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鬧天宮》1961年到1964年製作的一部什麼動畫片
《大鬧天宮》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61年到1964年製作的一部彩色動畫長片,由法國Les Films de ma Vie (VHS)公司發行,萬籟鳴、唐澄聯合執導。
該片以神話形式,通過孫悟空鬧龍宮、反天庭的故事,比較集中而突出地表現了主角孫悟空的傳奇經歷。
2016年8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大鬧天宮》同名有聲圖書,由李世宏為孫悟空配音。
上世紀40年代,萬氏兄弟製作了亞洲第一部動畫長篇《鐵扇公主》,在亞洲非常有影響。
日本動畫片《鐵臂阿童木》的導演、日本動畫和漫畫的鼻祖手冢治蟲,就是在看了這部動畫後放棄學醫,決定從事動畫創作的。他後來到中國訪問,專門畫了阿童木和孫悟空相聚的漫畫。
《大鬧天宮》的主創,包括改編、導演、作曲、動畫設計、攝影等等人員都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原班人馬,美術設計請的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張光宇先生。攝制組為孫悟空找配音時首選就是邱岳峰。
Ⅱ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發展歷程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成立前,那時的美術片組已經攝制了94部作品。建廠後,從1957年至1982年,該廠共製作了187部美術片,9部紀錄片,總計220部。早期的《驕傲的將軍》和《神筆》在民族風格探索上取得了成功,對我國美術片的民族化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1958年,萬古蟾等青年創作者憑借中國皮影戲和剪紙藝術,拍攝了剪紙動畫片《豬八戒吃西瓜》。特偉、錢家駿指導下的青年團隊在1960年推出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虞哲光也以兒童手工折紙創作了《聰明的鴨子》。這些作品的成功引起了廣泛贊譽,美術電影展覽在北京、上海等地舉行,受到觀眾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周恩來總理甚至給予高度評價。
中國美術片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從早期到1985年底,共製作了275部美術片,獲得國內外多項獎項。1980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創辦了《孫悟空》兒童雙月刊,發行量高達40多萬份。50多年來,廠里出品的《大鬧天宮》、《牧笛》等作品深受國內外觀眾喜愛,贏得眾多國際獎項,如丹麥歐登塞童話電影節的「金質獎」和柏林國際電影節的「銀熊獎」等。
近年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繼續引領動畫市場,如2006年出品的影院木偶片《西嶽奇童》,票房突破300萬,受到王仲偉常委的肯定。2007年,廠里推出了大型民族史詩動畫片《勇士》,國際導演呂克·貝松對其創新技術和民族特色贊不絕口。同時,廠方致力於動畫產業的全面發展,提供影視片製作、形象設計等服務,並開設了動畫卡通藝術長廊,培養專業人才,提升原創能力。
現階段,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動畫片生產數量顯著增長,已成全球動畫大國。盡管動畫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期,但在市場運營方面仍有提升空間。廠方正積極尋求改革和轉制,以提升動畫片的競爭力和市場表現。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美術電影製片(動畫、木偶、剪紙、折紙)基地,廠址上海。佔地10611平方米,建有動畫 、剪紙、行政工作樓和木偶攝影棚,是中國攝制美術片的主要基地。前身是東北電影製片廠的卡通股,1949年成立美術片組,次年遷到上海隸屬上海電影製片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