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八佰電影最感動片段時間段

八佰電影最感動片段時間段

發布時間:2025-06-11 23:59:06

㈠ 電影八佰最後為什麼過橋時日本人開槍

在看《八佰》的時候,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細節,比如當時為什麼要義無反顧的沖橋?日本人為何要在那個時候開槍?

(一)撤離四行倉庫

和之前在四行倉庫的戰斗相比,在最後離開倉庫過橋的過程中,四行倉庫守軍遭到日軍機槍掃射,出現了部分人員傷亡,其中就包括實際的戰場指揮官楊瑞符營長,確實是比較憋屈的,可能很多觀眾都會覺得,與其如此,還不如繼續在四行倉庫堅持戰斗,像死守寶山的姚子青營一樣,戰斗到最後一個人,打死一個夠本兒,打死兩個賺一個。

所以說,和在四行倉庫的堅決戰斗相比,八百勇士真正的遭受的屈辱其實並不是日本人給予他們的,而是在撤離四行倉庫之後,進入租界才開始的,而且是當時中國的所謂的友邦給予他們的。這也是中國在當時的國際秩序中的地位的反映。中國人不怕死,尤其是為了抵抗侵略,都願意捐軀報國,但列強卻不允許中國抵抗,要制止中國人抵抗。這才是更大的屈辱。

㈡ 請問電影八佰里,為什麼要抱著手榴彈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嗎

我寫過四行倉庫相關歷史,還被人罵過,說是國粉來的。我就在想,咱們中國的軍隊,為何國軍英雄咱就能隻字不提呢?他們不也是為中國付出了生命嗎?謝晉元,我唯一寫過的一位國軍英雄。而最近熱榜電視劇《八佰》,就是根據謝晉元的英雄事跡改編的。

另外一個原因,陳樹生這么做,實際上也是“漲我軍之士氣,挫敗日軍銳氣”的一種戰術考量。戰士們見陳樹生勇敢犧牲,人人都更加鬥志昂揚。日軍見守軍均以自殺式的方式退敵,英勇果敢,不怕犧牲,膽都被嚇破了。

因此,陳樹生果敢躍出6樓,對鎮守四行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從此之後,日軍再也不敢試圖靠近偷襲四行倉庫的圍牆。

㈢ 鄭愷在《八佰》中的表現讓人看到了他的演技,他的哪場戲最打動你

抗戰的歷史事件有很多,但是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這場戰役,他打敗了日軍囂張的氣焰,三個月想滅亡中國,遲早要滾出你們的國土去。相信陳樹生倒下了,還會有千百個陳樹生站起來與日軍做殊死搏鬥。

㈣ 《八佰》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細節

我們來一起看看《八佰》的那些細節。

1.八佰的佰字
《八佰》原名為《八百啟示錄》,也曾叫過《戰爭啟示錄之八百壯士》。原意可能是致敬大導演科波拉執導的反戰經典《現代啟示錄》。
後來改為《八佰》,這個「佰」字其實意味深長,有三個意思:一是指古代軍隊的編制,十人為什,百人為佰;二是古代特指軍隊中百人之長;三才是常用「百」字的大寫。所以用在這里,講的是人的故事,是贊許這「八百」名士兵人人都是百人之長的勇士。
2.電審故字2019年800號
《八佰》的龍標其實也很有意思,恰好是2019年800號,不知道究竟是巧合還是廣電總局給這部電影定製了一個龍標。
3.片頭字幕「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電影的片頭字幕,有一句話:「待我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這句話出自魯迅先生寫於1925年的散文詩《墓碣文》。
文章很短,區區數百字,藉由一個夢境,描寫了墓中人內心的虛無和灰暗,以及無法擺脫這種心境的焦灼與痛楚。
「待我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放在影片里是在說,為追求正義犧牲,哪怕化為塵土,也會面帶微笑。
而革命精神將以塵土的形式繼續傳播下去,影響更多人,就如影片中人物愛國意識的覺醒過程一樣。
4.青幫弟子送電線
電影中,有一群年輕人不畏生死跑過橋去給四行倉庫的守軍送電話線,最後還是靠賭場阿飛刀子才得以成功。
這幫人很可能就是上海青幫,而且如果沒猜錯的話,那位端坐著幾乎沒有露過正臉的很可能是青幫大佬——杜月笙。
上海青幫一直都是國民黨的主要財政來源之一。歷史上的杜月笙也確實為四行倉庫保衛戰出過力,有一種說法稱,他曾在一天之內將20萬光餅秘密送進了四行倉庫。
5. 上海公共租界
因為四行倉庫的位置極為特殊,日軍占據了倉庫的西、北兩面,東、南兩面則是當時的英美公共租界。當時還沒有對英美宣戰的日本,因為擔心殃及租界,在進攻時並沒有使用火力過猛的重武器。
上海租界由來已久,鴉片戰爭失敗之後,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放了上海作為通商口岸,隨後便劃分了上海租界區。
上海的租界區主要有兩塊,法租界和英美公共租界。在四行倉庫邊上的正是英美公共租界,所以電影中也多次出現英國國旗。

