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相機怎麼設置,才能拍出電影效果的視頻
通過F1.2-F4光圈得到淺景深是關鍵,最後還有色彩、對比度、飽和度等因素
根據以下方法設置相機:
1調整對比度
很多攝像機都有預設圖像風格,但是並不適合後期製作。為了便於調色,你要拍攝(低對比度)比較平的畫面,就是說你要調低對比度,也要將飽和度調低一點,這樣能保留更多的細節。你隨時都可以在後期增加對比度、調整色彩和高光,但如果拍攝時對比度和飽和度太高,後期很難從原始素材上消弱它們。
2、降低銳化度
但如果你要在電視或大銀幕上播出視頻,你就要降低銳化度選項,否則會因為銳度會過高,看起來不專業。
3、稍微欠曝光
曝光過度是最糟糕的的事情之一,因為你丟失了細節,很難通過後期找回細節,如果圖像稍微暗一些會很好,然後你仍可以通過後期調節也不會丟失細節。
⑵ 教教如何使用攝像機
1.攝像一定要穩
穩,是攝像愛好者要牢記的第一要素。穩定的畫面給人一種安全、真實、美好的享受,讓人看了感覺非常的舒服;如果畫面不穩定,那麼整個畫面就會抖來抖去,讓人看不清楚主體,很難理解你的拍攝意圖。而且畫面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造成心理上的影響,讓人感覺心煩意亂、十分的焦躁。這一點我不從心理學解釋,只是大家簡單想一想,一個物體在你眼前跳來跳去,你想看清楚它又看不清,你的心情會好么?所以保持畫面的一貫穩定性是攝像的第一前提,不管是推、拉、搖、移、俯、仰、變焦等拍攝,總是要圍繞著怎樣維持畫面的穩定展開工作,這樣才能拍攝出好的素材。總結起來,保持畫面的穩定從三個方面可以很好的解決:
一.條件允許的時候堅決使用三角架
使用三角架是保持畫面穩定最簡單也是最好的方法,其實電視台無論拍攝電視劇還是拍攝晚會都會使用三角架,因為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畫面穩定。有的人會說,電視台在拍攝新聞的時候不使用三角架也非常穩,但是那是由於電視台的攝像師是專業人員,有很強的基本功,而且他們使用的都是肩扛式的機器。我們普通的攝像愛好者使用的是小機器,而且基本功和他們是天壤之別,所以,要保持畫面的高度穩定,使用三角架是最為穩妥的方式。這里我建議廣大攝像愛好者購買那些輕便的三角架,不但方便攜帶,而且還可以更大的突破環境的限制,在各種場合使用。
二.保持正確的拍攝姿勢
正確拍攝姿勢包括正確的持機姿勢和正確的拍攝姿勢,持機姿勢沒有固定的模式,因攝像機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一般在開取景器的時候一定要用左手托住取景器,否則極易造成攝像機的晃動。
拍攝姿勢主要有站立拍攝和跪姿拍攝:在站立拍攝時,用雙手緊緊地托住攝像機,肩膀要放鬆,右肘緊靠體側,將攝像機抬到比胸部稍微高一點的位置。左手托住攝錄像機,幫助穩住攝錄機,採用舒適又穩定的姿勢,確保攝錄機穩定不動。雙腿要自然分立,約與肩同寬,腳尖稍微向外分開,站穩,保持身體平衡。在搖時應將起幅放在身體不舒服位置,將落幅放在身體舒服位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做到兩腳不動。
採用跪姿拍攝時,左膝著地,右肘頂在右腿膝蓋部位,左手同樣要托住攝錄機,可以獲得最佳的穩定性。在拍攝現場也可以就地取材,藉助石頭、欄桿、樹干、牆壁等等固定物來支撐、穩定身體和機器。姿勢正確不但有利於操縱機器,也可避免因長時間拍攝而過累。如果又搖的鏡頭時也要從不舒服位置向舒服位置搖。還有要注意的是不要玩瀟灑,避免一手拿著機器拍來拍去或是邊走邊拍。
