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子開店的影片評價
簡單的智慧
有機會坐公交車在下午六點從城裡穿過的話,你會看到穿著大褲衩赤膊的漢子在路邊傻站。一陣吵架聲起,從胡同里必然無中生有地冒出不少穿著寬大衣服剛洗完頭的婦女,奔走,然後觀望。同樣赤膊或穿寬大衣服的老頭老太太,搖著頭或是搖著扇子,若有所思,天曉得,其實他們什麼都沒想。
這樣的市井坊間,容易給人聰明圓滑的印象。其實真的未必。
「二子」就是通行於此的一個灰色詞語,含義豐富,但根本上不脫「愣頭青」或者「傻子」的意思。其實被稱呼為「二子」的未必傻,稱呼別人為「二子」的卻往往真的不得志。陳佩斯以《二子開店》為代表的一批「二子」電影,就是用這種自嘲的態度,來展現一個體驗者的智慧的。
不管什麼時候,看《二子開店》總能把人帶到80年代那陽光燦爛的記憶中去。簡單愛,簡單樂,簡單悶。一幕大戲,講的就是一個待業青年開小旅館的事,再加上點插科打諢陰差陽錯的套路,主人公感情生活的波瀾,就成了。
《二子開店》之前,電影銀幕已經經歷了一個相當自覺的復甦和再造過程。不管摻雜了多少傷痕與反思,大家重又得到機會認認真真講故事,只是太聰明而又太沉重。
人這種復雜的動物,卻往往喜歡看別人的錯誤,表現自己的聰明,太認真了反倒不討好。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二子」,這是陳佩斯的智慧。
留洋回來的英達,在幹事業的過程中,學會了低調。而「二子」陳佩斯卻是從無可奈何開始了自己的低調。念到小學,插過隊,回城從匪兵乙演起。很多人在考慮如何劍走偏鋒的時候,陳佩斯他爹還在為這沒啥手藝和學問的兒子的生計發愁。多年後,這個孩子除了認死理地跟人打版權官司之外,就沒什麼自鳴得意的架子和手段,承包了個荒山頭,也就真的住了進去。所以在《二子開店》里就有了這么個待業青年,還有一幫沒出息的愣頭青哥們兒,連想做坑蒙拐騙的事兒,都時時透著一股小家子氣,反正小毛病不斷,大惡不敢。一群「二子」。
這出戲里最充滿自嘲「二子」精神的,有兩條線索,也是兩個暗喻。一個是二子開店,一個是二子戀愛。二子開店,充滿了80年代特有的熱誠與直白。開一個小旅舍,從上到下,從里到外,所有的困難,在這里,最後都只是一個態度問題。雖然需要老爺子的錢和面子,可一幫待業青年只要端正了態度,世界就是他們的。那個時候稱呼大學生為天之驕子,可第一批春風得意的,卻真的就是這樣一群「二子」。到如今,在一句「態度決定一切」口號的背後,先富起來的「二子」們反倒開始努力充電,讓自己復雜復雜再復雜了。
二子的戀愛,就開始讓人笑出眼淚來了。二子愛上的,是個美女,還有為人不齒的第三者經驗。銀幕上的比喻,搬到現實中來,真的讓人傷神,也無可奈何地告訴活著的一群人,沒有十全十美。偏偏是這一點的所得,在故事裡,卻又得在二子和麻稈兒兩個半斤八兩的窮漢之間引發爭奪。感情本來就是奢侈的事情,還這么殘酷地要「二子」們去面對。至此,再回頭去看美女追二子時候,在公園里的那一段曖昧的對白,就真覺得,簡單真好。
《二子開店》結尾留了一個略帶傷感的開放結尾,「二子」系列的其他影片大多也選擇了這個套路,這是還沒有習慣撒潑打諢鬧劇的觀眾所熟悉的,談不上什麼教條。可是笑聲中的眼淚卻在故事進行的過程中已經留在了我們的心裡。這是一切簡單愛、簡單悶又簡單討我們喜歡的「二子」們的悲劇。也是甘當傻子的陳佩斯的智慧之處。
Ⅱ 陳佩斯個人資料簡介(與央視撕破臉的陳佩斯如今怎麼樣了)
1954年,出生於長春的陳佩斯是家中次子,他與哥哥陳布達的名字源於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在他出生之前父親陳強曾經隨國家藝術團,在匈牙利國家歌劇院演出過白毛女。
八十年代的春晚舞台上曾經有一個備受矚目的身影,從《吃面條》到《胡椒面》,從《主角與配角》到《王爺與郵差》,他一個接一個的小品,演繹了一個又一個活靈活現又令人捧腹的角色。
他的身影是所有春晚觀眾在大年夜共同的期待,他就是陳佩斯。
然而正是這個在春晚舞台上屢次大放異彩的人,卻曾經前後三次出逃春晚,後來甚至與央視撕破臉,最終消失於人們的視野之中,時隔多年如今的陳佩斯到底去了哪裡?在做什麼?
