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以零幾年北京為背景的電影

以零幾年北京為背景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5-10-16 19:27:30

『壹』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精彩影評5篇

《我和我的祖國》講述的是七位導演分別取材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祖國經歷的無數個歷史性經典瞬間。講述普通人與國家之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動人故事。聚焦大時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國家之間,看似遙遠實則密切的關聯,喚醒全球華人共同回憶。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一

帶爸媽一起看了上映第一天的下午場,意外體驗了一把包場滴感jio,老先生老太太難得兩個人一起主動(且強烈)要求看的一部影片。

1、不得不說,整部影片還是很對得起「中國電影夢之隊」獻禮巨制這一宣發用詞的,全片7個小故事,不同年代的觀眾應該會有不同但卻感同身受的點,整體看下來,又燃又感動。

2、關鍵值得點贊的是這部影片的選角不同於以往《建國大業》《建軍大業》那類獻禮片(明星愛豆演員混合),基本上出演的演員都屬於演技在線的,很多老戲骨,看著既舒服又帶感,會帶著你不由自主地就跟著入戲。

3、個人覺得7個故事裡,《奪冠》和《北京你好》的故事敘述感是最好的;《前夜》《相遇》《護航》也還不錯;《回歸》最弱。《白晝流星》能讓人體會到「天地人」構架的宏大和立意高遠,但故事似乎沒說完就匆忙結束了,有點小遺憾(畢竟田壯壯、江珊、還有不計顏值顛覆形象出演的昊然dd飛宇dd都貢獻了相當不錯的演技)

4、通篇看下來,最喜歡《奪冠》里那個扮演拉電視天線的陳冬冬的小演員,小傢伙太會演了,台詞也不錯,長大了不得了。《護航》里的雷佳音也很喜歡,把角色骨子裡透出來的那股慫勁給演絕了!宋佳、佟麗婭、韓東君……邊走邊敬軍禮的幾組鏡頭簡直A爆又燃爆……還有《相遇》里的張譯、任素汐,在喧鬧人群中那最後的眼神太讓人淚目了……

總體來說是適合全家人一起去看的一部影片!值得二刷!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二

剛看完,意猶未盡,心緒難平。短評不好說太多,索性乘興再寫一篇長評,具體說說我對這部電影最直觀的感受。

從《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再到如今這部《我和我的祖國》,群星薈萃的獻禮片已不鮮見,但這部與前作相比還是既有相似,又有不同。相似的是龐大又豪華的演職員陣容,不同的是不再選定某一段特定的歷史時刻,而是有了更多的故事落腳點;同時因多位導演的加入,也有了更多樣的展現風格和敘事手法。作為一個從小看著央視的《八路軍》、《新四軍》長大的九五後,我對這部作品的期盼與情懷自然而然,因此看正片之前就對作品的創作過程與幕後故事作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許也正因如此,我看完之後非常明顯的感覺到,實際觀感與我原本預計的觀後感有相當程度的差異。不僅是優點、感動點有差異,缺點同樣也有。由此可見先入為主實不可取。下面就按篇章順序具體做個評價。

《前夜》:這是我比較看好的篇章之一,事實上實際效果比我預計的還要出彩,管虎和黃渤的組合實在牛X。管虎的作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廚戲痞,因此一直對他有專長喜劇片的刻板印象,沒想到駕馭嚴肅題材也這么游刃有餘。鏡頭語言運用相當嫻熟,使得整個篇章在有限的時長里展現出了非常好的節奏感(不過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我覺得這個篇章時間好像長一些)。黃渤也很神奇,他一出場大家都在笑,但是後面明顯能感受到影廳內氣氛隨著劇情的推進在變化。不過這部分我感動的點很出乎意料的不在這個人物的堅持和努力,也不在於最後舉世矚目的典禮,而在快要絕望之際,大批的首都群眾擠擠攘攘地來送自家或大或小、也不知道用不用得上的各種金屬製品。那種朴實的熱情過於久違,真的,太動人。

《相遇》:這是我看電影之前比較看好的篇章之二。首先這個取材就是很動人的:拋家棄愛、隱姓埋名,甚至舍棄了自己健康的身體,只為建設新中國的國防事業的科研工作者。我有理由相信主角帶著鄧稼先的影子,那個時代的人的理想信念一直都特別戳我。其次演員陣容也給力,而且以愛情故事為載體來以小見大的這個想法也是很不錯的。然而最後呈現出來的結果卻有些差強人意,我沒想到所謂的以愛情故事為載體就是任素汐講故事……縱然張譯的演技非常神,沒幾句台詞又帶著口罩,幾乎靠眼睛表現情感的變化,但是這個敘事方式真的太單一了,厚重感一下子被削弱了一大半,讓我有種醞釀好了的情緒都被逼得退回去了的感覺,有點失望。