三.練好拍攝的基本功
練好基本功會為你的拍攝效果提供更好的保障,不僅可以提高你的拍攝穩定性,也可以提高各方面質量,你將會為你的基本功的提高受益無窮。基本功的練習一是要多拍,二是要多看,看看別人或是電視中的畫面是怎樣,多多學習。總之,基本功的練習時不要求你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多多注意積累就可以了。
2.學會構圖是攝像水平提高的關鍵
同繪畫和攝影一樣,攝像也是一種藝術手法,線條的明快以及畫面的和諧是關鍵,好的構圖不僅讓人感覺主題明確,而且會給人以視覺和心理上的沖擊,失敗的構圖則會讓人覺得你拍攝的素材雜亂無章。所以,攝像水平提高,必須從構好圖這個環節入手。攝像構圖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
一.合理利用遠、全、中、近、特
攝像的取景分為這幾種,畫面的視角由最大變到最小。遠景一般就是將攝像的鏡頭拉到最大附近,你的攝像取景達到攝像機所能取得的最大范圍,一般在表現宏大場面時候使用,主要是為了讓人氣勢磅礴、規模巨大的時候使用。全景一般指將一個事物的全貌展現給大家,例如拍攝人的全景,是將人從頭到腳全部收到鏡頭裡面,讓人了解事物的全貌。中景是指取事物的一部分,但是是能夠突入主體而且基本上可以表現全部的部分,比如說人物構圖,一般是指我們通常所說的半身照,但是這里要特別注意,拍攝人的中景時切忌在人的關節比如膝蓋、腰部截圖。近景一般是著力刻畫細節的時候是使用的表現手法,比如專拍人物的面部表情。特寫就是進一步的刻畫,這個在拍攝小動物時候用的比較多,比如拍攝花瓣上的蜜蜂就必須用特寫的手法來拍攝。景別的取捨主要要根據拍攝所要表達的主題來選擇,我們不是為了構圖而構圖,這一點一定要牢記在心。
二.學會黃金分割點構圖和三分之一構圖
數學我們學過,0.618是黃金分割點,我們一個畫面一般是將水平方向分割成0.618和0.382。一個畫面當中在黃金分割點的事物是最能引起視覺注意的坐標,而不是大家淺顯感覺的中點,所以我們在構圖時候,盡量避免將主體放在中心的做法,當然不是絕對,如果有了陪體,比如說很多人在一排,那麼我一定要將重要人物排在中心的呦。當然,我們所說的黃金分割點是兩點,而不是單指左面或者有面的0.618。還有一種比較粗糙的方法,就是將一個畫面用兩條豎線和兩條橫線分為九個部分,那麼四條線的四個交點基本上就是人的視覺中心,將主體放在交點上可以引起人的視覺注意的。
三.利用色彩和靜動相襯構圖
紅花總要綠葉來襯托,我們將構圖也是這樣,如果整個畫面都是綠的,只有一點紅,那麼無論這點紅在哪個位置,總能引起人的視覺注意,所以利用好色彩構圖往往能夠產生你意想不到效果。還有就是靜動對比構圖,在電視上我們經常看到車輛來來往往,人潮湧來涌去,只有主角在街上慢慢行走,那麼我們自然就注意他而忽略了其它的背景。同理,所有的都是靜止的,一個物體在動,我們也會自然的注意它。我們要合理運用靜動相襯,可以拍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呦。
3.合理利用光線是所拍攝畫面能夠良好還原的必要因素。
