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關訊息 > 論電影音樂

論電影音樂

發布時間:2022-05-23 16:21:34

『壹』 論文電影音樂之聲怎麼寫

可以去參考下網上人家怎麼寫的嘛

『貳』 電影音樂論文

字數是夠的,可能還超了一點吧。還不行就自己看著辦吧! 電影已有百年歷史,隨著電影藝術的不斷發展,音樂已成為這門藝術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叄』 音樂對電影的作用論文

字數是夠的,可能還超了一點吧。還不行就自己看著辦吧!

電影已有百年歷史,隨著電影藝術的不斷發展,音樂已成為這門藝術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電影的彩色化、寬銀幕化以及立體聲音響的出現,杜比錄音系統、數字多軌錄音技術的運用等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發展。電影音樂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想。
《My Heart Will Go On》一曲回憶的、欲以掙脫某種糾纏,悲哀的、帶有哭泣的主題音調充滿深沉的情緒,立刻將我們帶入到了《泰坦尼克號》宏大的世界當中。
在影片的前部分,交響樂配合得天衣無縫。節奏緊湊,氣勢恢弘。在隆重的交響樂烘托下,鐵達尼堅固的形象深深樹立在每個人心目中。
影片中「Rose主題」總是伴隨著浪漫的情景出現,製造出一種夢幻的氛圍。在甲板上Rose欣賞Jack的素描作品時,Rose要求Jack給她畫只戴「海洋之心」的肖像時,鋼琴旋律隨之響起,渲染出曖昧,夢幻的氣氛,清脆,優美的鋼琴聲,跳躍的音符充斥著觀眾的聽覺。預言了一場愛情將要轟轟烈烈上演。
除此之外,影片中還摻差著其他的音樂元素。Jack扮成紳士參加Rose未婚夫邀請的晚宴時,Jack帶著Rose參加「真正」的Part時。《藍色多瑙河》和蘇格蘭曲風的旋律分別成為了背景音樂。《藍色多瑙河》愉快,諷刺又滑稽的配合著這個場戲。顯示出Rose的不滿與嘲諷。而Jack拉著Rose的手奔跑到三等艙時,一切都被釋放,歡笑的人們,自由自在的舞蹈。蘇格蘭調愉快的融入在這氣氛里。Rose大杯大杯的喝酒,肆無忌憚的抽煙,跳舞,歡呼。她的靈魂在這刻是自由的。在影片中,Jack 和Rose愉快,輕松的場景,背景音樂總會合著輕快的蘇格蘭調的旋律。
但冰山的出現,一切美好,平靜都被打破。激烈的交響樂給影片帶來了另一個高潮。整個節奏迅速起來,急促的節奏伴隨著畫面里的人們逃竄,強烈悲劇色彩的音樂,音調低沉,激越悲壯,震撼人心。渾厚強大的音樂以及人們驚慌,呼喊,奔逃,形成一股洪流,一瀉而下。這里交響樂的完美配合,把這一情節推向高潮點,達到震撼人心的強烈藝術效果。這幕不僅畫外音樂很好的配合,畫內音樂也密切的配合著。甲板上勇敢的樂隊成員們,演奏著小提琴,大提琴,悲傷的旋律混雜在一起,縈繞每個人的聽覺細胞,淹沒了其他一切不相乾的聲響。 影片的最後,滿頭白發的Rose把「海洋之心」丟進了大海,讓它和鐵達尼永存海底。「Rose主題」最後一次響起,畫面進入在海底沉默的鐵達尼,一切突然還原,Jack站在樓梯上等待著她,所有的人都向他們投來祝福的微笑,他們再一次的擁吻在一起,完成這個永遠無法成真的遺憾。主題歌慢慢響起,一句句歌詞流淌出真摯的情感,比任何語言都更有力,動人的披露著愛情,彷彿在彌補片中不圓滿的結局,讓他們的愛情永遠得到釋然,見證他們永恆愛情。