《奪冠》:驚喜,大驚喜,用喜劇的手法來拍喜慶的事,徐崢拿捏得特別好。他自言一直想拍一個小時候見過的大家一起在弄堂里看電視的場景,或許是因為來源於自身經歷,所以盡管空間場景也比較單一,但生活氣息非常濃厚,情感單純真摯,節奏得宜,特寫與群像穿插巧妙,笑點也就非常自然。小男孩很有靈氣,演得很不錯。最後小男女主角長大變成吳京和馬伊琍,在采訪直播間重逢那一幕讓我想到了《初戀這件小事》的結尾,我個人不是很喜歡這樣的處理方式,不過為了讓里約奧運會女排再次奪冠與前面的故事呼應,這似乎也是必要的手法,所以還是見仁見智。

《回歸》:香港回歸的時候我還很小,所以這件事對曾經的我而言也就是歷史書上「1997年7月1日」那一串數字,從來不知道原來背後還有著這樣漫長而緊張的博弈。而且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現在看香港回歸又有了一些與眾不同的意義,所以我對這個篇章格外關注。這個篇章的敘事線比較多,先是王洛勇談判以及與英方負責人協商校時,再是任達華和惠英紅港人視角那條線,還有三軍儀仗隊為了准時升旗所做的努力那條線。三條線的起點都是「時間」,最後也都殊途同歸於「時間」,可以說是非常圍繞中心非常切題了。任達華和惠英紅的組合超級棒,不僅因為他們港人的身份,更因為他們的表演中所流露出的那種信服感。杜江也很出彩,很自帶正氣的一個人。朱一龍在旗桿下掐表那一幕驚艷到我了,身姿筆挺,白色襯衣被風吹得鼓起,彷彿被海風揚起的風帆。這個篇章的導演和編劇都由薛曉路一人擔當,感受到了她的那份細膩。不過不知道是不是時長原因,結尾好像有點倉促,有些可惜。

《你好北京》:說實話從這個篇章開始我的感覺就不一樣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從這里開始就都是我記憶中的事情了。這個篇章片如其名,京味兒十足。葛大爺跟黃渤一樣,也是自帶笑點的一個人,演技就不必說了。08年最大的兩件事,汶川地震和北京奧運,寧浩將這二者作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大概算是個明暗線的關系,從一個計程車司機的視角出發,以一張奧運門票的下落和歸屬為軸,進行了敘述與鋪陳。說實話故事不算有新意,基本屬於看了前面就能猜出後面那種,但是適當的電影語言依舊使之呈現出了較好的喜劇效果。

《白晝流星》:這個篇章貌似爭議比較大,我還看到有評論說沒看懂。這個篇章其實也是兩條線,一個是扶貧,一個是我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而扶貧,據陳凱歌所說,他想展現的不僅是物質上的扶貧,還有精神上的扶貧,所以就有了兩個少年洗心革面的一個過程。這個篇章,我原本擔心的是兩位青年演員的演技是否能夠駕馭這樣兩個背景和經歷都與他們自身相去甚遠的角色。看過之後我發現我擔心錯了。這個篇章確實有些違和感,但不在於演技,而在於立意。兩條線獨立下來看都是很不錯的,尤其是李主任以德報怨那段很令人動容。但之後就轉到三個人騎馬去迎接飛船返回艙(也就是所謂的白晝流星),然後倆孩子瞬間就懂事了,一下子就讓人有了一種生搬硬套、非常刻意的感覺,就好像寫作文到最後結尾收不住了但又要強行點題。當然還是那句話,有可能是時長的問題導致一些東西沒來得及講清……

《護航》:這個篇章的主角是宋佳飾演的業務能力非常優秀因此被指派了備飛任務的飛行員。優點很明顯,視覺效果很棒,又酷又帥又炫,空軍飛行員本來就很帥了加上配樂就更帥。個人認為不足之處也挺明顯,那就是剪輯比較混亂零散,幾段主角的回憶穿插得突如其來又莫名奇妙。盡管我能根據劇情大致拼湊出一個主角的小傳:膽子大,從小嚮往飛翔;大大咧咧假小子,打遍全班無敵手;熱愛飛行事業,甚至因此拋棄了感情生活;不服輸好勝心強,但還是很有大局意識。但是因為主角幾乎每次做決定或選擇前都會穿插一段回憶,所以導致主角做出的每個選擇和決定都顯得有些生硬和突兀。

我之前曾經想過,如果把這七個部分的順序顛倒一下,以倒序的方式呈現會不會效果更好。看完之後我就打消了這個念頭。總而言之,盡管幾乎每個部分我都感受到了不足,但我依然覺得這是一部值得看的電影。首先是因為所有的不足都是我的個人感受,未必所有觀眾都在意於此;其次我覺得我們需要通過這樣的一種帶著些許儀式感的方式去感懷歷史,去回顧國家一路走來背後的艱辛與不易,去思考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可以怎樣為祖國去努力和自豪。電影結束時,我聽到了現場觀眾自發響起的歌聲和掌聲。我想,某種程度上,它已經成功了。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三

