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關訊息 > 電影音樂分析

電影音樂分析

發布時間:2022-05-26 10:21:25

① 電影音樂的特徵及作用

電影已有百年歷史,隨著電影藝術的不斷發展,音樂已成為這門藝術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電影的彩色化、寬銀幕化以及立體聲音響的出現,杜比錄音系統、數字多軌錄音技術的運用等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發展。電影音樂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想,各種新風格、新體裁的電影音樂不斷涌現。在電影中,影像與音樂是一種怎樣的關系?電影導演如何決定和使用音樂?導演與作曲家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一旦音樂以及音響與畫面相結合,那麼會給我們留下一個什麼樣的整體印象呢?純音樂與電影音樂關系如何?作曲家是怎樣著手創作電影音樂的?一部電影音樂又是怎樣完成的?電影音樂是如何變遷的?等等,這些都是這門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通過《電影音樂》這門課程,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電影音樂,並讓學生以不同的專業立場來了解和掌握電影音樂,以達到日後獨立工作時自身所應具備的"背景"知識。授課方式:結合理論講授的同時,利用音響資料,盡可能讓學生多聽電影音 樂作品,在聽的過程中,具體講解和分析音樂本身。另外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再來觀看聽過的作品,以加強學生對電影音樂功能、作用的印象,求得完整的"電影音樂"知識與概念。授課為一學期。

電影是導演的藝術,但更准確地說,它是在導演統領下的一個群體的藝術。導演、編劇、錄音、攝影、音樂、美術六大組成部分,少了其中一個電影就不存在。而音樂與電影更是骨肉相連。

「首先,電影是音畫藝術,眼睛和耳朵兩個器官是在第一時間接收信息的。人們坐在電影院里看電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聽聲音刺激。電影能從無聲發展到有聲,這也正是人們對動效和聲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攝影美術之外的表達形式。你看那些好萊塢大片,從開始到結束,大量的音樂充實著劇情的不斷發展,甚至於當電影出現某種色調時,音樂都能起到增強作用。」