簡單的介紹一下光線:順光,就是在拍攝時候機位與光源在同一條直線上而且方向相同。逆光:在拍攝時候機位與光源在同一條直線上而且方向相反。側順光:拍攝時機位與光源水平成一定的角度,但是同在主體一側。側逆光:拍攝時機位與光源水平成一定的角度,但是分布在主體的兩側。順光拍攝出來的畫面顯得特別平滑,但是會缺乏層次感,會產生平面的效果。逆光我就不建議大家運用,除非是在特殊的情況下或是在向表現特殊效果的時候。因為逆光在使用時如果採用平均曝光或是自動曝光,主題會黑黑的,如果採用加大光圈,那麼會造成整個背景的曝光過量,顯得特別的刺眼。測光在表現主體的層次感方面要強於順光,拍攝出的畫面有立體感。當然,我們採用光線時要根據具體的主題和光線來隨機使用,沒有絕對。不過我們一般不要使用頂光(就是光源在主體的頂部)和腳光(光源在主體的正下方)。因為這樣會將人拍的特別邪惡,電影里在拍攝反面角色經常用到的。
4.掌握節奏能夠給人和諧的感覺
節奏問題就比較難掌握了,這個要根據具體想表現的主題來採用不同的節奏,而且要在經常拍攝,經常鍛煉中逐漸的總結和摸索。這里拿舞台攝像舉例,在比較舒緩的歌曲或是比較柔情的舞姿時,你一定要採用慢節奏;在比較火爆的歌曲或是勁舞的時候一定要採用快的節奏,也就是說,攝像的節奏要與主體節奏相一致,這樣才能更好的表現主題。攝像機的節奏快滿主要有幾個方面來表現:推拉鏡頭速度、搖移鏡頭速度、主體變換速度、還有就是甩鏡頭的速度。
5.合理利用手動會提高你的拍攝水平。
我是不推崇任何時候攝像都用自動的,雖然現在攝像機的自動功能十分的完善,但是廣大dv愛好者要是想進一步提高自己攝像水平,採用手動是十分有必要的。因為手動可以避免很多的自動缺點,總結起來主要表現在逆光拍攝時,攝像機平均曝光,主體肯定曝光不足,這時我們就可以手動調整光圈來增大光圈,是主體正確還原;在舞台攝像時光線忽明忽暗,而且亮點四處的移動,因為我們的攝像機一般是對著亮點聚焦,那麼我們就肯定不是按照我們想像的那樣對著我們想要拍攝的物體對焦,而且焦點會跳來跳去,這個時候我們採用手動對焦就可以達到我們想要得拍攝效果;在拍攝時,尤其是在大的旅遊景點,我們很難保證我們的拍攝過程中沒有人在我們所要拍攝的人物或是景點之間走動,那麼我們的攝像機便會跳焦,我們採用手動對焦也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等等,適當的運用手動會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的攝像素材更加有質量,也會提高我們攝像水平。
攝像要注意的其它事項:
記得在每次攝像之前調整白平衡,在搖鏡頭時侯同時推拉鏡頭顯得特別的有節奏,攝像一定要在你要的素材開始前前10秒和錄制後10秒按錄像鍵,搖鏡頭時一定要先預搖至少一遍並且起幅至少5秒落幅至少5秒並且節奏要一致等等。
運用移動拍攝方法增加劇情的感染力
用「移攝」手法拍攝出來的鏡頭極富臨場感,有著單靠推拉、搖攝不可比擬的視覺效果,運鏡更能貼近拍攝目標,非常適合長鏡頭的拍攝。
在拍攝移動的目標時,我們可以用搖攝或推拉鏡頭的方法也可以用移攝的方法去表現。但拍攝同一個目標,運用的拍攝方法不同,其效果會迥然不同。
在介紹較大的場景時,搖攝有他自己的優點:可以在幾秒內從水平線的這一頭掃攝到另一頭,但大部分畫面都在相當距離外,細微部分無法拍出來。如果採用移攝法,就可以靠近所欲拍攝的目標;就可以在同-片段中顯示出不同角度的幾個畫面;就可以拍出移攝無法拍出的細微處。
而對靜止目標的拍攝——例如要拍一組表現走近一座大樓時的情景時,這時使用移攝法向前移動拍攝是再合適不過了,因為這會讓人真正感覺到畫面在動,其效果比較自然。