6.租界煤氣罐
電影中不僅提到了四行倉庫的特殊位置,更是著重提到因為煤氣罐的存在,導致日軍不敢使用重炮攻擊。這兩個煤氣罐在歷史上也確有其物,而歷史悠久。
早在1865年,上海成立了「大英自來火房」,後改名「上海英商煤氣公司」,這讓上海成為亞洲第一個使用煤氣的城市。當時的煤氣主要用於煤氣燈上作為照明之用,後來電燈流行之後,才逐漸轉為烹煮取暖之用。
這兩個煤氣罐的存在,為四行倉庫的守軍提供了一個天然的「保護屏障」。在淞滬會戰期間,可能是為了彰顯民心士氣,在老照片中很少出現煤氣罐。但因為煤氣在當時是文明的象徵,這兩個煤氣罐曾被畫入了風景明信片之中。
7.蘇州河岸的廣告牌
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被民眾圍觀的戰斗。蘇州河兩岸,僅一河之隔,不過五十來米,一面是炮火連天的殘酷戰場,是地獄,一面卻是燈紅酒綠的英法租界,是天堂。
兩岸對比,更顯殘酷。所以電影中也特意安排了很多兩岸的人互相對望的鏡頭。而從守軍這邊望著對面,更是能夠看到無數廣告牌,足見劇組在布景上的用心之處。
隱約可見的有:SIEMENS,西門子電器;Camel,著名的駱駝牌香煙等等,還有許多虛構出來的酒吧、餐廳廣告牌。
8.電影彩蛋
最特別的是,霓虹燈之中還隱藏了兩部電影。
一部是「42ND STREET」,中文譯名《第42街》,1933年上映的一部美國歌舞片,這還挺符合當時上海租界區的觀影口味的。
另一部是大名鼎鼎的「SPELLBOUND」,希區柯克指導的《愛德華大夫》。這是一部1945年電影,應該是導演或者美術指導比較偏愛,加進去的彩蛋吧。
9.可口可樂廣告牌
說起片中的廣告,最顯眼的當然是四行倉庫西牆上那幅巨型的可口可樂廣告,上面寫著「請飲,可口可樂,屈臣氏汽水」。
這面牆也正是日軍進攻的主要方向,片中的攻城器械、鋼板陣炸牆、迫擊炮重炮攻擊的,陳樹生綁著炸彈跳下樓與日軍同歸於盡的都是這面牆。現實中的這面牆也是四行倉庫展覽館的重中之重,整面牆被完整保留,甚至保留下了彈孔和炮孔。
雖然這看起來這像是電影的浪漫化虛構,但其實這並不是沒有可能的。可口可樂早在1927年就進入中國,並在上海設廠生產,由屈臣氏礦泉水公司負責裝瓶。到了1933年,上海廠已經是可口可樂在美國之外的最大裝瓶廠。
在淞滬會戰的老照片中,確實也能看到日軍在可口可樂廣告牌下設立的陣地。

