洋海空戰>
故事背景:反映了美軍海軍航空兵在太平洋與日本空軍的一系列戰斗
9,<最長的一天>
故事背景:全景式展示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對對納粹德國的諾曼第登陸戰役
10,<斯大林格勒戰役>
故事背景: 以德國普通士兵的視角講述二次世界大戰的斯大林格勒戰役
11,<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故事背景:前蘇聯拍攝的斯大林格勒戰役
12,<莫斯科保衛戰>
故事背景:前蘇聯拍攝的二次世界大戰關於1940年的德蘇雙方的莫斯科戰役
13,<勝利>
故事背景:前蘇聯的二戰電影
14,<太陽淚.>
故事背景:美軍特種部隊在非洲的人道主義行動
15,<雙狙人I>
故事背景:美軍狙擊小組在巴拿馬的戰斗故事
16,<D日>
故事背景:諾曼第登陸戰前夕盟軍官兵的故事
17,<登陸安奇奧>
故事背景:盟軍在義大利登陸的戰役
18,<中途島>
故事背景:1942年太平洋戰爭的轉折之戰中途島戰役
19,<獨孤里戰役>
故事背景:美軍海軍艦載機部隊一群飛行員在朝鮮戰爭中的故事
20,<A-6入侵者>
故事背景:美國海軍艦載機部隊一群飛行員在越南戰爭中的故事
21,<全金屬外殼>
故事背景:越戰
22.<現代啟示錄>
故事背景:越戰
23.<野戰排>
故事背景: 越戰
24.<漢堡高地>
故事背景: 越戰
25.<戰爭與回家>
故事背景: 越戰
26.<越戰忠魂>
故事背景: 越戰
27.<正義法庭>
故事背景:美國和中東國家的沖突
28.<拯救女大兵林奇>
故事背景:第二次海灣戰爭
29.<前進巴格達>
故事背景: 第二次:海灣戰爭
30.<鍋蓋頭>
故事背景: :海灣戰爭
31.<生死豪情>
故事背景: :海灣戰爭
32.<大西洋海戰>
故事背景:二戰盟軍的運輸船隊和德國潛艇的斗爭
33.<太平洋潛艇戰>
故事背景: 二戰美軍潛艇與日軍潛艇的殊死戰斗
34.<紅色海岸>
故事背景: 二戰太平洋島嶼爭奪戰
35.<沙漠之狐>
故事背景: 二戰北非戰場和德國元帥隆美爾的故事
36.<沙漠突擊隊>
故事背景: 二戰北非戰場
37.<野鵝敢死隊>
故事背景:西方社會派僱傭軍干涉非洲事務的電影
38.<兄弟連>
故事背景: 二戰中美軍101空降師E連官兵的故事
39.<鐵十字勛章>
故事背景: 二戰
40.<孟菲斯美女號>
故事背景: 二戰美軍對德國的戰略轟炸
41.<坦克大決戰>
故事背景: 二戰阿登戰役
42.<坦克爭霸戰>
故事背景: 二戰
43.<第九縱隊>
故事背景:前蘇聯在阿富汗的戰斗
44.<風暴之門>
故事背景:俄羅斯在車臣的戰斗
45.<雷馬根大橋>
故事背景: 二戰末期盟軍強渡萊茵河的戰役
46.<刺殺邱吉爾>
故事背景: 二戰故事,一支德國小分隊潛入盟軍控制區刺殺英國首相的故事
47.<倫敦上空的鷹>
故事背景: 二戰不列顛空戰中的故事
48.<空戰英豪>
故事背景: 一戰中美國拉斐特志願飛行隊與德國空軍的戰斗故事
49.<兵臨城下>
故事背景: 二戰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狙擊手瓦西里的故事
50.<勾魂谷>
故事背景: 一戰西線戰場
51.<從海底出擊>
故事背景: 二戰德國潛艇的故事
52.<633敢死隊>
故事背景: 二戰英國空襲德國佔領區的故事
53.<圍殲碑斯麥號>
故事背景: 二戰大西洋海戰
54.<珍珠港>
故事背景: 二戰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的故事
55.<虎虎虎>
故事背景: 二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
57.<愛國者>
故事背景:美國獨立戰爭
58.<滑鐵盧戰役>
故事背景:拿破崙戰爭中1814年具有決定性的滑鐵盧戰役
59.<光榮戰役>
故事背景:美國南北戰爭的故事
60.<風雨者>
故事背景: 1944年二戰太平洋戰場塞班島戰役
61.<撒哈拉戰隊>
故事背景: 二戰北非戰場的故事
62.<血戰阿拉曼>
故事背景: 二戰北非戰場阿拉曼戰役中義大利軍隊的故事
63.<突襲>
故事背景: 二戰美軍在菲律賓登陸後特種部隊營救戰俘的故事
64.<黑色轟炸機>
故事背景: 二戰中美軍黑人飛行員的故事
65.<火炬>
故事背景: 二戰美軍在北非登陸後的戰役
66.<U-571>
故事背景: 二戰美德之間的潛艇戰
67.<戰場>
故事背景: 二戰1944年阿登戰役
68.<巴坦戰役>
故事背景: 二戰反攻菲律賓的一次戰役
69.<麥克阿瑟>
故事背景: 美軍麥克阿瑟上將在二戰中的傳奇經歷
70.<山本五十六>
故事背景: 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在二戰中的故事
71.<太極旗飄飄>
故事背景:朝鮮戰爭中韓國軍隊的故事
72.<大和號>
故事背景: 二戰海戰
73.<203高地>
故事背景:日俄戰爭
74.<父輩的旗幟>
故事背景: 二戰硫黃島戰役
75.<來自硫黃島的信>
故事背景: 二戰硫黃島戰役的故事
76.<遙遠的橋>
故事背景: 二戰盟軍1944年市場—花園行動的慘敗
77.<不列顛大空戰>
故事背景: 二戰不列顛大空戰
78.<桂河大橋>
故事背景: 二戰
79.<橋>
故事背景: 二戰南斯拉夫游擊戰的故事
80.<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故事背景: 二戰南斯拉夫游擊戰
81.<深藍的世界>
故事背景: 二戰
82.<鐵血長空>
故事背景:一戰早期的空戰故事
83, <戰壕>
故事背景:一戰
84, <飛虎群英>
故事背景:二戰中國戰場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飛虎隊的故事
85, <阿富汗坦克戰>
故事背景:前蘇聯在阿富汗的戰斗
86, <蘇捷斯卡戰役>
故事背景:二戰中南斯拉夫和德國軍隊的一次戰役
87,<僱傭軍團>
故事背景:法國外籍軍團在非洲的故事
88,<德累思頓>
故事背景:二戰英國轟炸德國的故事