「其次,電影具備多種節奏功能,比如主觀節奏、客觀節奏、導演心理節奏和觀眾心理節奏等等。只有音樂這種形式和電影在節奏上是非常統一的,其它藝術形式就略差一些。音樂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節奏和音樂語言,來表達這些節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場景。從某種程度上說,音樂對電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對他的研究生們做過一個實驗,為他們放映《加勒比海盜》的同時,將國際聲道的聲音頻道全部關掉,結果不出20分鍾,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參考資料:http://www.ccmce.net/ShowArticle.asp?ArticleID=21
音樂進入電影以後,成為電影這個綜合藝術的一個有機部分,是一種新的音樂體裁。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強影片的戲劇性、渲染影片的氣氛方面起著特殊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溶入電影以後,在它的表現形式上也發生了相應的較大的變化。具體表現在:
1電影音樂的創作和構思必須根據電影的創作要素,即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等因素和條件,使電影音樂的聽覺形象和畫面的視覺形象完美融合,體現導演的總體構思和美學欣賞原則。
2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劇情和畫面長度分段陳述間斷出現,並受電影蒙太奇的制約,曲式概念有了新的發展。
3電影音樂改變了以前音樂必須是用"樂音"構成的傳統觀念,和電影中的話語、音響等結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陳述的結構,並和"噪音"一起相結合,有時音樂與語言結合,有時音樂和音響效果結合,有時與兩者都結合去恰如其分地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成為一種新形式。
4另外,電影音樂的演奏、演唱必須經過錄音、洗印等一系列電影製作工藝,最後通過放映影片才能體現它的藝術功能和效果。同時,隨著錄音技術和器樂、配器技術和發展,已極大地豐富了電影音樂的音色和配器效果。
電影音樂按照在影片中出現的方式分為現實性音樂和功能性音樂。現實性音樂又叫客觀音樂,在影片畫面上看到聲音來源:如畫面音樂會表演的器樂、聲樂節目;劇中人物的唱歌、拉琴、街頭演唱以及畫面中的收音機、錄音機播放音樂等。功能性音樂又稱主觀音樂,在銀幕上看不到聲音來源而有作曲家為電影創作的音樂,著中表現畫面人物的心理活動、情緒和渲染環境創作的音樂,著中表現畫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情緒和渲染環境氣氛等。好的電影音樂應當和影片畫面結合得天衣無縫,音樂本身也優秀,並能離開畫面作為一種新的音樂讓人欣賞。
電影音樂和畫面的結合關系通常分為音畫同步和音畫對位兩種。音畫同步表現為音樂和畫面的情緒一致,節奏配合,視覺內容統一,並起到烘托、渲染畫面的作用。音畫對位則是讓音樂和畫面作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表現,使節奏、速度、情緒、和意境都表現不同,聲音和畫面相反相成,對立統一。
"對位"本是音樂術語,在這里來表現聲畫的結合目的在於更能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反映生活的復雜性、多面性,從而表達影片豐富的內涵。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需要,需要確定音樂的風格、主題音樂的性格特徵、音樂布局和高潮的設置、音樂和影片中語言音響等聲音的有機結合和安排、每段音樂的起止、情緒氣氛以及畫面的關系。電影作曲往往需要用大量音樂資料加以剪輯來改編成電影音樂,這需要熟悉音樂資料、善用音樂資料。電影音樂作曲必須懂得樂隊、樂器和配器,在作曲的時候考慮用什麼樣的樂隊、用什麼類型音樂、如何配器,另外電影樂團的作曲和指揮對音樂的長度和演奏速度的把握能力也尤為突出,在和畫面配音時這方面的適應能力也特別強。在音樂進入電子化時代後,對各種新穎樂器和電聲樂隊也必須駕輕就熟,掌握它的音響特點和表現特徵。
電影歌曲是電影音樂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分主題歌和插曲,對推動情節和揭示情感有著重要的作用,極富感染力。
專業電影工作者最常用的辦法是雇一位作曲家,讓他為電影的不同場景作曲,但有時也啟用一些現成的音樂作品,可以是舊的,也可以是新的,只要獲得它的版權。電影音樂的作曲是安排在剪接好畫面以後,所以有時間的緊迫性,作曲是後期製作的最後一個創作人員。通常電影音樂綜合了導演的作曲家的意見,一旦標定了音樂後便開始創作,作曲家還必須了解影片在音樂製作方面的預算,控制費用不超支。使用流行樂作為影片音樂需要辦理版權許可證,這是個花錢的過程。有雄厚資本的劇組才敢問津。
入行途徑:
先入音樂那行再入電影音樂這行。不一定要科班出身哦,嚴肅音樂以外的一些地下音樂工作者也有可能為電影音樂作曲。

② 《勇敢的心》電影音樂分析

氣勢恢宏,跌宕起伏,情感真摯纏綿

——評析《勇敢的心》電影音樂

澳大利亞著名影星兼導演和製片人梅爾·吉布森的影片《勇敢的心》描寫了蘇格蘭古代戰爭,是一部史詩巨片,長達三小時。該片是1996年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最多的影片——其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編劇等三項主要獎提名和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和最佳剪輯等七項技術獎提名,此後,又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化妝、最佳音響效果剪輯和最佳攝影五項獎。該片最讓我動情的乃是影片中的音樂。

音樂中運用了蘇格蘭民族器樂,表現出音樂的質朴、純情動人。音樂激發了人們內心深處細微的感情變化,一段段優美的音樂更是催人心魄的讓人感動,使人的心神馳往那一片神秘的蘇格蘭土地。18首音樂作品緊扣電影劇情的變化,無論是如華萊士私定終身的溫馨場景,還是奮力搏殺的宏大戰場,都用溫情的蘇格蘭原駐音樂,或是回腸盪氣的弦樂表現的淋漓盡致。以下就是從電影音樂功能的幾個方面來分析《勇敢的心》的成功之處。