10.片尾曲《蘇州河》
片尾曲蘇州河改編自《倫敦德里小調》(Londonderry Air),由歌手那英和義大利盲人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共同演唱。
《倫敦德里小調》是一首有著悠久歷史的愛爾蘭民謠,作於1600年間,流傳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它的旋律舒展優美、純朴輕柔。
其最知名的一個填詞版本名為《Danny Boy》(《丹尼男孩》),同樣也是一首關於戰爭、父子訣別的歌曲,和電影中的《蘇州河》有著「同曲同工」之妙。
11.中日軍服和各式武器
《八佰》作為一部戰爭片,在武器、裝備上當然也做得非常細致。
其中日軍穿的昭和五式陸軍制服。該套軍服從30年一直沿用到38年,其標志性的特點就是立領設計,而且軍銜章是在肩部的兩側。
當時進攻四行倉庫的是日軍上海派遣軍第三師團,是日本帝國陸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穿著本套軍服是比較合理的。
而中國守軍方面的軍服也同樣合理。八十八師作為中央軍三個教導師之一,是知名的德械師,全副武裝都是德國裝備,其軍服也是淺綠色的德械師軍服。
電影中還出現了捷克式輕機槍、蘇羅通20mm機關炮等等,都非常符合當時的歷史細節。其中守軍還使用過一台百式火焰噴射器,這其實是屬於日軍的裝備,當時的國軍並不具備,可以理解為是繳獲的戰利品。
12.老鼠和白馬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就是老鼠,最後一幕是白馬,老鼠和白馬也在片子中間反復出現。對於《八佰》這部「時間就是金錢」、恨不得再壓縮一點時長的電影來說,花費這么多筆墨來展現這兩種動物顯然是有深意的。
理解起來也很簡單。老鼠,本能就是求生,是躲藏。一開始倉庫守軍們沿路收攏上來的「雜牌軍」里,有許多人只想活著不想打仗,這顯然對應的是他們。
他們有的是只會種田的農民,有的是只會打算盤的文職,甚至有的還是十來歲的孩子。戰斗一打響,他們能想到的只有躲藏或逃跑。
至於白馬,它是希望,是未來。純白的馬從始至終都圍繞著小七月和小湖北,代表的應該就是「希望是少年擁有的,未來是屬於少年的」。
13.長坂坡趙子龍,黃忠定軍山,走麥城
電影中不止一次出現過《三國演義》的元素。
上官志標說淞滬會戰國軍潰敗猶如「一路走麥城」,正是關雲長敗走麥城的典故。
而對面戲班子唱的戲是「長坂坡趙子龍,再殺他個七進七出」,李晨飾演的角色山東兵隨身帶著一套趙雲的皮影戲,因為他覺得:「關老爺講的是兄弟情誼,可趙子龍不一樣,他護著國呢。」
在端午死後,山東兵拿起了皮影演起了趙子龍,唱到最後一句時掉下眼淚,唱詞是「漢室中興待後生」,與山東兵平時叫端午「小孩兒」遙相呼應。而小湖北想像中的趙子龍也在端午犧牲之後,變成了端午的樣子。
趙雲這個角色恰好對應著四行倉庫的孤軍,「獨身一人」,面對著千軍萬馬,七進七出,毫無懼色。
最後姜武的角色老鐵上樓頂耍大刀唱的戲文也正是「黃忠定軍山」的橋段。這段戲講的是老將黃忠力斬夏侯淵的故事,正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寫照,也是四行守軍窮途末路之際,依舊有壯志報國之心。

