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恐怖片的常用元素有哪些
套路電影多了,也有幾部電影專門反套路的電影來嘲諷編劇們的偷懶。比如說惡搞短片《我就不》,把恐怖片的套路都拉出來惡搞了一遍。《林中小屋》更是恐怖片套路的集大成者,用套路講一個反套路的故事,最後還能升華出一個主題:以道貌岸然的理由去衡量他人的價值,人類用物質去交換道德遲早會滅亡。
今天我們就借著電影《林中小屋》,來盤點下恐怖片中常用的九大經典套路,順便在每種套路下都介紹一部影片。
一、處女梗——《倖存者女孩》
美國是個信奉基督教的國家,在中西部地區,很多人的思維都偏向於保守。電影具有一部分宣揚價值觀的作用,所以你就能看到以下情節,一個主角團里,最先死去的一定是「婊子」,而最後拯救世界的一定是個傻白甜的處女。這一點在恐怖電影《倖存的女孩》中也有提到,主角團在一次影院大火中穿越到了恐怖電影的世界,唯一的設定是只要啪啪啪就會死,且只有最後的處女可以拯救世界。他們利用恐怖片的套路,讓脫衣舞女跳起脫衣舞,吸引反派然後讓處女殺死大魔王,真的是把處女梗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了。這算是個喜劇片,男女主角殺死反派後手牽手看著結尾升起的字幕,情不自禁開始接吻,後來電影就變成R級……
八、倖存者被附身——《殺人漫畫》
如果最後主角團取得了勝利,只剩下一人存活,那有很大概率是他被附身了。這個橋段屢試不爽,因為可以名正言順的拍攝第二部續集。比較著名的就是韓國恐怖片《殺人漫畫》,女主角是個漫畫家,她經常分不清夢境和現實,有一天發生了一樁兇殺案,死者的死相跟她漫畫里如出一轍,在深入調查事件後,而她自己也和鬼魂融為一體。
⑵ 日本 電影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日本電影最大的特點大概是從人性化出發,且感情都十分細膩,緩緩地到電影的最後一刻突然爆發,會讓人一瞬間突然十分感動。
比如日本的電影 娜娜,女主角和男主角在影片還有10來分鍾的時候的擁抱和哭泣,讓整個壓抑的情感釋放出來
比如情人,緩慢浪漫的情節
比如夢旅人,一群尋找夢的青年
比如宮崎駿,時刻關注的人性與自然的話題。
要說缺點吧,第一次看日本電影(我看的第一部是娜娜),劇情有點緩慢,如果不是後面突然有一首很熟悉的歌出現,估計我要睡著了。不過宮崎駿的沒這種感覺。
總之,日本電影就是悠悠的、慢慢的、看的時候可能會不耐煩,可等你看完你又會放不下。
優點缺點我真說不上來,者只是我看電影的感觸。其實優缺點和每部電影也有關聯,和電影的類型也有關聯,不是一言半字能說明白的。
看電影更多的,是享受,而不是分析。這是我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