結束晚場觀影已經零點多了,七個故事各有熠熠生輝處。我自己心中最喜歡的part是《奪冠》,小朋友演的實在太棒了,不管是難掩的歡喜,還是錯過的憂慮,咬牙的堅持和撲進爸爸懷里的委屈,都特別特別動人,整個情節也張弛有度,除了幾十年後的再次相遇讓我感覺有那麼一丟丟違和外都超棒的。其次《北京你好》和《回歸》在我心中是不分上下的。葛優老師把幽默這個名詞表演到了極致,他站在那裡,感覺就扛住整個part了。不過汶川這個點真的挺打動人,在舉國歡慶的奧運之下,揭開那一年我們還有汶川地震這個傷疤,讓人在張北京這個看起來嘚瑟又摳搜的人身上望見了那一年全中國的眾志成城,不壓抑不沉重但很擊中人心。《回歸》感覺還沒從余韻中品味完就結束了,有些倉促,但是零分零秒升起中國國旗時,義勇軍進行曲響起,護旗手朱一龍敬禮!羅大佑的歌聲就彷彿帶人回到了九七年的那夜。《前夜》《白晝流星》《相遇》《護航》都講述了不同行業默默付出的人,他們選擇隱姓埋名不等於將永遠被埋沒,我們會像銘記歷史一般,記住這些人的名字。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四

其實對於主旋律電影,尤其是這種帶有濃厚的完任務色彩的電影,真的期待值不高,因為以《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為代表這種主旋律電影的普遍拍法都是:一些重要歷史進程的重現,順帶堆明星臉蹭流量,其實故事和人物都很乾巴,越往後觀眾也漸漸不買賬了。今年聽說這個項目的時候在暑假看院線電影的貼片看到,片方找了七位導演分別選取一個重大歷史事件拍七個短片,當時我就和同學說這就是完任務,絕對沒多少看頭。因此28號的點映場我並沒有選擇這部電影,但是從那天友鄰的反饋看好像不錯,因此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看了,沒想到真的被打臉了,七支短片的質量雖然參差不齊,但是整體質量不差,算是圓滿完成了對祖國的獻禮,而且大部分都選取了大時代下的一些小人物去拍,而不是光堆事件喊口號了。

下面就根據自身觀感簡要對各短片作出評價,為防止被噴收錢,先把票根曬一下,個人總體評價是《北京你好》(9.5)>《奪冠》(9)>《白晝流星》(8)>《前夜》(7.5)>《相遇》《護航》(7)>《回歸》(6.5)。取平均分後總分為7.7分。

一.《前夜》 導演:管虎 個人評分:7.5分

拿管虎的這個開篇是再合適不過了,講述開國大典前夕升旗的准備工作,用卡時間點的敘事方式展開,選取一個小事件去體現開國大典的重要性。這個短片勝在選對了黃渤,完全投入這個角色當中了,這個設計師的固執和堅持以及克服困難的勇氣都體現的非常出色,而且重重困難被管虎戲劇化處理後,觀影過程非常緊張,生怕真的出現差錯,這個短片在群戲上也是一個大亮點,人民群眾集體去捐物幫助做阻斷球的戲,感動程度不亞於國歌響起,而且舊影像的巧妙使用也很加分,把黃渤P進去真的不違和。不知道是不是由於時長所限,這個短片的其他人物存在感太弱,所有的戲份幾乎都給了黃渤,王千源的轉變說服力真的不夠(雖然可以拿時間緊去解釋),從而在看某些情節時感覺並不流暢,觀感上並不是很完美。而且卡時間點敘事的一個壞處就是困難是接踵而至,雖然說觀影過程更緊張,但同樣也容易造成情節設置上的刻意,顯得太假。

二.《相遇》導演:張一白 個人評分:7分

張一白其實是挺會拍愛情戲的,包括他接這一個劇本也是他擅長的題材,以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為背景,講述一段因投身國防事業而不能相認的戀人的故事,處理上冷靜克制,並沒有強行煽情,這點我挺喜歡的,尤其是張譯戴口罩的眼神戲,可見他的高超演技,最後兩人相隔在慶祝勝利的人流中,也是我印象極深的戲份,片尾任素汐見到張譯照片的哭戲,當時同場不少人在偷偷抹眼淚,但是我感覺導演光注重情感上的處理,而忽略了講好故事,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任素汐的大段對白,這確實為了鋪墊情感,但是我個人還是感覺影片整體上亮點不多,沒有足夠的情節支撐讓我相信這段曾經的感情(反正光靠那點對白確實不夠),略有遺憾。最後真的要致敬一下默默無聞的國防科技英雄們!