1954年,出生於長春的陳佩斯是家中次子,他與哥哥陳布達的名字源於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
在他出生之前父親陳強曾經隨國家藝術團,在匈牙利國家歌劇院演出過白毛女,所以給他們兄弟兩人取了這兩個名字作為紀念。
十五歲時因為父親的原因,陳佩斯隨父親到內蒙古插隊,在沙漠地區的建設兵團度過了四年。
四年後又因為父親的成分問題,他報考的總政話劇團和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文工團,都沒有錄取他,但是機緣巧合之下他考取了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最終還是走上了藝術道路。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出演的《瞧這一家子》《法庭內外》《夕照街》等影片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1988年為了豐富春晚舞台,陳佩斯和當時同為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的朱時茂,被請去參加春晚節目籌備。
對演員而言能登上春晚舞台是件特別大的事,但是誰也沒想到,這兩個人在籌備過程中前後逃跑了三次。
其中第一次出逃是因為他們創作的節目,被導演組以時間太長為由砍掉了,兩人當場就撂挑子走人,之後兩次則是因為創作不順利。
終於在第三次回去之後,兩人才最終創作出了他們的春晚首秀作品,也就是那個當年讓無數人捧腹大笑的喜劇小品《吃面條》。
這一年的春晚舞台上那個端著個空碗吃面條,吃得惟妙惟肖的身影刻在了無數人的腦海里,成了至今無法超越的經典,也是從這里開始正式開啟了陳佩斯與春晚舞台的緣分。
1989年,陳佩斯與朱時茂合作的小品《胡椒面》再次登上了春晚舞台,從此兩人成了春晚的常駐客。
1990年的《主角與配角》,1991年的《警察與小偷》,1992年的《姐夫與小舅子》,1994年的《大變活人》,在大年三十的春晚上看他們的小品幾乎成了人們的習慣。
然而就在此時矛盾爆發了,因為骨子裡對藝術的尊重,陳佩斯對人對己都很嚴格。
在1998年春晚小品《王爺與郵差》的直播中,由於道具上出現了重大失誤,節目的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因為效果太差下場後的陳佩斯已經是淚流滿面。
之後的春晚舞台上人們再也沒有見過他的身影。在那個電視占據了媒體大半壁江山的年代,他這種放棄春晚舞台的行為無異於自毀前程,他卻沒有半分猶豫,離開得義無反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此後不久,在沒有得到他與朱時茂授權的情況下,央視的下屬公司擅自將兩人合作的八個小品季節出版,一氣之下陳佩斯將該公司告上了法庭,雖然最後勝訴了,但是彼此也算是撕破了臉。
因為從那以後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沒有再看到陳佩斯的身影,有傳言他已經被央視封殺了。
壞事彷彿都集中在了一起,彼時他的電影公司也因經營不善不得不被迫關閉。
雖然沒了電影,沒了春晚,也沒了經濟來源,幸運的是還有妻子的勸慰和家人的支持,他乾脆帶著全家人到之前與妻子承包的山上過起了田園生活。
在滿山的桃花和雲霧里他彷彿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這個新的世界給了他無數的創作靈感,他在這個世界裡創作出了包括《陽台》在內的多個話劇劇本,其中的《陽台》更是在後來被上海戲劇學院納入了教科書。
在山上的生活不僅讓陳佩斯逐漸沉澱下來,找到了新的方向,還給了兒子陳大愚一個快樂的童年,在山間自由玩耍的日子是兒子多年後,仍然津津樂道的美好回憶。
因為成長環境的原因,陳佩斯從小就有很重的危機感,因此在對兒子的教育中他表現得很嚴格,他認為讓兒子打好堅實的基礎才能在未來擁有生存的能力。