一、渲染氣氛

(一)、渲染地方色彩

伴隨著深邃、寬曠、幽怨、盪氣回腸、悲壯的蘇格蘭風笛,攝影機引導我們的視線穿越於蘇格蘭高地的如史詩般的景色之中:深藍色的山脈覆蓋著一層紫色的天空,天空的邊緣點飾著粉紅色的雲彩;自遠處看去,大大的鵝卵石自山巔渲泄而下,然後沖流入一片深綠色的草原;還有那到處分布的蘇格蘭湖泊,時時映照著穹蒼的變幻。在一片寬廣、黑暗的天空里輕吟著淡藍色的光輝。音樂與畫面天衣無縫的相反相成、潤物無聲,不留痕跡地交待了故事發生的時空。一段旁白又向觀眾說明了故事的發生的歷史背景。短短的不到3分鍾時間里,導演將畫面、背景音樂、旁白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了一種歷史沉重感的意境。

(二)、渲染環境氣氛

威廉的父親馬爾康與哥哥走進谷倉,發現六十具屍體那一段。「麥克安德魯斯……麥克安德魯斯!」馬爾康喊著。他們下了馬。音樂漸起,約翰舉起了一把砍柴用的斧頭,然後走到谷倉的門口,把門推開。聽不到裡面有任何聲音。這時陣陣的鼓聲,伴隨心跳的節奏,不禁讓人屏住呼吸,一同感受他們那時的緊張。突然,一隻鳥飛出谷倉,打破這一緊張的氛圍。馬爾康窸窣的腳步聲,又一次緊張起來。原來是小兒子威廉就站在谷倉的門口,正往裡面的屍體瞧。

威廉假意向殺死美倫的貴族投降那一場景,通過音畫的完美結合,體現了情節的張力。幾個騎馬的士兵手持長矛在四周巡視。威廉騎著一匹高頭大馬出現了。音樂起。(慢動作)威廉策馬緩緩向哨兵走來,馬蹄踩著地上的泥漿(特寫);躲在暗處的哨兵悄悄尾隨其後。音樂快,畫面慢,鏡頭快速在威廉、士兵、殺死美倫的貴族之間轉換。畫面與音樂的不對稱性,形成了強烈的藝術對比,從而營造了緊張、牽動人心的影響效果和畫面的沖擊力。(轉為正常動作)突然,威廉從背後抽出一柄三節鞭,打向軍官。還有一對比是環境聲響與背景音樂聲響對比,比如馬的叫聲,馬蹄落地濺起泥漿的聲音都被放大化,以動襯靜。表現了威廉過人的膽識和超人的機智。都在這3分多鍾場景中出色地表現出來。

二、抒發人物的內心情感

音樂就其本質來說,是最不善於表現視覺上可以把握的現實世界中有形的客體的,它的最大長處在於高度概括地表現人類最內在的心理體驗,微秒豐富的感情狀態。用音樂抒發人物的內心情感,更是電影藉助音樂的主要目的。①

威廉在參加父親葬禮結束後,遲遲不願離去,這時參加葬禮的一小女孩走到正在啜泣的小威廉面前,手裡握著紫色的薊花要送給威廉。威廉的眼睛望著小女孩的雙眼,淚水禁不住又一次流了下來,是因失去父親還是被小女孩感動而流,我想,這兩方面都有。這時候,背景音樂響起,深情而又富有浪漫、優美、哀怨的情調。從而表現出威廉失去父親後的憂傷和兩小無猜之間純真的相互關愛之友誼。無論環境怎樣惡劣,都不會阻擋住人們對愛情的渴望。這個旋律冥冥中蘊涵著對自由的嚮往。

事隔多年,他們又一次相逢。威廉回到故鄉,正好碰上一場婚禮,在婚禮上遇到了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不久他便認出那姑娘就是他父親葬禮上送他花的美倫。歡快、愉悅的《Wallace Courts Murron》音樂中,威廉在一個「小風細雨」的傍晚約美倫出來「轉轉」,雖然美倫的父母反對,但是美倫還是跑出家門,跳上威廉的馬,與威廉一同奔向美麗、 一望無際的綠意蔥蔥的大草原。空氣清新怡人。一群白色的鴿子從綠色的草地上飛過。歡暢、輕盈的蘇格蘭風笛再次想起,襯托出這對重逢男女激動、快樂的心情。威廉與美倫同騎一匹馬盡情地奔跑,起伏的山巒從他們身邊掠過。美輪美奐的蘇格蘭高地風景,輕快暖心的音樂,讓我們體會到爛漫的草地高原和浪漫的風情。離別時威廉送給美倫一錦綉,更顯示出威廉對美倫的真情。愛,是生命之源,生命為愛而存在,擁有真愛的生命才是完整的,有意義的。