『肆』 電影音樂賞析論文怎麼寫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的音樂鑒賞論文「……阿根廷別為我哭泣,事實上我從未離開你,即便在我狂野不羈的日子裡,我也承諾不離開你……」 電影《貝隆夫人》主題曲《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唱出了阿根廷前「第一夫人」艾薇塔-貝隆辛酸曲折、輝煌傳奇的一生。從窮裁縫的私生女到15歲的舞女,從高級交際花到總統夫人,艾薇塔33載的短暫一生記錄了太多的悲歡離合、大起大落。7月26日是艾薇塔逝世紀念日,當麥當娜傾情演繹的《阿根廷別為我哭泣》緩緩響起時,「貝隆夫人」的傳奇一生如電影般展現面前,人們不禁流下了熱淚…… Evita(艾薇塔)是阿根廷前總統貝隆的夫人,她出生貧寒,做過舞女和影視演員,她靠姿色和手腕成為貝隆夫人後,為阿根廷的社會、勞工、醫療,婦女平等,單身母親權利等方面均作出過卓越的貢獻,逝世時年僅33歲。 貝隆夫人的傳奇經歷一向是劇作家非常感興趣的題材,1976年,韋伯首先推出了由朱麗葉·科文頓(Julie Covington)演唱的單曲《阿根廷別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隨著這首歌的轟動,由寇姆韋爾金森加盟的唱片隨即發行,而且不出意料地廣受歡迎。1978年,在萬千音樂劇迷的企盼下,《貝隆夫人》在倫敦愛德華王子劇院正式上演,創下了連演八年的驚人紀錄。次年9月,它又登上了百老匯的舞台,拉開了英國音樂劇攻陷百老匯的序幕。 電影《貝隆夫人》(Evita)(電影英文譯作《艾薇塔》是1996年由麥當娜、班德拉斯和普萊斯主演的電影版本,其中移植了舞台劇的所有歌曲。這部由美國拍攝的電影由於描寫了貝隆夫人早年的風塵生涯,在開拍時就遭到了阿根廷群眾的強烈抗議和堅決抵制,再加上導演挑選以性感出位的表演而聞名的歌星麥當娜來出演阿根廷的國母,更是屢遭非議。但後來的事實證明,麥當娜的演出風格無損於她對角色的精當把握,也不會遏制她的藝術天分和敬業精神,盡管韋伯為適應麥當娜的音域特地把《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降了幾度,但她的演繹自然貼切,歌聲真切感人,不但在拍攝時感動了全體攝制組,還使了整個阿根廷完全接受了麥當娜扮演的這個角色,為這種名曲增添了新的光彩。麥當娜因此獲得當年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獎實非僥幸。對於這樣一部帶有韋伯音樂劇色彩的電影來說,實在沒有不收藏的理由。 據說,當年麥當娜為能出演女主角,寫了四頁親筆信給導演,並專門學習聲樂三個月,光在錄音棚就錄了四個月,49音樂就錄了四百多個小時,果然是精品。她在阿根廷拍外景時,面對抗議浪潮,她付出幾倍於他人的努力,終於得到回報,甚至阿根廷總統也被她的誠心感動,答應出借總統府陽台。拍攝當天,當她出現在陽台,演唱「別為我哭泣阿根廷」時,4000群眾演員和攝制人員都被深深的感動,以至人們都瘋狂了,在電影中可以見到這一真實感人的場面。(這不是群眾演員的「高超演技」)。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這首歌曲我聽了多個版本,麥當娜,伊蓮佩姬,沙拉布萊蔓,還有超女張靚影演唱的(正是由於聽了她的這首歌曲的演繹,把我吸引到超女PK中,成為「涼粉」)。但是我感覺麥當娜把韋伯的這首歌曲演繹的最為到位,盡管其他兩位佩姬和布萊蔓都是韋伯歌劇《艾薇塔》不同時期的不二的主角。 我不僅欣賞了精彩演出,而且也在這部音樂影片里,也了解到是一位出色的歌手,裡面的演唱都是他親身而為,影片而名聲大震的演唱才華在影片中得以完全的展現

『伍』 論電影藝術與音樂藝術的根本區別,求解啊!