⑸ 9部世界大戰經典戰爭片分別是

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與教訓永遠不能讓從歷史中抹去,因此戰爭成為了電影拍攝的熱門題材。真實的還原了戰火硝煙中那些鐵骨錚錚的軍人靈魂和普通人真實的人性。讓人看的熱血沸騰或是熱淚盈眶。下面就為大家推薦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戰爭大片~

1拯救大兵瑞恩


豆瓣評分:7.8分

IMDB評分:7.6分

推薦理由:作為一部好萊塢電影,《狂怒》塑造的就是一輛美軍「功勛坦克」的故事,「虎」式再拉風,海報上還是只會突出布拉德?皮特和那輛美軍的「謝爾曼」坦克,而其他盟軍和抵抗組織什麼的通通都不見蹤影。

⑹ 電影《我的1919》簡介是什麼

1918年,歷時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9年年初,中國駐美公使顧維鈞作為全權代表赴法國參加巴黎和會。中國雖然是戰勝國,但在和會上卻處處受到歧視,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更企圖趁機攫取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

辯論會上,顧維鈞慷慨陳詞,從歷史、文化等諸多方面闡明中國必須收回山東的嚴正立場。為爭取在法華工的同工同酬,顧維鈞的好友肖克儉在巴黎組織遊行罷工,遭到法國警察逮捕。獲釋之後,他仍然積極投入喚醒民眾的工作。

巴黎和會最終拒絕了中國的正義要求,決定由日本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國內由此爆發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肖克儉等人也在巴黎集會抗議。而軟弱的北洋政府竟然逼迫代表團在和約上簽字。

代表團團長陸征祥等人放棄國家利益而離開,肖克儉眼見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中國的現狀,憤然給愛妻留下遺書,在凡爾賽宮廣場舉火自焚。顧維鈞進行外交斡旋失敗後,在大會上慷慨陳詞:「山東是中國的領土,我們拒絕簽字!」