三.《奪冠》 導演:徐崢 個人評分:9分

徐崢導演的這一部是我最大的驚喜,巧妙地將女排奪冠的歷史大事件嫁接在兩個沒來得及告別的小朋友身上,風格可愛而又浪漫,而且由於徐崢本人的童年經歷,他把故事置於上海的市井,接地氣,充滿生活氣息,影片的節奏調節通過冬冬的心理狀態變化和女排比賽進程同時進行,而不是單獨拍女排,有好幾處冬冬在選擇調整接收天線和送禮物小美之間的沖突,徐崢有意識的將他們處理成囧式喜劇,非常搞笑,可能當時的冬冬並不知道女排奪冠的意義,但是他享受了當英雄的時刻,這並不是多大的壯舉,卻引發如此強烈的共鳴,結尾用16年女排重奪奧運冠軍的時間線與前面巧妙呼應,解決了當年的遺憾,真的讓我意想不到。

四.《回歸》 導演:薛曉璐 個人評分:6.5分

情感的蓄積是非常飽滿的,也真實還原了當時香港回歸的談判歷程,羅大佑的《東方之珠》一響起我確實也掉了眼淚,但是相比其他短片,這部更像是規規矩矩,按部就班完成老師作業的同學,我並不反對這么拍,這樣最安全,但我更期待看到是對任達華(修表師),惠英紅(巡警)這類香港普通市民的更多著墨,尤其是手錶的串聯意向,真的是很好的一個拓展點,不知道是時長所限還是導演能力不足,東拍拍任達華他們,接著西就還原談判現場和升旗儀式了,這樣確實可以多弄進去一些明星,但意義確實不大。反倒更加的散亂,把手錶的串聯情節作用完全沖掉了。

五.《北京你好》 導演:寧浩 個人評分:9.5分

這部是我最喜歡的一部作品,主旋律作品還能保持強烈的個人風格,這個結合我真的是非常滿意。寧浩完成的程度用它裡面的一句台詞就是:「牛掰格拉斯!"以一個奧運會入場券為線索拍了個小人物喜劇,讓你笑,最後還有點小感動(本片還同時串聯了08年的另一場大事)。張北京這個角色就很有瘋狂系列那些小人物的影子,沒本事又特愛面子,更不用說裡面葛大爺的表演加成了,他的光頭一出來就有人笑了,而且他說著一口流利的京片子一本正經的搞笑,看的真的是「歪瑞嗨皮」啊,期待他們倆後續合作拍喜劇。片中選了郝雲的一首《回到那一天》,超級好聽。

六.《白晝流星》 導演:陳凱歌 個人評分:8分

這一部也是極具作者風格的電影,也是我同學和友鄰集中開炮的一個短片,就我個人而言,我還是蠻喜歡的。雖然這個短片在故事的敘述上非常莫名其妙,甚至有些凌亂,但是細細想來,陳凱歌是在向觀眾的心裡注入那個白晝流星,去引導觀眾思考,白晝流星絕不僅僅是那個掉下來的返回艙,而是兩位迷途少年產生的信念與希望,是李叔對他們無私的關懷與奉獻,田壯壯這個角色串聯起扶貧與航天兩大熱點,而劉昊然和陳飛宇飾演的角色(兩位的演技仍需磨練)不禁讓人思考:扶貧不僅僅是吃飽穿暖,而是像李叔那樣給他們精神上的慰藉和充實,獲得精神上的白晝流星。

七.《護航》 導演:文牧野 個人評分:7分

自打《我不是葯神》後,文牧野進入了我的視線,我個人對他這部短片本來抱有極高的期待值,實際上文牧野也只是工整地寫完了作業,並無太大的亮點,《護航》這個故事其實有非常大的講述空間,宋佳飾演的呂瀟然因為成績優秀被組織選為備飛,只能當閱兵式的替補,在葯神中,文牧野是有極強的情感表達能力和人物心理表現能力的,但是這兩個優點我幾乎完全看不到,加的大量閃回對宋佳這個角色的心理狀態和思想改變的意義並不大,反倒沖淡了敘事主線,淪為平庸之作,雷佳音和郭京飛純屬過來搞笑,不過這一部的男女演員的顏值都達到了巔峰,包括選了宋佳,演的非常用心,雖然她的發揮空間真的不大,而且在大熒幕上看抗戰的閱兵也是一種享受。

總體來說,這七個命題作文雖然水平參差不齊,但整體完成得不錯,絕對是國慶檔口碑和票房冠軍,也是為後續主旋律電影的拍攝提供了思路,以小見大,更容易引起共鳴,更易出奇制勝。碼了一晚上的字,喜歡的話歡迎點贊轉發收藏,不喜歡或者意見不同歡迎來評論區討論,祝各位友鄰國慶節快樂!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五

這70年間,無數個「我」和祖國一起經歷了各種風雨,每一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和祖國的故事。有人很平凡很渺小,只過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有人很偉大,忍受著各種考驗,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奉獻著……但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這個國家、這片華夏大地,我們都深沉的愛著她!