三、深化影片的主題思想

每一部電影都有它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勇敢的心》的主題是「愛情」和「自由」。電影中的各種藝術元素,都是圍繞這突出主題思想而發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

例如一曲《Secret Wedding》,見證了威廉與美倫的秘密婚禮,沒有語言,只有緩緩流淌著溪溪泉水和連綿的山巒。在這里,只憑借音樂就達到了深化「愛情」這一主題的作用。讓我們在美輪美奐的美麗大自然風景之中體會他們纏綿、浪漫的愛情。

還有影片的結尾那一曲《Freedom》。當威廉使盡全身的力氣,張大了嘴,用最後的力氣高喊:「自——由!」的時候。鏡頭切換,史蒂芬痛苦地閉上眼睛……,伊莎貝爾也痛苦地閉上了眼……這是「愛情」和「自由」的主題都達到高潮。風笛以高亢的基調拉出了英雄的主題,威廉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看見了他日夜思念的美倫。這時兩個主題交織在一起,音樂激情且激盪。美倫走近威廉,動情地望著他微笑……威廉張開嘴微笑……斧頭落下來……威廉的手鬆開了,那塊手絹在空中飄舞著慢慢飛落向地面……這一閃爍著人性光芒的情節使影片展現出一種恢弘而又不失細膩的氣勢,從而把宏觀的歷史振盪和微觀的人性情感有機的融為一個整體。體現了書寫愛與自由的史詩。

整部影片3個多小時,但是音樂長達2小時多,音樂用量指數達到67%。如果按類型來劃分《勇敢的心》的話,它更像是一部愛情片。但是本片的音樂處理的相當漂亮。「有人說最好的電影音樂是聽不見的」,②美國的著名作曲家赫爾曼也曾說過:「音樂實際上為觀眾提供了一系列無意識的支持。它不總是顯露的,而且你也不必要知道它,但它卻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③的確,《勇敢的心》中的音樂就達到了這樣的效果。從而使觀眾在聽完近2小時30多分音樂也不覺得是畫蛇添足,令人厭煩。

本片的背景音樂還有一大特點:音樂類型大部分為時空氛圍型。導演通過富有特定的民族地域特點或時代特徵的旋律,民族的、古代的或特殊的樂器音色,民族的、古樸的節奏,對影片整體時空氛圍產生認同感。從而達到正如法國電影理論家讓·米特里所說「它可以造就有利於從心理上接受一部影片的聽覺環境,使觀眾適應一個夢幻世界,它彷彿把作品嵌入音匣之中,使影片與現實世界隔絕,還有利於感覺的遷移,而這正是希望觀眾做到的。」

③ 拯救大兵瑞恩音樂分析

電影《拯救大兵瑞恩》的節奏大多是暴風雨般的殺戮,真實而震撼。當留聲機的聲音流出時,它恢復了麻木的平靜。

當時上尉的隊伍決定留下來,和瑞恩的部隊一起守一座橋作為最後的退路,等待一支比他們人多得多的德國部隊。看來難免會有血戰。經過一番安排,他們在空盪盪的小鎮上等著兔子。