雖然變焦鏡頭和這種移攝法有點相似,但要是換個方法:利用變焦鏡頭來拍這個片段,拍出的畫面就會讓人覺得不真實。利用變焦鏡頭把畫面拉近,是很不好的權宜做法,因為這無法產生移攝像機前進或後退相同的感覺。
使用輔助設備
一般來說,你應該避免一邊捧著攝像機走路一邊拍攝,因為這可能造成你所拍攝的畫面很不穩定,但在質量第一的情況下,卻非這樣做不可,使你別無選擇。
移動拍攝所需要解決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防止攝像機的晃動。在拍攝移動物體時,最好能有某種帶輪子的支撐物,最專業的做法是使用攝影台車,就是拍攝移攝鏡頭時在地上鋪設簡單的鐵軌:把攝影機裝設在一架裝有輪子的平台上,然後推著這個平台在鐵軌上移動,這種平台就稱作攝影台車。這是目前專業攝像最常用的做法,也是保證攝像質量最有效的做法,我們在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中可以看到。
但是這種平台的造價是昂貴的,對於一般的攝錄機使用者來說是個奢望。平民一點的做法就是使用三腳架台車:就是在三腳架的底部裝上輪子,讓它可以在平坦的地面活動。在差一點的做法就是利用任何有輪子的東西用來做替代品:包括輪椅、汽車、超市的購物車,只要車子行駛得很平穩就可以。這樣做雖然以犧牲作品質量為代價的,但如果你的作品只要不是影視級的,這樣拍攝出來的片子的效果還是能讓人接受的。
徒步移攝
許多情況下是無法藉助器材來移動拍攝,如家庭錄像、新聞采訪、旅遊攝像等,只能依靠攝像者的步法來維持攝像機的穩定。這就要求攝像師不能像平常那樣隨便走步,而應雙腿曲膝,身體重心下移,躡著腳走。腰部以上要正直,行走時利用腳尖探路,並靠腳補償路面的高低,減少行進中身體的起伏。腰、腿、腳三者一定要協調配合好,這樣就可以使機器的移動達到滑行的效果。
按行走路線的不同移攝可分為三種:前後移動拍攝、左右移動拍攝、弧形移動拍攝。
「前後移動」是移攝最基本的步行方式。在拍攝移動的目標時(例如一對緩緩步入新婚殿堂的新人),攝像者應在移動目標的前面並保持適當的距離,鏡頭對准被拍攝者的正面。攝像者隨著兩位新人的前進而平穩的向後退步,注意其行走路線一定要與被拍攝者一致。由於是面對面的拍攝,被拍攝者的一切表情、動作一覽無余,便於攝像者捕捉行進中人物面部的細微之處,有利於刻畫人物的心理變化。這種情況下,應把特寫鏡頭很好的利用起來。
在使用前後移動的步行方式拍攝時,還有一個應注意的問題就是:拍攝前一定要搞清目標的行走路線,以及路況如何,做到心中有數。如果路面不平或有障礙物,就應該提前做好應對措施,以免影響拍攝效果,甚至栽跟頭。
「左右移動拍攝」也就是側步行走拍攝,攝像者與被拍攝的主體的線路平行,這是就需要側步行走去拍攝。這種移攝方式與「前後移動拍攝」不同,在拍攝過程中一般很少採用大特寫鏡頭去刻畫人物的細節,而通常用它強調的是主體行走的路線或周圍環境的變化。
左右移動,顧名思義,腳的行走路線是左右的而不是前後的,因此這種走法與「前後移動」的步伐有很大不同。如果你想向右邊側步行走,首先要兩腿微曲,再把左腳移到右腳前,讓右膝的前端碰到左膝的背部,當左腳碰到地面時,把身體的重心慢慢移轉到左腳上,然後把右腳向後繞過左腳站穩……依次重復以上的動作,就會完成整個拍攝過程。同理,用同樣的方法也會完成向左邊側步行走的過程。
「弧形移動拍攝」就是把攝像者以圓形或弧形方向移動,而不是直線移動。「弧攝」的步行方式基本與側步行走的步行方式拍攝大致相同,只是行走路線有區別。弧攝的弧度不宜過大或過小,應該控制在120°-180°之間。在整個片段中,主要目標都應該維持在畫面中央。