但是在嚴格教育的同時,他卻不會去過多地干涉兒子,他尊重兒子的夢想,所以即使希望兒子能夠繼承自己的戲劇事業,成為一個藝術工作者。
在兒子選擇到美國學習生物科學專業的時候他還是選擇了支持。不過他還是告訴兒子,別的做不下去了也可以回來繼續演話劇。
但是在兒子真的放棄專業返身投向話劇行業的時候,他又開始考驗兒子了,從觀摩別人演戲到一個個小的角色磨礪,整整用了五年的時間才認可了兒子的努力。
如今的陳佩斯已經快七十歲了,距離他第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已經過去了快四十年,七十古稀,這個年紀的人應該在做什麼呢?退休?養老?頤養天年,含飴弄孫?都不是。
他依然活躍在話劇舞台上,早睡早起,一日三餐,演出之前為了確保安全他只吃香蕉喝鹽水,天冷時再加一碗暖身的蔥姜湯。
頂著六七十歲的身體,一場兩三個小時的話劇下來滿身滿臉的汗。
在話劇《戲台》中他的角色不僅要長時間蹲著,還要經常蹭的一下站起來,他的腰不好,每次表演時不僅要忍受腿麻和眩暈還要在表演之後電療烤腰。
即使這樣他忍著也沒讓觀眾看出來端倪,表演結束後永遠是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
他開過戲劇表演班,也做過戲劇講座,還應邀在綜藝節目中給學員講課,無論是什麼樣的講台他都一樣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常常是他這個講課的沒說一聲累,學員先堅持不住。
在他開辦喜劇創演訓練營,每屆只招收20個學生。
這些學生中的絕大部分是從零開始學習表演的,陳佩斯也就從最基礎的開始一點一點的教,從說話斷句到肢體動作,甚至是一個吸氣的細節他都會帶著學生一點一點的磨出來。
也正因如此,即使是公認的嚴厲,只要上過他的課的學員在提起他時也是一致的服氣。
無論是話劇舞台還是小品舞台,他的一生中幾乎沒得過什麼特別大的獎項,但是無論是話劇還是小品,看過他表演的人都折服於他的表演,即使沒有大獎加身他依然是公認的戲劇藝術家。
他是藝術家,也是傳道者,他用自己的方式將世間百態融入作品之中,展現給觀眾最真誠的表演,他也不負師者之名將自己所知、所學、所感、所悟,毫無保留的傳遞給願意接受的人。
無論輿論是褒是貶,他始終堅守原則,不逾越也不退讓,將全部心思放在喜劇藝術事業之上,也盡力將這份喜劇藝術的火光傳遞出去。
Ⅲ 陳佩斯是誰
陳佩斯是中國內地男演員、導演、小品演員、喜劇表演藝術家。
1984年在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上與搭檔朱時茂表演小品《吃面條》,被觀眾所識。此後多次在春節晚會出演小品,包括《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羊肉串》等膾炙人口的作品。1999年為國漫經典《寶蓮燈》孫悟空配音。
2001年改行話劇表演創作和研究,其創立的大道喜劇院亦同時致力於培養喜劇新人。2010年自編自導的話劇《老宅》在北京BTV大劇院上演,隨後又開始了中國巡演。2015年1月27日,陳佩斯時隔16年重返央視,自導自演的電視喜劇《好大一個家》登陸央視一套。
7月16日,執導並主演的《戲台》在北京喜劇院開演。2016年1月6日,獲頒「2015中華文化人物」獎項。2021年2月6日,陳佩斯擔任金牌導師的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首檔喜劇傳承類綜藝《金牌喜劇班》在CCTV3播出,使得陳佩斯時隔20餘年再度回歸央視舞台。
演藝經歷:
2021年2月4日,與兒子陳大愚主演的賀歲檔父子親情微電影《頂牛》全網播出;2月6日,參加國內首檔喜劇傳承類綜藝《金牌喜劇班》,擔任金牌導師;8月31日,主演的年代傳奇劇《一剪芳華》在愛奇藝播出。
11月11日至14日,由陳佩斯執導並主演的舞台劇《驚夢》登台國家大劇院;11月18日,作為「演藝大世界·2021第七屆上海國際喜劇節」開幕大戲,由陳佩斯、陳大愚父子主演的《驚夢》將在上海大劇院首演,也是陳佩斯、陳大愚父子兩人首次同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