1、前夜

不管有沒有經歷過開國大典,對於所有的中國人而言,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一定是最激動最開心的事情,因為從這一天開始,我們的國家站起來了!而象徵著我們國家的五星紅旗,當她升起的時候,必須是萬無一失的!

46秒,代表著國歌奏響到完成的全過程,也代表著國旗在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的目光中完成升起的過程。

不能有一絲差錯,不允許出現紕漏,必須完美的開始、完美的結束。

於是林治遠先生和所有人一起努力,他們的爭分奪秒、他們的熱情,還有克服自己的恐高,他們讓我看見了一種愛國情懷,那就是在國家大事和尊嚴面前,一切都不是問題!

2、相遇

國家站起來了,這是讓人興奮的事情,可是還不夠,還有富起來、強起來,要越來越強大,這樣才可以保護我們的國土,捍衛我們的尊嚴。所以,我們軍事力量要強大,要可以震撼宵小!

於是,無數人員放棄一切,隻身一人去到戈壁灘等地方,廢寢忘食地投入原子彈等領域的建設中去。

他們斷開一切聯系,彷彿從來到這個世界就是孤身一人一般,曾經的親人愛人朋友都消失在他們的生活里。

數不清的日夜,這些人就帶著一腔熱血和一顆充滿知識的頭腦,一直在奮斗著。他們的名字或許不被熟知,可是這些科研成果絕對離不開他們的研究和探索。

3、奪冠

曾經讓我們恥辱的「東亞病夫」稱號,在我們普及的體育項目和在世界上奪得的世界冠軍中被打碎。

那個小巷子中,有被無數人心心念念的中國女排,有讓我們無數人驕傲自豪的世界冠軍,也有著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分離的不舍。

從洛杉磯到里約,這不僅是冬冬和小美的分別和重逢,還有著我們的夢想和前進的動力!

4、回歸

香港的丟失,是我們的恥辱,香港的回歸是我們一雪前恥的時候。而國旗的交接點,就是我們拿回尊嚴的那一刻,被迫離家一百多年的香港終於可以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1997年7月1日0時0分0秒,為了這一秒,談判的時候寸步不讓,奏響國歌升起國旗的那一刻分毫不差。

這一秒太重要了,重要到我們可以用無數的心血和精力來換取!

5、北京你好

2008年是一個讓我們悲痛,也是一個讓我們喜悅的一年。悲痛在於汶川地震,喜悅在於北京奧運會。

喜和悲這兩種極端的情緒彷彿約好了一樣,在這一年先後出現。

而那個從四川來到北京的小男孩,他就像是一根線一樣,把喜和悲連接在一起,讓觀眾為奧運會喜歡的同時,又不僅為汶川哀痛。當他出現在鳥巢里,摸到那個護欄的時候,我相信那個小男孩受到的沖擊是巨大,他或許有想念、有喜悅、有自豪、有傷心、有感激……

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但是我相信好人總是更多一些,我願意懷著善意去看待這個世界。即使這個人很平凡,但是他也一定有著不平凡的時候!

6、白晝流星

在那片荒地上,總有著無數的志願者前往,他們就和李叔一樣,把那片土地當成自己的孩子,去用心的教育著、愛護著。

他們的一生很短,短到只有幾十年,無法徹底解決所有的問題,可是他們的一生又很偉大,因為他們用自己無私的愛和包容,讓那裡的人們學會了站起來,讓他們像接力棒一樣,把這些精神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直至有一天,徹底改變這片土地,改善這里的生活。

7、護航

有些人天生就該是一類人,比如程瀟然,這個從小嚮往天空的小女孩,她最後也成為了一名空軍飛行員。這個好勝的姑娘,她熱愛飛行,也想成為閱兵儀式的編隊一員,可是她是備飛。

很遺憾很失望吧,可是這卻是最好的安排啊。

那天,她是護航的09,當08發生故障時,她本可以替換,可是她卻選擇了幫助08解決問題,而自己護航成功後返航降落。很自然的選擇,卻需要最理智和清醒的頭腦認知。

固然,成為編隊的一員很光榮,可是護航的她也一樣的偉大。在這里沒有什麼不滿和抱怨,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看到的是一支出色的飛行員隊伍,還有一位優秀的隊長!

七個故事,有著不一樣的節點,帶著我們選擇性地走過了70年,讓我們看到了那些偉大,也看到了那些平凡。就是這些偉大和平凡,造就了這個最好的國家,成就了讓我們熱愛的祖國!

整部電影看下來,有著不一樣的感動,其中我最愛的是護航這一篇,那群姑娘和那群小夥子,他們把最美好的時光獻給了祖國,是他們的負重前行,換來了我們的盛世,我衷心祝願這些軍人可以一生平安喜樂!