伊迪絲在法國頌歌後被搬到了戶外·皮亞芙的怨恨之歌漂浮在安靜的小巷裡。伊迪絲的歌曲在很大程度上被視為花都巴黎的象徵。

對於這些美國士兵來說,這意味著靠近他們的巴黎現在是他們的廢墟和遠離他們的浪漫。家鄉的愛人和親人,所有溫柔的回憶。

激戰前的和平,在這樣一首破碎的巴黎玫瑰般的歌聲中,特別充滿了緊張。厄本、客人和其他人談論女人,上尉和瑞恩談論家人和記憶。

他們的聊天,就像伊迪斯的歌聲一樣,充滿了溫暖和不祥的跡象,這種看似平靜的氣氛,像一裝滿弓的弓,觸動了心弦。

我真的希望這部電影能停留在這個美好的時刻。陽光灑在廢墟中,留聲機閃閃發光,士兵們的身影是金色的。



④ 如何分析影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音樂

音樂在作品中的劇作作用,是指音樂不僅是電影結構的一個有機部分,而且參與到情節中去,直接影響劇情的發展,推動劇作作用。

⑤ 如何分析音樂作品

最近在入門電影相關,加上以前選修課選過電影配樂,就大概談談電影中的音樂吧。分析一部電影中的音樂作品,可以從其起到的作用談起。

在電影中,很多時候音樂是沒有歌詞的,因此相當抽象、純粹。要務實地談音樂的「內容」,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像有歌詞的時候,音樂本身傳達的意義和情感比較明晰、具體。然而,對於一部影視作品來說,當音樂和影像有機結合時,意義更容易傳達。有一點要注意,影視音樂作品並不僅限於一首完整的歌曲(由人聲或樂器完整演奏),也指電影中應情節要求加入的配樂。一般的電影OST(Original Sound Track)中都可找到公開發行的配樂原聲。

電影音樂的理論變化很大,因此並沒什麼固定的賞析方式。

有人堅持電影音樂應有屬於自己的意義和尊嚴,甚至有人認為音樂應該主導影像。有一些導演提倡「純粹說明式」的音樂,這種音樂和影像的地位在影視作品中是完全相等的。比如一些經典的懸疑片中,一個人遭遇了緊急情況,或是一宗謀殺案在悄然進行中——此時此刻,演員的每一個動作(步伐、呼吸、神態變化等),其實都有相對應的音樂強調其懸疑性。比較經典的有Bernard Herrmann在著名驚悚影片《觸目驚心》(Psycho, 1959)中編制的「浴室殺人」場景配置音樂,極大地刺激了觀眾的聽覺,也成就了Herrmann這位電影配樂界殿堂級巨人。他自己說,《觸目驚心》三分之一的電影效果應歸功於配樂。

當然,也有人堅持,電影要以影像為主,音樂不可喧賓奪主。不過,大師級別的導演往往對電影音樂要求極高,因此也不惜重金和優秀的作曲家聯手。導演本身不一定要對音樂內行,他只需要認清電影某個部分需要的戲劇性就行了。至於如何將戲劇性融入音樂,就是作曲家的事了。導演和作曲家的合作關系不一而足,有的作曲家是看了粗剪(rough cut)之後立馬開始寫,有的則是看完細剪才動筆。大多數歌舞片的導演都是在開鏡前就與作曲家合作完成了片中音樂的製作,開拍前事先在錄音室錄好了,再拿給演員對口型。

電影音樂的具體作用有很多:

1. 在電影字幕升起時的音樂宛如序曲,能代表電影整體的精神和氣氛。

2. 某些音樂能暗示環境、階級或是種族群體。

約翰·福特(John Ford)的西部片擅用簡單的民歌,比如《紅河谷》(Red River Valley)被用於《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 1940)中,或19世紀西部開拓時代的宗教贊歌如《Shall We Gather At the River》。這種帶有濃厚鄉愁意境的音樂通常以開拓者的樂器演奏(如哀傷的口琴或某種手風琴之類的)。義大利電影也擅於運用抒情或情緒豐富多彩的曲調來反映其歌劇傳統,特別是Nino Rota創作的作品,最具有代表性的如《教父》(The Godfather, 1972)。

3. 某些音樂可以預示即將發生的事,讓導演能事先給觀眾一個心理上的警示,經典作品不得不再提到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驚悚懸疑片,通常都配上帶「焦慮性」的音樂,有時往往是虛晃一槍,有時卻爆發為一個高潮。