電影是所有藝術行業中最具象的,最直接的藝術表達方式。
嚴格意義上說,它是一門合作的藝術,非個人思想表達的藝術。
通過觀察你可以發現,電影與其他藝術門類如:雕塑、音樂、美術等等藝術門類有著非常明顯的千絲萬縷般的聯系!
首先,電影里包含著幾乎所有藝術類別,電影需要攝影師的構圖技巧、需要美術師的畫面布景、需要音樂家的節奏配合。
它可以將所有藝術形式進行包容、匯合、整紀最後為達到為故事服務、為導演思想服務的效果。
區別:1.其他七門藝術門類都是個人思想表達的藝術,簡單說,一個人就可以完成,自我的表達非常明顯。
而電影永遠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它需要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才可以完成它的使命,因為如此,所以導演不可能完整的將自己的思想呈現出來。
2.它是具象藝術。其他藝術形式都沒有電影藝術來得具象,比如美術還算比較接近(限於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像雕塑、音樂,就抽象沒個邊了。簡單說:音樂是激發人想像的一門藝術,電影拍出來是椅子就是椅子。

『陸』 電影音樂重要性

電影已有百年歷史,隨著電影藝術的不斷發展,音樂已成為這門藝術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電影的彩色化、寬銀幕化以及立體聲音響的出現,杜比錄音系統、數字多軌錄音技術的運用等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發展。電影音樂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想,各種新風格、新體裁的電影音樂不斷涌現。在電影中,影像與音樂是一種怎樣的關系?電影導演如何決定和使用音樂?導演與作曲家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一旦音樂以及音響與畫面相結合,那麼會給我們留下一個什麼樣的整體印象呢?純音樂與電影音樂關系如何?作曲家是怎樣著手創作電影音樂的?一部電影音樂又是怎樣完成的?電影音樂是如何變遷的?等等,這些都是這門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通過《電影音樂》這門課程,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電影音樂,並讓學生以不同的專業立場來了解和掌握電影音樂,以達到日後獨立工作時自身所應具備的"背景"知識。授課方式:結合理論講授的同時,利用音響資料,盡可能讓學生多聽電影音 樂作品,在聽的過程中,具體講解和分析音樂本身。另外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再來觀看聽過的作品,以加強學生對電影音樂功能、作用的印象,求得完整的"電影音樂"知識與概念。授課為一學期。

電影是導演的藝術,但更准確地說,它是在導演統領下的一個群體的藝術。導演、編劇、錄音、攝影、音樂、美術六大組成部分,少了其中一個電影就不存在。而音樂與電影更是骨肉相連。

「首先,電影是音畫藝術,眼睛和耳朵兩個器官是在第一時間接收信息的。人們坐在電影院里看電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聽聲音刺激。電影能從無聲發展到有聲,這也正是人們對動效和聲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攝影美術之外的表達形式。你看那些好萊塢大片,從開始到結束,大量的音樂充實著劇情的不斷發展,甚至於當電影出現某種色調時,音樂都能起到增強作用。」

「其次,電影具備多種節奏功能,比如主觀節奏、客觀節奏、導演心理節奏和觀眾心理節奏等等。只有音樂這種形式和電影在節奏上是非常統一的,其它藝術形式就略差一些。音樂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節奏和音樂語言,來表達這些節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場景。從某種程度上說,音樂對電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對他的研究生們做過一個實驗,為他們放映《加勒比海盜》的同時,將國際聲道的聲音頻道全部關掉,結果不出20分鍾,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柒』 論文 "電影音樂" 求助~~~~~~大家幫小弟一下~~~~

一部好的電影,電視,它成功的原因不僅僅是好的劇情,演技,最重要的還有感人的電影音樂和適時安配。許多電影發燒友,音樂愛好者都已收藏電影原聲帶為愛好。

自從第一架電影放映機開始轉動,歷代作曲家最流行的音樂就被電影挪用。在二十年代有聲電影出現之前,幾乎所有無聲電影都用現場演奏的音樂伴奏,或是一位鋼琴家,或是整團樂隊,以盡可能地配合畫面上的動作。

有些電影院還製作節目單,說明影片中使用的背景音樂的標題和順序,這些音樂包括貝多芬的作品(用來伴奏空中的狗打架);及通常用作「狩獵音樂」的羅西尼所作《威廉·泰爾》序曲(William Tell)還有表示「悲傷」的馬斯奈(Massenet)《泰綺斯》(Thais)中的《悲歌》(Elegie); 而聖桑《動物狂歡節>(The Carnival of Animals)里的《天鵝》則提供了很合適的浪漫情調,同時也給「標題音樂」一詞增加了新的內涵。特別為電影創作的音樂有些是圖解式片段,其題目諸如《救命!救命!》或《毀的》,但也有一些較為「嚴肅」的作曲家創作專門樂譜,如簫士塔高維契最早創作這種體裁是為無聲史詩影片《新巴比倫》所作的音樂。