14.湖北保安團
全片開始時有一句台詞:「我們是湖北保安團的臉面」,而且還操著一口湖北方言,畫面中是一支軍隊戴著蓑衣笠帽,在浦東的蘆葦盪中急行軍。顯而易見,這支軍隊是來自湖北的保安團。
淞滬會戰期間,國軍損失了大量原經過德式訓練的士兵,基本上20天左右就要補一次兵。守衛四行倉庫前夕,八十八師剛好進行了第五次補充,來源是湖北保安團,尤其是來自通城保安大隊的士兵。所以,歷史上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絕大多數也都是湖北子弟兵。
15.童子軍送旗楊惠敏
電影中,有一位女童子軍向四行倉庫守軍送旗。這位女學生名為楊惠敏,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
歷史上有一種說法是,她將一面12尺長的中華民國國旗裹在身上所穿著的童軍服底下,冒著戰火危險游過蘇州河。電影中採用的就是這一種說法。
楊惠敏給守軍送旗的事件,大大振奮了守軍士氣與隔岸觀戰的民眾,並獲得當時駐扎在租界內的世界各國媒體之贊揚。
16.日軍凌遲處死俘虜
電影中有一個鏡頭,日軍為了逼迫四行倉庫內的守軍盡快投降,公開凌遲處死了一批俘虜,其中就包括黃志忠飾演的老葫蘆。這在歷史上也是真實發生過的。
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班長蔣敬帶領戰士九人負責在蒙古路旱橋一帶警戒,惜因未能及時撤出,全數被俘。隨後,他們被押至蘇州河畔,被日軍以刺刀一刀刀刺死。
17. 謝晉元團長的家書
電影中,小湖北擔任謝晉元的勤務兵之後,在會客室中見到一封信,信封上寫著一個名字「張萍舟」。這在歷史上也是真實存在的。這封信是謝晉元寫給連襟兄弟張萍舟的家信。
信中寫道:「泰山鴻毛之訓,早已瞭然於胸,故常處境危難,心神亦覺泰焉。」——足以可見謝晉元的鎮定自若和報國意志。
因為謝晉元率領孤軍死守四行倉庫的英雄事跡,上海市政府將四行倉庫旁的滿洲路改名晉元路,更將與孤軍營一牆之隔的膠州公園更名為晉元公園,建立晉元中學作為紀念。

18. 鷹犬將軍宋希濂
王千源飾演的角色羊拐,雖然也在逃兵組中,但戰鬥起來儼然是個訓練有素的老兵。電影中的他唯一掛念的就是自己的老母親,受傷時解開衣服掉下很多錢,可見他一直都在攢錢想寄給母親。
電影的後段,他才自報家門是三十三師的,原三十六師。朱勝忠說了句「宋長官的兵沒有慫的」,這位宋長官指的是三十六師師長宋希濂。
宋希濂黃埔軍校一期生,驍勇善戰,在淞滬戰役、武漢會戰以及阻止侵緬日軍側擊滇西等戰役中,均給予日軍以沉重打擊,曾獲「青天白日勛章」,美國政府贈予「棕葉自由勛章」,被譽為「黃埔之光,」有「鷹犬將軍」之稱。
19.亞洲首部全程採用IMAX攝影機的影片
《八佰》的幕後也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地方,比如等比復刻的四行倉庫、蘇州河夜景,在布景方面就耗費不少心力。
其中最厲害的還是亞洲首部全程採用IMAX攝影機的影片,在全球范圍內也僅有《復仇者聯盟3》《復仇者聯盟4》兩部先例。
IMAX攝影機以廣闊的動態范圍和極為細膩的鏡頭捕捉見長,對於戰爭場面的臨場感展現、上海十里洋場的表現都發揮了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20. 孤軍的悲慘結局
電影的最後,四行倉庫守軍退入租界,僅留下了一支敢死隊吸引日軍火力。電影並沒有細致描述敢死隊的結局,但是他們的悲壯下場似乎是人人都可以猜到的。這個時候,不再需要大場面,留白反而能讓人悲痛不已。
在真實歷史上,退入租界的孤軍同樣悲慘。一進入租界,他們就立刻被繳械,關進收容所。三百五十八人被禁於膠州路空地,被稱為「孤軍營」。團長謝晉元更是被叛變的士兵刺殺致死。隨後,日軍入侵租界,孤軍成為戰俘,被分送各地集中營,甚至被運往赤道以南的巴布亞紐幾內亞當勞工。
正如《我的堂弟留在了巴布亞紐幾內亞》中所唱的:我的團長倒在租界的操場旁/我的堂弟留在了巴布亞紐幾內亞/他和他的提琴再也沒有回到故鄉。
戰士們埋骨他鄉,而《八佰》把他們的精神帶了回來。

㈤ 電影《八佰》里有個感人的鏡頭,戰士們為什麼要抱著手榴彈跳下去

電影《八佰》里有個橋段,陳樹生身上梱滿手榴彈從四行侖庫牆壁破口跳下去與敵同歸於盡。

我們從電影里看到,是日軍派出了一小隊人馬手摯護盾潛到了四行侖庫牆角下,企圖挖洞安放炸葯,如果得逞,四行侖庫將萬分危險,而侖庫中官兵也已知敵之企圖,用盡一切辦法都無法消滅護盾下的敵人,手榴彈扔在上面也無用,陳樹生依然赴死,在身上梱滿手榴彈從6樓縱身跳下以巨大的沖擊力砸開護盾與十幾名敵人同歸於盡!

