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六,七十年代的電影票有收藏價值嗎
當然有收藏價值了,不要扔,六七十年代正式電影急缺的時代,那時候一年也沒有幾部電影上映,一定要保留好,很珍貴的。
B. 《猜火車》為什麼要叫《猜火車》
猜火車
猜火車《猜火車》Trainspotting(1996年)
導演:丹尼·博伊爾
主演:伊萬·麥格雷戈凱文·麥凱迪凱莉·麥克唐納
《猜火車》又名《迷幻列車》, 僅用了49天就拍攝完成,是一部成本為250萬美金的小製作影片。本片描述了蘇格蘭愛丁堡一群吸毒青年垃圾式的生活現狀,其冷靜的喻諷口吻,真實的敘述態度,貫穿始終的黑色幽默感及充滿現代感的聲畫處理使之成為另類影片中的經典。影片對吸食海洛因而產生的快感進行了極為細致的描述,同時片中所充斥的墮落情緒及所表現出的價值觀和自我意識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和爭論,因而影片一出爐便成為輿論的焦點。「猜火車」本是一種游戲,指無所事事的人在火車經過的地方,即興打賭猜測下一班火車經過的時刻和目的地,藉此打發時間。影片以此為名意義深遠,當火車狂嘯過站時,不知要將主人公們的命運載往何方。影片呈現給觀眾的是蘇格蘭愛丁堡文化的一個最真實的面貌,青少年們或許會在其中獲得共鳴,並能從中確定自己存在的位置。影片所反映的社會現實,以及它所流露出的冷漠、無政府狀態、非主流群落對主流社會的抵制與反抗,給了在常態社會中生活的人們極強的沖擊。
繼六七十年代的「憤怒青年」之後,世紀末的英國、歐洲乃至全世界再次出現了年輕一代的精神塌陷,《猜火車》即為表現這種題材的代表影片,它被視為「1996年最令青少年感動,甚至讓放浪形骸、孤苦無依的那一部分痛哭流涕的一部電影」,較之他們的前輩,當今的迷途青年們更為頹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更為理性。他們天良未泯,但卻自甘墮落。在《猜火車》中,吸食毒品作為一種無可選擇的選擇成為了片中人物的生活方式,使之沉迷又痛苦。馬克的夥伴在空寂無聲的鐵道邊大喊著:「蘇格蘭,蘇格蘭,這是全世界最醜陋的地方。」其他人則對他大肆嘲笑——這就是後現代的「憤怒青年」們,他們在夢魘般的生活中自我放逐,不再樹立任何意義上的精神之父。影片明顯地運用了反傳統拍攝手法來突出其叛逆精神,很極端地提出了年輕人如何選擇生活的問題,被評為對當代青年產生巨大影響的十大影片之一。
---------------------------------------------------
《迷幻列車》(Trainspotting)是1996年英國導演丹尼·波爾(Danny Boyle)的一套改篇自歐文·威爾許(Irvine Welsh)同名小說的黑色幽默電影,講述一群愛丁堡的海洛英癮君子的生活。電影由伊雲·麥葵格(Ewan McGregor)、艾雲·班拿(Ewen Bremner)、鍾尼·李·米勒(Jonny Lee Miller)、奇雲·麥傑(Kevin McKidd)、羅拔·卡萊利(Robert Carlyle)及嘉莉·麥當勞(Kelly Macdonald)主演。原著作家威爾許也在電影中擔當毒販Mikey Forrester小角。
電影劇本是由約翰·霍奇(John Hodge)改寫威爾許的小說而成。而原著的名稱與火車迷(Railfan)觀察火車動向的行為並無關連。書名是根據原作中的其中一章,Begbie與Renton在愛丁堡一處廢棄的火車站遇到Begbie那落魄的父親時的一段。他父親開玩笑似地問說他們是否在「看火車進站」。
電影在英國、美國等地放映時引起不少的爭辯。美國參議員Bob Dole在199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期間,譴責該片損害道德而且鼓勵了濫用葯物,有趣的是他也承認他從未看過該片。然而在加拿大,警方則是自掏腰包買了許多電影票分發給青少年,他們認為青少年會將該片視為反毒的教材。其實在這些爭論之外,該片被視為一部相當創新與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在該年度的奧斯卡電影獎項中獲得了最佳改編劇本的提名。1999年,本電影獲得英國電影協會100大英國電影排名第10,2004年則獲《Total Film》雜志認為是有史以來第4偉大的英國電影。
而該片的行銷手法也相當具有創意,設計了充滿瑞舞文化的傳單,而每位主角都有各自的海報。奇雲·麥傑(Kevin McKidd)因為生病而僅將電影拍攝完成,未參與海報的拍攝工作。
C. 春節檔電影票偏貴,這種現象的出現合理嗎
春節期間最適合多人一起共同參與的活動,當屬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不管是年齡多大,或者是年齡多小,都可以一家老少前去電影院看一部好看的電影。春節檔的電影一般都非常精彩,但是價格相對於普通的時候偏高,有的一張票甚至能賣到90到100元的高價,即使是這樣,許多電影在預售期間票就被搶完了。影院多次加座,但依然會有很多觀眾買不到票,所以想在春節期間買到一張票還是非常困難的,必須提前一兩天預訂。