有聲電影帶來新的挑戰。作曲家必須把音樂的表現手法絲毫不差地與影片結合在一起。為此發展出一套很復雜的系統,使作曲家能夠將音樂與精確的表演時間表聯結,亦即在音樂里加上節拍器標記(即每分鍾的拍數),再轉換成「滴答」聲或者電子脈沖,錄制在電影膠片上。然後,透過指揮者頭上的耳機播放這個「滴答信號」,據此來指揮樂團,並同時看著樂團後方的屏幕上放映的畫面。這種技術上的挑戰吸5〕,造就了愈來愈多熟練的電影音樂作曲家。例如為影片《飄》作曲的馬克斯·史坦納(Max Steiner)和迪米特里·蒂奧姆金(Dmitri Tiomkih),其(影片《正午> 音樂乃特意圍繞著歌曲《親愛的,不要拋棄我》開展》,後者創作的樂譜才華洋溢且華麗,堪與偉大的浪漫主義作曲家媲美。不過,人們仍然常借用「古典」曲目,並且已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庫布里克(Kubrick)《2001 宇宙奧德賽》中配以約翰·史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用得巧妙,趣味橫生;但是在迪斯尼的《幻想曲》,動畫片的鹿配以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其效果卻有待商榷。不過整體而言,不論是採用專門創作的音樂,或是古典曲目,動畫片若能恰如其分地配上適合音樂,大多能獲得令人贊賞的成績。如史考特·布拉德利(Scott Bradlev)為卡通片《湯姆和傑瑞》作的配樂則相當聰明,可稱為音樂雙關語。而即使是最狂熱的華格納迷,也會覺得由巴格斯·邦尼(Bugs Bunny)演奏的《指環》(The Rings)指華格納品歌劇《尼伯龍的指環》)無可挑剔。

20世紀的大作曲家,如浦羅科菲耶夫、沃爾頓(Walton)和庫普蘭(Copland),亦有傑出的貢獻;雖然與他們的主要作品相比較,電影音樂的地位並不重要,但他們為這個領域開創了新的視野。依照偉大的俄國電影導演愛森斯坦(Eisenstein)的看法,浦羅高菲夫為他指導的影片《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所作的配樂透過聽覺和視覺節奏的精確配合,達到了聲音和畫面的高度統—至於沃爾頓為《亨利五世》寫的音樂所獲得的成功,也應該歸功於作曲家和導演勞倫斯·奧利維爾之間的密切合作與相互尊重。這在講求高效率、追求商品利益的電影界,是一個少見的例子;而阿隆·庫普蘭以《女繼承人》的配樂獲得1949年的奧斯卡金像獎,奧利維亞·德·哈維蘭德(Olivia de Haviland)即因該片一炮而紅。

直到今天,許多大作曲家,如馬勒、阿比諾尼(Albinoni),甚至莫扎特的作品之所以家喻戶曉,也都要歸功於電影導演選擇它來為影片塑造合宜的情調。

中國電影雖然也有不短的歷史。但是在配樂方面還和西方國家有著不小的差距。我認為這個差距不久就會變成零。因為中國的作曲家,音樂家們也已將開始致力於電影音樂的發展,讓我們期待民族的好電影和好的民族音樂吧!

『捌』 英雄本色電影音樂賞析論文

我看過不下三次,都是兒童或少年時期。情節基本淡忘,但場面總會記得。如今重看,更加深刻的不單單是動作場面,震撼來自貫徹全戲的兄弟情。

對男人而言,朋友之間的距離,無間的是感情,間隙的唯一是血緣。對朋友的期盼與幻想,「兄弟」二字止於口中,藏在心裡頭。《英雄本色》展現的是兩段情。黑社會大哥子豪(狄龍飾演)與親弟弟阿傑(張國榮飾演)的手足情,還有子豪與阿MARK(周潤發飾演)出生入死的「兄弟」情。英雄有風光之時,英雄也有落難之日。《英雄本色》里大篇幅刻畫的是英雄末路之中表露出的兄弟情懷。