讓我有點摸不著頭腦的則是白晝流星這一篇,感覺故事情節有點奇怪,不管是兩兄弟突然醒悟還是李叔的倒下,還是航天員的回家和兩兄弟之間的聯系,感覺很生硬。可能是我沒有經歷過那種讓人震撼和激動的現場吧,感受不到那種可以讓人轉變的過程。

我和我的祖國之間還有故事在發生,願我們都可以努力奮斗,為我們的祖國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貳』 急!關於《建國大業》的影評

電影《建國大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作品,2009年9月16日首映。該片一大特色是眾多一線明星客串「零片酬」演出。《建國大業》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主線是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的籌備,突出了當時多黨合作以及政治協商制度形成。影片再現了毛澤東、蔣介石、周恩來、宋慶齡、宋美齡、蔣經國、李宗仁、李濟深、張瀾、蔡廷鍇、馮玉祥等眾多歷史人物以及他們的活動,擺脫了傳統歷史電影模式
北京拍攝情況
由中國電影集團攝制的建國60周年獻禮大片《建國大業》開拍以來受到極大關注,因為該片聚集了眾多大腕,堪稱史上最豪華陣容。2009年2月,片方在懷柔影視基地組織了首次探班,現場拍攝的正是歷史上著名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西柏坡會議)。 大腕精益求精 《建國大業》聚集了眾多的大腕明星,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大腕都非常認真,聽從導演指揮,唐國強和劉勁在拍攝完一個鏡頭後,就趕緊看鏡頭回放,生怕不滿意。 在進入會場之前,唐國強、劉勁等都已經在跟導演組討論每一個細節,具體到當時的面部表情,唐國強也不忘跟導演組確認,在拍攝完畢後,唐國強和劉勁還專門到機器上看鏡頭的回放,直到覺得自己的表演還比較滿意後,才放心地離開。 《建國大業》在北京的拍攝完成後,2月21日起,劇組將轉戰南京進行拍攝,隨後,還將在上海取景拍攝。 明星「跪求」小角色 張國立願私人投資 《建國大業》投資是3000萬,但請的明星不僅大牌而且眾多,劇組還要轉戰幾個地方拍攝,黃建新導演透露,其實大部分演員都是義務演出。 黃建新說,現在都還有不少大牌明星打來電話,要求在《建國大業》中扮演角色,而且根本不問酬勞。 《建國大業》不來重慶拍 稱高樓多場景難還原 《建國大業》的時間跨度為1945年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重慶是這段歷史的一個重要見證城市,但遺憾的是劇組不會來重慶拍攝,導演表示,重慶很多地方都找不到了,很難還原當時的歷史。 記者了解到,其實在《建國大業》中有不少在重慶發生的情節,包括毛澤東和蔣介石在重慶的歷史性會晤、雙十協定的簽訂等。但是,這些戲都不會來重慶取景。據了解,其中八路軍辦事處的一些戲份是在北京搭景拍攝的。 導演黃建新告訴記者,之前他們來重慶選過景,也看過紅岩村、南山蔣介石舊居等地,但是都很難令他們滿意。黃導稱,雖然這些建築本身都還在,在裡面拍一些戲份也可以,但是這些建築多被一些高樓和現代建築包圍,拍攝起來很容易穿幫,所以最後他們不得不放棄。 除了搭景外,有些重慶的戲份則需要電腦製作,黃建新透露,他們很想要一組1946年的重慶夜景鏡頭,但是現在已經拍不出來了,所以他們只能選擇用電腦製作的方式完成,這也是該電影中為數不多的需要電腦特技和電腦合成的部分。 葛優演我軍團長 導演黃建新透露,葛優的角色也已經確定,是演共產黨的一個團長,而且同樣很有幽默感。 在第一批陣容公布後,就有說法稱,張國立、陳坤、劉德華都演出國民黨人物, 那邊的明星陣容過於強大了,黃建新導演笑稱:「葛優要演我軍,要增強我軍的明星陣容。」 黃導透露了葛優的一段台詞和場景,相當有喜感。大意是:葛優下面的一個排長向他報告,說前面有家地主的院子很大,又很堅固,大炮都打不過去,結果葛優過去發現:「這不是北京城牆嗎?怪不得那麼結實。」黃導稱,雖然這是重大歷史題材影片,但是他們希望拍出新意,能讓更多觀眾喜歡。 劇情正解:一天晚上,我軍某部隊正在猛攻北京城,炮火連天中,一名解放軍戰士(王寶強飾)沖到了陣地的後面,迎接開過來的一輛吉普車,戰士對車上的團長(葛優飾)說道:「前方有個地主大院,城牆太高爬不上去,手榴彈都炸不開,請求炮兵支援吧!」