還要指出的是,東方戰場正是對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正因為我們付出了重大民族犧牲,才取得了戰爭的最終勝利,勝利正是憑決絕意志贏得的。

㈥ 電影《八佰》觀後感三篇

八佰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四百多人由團長謝晉元帶領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頑強抵禦日軍進攻的故事。下面是我整理的《電影《八佰》觀後感三篇》,以供參考。

八佰觀後感 1

哲人曾說:一個民族愈加經歷苦難,愈會變得頑強!

猶記得年少時,歷史課本上曾有過這樣一段描述:1937年,蘇滬會戰最終一役,國民革命軍八百孤軍血戰四行倉庫,抵抗數萬強敵四天四夜,殲敵數百,擊退日軍數次進攻,聲震海內外。

彼時的我,連同一眾懵懂的同學,都深深的被這一段簡短的話語所震撼。

我華夏兒郎自果然英勇,列強只能匍匐而行,終步於我方陣地之前。

轉眼三十餘載,再看八佰壯士之事跡,碰拍除了無以復加的震撼,更有一份刻骨銘心的悲痛,以及一份無以倫比的沉重。

一座殘破的倉庫,被一群軍人鑄就成不倒的長城,一條染血的蘇州河,見證了生命在最終時刻的怒吼與不甘。

硝煙彌漫,血肉橫飛!故來征戰幾人回,尚可馬革裹屍還!
辯吵渣
明知必死,雖死無悔!我以我血鑄長城,生為人傑死鬼雄!

殘酷的畫面,我熱血沸騰,咬緊了牙關卻依然淚流滿面。

這是滲入血液的震撼,亦是痛入骨髓的悲痛,但更是壓在了靈魂上的沉重。

先有918,再有盧溝橋,而那些英勇犧牲的將士,更不知數十天後,便是震驚中外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再向前,鴉片戰爭、甲午海戰……

生靈塗炭、國破家亡!這是百年浩劫,這是亡國滅種!

我不禁想問,這一場浩劫,為何要降臨我泱泱華夏?這一群虎狼,為何偏要分食我炎黃子孫之血肉?

偉人曾說:落後就要挨打!

以往創造了強漢盛唐的我們,以往萬國來朝屹立世界中央的我們,只是一次沉睡,便被污為“東亞病夫”,便成了列強分食的蛋糕。

這一場浩劫,用億萬同胞的鮮血將我們從沉睡中潑醒,這一場苦難,似燒紅的烙鐵烙印在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靈魂之上。

然而,就在當下,國家富強、社會和諧、人民幸福。

有人覺得,劫難已在攜悄昨日,國恥恍如隔世,該到了放鬆的時候,該到了享樂的時候。

我想說,劫難雖過,國恥猶在,列強亡我之心不死,民族振興之路猶長。

在這民族振興的關鍵時刻,忘記苦難,忘記國恥,忘記初心,貪圖享樂,只會再一次被列強超越,再一次萬劫不復。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華夏山河埋英骨,烈日青天照我心!

那些逝去的先輩,那些遠去的英烈,他們在最終時刻的吶喊,要讓列強滾出去,要讓誰都不能小看中國人,要讓家中的親人再不收到欺辱,歸結起來,便是要讓中華民族振興富強,要讓中華人民新福安康。

而我們,唯有銘記那一份沉重的苦難,深知當今的幸福乃是先輩英烈的鮮血造就,唯有不忘傳承至今的初心,牢記人民幸福民族振興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使命,才能無愧先烈,無愧後人。

看著屏幕最終那一個個英烈的簡介,回想著他們在炮火中的英勇與悲壯,我的心中雖沉重,身體卻更加充滿力量,我再一次深刻的感受到:

中華民族,歷經風雨,在風雨中洗禮!華夏兒女,飽受苦難,在苦難中成長!

只要銘記苦難, 不忘初心 !

終能人民幸福,民族振興!

