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華誼兄弟這個公司大家覺得怎麼樣
提到華誼兄弟,就會想到他捧紅的很多藝人,它就像是一個升級的跳板,跟他簽約的藝人大部分都是一路走紅。
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於2015年12月14日在東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王忠軍。
現在華誼音樂(張靚穎、羽泉、黃征等)被國內一家大的SP公司華友世紀收購,實際上已不屬於王中軍兄弟集團了。那華誼簽約的藝人只有是華誼經紀公司里的藝人(演員)了。目前華誼經紀范冰冰、李冰冰一花旦一青衣當家壓寨,其它藝人有左小青、孔鐿珊、王岩等等。原來華誼經紀的藝人我知道的有夏雨、肖容生是隨王牌經紀人王京花一起跳槽的,還有一些不大清楚。林心如也簽約華誼,,和蘇有朋一起簽的。
華誼兄弟旗下藝人:安以軒 BOBO 陳紫涵 車曉 陳思成 董璇 範文芳 馮遠征 胡靜 何佳怡 胡可 霍思燕 黃曉明 何啄言 李冰冰 劉孜 劉芸 李玥 李宗翰 李晨 羅海瓊 李易祥 劉科 李玲 李琳 李乃文 劉曉虎 林心如 李海濤 馬可 任泉 任斯璐 蘇有朋 湯嬿 吳佩慈 王斑 王寶強 王岩 徐帆 羽泉 尚雯婕 張靚穎 黃征 李慧珍 張靚穎 許還幻 熊乃瑾 徐若瑄 楊立新 袁文康 張涵予 周迅 趙毅等等...
這些藝人有的已經大紅大紫,有的很有潛力,看來華誼兄弟的眼光很獨特。
B. 華誼兄弟二人,已被強制執行
曾經的「中國影視娛樂第一股」華誼兄弟(300027)在近幾載的掙扎中,終於接到了深交所的問詢函。在5月17日的公告中,深交所要求華誼兄弟對其連年虧損和股權質押等財務情況進行說明。華誼兄弟在2022年的年報上,顯示了營業總收入同比下降71.24%,營業利潤虧損9.82億元,同比大幅下降了403%。值得注意的是,股權質押比例。華誼兄弟的實際控制人王忠軍和王忠磊兩人合計持有16.51%的公司股份,但已經質押了其持有股份的99.91%。這樣的清倉式質押引發了股民的懷疑,或預示著大股東資金鏈的緊張。華誼兄弟已經連續五年虧損,根據企查查數據,五年裡,華誼兄弟的凈利潤累計共虧損了約72.43億元。
除了財務困境,華誼兄弟還面臨執行危機。根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3月7日,王忠軍和王忠磊兄弟倆已經被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為1.38億元左右。市值也只剩下81億元左右,遠落後於傳媒行業平均市值的119億元。曾經的輝煌似乎已成過往,華誼兄弟是否還能回到那個巔峰時期,值得深思。
華誼兄弟的危機並非首次,早在2021年,王忠軍和王忠磊就已經被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涉案金額達3億元;而下半年,深交所就發出問詢函,要求華誼兄弟說明其經營風險。在2014年,華誼兄弟正式宣布了「去電影化」的發展方向,建立起了影視娛樂、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互聯網娛樂三大板塊。然而,這期間華誼兄弟在影視行業之外的擴張和並購並未帶來預期的效果,反而加劇了財務壓力。
華誼兄弟的危機源於其在2014年宣布的「去電影化」戰略。在那幾年裡,華誼兄弟四處並購,尤其是在2015年對東陽浩瀚和東陽美拉兩家公司的高溢價收購。然而,這些並購並未帶來預期的收益,反而導致財報中連年的巨額商譽減值。最燒錢的項目是實景娛樂,華誼兄弟曾誓言要做中國的迪士尼,投資建起了各式各樣的電影小鎮和電影世界,但這些項目並未給華誼兄弟帶來多少收益。
盡管華誼兄弟嘗試多元化自身的營收路徑,但實景娛樂項目的收效甚微,影視娛樂板塊依然占據著其營收大頭。等到王氏兄弟反應過來,預備回歸影視主業時,一切都來不及了。在2018年,華誼兄弟迎來了上市十年以來的首次虧損,且是巨額虧損,年度總營收同比下降1000.4%。盡管2019年,王忠軍和王忠磊兩兄弟決定回歸影視主業,但華誼兄弟仍未攻下熟悉的影視高地。在2022年的財報中,華誼兄弟在影視主業上的表現疲態盡顯,影視娛樂板塊的毛利率已經為-19.69%,營業收入同比下滑71.83%。
為了應對財務壓力,華誼兄弟不得不採取各種措施籌集資金,包括借貸、變賣資產、股權質押等。王忠軍和王忠磊質押股份比例遠高於60%警戒線,這表明他們正面臨資金鏈緊張的情況。盡管華誼兄弟在2022年度報告說明會中聲稱減持所獲得的資金是為了償還股票質押融資,並強調公司仍儲備有豐富的項目,但投資者的信心並未因此而恢復。華誼兄弟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投資者對此保持警惕。
在面對華誼兄弟的困境時,重要的是要保持理性,基於最新財務數據和市場動態做出投資決策。同時,華誼兄弟需要重新審視其發展戰略,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以期恢復盈利能力,重獲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