團長下車,說:「照明彈」拿起望遠鏡一看,黑夜中的北京城牆竟然被解放軍戰士當成地主大院了 這就是王寶強和葛優的唯一兩句台詞,而且,葛優竟然只有「照明彈」這三個字而已 唐國強:我只是一個普通百姓 唐國強謙虛地稱,不管演多少次毛主席,自己都不是大明星,只是一個普通百姓。這次演毛主席會有什麼不同,唐國強稱,其實每個階段對角色理解和演繹都會有所不同。唐國強還透露,他擔任導演的50集電視連續劇《解放》也剛剛殺青,該劇也是建國60周年的獻禮劇。 出演周恩來的劉勁也笑稱,自己跟唐國強合作這么多年,可以說是同甘共苦,每年兩人在一起的時間,都比跟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還要長。
南京拍攝情況
中影集團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片《建國大業》因為請到了眾多大腕客串,吸引了媒體的高度關注。張國立(飾蔣介石)、陳坤(飾蔣經國)、馮小剛(飾杜月笙)、鄔君梅(飾宋美齡)等人的戲份均在南京。劇組從2月22日起轉場南京後,一直「封閉式」拍攝,與媒體玩「躲貓貓」。不過,「樹大招風」,劇組還是泄露了行蹤,南京期間在美齡宮、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山陵取景,拍攝重要戲份。 張國立鄔君梅見外賓 美齡宮戲份一天半 《建國大業》來南京拍攝的「國軍」部分,不用說,中山陵、美齡宮、總統府這些重要的與民國歷史有關的建築都會被攝入鏡頭。由於導演向劇組所有成員發下「禁令」,要求不能向媒體透露任何訊息。所以,本地媒體一直未能得知劇組的具體行程。美齡宮負責人表示,這里的拍攝進行了一天半,已經結束。 據了解,美齡宮主要拍攝的是蔣介石(張國立飾)和宋美齡(鄔君梅飾)在這里與一個美國使者的會面。「鄔君梅演宋美齡不是第一次了,在《宋氏三姐妹》中也演過,我覺得很像。」一位工作人員對比宋美齡的畫像笑著告訴記者。 南大取景大學生熱議 「蔣介石」張國立受期待 《建國大業》在南京的行程緊湊,2月25日上午完成美齡宮戲份後,立刻轉場南大,在南京大學的標志性建築大禮堂附近拍了整整一個下午。因為是戶外拍攝,引起了來往學生的追捧與圍觀。當看到穿著馬褂便服的「蔣介石」張國立出場時,學生們都異常興奮,拿出手機拍照,並及時地在南京大學小百合網站上發布並討論。 不少學生表示張國立形象氣質與蔣介石還蠻相似,令人期待,可惜「造型太過單一了,不出意外地就那麼幾套衣服。」南大學子對於該片在學校取景很是自豪,「要是全在學校拍就好了,可別是只拍一兩個場景就算了。招群眾演員的話,我們也可以上一把鏡頭。」也有學生擔心,「可別破壞了學校的環境啊!」不過,這一點學生倒是多慮了,2月26日有記者再次來到南大拍攝場地時,這里收拾得乾乾凈凈,看不出任何劇組停留過的痕跡。 而據校方負責人介紹,3月6日《建國大業》到南大再次拍攝。 東大老圖書館變成上海洋行 馮小剛陳坤戲份少 「《建國大業》怎麼在南大拍? 我們東大才是『中央大學』舊址啊?」一位東大學生在論壇上質疑。有意思的是,《建國大業》並沒有遺忘東大,一大早,印著「中影集團」「建國大業劇組」字樣的三十餘輛車就開進了東大四牌樓校區。氣勢很大,把來往的學生都「震住」了。一位學生告訴記者,「以前還很少有這么大規模的劇組進來過呢!」不過,《建國大業》相中的,倒不是東南大學是「中央大學」舊址,而是看中了該校室內裝修中的老圖書館。劇組將二樓進行了改造,將三百多平方米的場地改造成一個舊上海洋行,並拍攝了幾個重要的上海灘鏡頭,「杜月笙(馮小剛飾)和蔣經國(陳坤飾)見面的戲,上海灘黑社會的一些戲,都在這里拍了。」 一位劇組成員告訴記者。杜月笙和蔣經國上午的戲拍得十分順利,導演黃建新很是滿意,因此很快就結束了。馮小剛和陳坤進場化妝拍畢後,立刻乘車離開了拍攝現場,因為「保密工作」做得好,兩人又來去匆匆,並未引起太多注意。雨越下越大,這里仍然打著強光燈,亮如白晝,數位工作人員把守門口,攔住想進去看熱鬧的學生。不斷有穿中山裝或穿黑衣戴禮帽的演員進進出出,一片忙碌景象。 中山陵總統府迎接劇組 場景猜測:別陵與南京解放 現場一位自稱演「記者」的中年演員笑著告訴記者,「明天(2月28日)就轉去中山陵了。」至於去中山陵拍什麼戲,劇組不肯透露。 不過,《建國大業》既然講的是「新中國成立」,想必要拍攝蔣介石「別陵」的場面。而蔣介石最後一次去中山陵,是在1949年1月16日,「下野」前夕。專家介紹,蔣介石在日記里還寫到,當日「正午到陵墓謁陵默禱此為離京別陵之紀念也。」結果,這次「別陵」成了「辭廟」,從此終其一生,他再也沒有看見中山陵了。這么有意味的鏡頭,時間和氣候也與現在相當,想必影片不會錯過。另一個影片要重現的鏡頭該是「總統府」,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國民黨總統府,南京長江路上的292號大院翻開它新的一頁。