春節檔的電影票價偏高,相信許多人也能夠理解,但是這些給了那些票販子可乘之機,有些票販子通過團隊在電影剛發售的時候便瘋搶電影票。在以高價賣給需要的觀眾,從中牟利,如果觀眾買電影院的票那是心甘情願,但如果被人欺詐了,那一定心情會受到影響。所以電影製作方包括影院也應該替觀眾考慮,適當的減少一下票價,有許多觀眾就是因為票價過高所以才選擇不去觀看,如果調低一點票價說不定會有更多的收入。
D. 南京收藏名人周向東
南京市建鄴區興隆街道月安社區,是個藏龍卧虎的地方,70多歲的周向東就是一位遠近聞名的社區達人。
他有名是因為他的收藏,50多年來收藏的有字畫、舊結婚證、奧運郵票、中國歷代古鎖、中國歷代簪子、中國歷代錢幣等。前不久,月安社區還請他「出馬」,在居委會舉辦過他收藏的老照片展覽,披露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罪行。
交匯點記者黃勇
「最愛」的清代婚書淘自朝天宮
婚書,是愛情的證信物,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周向東30多年收藏了八九十本各具特色的婚書,最久遠的是清代宣統年間的,時間跨度達百餘年。
年代最早的是一本清宣統年間的婚書。周向東介紹,清代婚書,俗稱「大紅紙」,長度大約1米,寬度超過50厘米,堪稱歷代婚書中「體型」最大的。
記者看到,婚書材質是桃紅色宣紙,裝在特製的封套里。式樣比較簡單,有點像我們現在的請柬。當時的婚書已經有了固定格式,婚配者只需填入相關的 生辰八字和迎親嫁娶吉日等信息即可。婚書上還印著有關結婚全套程序的「十一論」,如男婚女嫁、陰陽源始等。這張婚書是周向東的「最愛」,淘自朝天宮古玩市 場。
到了民國,婚書非常華麗多彩,上面多繪有龍鳳呈祥或鴛鴦戲水、牡丹吐蕊等各色圖案,儼然是一幅幅精美的水墨畫。婚書上不但寫了新郎和新娘的生辰八字等,還有關於介紹人和主婚人的詳細介紹等。
而上世紀60年代中期,「文革」時期的結婚證上充滿了時代的特徵。證書頂部正中或左右兩側印有「最高指示」、「毛主席語錄」,紅旗、五星、毛主席頭像是最常見的,落款均為「某某革委會」。同時,結婚證圖案上的牡丹、石榴、白鴿等也變成了鐵塔、拖拉機和工業煙囪。
200多張電影票見證南京影院變遷
現代人看完電影大片,電影票隨手就扔,但周向東卻有一大堆寶貝電影票。周向東告訴記者,他收藏的南京各大電影院的電影票有200多張,大多數是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那個年代,沒有電視,看電影成了人們最大的精神享受之一。收藏中,「大華電影院」的電影票就有50多張。2013年5月,77歲的大 華大戲院修繕後重新開放,跟周向東借了不少老電影票,在影院內展出。
原來,上世紀60年代,周向東是建鄴區副食品公司的工會主席。副食品公司旗下的新街口菜場,就在大華電影院的對面,每次有重要會議,都要向大華 電影院租用場地。周向東自豪地說,「當時公司職工有1300多人,租大華半天價格是300元。大華電影院還會邀請工會的領導去看試片,如果好看,工會會包 場給職工們看。」
正是這樣的結緣,讓周向東收藏了眾多的電影票。這些電影票中,蓋著5分、7分、2角5分……還有的票上寫著「觀摩券」「招待券」,就是大華請他們免費觀看的。
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電影票中有大部分是聯票,「這是和我愛人一起看的。那時候,我們都對文化很感興趣,《被侮辱和被迫害的人》《鐵道游擊隊》《紅燈記》《紅山窯》……」周向東說。
而今已成歷史的南京的勝利電影院、延安影劇院、紅旗影劇院、玄武禮堂、東風影劇院、中華影劇院、解放電影院、兒童影劇院、燎原電影院等「老影院」,周老也收藏有各式票據。
「除了下關、燕子磯影劇院離市區太遠,沒有去看過,南京的老電影院我大多都去看過。」周向東回憶,40多年前,電影票最便宜時5分錢,那時候他月收入是28.4元,後來電影票漲到了2角5分,他的月收入是32.8元。
忍痛割愛換來了韓國的奧運郵票
奧運郵票,是周向東的另一個「心頭好」。他收藏的郵票有幾十本,其中300多枚是奧運主題的郵票,最早的一枚是1966年韓國發行的奧運會郵票。
這些奧運郵票畫面多以運動項目為主,如跨欄、游泳、體操、跳高等,也有些上面是奧運場館、奧運會徽和吉祥物,幾乎都是各個國家為了展現國力和體育實力、紀念奧運會發行的,因此設計都非常精美,讓人愛不釋手。國外發行的郵票則普遍有著鮮明的異國特色。
他收藏最早的1966年韓國發行的郵票,得來不易——周向東花了好久功夫,才軟磨硬泡和大方巷郵票市場的另一個集郵愛好者換來的。「當時看見這 組郵票,特別喜歡,很想買下來,可是對方不願意。最後我是用收藏的一組生肖郵票,忍痛割愛,跟他換的。」老人彷彿還在追憶那離去的生肖郵票。
周向東回憶說,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大家的生活都非常艱難,家裡有時都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唯一值點錢的就是郵票。「可是不論生活再艱難,我都堅決不賣郵票。」
周向東說,他收藏了這么多東西,其中最值錢的是黃胄的字畫,最古老的是唐朝的一把古鎖,很希望能把藏品借給一些社區來展覽,擴充居民的精神世界和孩子們的知識面。「不過考慮到收藏所花費的心血,希望社區也能考慮給一些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