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31年上映的什麼電影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歌女紅牡丹》由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張石川執導,於1931年3月3日在上海光陸大戲院試映,1931年3月15日在新光大戲院公映。
電影:
也被稱為運動畫面或動態畫面,是作品視覺藝術來,通過使用移動圖像的溝通思想,故事,認知,情感,美女,或大氣模擬體驗。這些圖像通常伴隨著聲音,很少有其他感官刺激。 電影一詞是電影攝影的縮寫,通常用於指代電影製作和電影業,以及由此產生的藝術形式。電影是文物的具體創建文化。它們反映了這些文化,反過來又影響了它們。電影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是大眾娛樂的來源,也是教育或灌輸公民的有力媒介。電影的視覺基礎賦予了它一種普遍的交流能力。有些電影已經成為通過採用風靡全球的景點配音或字幕來翻譯對話成其他語言。
Ⅱ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31年的哪一部
《歌女紅牡丹》。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彎敗牡丹》,《歌女紅牡丹》由明星影片公司埋滑顫出品,張石川執導,於1931年3月3日在上海光陸大戲院試映,1931年3月15日在新光大戲院公映。該片講述了歌女紅牡丹在嫁給生活墮落的丈夫陳發祥後,不僅受盡折磨和痛苦,藝術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她毫無怨言終將丈夫感動的故事。
電影特點
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拍讓晌攝了蠟盤發聲的有聲片《歌女紅牡丹》。也許是為了突出「有聲」的特點,所以選擇了「歌女」的題材,該片由當時著名的電影人洪深編劇,講述了色藝雙絕的坤角名伶紅牡丹從小深受封建禮教熏陶,長大後不幸嫁與無賴丈夫陳發祥並遭受著非人對待。盡管當時她在舞台上名噪一時,月入豐厚,但仍不夠丈夫揮霍。
後因受刺激過度倒嗓,由主角淪為三四流配角,直至生活潦倒。丈夫因無錢可供揮霍,便把女兒賣入娼門,後又失手殺人,被捕入獄,她仍然既往不咎,真誠相待,終於使丈夫幡然悔悟,改邪歸正 。
Ⅲ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31年上映的什麼
《歌女紅牡丹》。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攝的第一部蠟盤發音的有聲故事片《歌女紅牡丹》在新光大戲院公開上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由此問世。1931年6月21日,又試映了我國第一部片上發音的有聲片《雨過天晴》。
有聲電影有「臘盤發聲」和「片上發聲」兩種技術。前者是將聲音刻錄在唱盤上,放映時與影片同步播放,為電影配音;這也是世界上有聲電影最初問世時採用的方法。誕生於1927的世界上第一部有聲片美國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
後者則是今天普遍應用的在膠片上錄制聲音的技術。由於成本和技術水平的原因,《歌女紅牡丹》採用的是成本低廉、製作簡單的臘盤發聲方法,因而,它實際上應該稱作是中國第一部「臘盤發聲」的有聲片。
(3)世界有聲電影1931年上映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歌女紅牡丹》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作為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它實現了中國電影的技術突破,開啟了中國第一批有聲片試制的風潮。
影片人物形象個性突出、典型生動又類型鮮明,各種不同的人物構成了舊時都市劇團茶園的群像。影片對舊時都市藝人圈落生活境況的描摹呈現,擴大了中國早期電影的取材領域和表現范圍,足見編劇對都市現實生活的深刻把握和慧心獨具的藝術想像力。
影片准大團圓式的結尾設置,透露了編劇洪深的改良主義思想,即呼籲人性道義,宣揚懲惡勸善,導人改過從善,這與其此前劇作《早生貴子》有異曲同工之處。影片最後一組人物對話直接揭示劇中人物命運悲劇的原因,表現出批判人生和針砭社會的鮮明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