狄龍飾演的黑社會大哥為了弟弟甘願推出江湖,不願因為自己耽誤弟弟的警察前程。弟弟的不理解、不接納和朋友阿MARK所受的屈辱,把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矛盾身心淋漓展現。從戲分上看,狄龍是主角及故事的主線人物。當年周潤發飾演的MARK哥,只屬配戲角色。多年之後,我們記憶最深的,還是這個配戲人物。狄龍的大哥形象內斂,周潤發的MARK哥形象每次出場都具備積壓已久的爆發力。這個角色背後,似乎看到兩個人。

當年的吳宇琛,導演生涯走到低谷。曾經有三年,連拍戲的機會都失去。後來,被迫去到台灣拍無聊的喜劇。鬱郁不得志的人,將積壓心裡多年的感情一次過宣洩,創作出《英雄本色》的腳本。找來同樣鬱郁不得志的周潤發,其時他正被稱為「票房毒葯」。吳宇琛通過幾篇報紙報道得知,真實生活里的周潤發時常將自己拍片賺來的錢,捐獻給孤兒院的小朋友和資助朋友生活。吳宇琛認為,這個深具義氣的人,飾演重情重義的MARK哥角色再好不過。

於是,有了《英雄本色》的組合。情劇主線在子豪角色身上,整部電影情緒上的渲染,MARK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等這個機會等了三年,不是為了證明我比別人強,只是要證明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奪回來!」MARK哥口中這份沉鬱已久的吶喊,除了是角色的一句對白,還是兩個真實的男人,吳宇琛與周潤發多年以來積壓在心的郁結摧枯拉朽的一次總爆發。所以,再三重看《英雄本色》依然看到一團火。每個表情內斂內心有夢的人,都能看到這團火。

話說《英雄本色》是一部黑幫警匪片,不如說這是部激情盪漾不甘為人後的勵志片。更有甚之我認為,在人情淡薄誠信危機的今日,《英雄本色》更可擔當起宣揚友情、親情以及為人處事應重信守義的主旋律影片。

警匪片」可說是港產片中最出色的電影類型之一,最近三套電影《跟蹤》、《男兒本色》與《綁架》,除了繼續展示香港警匪電影的活力和高質素之外,它們在連場火拚和鬥智鬥力的同時,暗地裡亦討論著同一個命題——道德。然而,三者著眼點和信念回然不同,本文正希望圍繞著「道德」這電影題旨,淺談它們各自所反映的道德觀。

就如眾影評所述說,《跟蹤》那份「人在做,天在看」的中心思想昭然若揭。這是一種環宇的道德觀,亦因為「善惡到頭終有報」,我們「行善」才有理性基礎和意義。游乃海曾經憑《大隻佬》(2003)而獲得金像獎最佳編劇獎,他首次執導《跟蹤》已見風范。雖然獨挑大樑,但仍堅守在韋、杜電影中的佛家思想要旨。人的耕耘故然重要,但科技再先進、思維再精密,謀事在人,成事仍然在天。

電影中的狗仔隊對貌似殷實商人的大賊梁家輝亦步亦趨,但棋差一著讓他一再逃脫。後來狗仔隊頭目任達華遇伏重創,他最終沒有死去,可見電影確信「好人有好報」。片末梁被圍捕,專門謀財害命的他雖然未被逮到,卻意外地弊命於一個魚鉤之下,大動脈被刺破一如他的殺人伎倆。至此,我們不難聯想到《大隻佬》中的張柏芝。她前世罪孽太深,盡管今生立志當警察做好人,並在劉德華多番協助下希望逃過大難,可恨結局還是死於非命。前生債,今世償。就如梁雖然在十八年前殺警後逃脫,但「以命抵命」仍是他最後的歸宿。「若然未報,時辰未到」的規條令我們不欺暗室,人類行為時刻被一雙「天上眼睛」所監視,那份超然的是非對錯觀念,是永恆的「天道」,你的「業」隨身而行早晚得報。

另一部電影《男兒本色》由成龍老拍檔陳木勝操刀,電影順理成章成就新一代《警察故事》。它承繼了《無間道》和《卧虎》等電影的討論:「黑社會有否好人?」、「警察沒有壞人嗎?」,質疑傳統警匪片的黑白壁壘。林嘉華是一名受賄高級警察,利慾薰心不惜殺人滅口。謝霆鋒、余文樂等也是「邊緣」雜差,為面子、為復仇而亂沖亂撞濫用暴力。反之,安志傑不忍殺害小孩,最後更自行了斷期盼來生做個好人。飽經戰亂的人在森林社會里弱肉強食,他/她們的黑白功過,慣於安逸的我們到底如何理解呢?