八佰 觀後感 2

就在前天我和父母一同去看了《八佰》這部電影,網上都說這部電影十分好看,所以我們就前往了電影院去觀看。

故事原型為1937年發生於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為淞滬會戰最終一役,故事圍繞“八百孤軍血戰四行倉庫”展開。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終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便是幾位戰士背著炸葯包往下跳念名字的時候,想一想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也是有父母妻兒的人,所以他們都在那個時候往下跳也是十分勇敢的。

還有更多讓我感動的片段,他們400多名戰士都十分的勇敢,為了不讓四行倉庫變成他們的墳墓,他們只能在那裡抵抗,最終他們贏得的勝利。

而這部電影充分的發揮了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精神。

八佰觀後感 3

電影開場就布局了兩個場景,充滿和平和喧囂的蘇州河對岸以及構成強烈鮮明的宛如廢墟,荒無人煙的四行倉庫。很明顯,河的一端是充滿期望和繁華的“天堂”,而另一端則是遍布殘缺樓房,荒涼的“地獄”。

我想,影片中貫穿全程的一個線索,就是白馬。白馬的出現,是四行倉庫人們心中的一道光,照亮了人們心中的期望。白馬的白,新,亮和四行倉庫的黑,破,舊產生了鮮明的比較,象徵著在四行倉庫這種黑暗,破舊,充滿絕望的逆境中有了一絲照入的期望。這也象徵著人們內心開始從對死亡的畏懼轉換成不懼艱險,奮勇向前的決心。而最終,純亮雪白的白馬,身上染上了鮮血,在路上賓士,這難道不是人們用獻血染成的期望嗎?期望從頭到尾都沒有消失過,反而因為人們的英勇奮戰,不懼艱險更加熠熠發光,重燃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喚起人們心中的家國情懷!

影片從開始到結束,展現了我軍幾百個人防守四行倉庫四天的經過,見證了士兵們從剛進來的稚嫩敏感到了成熟勇敢的蛻變。或許每個人心裡都有害怕死亡的那一面,可是當家國破碎展此刻人們眼前的時候,所有害怕都煙消雲散,剩下的僅有滿腔熱血。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團附謝晉元在應對堅持防守兩天和升起國旗應對日軍更加猛烈的進攻時,毅然決然選擇了後者。顯然,在謝晉元眼中民族榮譽感和喚起民族危亡意識比單純的防禦更有效。而之後用鮮血護住不倒的國旗,也正向河對岸展示了正如何香凝先生所說: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壯言。

而影片最終,接到了撤退命令後,在日軍的猛烈射擊下,四行倉庫的士兵撤離到對岸的途中,我們也看到了對岸人民密切注視著民族同胞的生死存亡,紛紛獻出自我的努力,這一過程也是喚醒民族同胞同仇敵愾,團結對外的高潮。盡管看似並不成功的撤退,卻帶來了最成功的結局。士兵們所展現的精神給中華民族的病打了一劑良葯,只要有活著的士兵沖出重圍,就能喚起部分中華民族的精神意識,而在人民群眾的推動下,這種意識勢必是大勢所趨,也勢必會帶來最終的勝利!

閱讀全文

與八佰電影最感動片段時間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輝微電影 瀏覽:240
美洲殖民戰爭電影大全 瀏覽:707
電視用哪個平台看電影 瀏覽:257
解說電影如何賺錢嗎 瀏覽:492
電影父親的主題曲筷子兄弟 瀏覽:260
高唐雙隆購物廣場電影院電話 瀏覽:365
美國狙擊手電筒影哪個好看 瀏覽:873
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實時累計 瀏覽:725
怎麼參加明星的電影院活動 瀏覽:176
青春主題曲電影 瀏覽:398
二戰美國電影有什麼 瀏覽:734
真理之石出現在哪個電影里 瀏覽:931
做微電影能保存的app 瀏覽:138
華為手機怎麼剪輯電影片段做成小視頻 瀏覽:319
富貴電影在線播放 瀏覽:977
綉湖天堂島電影0 瀏覽:137
有不有賣小電影的微信號 瀏覽:605
高分二戰時期電影 瀏覽:325
鐵坦尼克號電影完整版 瀏覽:1000
看新片電腦電影網站 瀏覽: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