用這種「弧攝」的方法去繞著一個靜止的景物——如一座噴泉、一座雕像甚至一束花——進行拍攝,要比站在原地拍攝的畫面生動有趣得多,這樣就可很好的反映出靜止景物的深度和層次。
⑶ 用電腦攝像頭拍照片怎麼拍
您好,方法
1、如果你使用的是台式電腦,是家用機,一般來說這樣的電腦是不會自帶攝像頭裝備的,購買電腦時會贈送很多設備,其中包括單獨的攝像頭和耳機,單獨的攝像頭設備需要用USB或者連接的數據線與電腦相連,相當於在電腦里裝一個驅動。
2、安裝好攝像頭後,我們可以打開我的電腦,點擊視頻設備(是一個照相機的圖案),打開後打開照相機任務中的拍照,攝像頭就開始正常工作了,你的影像就會出現在電腦屏幕上。
3、有的攝像頭是自帶開關的,想要拍照的時候打開開關,電腦會自動跳出拍照界面,擺好姿勢後可以選擇攝像頭的確定鍵,一張POSE就會照好,點擊保存或者另存為就可以保存到你想要保存的任何位置。
4、如果要選用筆記本電腦中自帶的攝像頭拍照,可以打開主菜單,或者在搜索中選擇輸入「相機」,筆記本電腦會自動跳出拍照的界面。
5、同樣,如果確定好照相的姿勢,可以點擊界面中拍照的按鈕(一個小照相機的形狀),拍好的照片就被保存在筆記本電腦中了。
6、點擊拍照界面中最右下方已經拍好的照片,可以對其進行刪除和P圖。好了,知道拍照的方法後要不要趕緊試一下。
⑷ 攝像機拍攝技巧有哪些
一、拿穩攝影機
最好是用兩只手來把持攝影機,這絕對比單手要穩,或利用身邊可支撐的物品或准備攝影機腳架,無論如何就是盡量減輕畫面的晃動,最忌諱邊走邊拍的方式,這也是最多人犯的毛病。這種拍攝方式是針對特殊情況下才運用的,千萬記住畫面的穩定是動態攝影的第一要件。
二、固定鏡頭
簡單的說就是鏡頭對准目標後,做固定點的拍攝,而不做鏡頭的推近拉遠動作或上下左右的掃攝,設定好畫面的大小後開機錄像。
平常拍攝時以固定鏡頭為主,不需要做太多變焦動作,以免影響畫面穩定性,畫面的變化,也就是利用取景大小的不同或角度及位置的不同,對景物的大小及景深做變化,簡單的說,就是拍攝全景時攝影機靠後一點,想拍其中某一部份時,攝影機就往前靠一點,位置的變換如側面,高處,低處等不同的位置,其呈現的效果也就不同,畫面也會更豐富,如果因為場地的因素無法靠近,當然也可以用變焦鏡頭將畫面調整到想要的大小。
但是切記不要固定站在一個定點上,利用變焦鏡頭推近拉遠的不停拍攝,這是許多V8族常犯的毛病。拍攝時多用固定鏡頭,可增加畫面的穩定性,一個畫面一個畫面的拍攝,以大小不同的畫面銜接,少用讓畫面忽大忽小的變焦拍攝,除非用三角架固定,否則長距離的推近拉遠,一定會造成畫面的抖動。
⑸ 如何用Premiere將攝像機拍出的視頻做成電影那樣的效果 就是看著有平時真實電影的那種感覺
這個是要學的,Premiere是專業的剪輯軟體。如果想剪成電影那樣的效果要進行特效處理的。包括轉場,調光,調音頻。還有畫面布局。最重要的是你拍的東西的質量如何。很多剪輯的手法是要學習的。包括蒙太奇。
⑹ 手機拍的視頻怎麼製作成電影效果
手機拍電影拍出電影效果很簡單,但是和專業的攝像機比起來還是差太遠。拍出電影效果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以前在東軟學院上過攝影課,下面就來說一些電影技巧的方面吧:
1、鏡頭的推拉搖移
攝影中通常通過改變攝像頭位置,也就是手機位置,或是調整焦距,目前手機可能不支持調整焦距。簡單說說推拉搖移:
推:手機鏡頭向被攝物靠近
拉:手機鏡頭遠離被攝物
搖:被攝物位置不變,手機鏡頭上下左右,旋轉等移動,產生動態構圖,呈現不同的視覺效果