上海拍攝情況
《建國大業》在完成了北京、南京兩地的拍攝後,《建國大業》3月上旬轉景上海。據悉,包括最新加盟的黎明在內的眾多大腕的戲份,都在上海完成。 黃建新贊上海老建築保護到位 2月中旬,《建國大業》在北京舉行開機儀式,到場的全明星陣容加上總導演韓三平許諾的眾多將加盟的演員,使得該部獻禮片堪比投資上億的「大片」。轉景南京後,飾演傅作義之女的陳好、飾演解放軍播音員的黃聖依等眾多演員的戲份逐一殺青,而在3月6日,劇組完成蔣介石赴台灣前與兒子蔣經國、愛將陳誠告別的一場重頭戲後,又馬不停蹄地轉景上海。 由於上海在解放前是民主人士的重要聚集地,也是中國共產黨爭取全國各階層團結合作的中心,因此《建國大業》在上海的取景將長達一個月,除了飾演宋慶齡的許晴將在上海完成主要戲份,飾演毛人鳳的姜文、飾演「卧底」的陳道明、飾演共軍團長的葛優等人的主要戲份也都在上海拍攝。 《建國大業》在上海的首場拍攝於科學會堂內進行,劇組還進入駐上海車墩影視基地。此外,上海的眾多花園洋房也將成為《建國大業》的外景地,該片導演黃建新表示,沒想到上海的老建築保護如此到位,大部分建築都保持了當年的風貌,為影片的拍攝提供了便利。 黎明客串幾乎沒台詞 國慶60周年獻禮大片《建國大業》在上海熱拍,黎明在上海的所有戲份都由陳可辛「客串」導演,這部分戲已經於3月31日拍攝完成。 在《建國大業》中,黎明客串一位參與了首屆全國政協會議的民主代表,他幾乎沒有一句台詞。出現在片場的黎明身著西裝,更像一位地下工作者,雙手背在身後,表情嚴肅地聽著自己的下屬匯報工作。 黎明表示,雖然很多演員在片中都是客串的,彼此無法見面,但想到這么多演員會出現在同一部電影里,確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黎明在結束該片的拍攝後,隨即將進入《十月圍城》劇組。 浦江飯店取景 電影《建國大業》4月6日、7日轉景北外灘的浦江飯店拍攝。這場大戲呈現出電影片場罕見的景象,在大幫群眾演員當中,隨處可見大家熟悉的大腕面孔。 浦江飯店的這場大戲正是毛澤東和蔣介石的官邸晚宴,200位群眾演員首先在大廳排兵布陣等待主演入場,但是當群眾演員真正看清即將配戲的大腕都是誰時,現場立即起了一陣騷動。 經過幾個月的減肥,扮演蔣介石的張國立、瘦削的形象與身旁扮演毛澤東的唐國強形成了鮮明對比。而這場戲,出現的大腕還不止這兩位,一邊聊得正歡的是扮演周恩來的劉勁和扮演陸軍將領的胡軍。李連傑身穿海軍制服出現在人群中,他扮演的角色是海軍上將陳紹寬,台詞只有短短的三句話。「十三燕」王學圻也在人群中若隱若現。如此強大的明星陣容一度給拍攝帶來困難。

『叄』 以北開頭的所有電影

《北京愛情故事》《北俠歐陽春》 《北京夜店》微電影 《北妹皇後》《北京遇上西雅圖》《北鯨故事》《北壁》《北之零年》

閱讀全文

與以零幾年北京為背景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韓國電影特工2020圖片 瀏覽:695
不玩手機電影 瀏覽:668
高中時期都有哪些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569
類似乘風破浪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33
成龍午馬上海灘電影 瀏覽:81
講述德國戰爭的電影 瀏覽:618
如何看泰劇與愛同居大電影 瀏覽:429
奶奶強盜團電影免費 瀏覽:418
初愛微電影 瀏覽:505
2020年哪部電影免費 瀏覽:363
狗熊世界大戰電影 瀏覽:910
一個人在線看的電影網站 瀏覽:289
威爾史密斯電影有哪些最新電影 瀏覽:19
羚羊在線電影院 瀏覽:957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經歷電影免費看 瀏覽:914
電影黑白竇智孔圖片 瀏覽:16
電影文案怎麼提取 瀏覽:868
電影院自動取票機怎麼取票 瀏覽:114
老電影標題圖片大全 瀏覽:15
2020年韓國電影人質資源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