陳木勝說若他不當導演,他該會投考警察。一如既往,他那份「警察=正義」的堅執,仍然在《男兒本色》中隨處可見。房祖名跟哥哥立志做個好警察,最後卻不能倖免於難。好人未必有好報,「天道」不彰,但法治精神已勝過一切。只要他們不辱警察之名,忠於法律,盡管戰死沙場,正義英靈始終永垂不朽。謝、余雖曾被仇恨蒙蔽眼睛,但他們仍能懸崖勒馬,保守了警察的本份而沒有殺人。警察這「公領域」(Public Sphere)社會崗位,替代了《跟蹤》的「天道」去維持人間秩序。換句話說,就是香港人普遍確信的「法治精神」。好人或壞人,在於他/她們有否違法。隨著現世社會的理性化,宗教、天道等人類不能控制的「形意上」信念已未能叫人安居樂業,法律、法治精神、警權隨之成為「道德」保護者。然而,要是察警不再可靠時,你會否如《綁架》中的林嘉欣和劉若英般「靠自己」保護家人呢?

當林嘉欣弟弟被綁架後,警察告訴她:「相信我」,結果她弟弟慘遭不幸。而督察劉若英在處理別人的綁架案時,態度專業、自信、冷靜,指揮若定。世事無常,當肉參變親兒後,她頓時方寸大亂,幾近抓狂。那份抓狂是相應於「天道」(人不作壞事、不可害人)與「法治」(警察犯法罪加一等)而言的。作為母親,為拯救愛兒(甚至只欲尋回屍首),她竟打算綁架小孩。而警察的責任感,也無礙她虐待對頭人丈夫。作為人,她失卻惻懚;作為公民和警察,她知法犯法;但作為母親,她卻發揮了母職最大責任與道德情操,這也是她在家庭這「私領域」(Private Sphere)中的職份。同樣地,林為了責任,不惜綁架富商兒子以期讓病重丈夫出國醫治。對富人來說,他不過失去揮之不盡的身外物;對窮困妻子而言,那卻是親人續命的(唯一)一個機會。

心理學家Carol Gilligan認為女人的道德觀建立在「關系」之上,一個女人的身份可以是公民、警察、領袖,但她們更加是母親、妻子、家庭照顧者。劉、林二人的綁架和傷人罪行,會否是她們身為母親和妻子的「份內事」呢?其實不止女人,我們的孔聖人早有類近想法。在那個偷羊的故事中,孔子認為兒子不應告發父親偷羊,因那是不仁之舉,有違倫常。可惜得很,依仗「關系」所建立的道德觀,往往會損害普羅大眾的利益,就如中國人的私相授授令貪污成群、群黨相爭。但當母親眼見愛兒遇險,難道她會為著履行「公民責任」而容讓兒子光榮死去?面對切膚之痛,把命運交託天道與律法,就是理性,就合乎道德?

「道德」可能是一份永恆法規,冥冥中自有因果,也可以是人類文明產物,在法治社會中得到維系。但道德,會否也是親疏關系下的權衡抉擇,為救至親,我們已隨時准備不惜一切?

閱讀全文

與論電影音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評分二戰電影推薦 瀏覽:26
和母親的朋友的電影天堂 瀏覽:305
疫情期間電影院不讓吃零食怎麼辦 瀏覽:5
開心消消樂微電影2021 瀏覽:389
電影視頻如何壓縮 瀏覽:64
一部關於小精靈的電影 瀏覽:397
世界奇妙外遇警察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754
瓊瑤電影全集免費觀看船 瀏覽:338
在哪裡電影全免費 瀏覽:379
搜索高分動漫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929
西瓜影音不能用那用什麼軟體看電影 瀏覽:411
西班牙電影108時間 瀏覽:671
墊江微電影 瀏覽:596
李泉微電影 瀏覽:436
迅雷電影網站直達入口 瀏覽:77
2013電影排行榜最新電影 瀏覽:943
領航短篇電影主題黨日 瀏覽:331
電影主題婚禮策劃方案 瀏覽:1000
離婚了孩子怎麼辦電影 瀏覽:625
墜毀點柏林電影天堂 瀏覽: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