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韓國東義大學和北京電影學院哪個好
當然選北電。北京電影學院是整個亞洲最權威最高端的電影教育學院,它和美國的紐約電影學院、莫斯科電影學院並稱為世界三大電影學院。那個東義大學,據我所知,在韓國國內聲譽還行,可是在國際上沒什麼影響,師資力量我也查過,他們的老師都是本國畢業或者國外進修的。
2. 校徽上有龍這個圖案的大學有哪一些
據我所知沒有
中國大學的校徽內容有以下幾種
1 篆書,例如:北大、復旦等
2 建築剪影,例如:武漢大學、哈工大、廣州美術學院等
3 學科圖騰,這種的一般農林類院校和醫學類院校比較多
4 飛鳥,例如: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重慶第二師大等
5 鶴立雞群,校徽設計獨一無二的,例如:北京電影學院、同濟大學等
3. 北京電影學院的學校領導
校訓 尊師重道,薪火相傳
當代國學大師季羨林主張「尊師重道」,他在90歲高齡的情況下,親自參加了公益廣告《尊師重道 薪火相傳》的拍攝,後來,為該校題詞「尊師重道 薪火相傳」。
尊師重道
尊:尊敬、尊重。師:這里不僅指傳道授業的教師、師傅,更包括中國電影行業的大師尤其是創辦該校的電影行業前輩們(如陳波兒、章泯、鍾敬之、吳印咸等),也包括國際中國國內的電影大師們。重:重視、看重。道:首先指學校傳授的知識、理論、道理、規律、技能、技法,以及中國優秀的文化傳統,也指做人的道德和人生的道路。
薪火相傳:又作「薪盡火傳」,原意為前一根柴剛燒完,後一根柴已經燒著,火永遠不熄。比喻師生傳授,學問一代代流傳。這里特指該校通過教學,將電影專業知識、技能和電影前輩的優良傳統,一代代傳承下去。
「尊師重道 薪火相傳」的意思是:全院師生要努力學習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尊敬師長、大師,重視電影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繼承革命電影事業的光榮傳統,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創世界一流電影學院,多出德藝雙馨電影人才,多出服務人民、教育人民的好作品。 校風 修身、勤學、精藝、踐行
「修身」:具有涵蓋了思想政治修養、倫理道德修養、審美修養等多方面的豐富內涵。特別是強調關注思想意識和社會人文方面的修養的共識和自覺。「勤學」:意指一個合格的電影工作者必須將勤學養成為一種習慣。勤學不僅是學技巧,還要在生活中向生活學、向人民學。「精藝」:意指追求高水平的藝術素養和過硬的專業能力是北京電影學院全體師生在業務學習和藝術實踐上的自覺訴求。「踐行」:意指該校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的重視實踐、重視創作的教學特色和傳統。 大學精神 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新
「立德」:電影人首先要具有思想道德的修養和人文關切的情懷。「立言」:對於藝術的感悟不僅停留在感性,更要提高到理性。對於電影藝術的學術探討提倡各抒己見,平等交流。「立行」:藝術源於生活,電影的藝術實踐與生活密不可分。「立行」不僅指在生活中感悟藝術,更是指以藝術來陶冶人、陶冶人的生活。「求是」:「是」是真理,是真實,藝術的求真不是復制生活,而是高於生活、表達生活,這種表達的核心就是「求是」。「是」體現了生活內涵中的真理性,「是」又不是生活原生態的真,而是藝術的真。「求美」:是藝術的使命和境界,理解「美」,關注 「美」;表達 「美」、弘揚「美」。「求新」:藝術是創造,求新既是指藝術形式的新,也是指內容的新。前者指藝術表達上的嘗試、創新;後者指關注生活中的新變化,關注時代的律動、反映時代的聲音。 校名 校色 校徽
該標識遵循國際慣例,以北京電影學院的英文縮寫BFA中的A為字形結構,結合五角星和膠片的元素,多側面地表現了北京電影學院的定位和鮮明特色,符合國際文化交流的需要。
該標識的A字形結構,酷似漢字中的「人」字,表明學院以育人、樹人為宗旨;又形似建築中的屋頂,傳達出崇高向上的學術精神和爭創一流的信念。A字形結構中被剪裁出的負形五角星則說明了該校是中國電影明星誕生的搖籃,也定義出了中國特色。兩側呈階梯狀上升的膠片齒孔展現了一條通向遠方的星光大道,也表現了學院的眾多專業、院系。
標識運用紅、黑二色,象徵著電影的特徵和發展歷程,也寓意學校堅持正確的文化取向和精神追求。
4. 吳磊在北電的待遇
好。
1、北京電影學院舉行開學典禮,吳磊作為 新生代表 發言,還享受了校長親自佩戴校徽的待遇。
2、吳磊現身北電參加考試。參加考試的吳磊也是笑容滿面,看起來十分的輕松。但是被問到文化課准備的如何,吳磊坦言:壓力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