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標准時長是多少
沒有特別的規定,但電影商在電影上畫時都會將電影時間定在90分鍾-120分鍾。太短了考慮到觀眾看得不過癮,太長了會縮減了每天電影播放的場次.基本都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也因為這個原因很多名片原本需要更長的放映時間而因為這個原因被剪得肢離破碎.甚至票房慘敗.如美國往事.天國王朝等.好在DVD的出現才使這些電影能讓人一睹這些電影的全貌.
你可能指第一次剪輯吧。至於導演所拍的片長這個倒沒有一定的。但一般都會按劇本(這也就限制了實際的時長)來拍。但有些導演則很另類,如王家衛,他經常是想到什麼就拍下來,再從這一大堆的片段選擇來編輯成一部電影。所以他拍電影就很大量,所以經常超支,演員也受不了,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拍的是什麼。相反王晶是早有一個故事概念,很多時都是一個鏡頭就完成,所以他拍片就很快也不要怎麼剪輯。
2. 電影院最晚幾點結束
最晚是晚上2點左右關門。
根據查詢路標網顯示,電影院晚上最後一場電影是12點,結束時間看片長,一般1,2個小時左右結束,也就是說最晚2點左右結束,因此電影院最晚是晚上2點左右關門。
電影院(cinema)是為觀眾放映電影的場所。電影在產生初期,是在咖啡廳、茶館等場所放映的。隨著電影的進步與發展,出現了專門為放映電影而建造的電影院。電影的發展——從無聲到有聲乃至立體聲,從黑白片到彩色片,從普通銀幕到寬銀幕乃至穹幕、環幕,使電影院的形體、尺寸、比例和聲學技術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電影院必須滿足電影放映的工藝要求,得到應有的良好視覺和聽覺效果,電影已經成為人們飯後的論點。
3. 電影最少要多少分鍾
沒有大一統的標准,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片種,不同的播放平台,要求的電影最少時長是不一樣的。
我國標准化(龍標)院線電影要求最少時長是90分鍾,所以在我國見得最多是90分鍾至120分鍾的電影,最長的有140分鍾的,甚至是個別無恥的拍攝剪輯出三個多小時的。
但是製片公司或出品公司一般不會把片子做這么長,因為電影太長,一天有效放映場次就少,也就是說電影院排片次數會少很多,所以出品方,製片方,發行公司,電影院都不待見這種120分鍾以上的片子,除非發行有補貼,或者電影宣傳效果特別好,比如工業電影體系裡的大製作,看的就是效果,這樣的片子可以通過提高單片票價來補充放映場次不足導致的收入不足。
而且有個觀影體驗的問題,超過120分鍾,觀眾的體驗感並不強,也就是說觀眾被關在黑漆漆的空間里,哪怕有再精彩的銀幕故事,超過這個時間,是不可取也是不科學的。
現在那些超過120分鍾的電影,出了我上面說的那些特殊情況,還有一種是導演特別版,一種周年紀念版,可能超過120分鍾達到140分鍾。比如最近陳凱歌在韓國重新上映的《霸王別姬》導演特別版就達到了140分鍾。
近兩年我國興起的網路大電影,一般都在90分鍾以下,超過90分鍾的不是主流,因為網大本身製作成本控製得很嚴,不是什麼大製作,以前很多就是視頻故事,所以網大很多把時間控制在70分鍾左右。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電影短片,一般不超過60分鍾,很多在30分鍾至45分鍾之間,比如筷子兄弟火起來的《老男孩》,時間就只有42分鍾。
最後一種情況,純屬電影短片,比如一些紀錄片、廣告片、小故事片、學生習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