(6)第四次世界大戰電影中國片段擴展閱讀:

顧維鈞:演員陳道明

以一個愛國者的形象出現在影片中的,有一種內斂、深沉、冷靜和智慧的氣質。他思維縝密,對時局的分析准確。他能夠顧全大局,頂得住周圍的壓力,為了祖國的利益不惜犧牲一切。

身上體現出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責任感震撼了觀眾。同時,他對當時政府的軟弱無能,又無可奈何,滿懷悲憤,愛國之志無以施展。

肖克儉:演員何政軍

在巴黎組織遊行罷工,遭到法國警察逮捕。獲釋之後,他仍然積極投入喚醒民眾的工作。然而,他和朝鮮革命者一起爆炸日本代表團所住旅館的偏激行為使朝鮮和中國成為輿論矛頭的指向。

梅:演員許晴

肖克儉的妻子,代表著女性的覺醒。她不再是舊式的,逆來順受,沒有原則只求一家安穩的小女人。站在了丈夫是背後,支持自己的丈夫。

⑺ 冷戰相關電影

《驚爆13天》

驚爆13天(Thirteen Days)是由新線影片公司(New Line, USA)於2001年出品的電影,其導演是羅傑·多納森(Roger Donaldson)。影片圍繞1962年美蘇古巴導彈危機這一歷史事件展開,描繪了美國在肯尼迪總統時期面臨的政治軍事危機。

《紅色黎明》

又名《天狐入侵》,影片由約翰·米利斯(John Milius)執導,於1984年上映。講述的是蘇聯入侵美國後,一群美國青年在被佔領的小鎮上進行游擊戰的故事。影片意識形態色彩濃厚,情節較為不合理,但因其題材的吸引力,在上映時在美國引起了轟動。

《第四次世界大戰》

英文名《The Fourth War》,於1990年上映,導演是約翰·弗蘭肯海默(John Frankenheimer)。影片講述美國名星羅伊·謝德和德國國際名星喬根·普羅斯諾兩個硬朗倔強的男星在被派遣到捷克邊境過太平日子後,分別作為第四次戰爭的英雄展開獨立行動的故事。影片在描寫人物心態方面有獨到之處,同時也包含精彩的戰斗鏡頭。

《火狐》

英文名《Firefox》,導演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主演同樣是他自己。影片講述了蘇聯開發出米格31噴氣機後,美國需要盜取這架飛機以應對威脅,越戰空中英雄甘德被說服復出執行任務,與俄國特務展開激烈空戰的故事。影片融合了動作、驚悚和科幻元素,受到觀眾的喜愛。


(7)第四次世界大戰電影中國片段擴展閱讀

冷戰(英語:Cold War,俄語: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是指美國和蘇聯及他們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代間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對抗、沖突和競爭。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在這段時期,雖然分歧和沖突嚴重,但對抗雙方都盡力避免導致世界范圍的大規模戰爭(世界大戰)爆發,其對抗通常通過局部代理人戰爭、科技和軍備競賽、外交競爭等「冷」方式進行,即「相互遏制,卻又不訴諸武力」,因此稱之為「冷戰」。冷戰又分為戰爭時期冷戰和人際關系間的冷戰。

閱讀全文

與第四次世界大戰電影中國片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神馬電影忘 瀏覽:10
怎麼叫一個人看電影 瀏覽:854
女機器人電影大全集 瀏覽:883
關於開國大典的一部電影 瀏覽:692
小小郭敬明微電影 瀏覽:927
有什麼網站可以看剛出來的電影 瀏覽:45
大上海電影最後結局 瀏覽:782
電影院電影怎麼看 瀏覽:943
被窩電影網手機在線 瀏覽:819
手機電影影院APP下載 瀏覽:32
吳孟達經典電影片段周星馳 瀏覽:109
電影臉什麼樣 瀏覽:431
豆瓣是最公平的電影電視劇評分網站 瀏覽:797
咱們裸熊電影百度資源 瀏覽:141
電影類人猿行動國語版免費看 瀏覽:360
恐怖電影帶給你什麼 瀏覽:175
電影三國演義主題歌 瀏覽:280
今晚的女朋友25電影神馬 瀏覽:954
王老吉微電影 瀏覽:163
電影如何截視頻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