移:將手機放在可移動的物體上,對被攝物做各個方向移動所拍攝的畫面
當然還有快鏡頭,慢鏡頭,運用得當,也會有不錯的效果
2、取景構圖
這和攝影有很大的關系,包括;近景、中景、遠景、全景、特寫等等。
近景:一般是人物上半身,景物局部范圍,強調被攝物姿勢,表情等用於塑造人物。
中景:相比近景顯示空間更大,塑造人物關系
遠景:能拍出一種廣闊的畫面。
全景:拍出完整人物和場景。
特寫:拍攝某一部分,強調細節。
3、其他特效
切換場景時的轉場技巧,空鏡頭等
像《生活大爆炸》這類情景劇用的特別多。
懂得技巧,拍出的效果不會差的。
⑺ 3D電影是怎麼拍攝的
3D電影在拍攝的時候,就是用兩架攝影機模仿了人的眼睛。行內有『昆蟲眼』、『人眼』、『巨人眼』之說,如果要拍很近的景,兩個攝影機要像蒼蠅的眼睛一樣離得那麼近。一般的話兩個攝像機之間的距離跟人眼差不多。如果要拍遠景,兩個攝像機就要分得像巨人的眼睛那麼開。
根據拍攝距離的遠近,有一個公式來算出兩個攝像機之間的距離應該擺放得多遠。但是光靠公式也不行,主要還是要靠經驗。有時候兩個攝像機可能會垂直著或是斜著放,然後再用一面鏡子,才可以完成拍攝。
(7)如何用攝像機拍攝電影效果擴展閱讀:
3D技術的應用:
3D技術的應用普及,有面向影視動畫、動漫、游戲等視覺表現類的文化藝術類產品的開發和製作,有面向汽車、飛機、家電、傢具等實物物質產品的設計和生產,也有面向人與環境交互的虛擬現實的模擬和摸擬等。具體講包括:3D軟體行業、3D硬體行業、數字娛樂行業、 製造業、 建築業、 虛擬現實、地理信息GIS、3D互聯網等等。
⑻ 怎麼用DV拍出電影的感覺
單純在你所說的電視畫質方面,你用的是dv,人家用的是幾萬元一台的攝像機拍出來的效果相比,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肯定是會有差距的。在電視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這應該是做了一些後期的處理。現在用ae都可以很輕松的處理出來!其實我也不是很明白你的問題到底是問什麼,反正dv拍出來的效果絕對不能跟攝像機拍的畫質好,另外更不能追求到電影級別的畫質,人家可是幾百萬的機器呢!如果效果好看,只能通過軟體去調色,看上去有點電影的味道!你可以下載ae,然後裝個looks插件,很輕松就搞定!
⑼ 怎樣用DV拍攝出好看的微電影
多看看拍攝的技術資料,燈光、角度都會影響
⑽ 攝像機如何才能攝出景深的效果與攝像機有關嗎
景深是指在攝影機鏡頭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著能夠取得清晰圖像的成像景深相機器軸線所測定的物體距離范圍。
在聚焦完成後,在焦點前後的范圍內都能形成清晰的像,這一前一後的距離范圍,便叫做景深。
當相機的鏡頭對著某一物體聚焦清晰時,在鏡頭中心所對的位置垂直鏡頭軸線的同一平面的點都可以在膠片或者接收器上相當清晰的圖像,在這個平面沿著鏡頭軸線的前面和後面一定范圍的點也可以結成眼睛可以接受的較清晰的像點,把這個平面的前面和後面的所有景物的距離叫做相機的景深。
景深的三種決定因素:
1,鏡頭焦距
2,被拍攝體的距離
3,光圈的大小
光圈、鏡頭、及拍攝物的距離是影響景深的重要因素:
1,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
3,主體越近,景深越小,主體越遠,景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