最經典的莫過於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Jaws, 1975)中鯊魚主題的配樂,堪稱史上最佳,這塊要詳細講講。鯊魚出現的主題其實結構比較簡單,也就是一兩個音一再反復,但是加上漸進層遞和由簡入繁的編曲手法,成功詮釋出大白鯊的冷血窺伺、神出鬼沒,和導演在攝影手法上以大白鯊為主觀的運鏡手法相結合,搭配出強烈的藝術風格和電影效果。

順便說一句,記得當時上課時老師還給我們聽了一下兩段不同的配樂,即「虛晃一槍」和「大白鯊出沒」,雖都製造出緊張效果,但其中節奏上的微妙差別,揭示著迥然不同的「下一秒會發生什麼」,然而觀眾的情緒已被撩撥起來,完全被影片的節奏所控。

不同樂器的使用在《大白鯊》一片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Chrissie's Death》是影片一開場時,一名少女遭到鯊魚攻擊時的配樂:一開場時豎琴輕撩漫撥,白鯊的主題穿梭其間,隱約透露著一股神秘與殺意,緊跟著弦樂狂卷出突如其來的攻擊,雖然攻勢暫歇,然而驚魂未定,即刻一波又起,急鼓如雨中,少女遭到大白鯊無情的吞噬,最後一切歸於平靜,幽靜的海面上曙色初現,彷佛什幺也不曾發生過。然而一股未知與不安,卻在海潮深處回盪不已。豎琴是威廉斯在《大白鯊》中運用得很有感覺的樂器,流轉滑動的撥弦音色,很能詮釋出海洋的無垠多變,以及浪潮起伏間潛藏的狩獵與窺伺。《The Underwater Siege》中豎琴的運用更是令人驚艷,這一段音樂描寫白鯊攻擊捕鯊籠中的海洋學者,氣氛來勢洶洶,威廉斯舍棄以常見的管弦模式,來表現這一段猛烈且驚心動魄的襲擊,反而使用豎琴這種音質向來讓人覺得柔美的弦樂器,以洶涌如潮,一波接著一波的急弦,翻騰出綿密激烈的攻擊,佐以緊湊的打擊和回盪的銅管音效,將深海中的人鯊纏斗描繪的千鈞一發,令人屏息。
4. 很多情況下需要影片中角色約束或隱藏情感,音樂也常能暗示人物的內心狀況。這一點就不贅述了,是很常見的展現人物心理活動的藝術手法。

5. 音樂可控制情緒的轉換,也能使主導的情緒中產生或造成相反的效果。

在約翰·休斯頓(John Huston)的《鐵血雄獅》(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1951)中,主角在非理性的突發狀態下,從垂死同伴手中奪取旗子,投入激烈的戰斗中。為強調這個年輕人的愛國之心,配樂利用了美國軍歌的激昂。南北戰爭時,南方軍的掌旗兵受傷了,因痛苦而跌跌撞撞,旗子也破破爛爛,此刻,音樂轉成痛苦的輓歌,並逐漸轉為Dixie(美國南北戰爭時,南方流行的軍歌)的怪異扭曲版。主角原本激昂的鬥志掩蓋了受傷的痛苦,但因為音樂的轉換,觀眾和主角一樣,突然陷入了可怕的頹喪中。

相反地,像在影片《邦妮與克萊德》(Bonnie And Clyde, 1967)中的一段搶劫戲卻使用了鄉村式的五弦琴音樂,場面十分輕松有趣。很多影片中也常看到戲劇性不強的片段(如男女在街上漫步),卻配以天馬行空的狂想曲風,音樂濃烈、節奏輕快,與劇情產生巨大的反差。

6. 最後,也是最常見的一個作用,代表角色的個性,或者影片的主旋律。一首歌火了,帶動整部電影也火了,甚至於很多年以後,當人們談起這部影片時,經久不衰的是旋律,更是伴隨著旋律的那段記憶。好的主題歌往往勝過其片子本身,也往往是片子的濃縮。常見的還有「老歌新唱」,如Celine Dion和Clive Griffin為《西雅圖不眠夜》(Sleepless in Seattle, 1993)翻唱的上世紀40年代的老歌《When I Fall in Love》,更添韻味。

電影中的音樂作品用得是否恰到好處,是否別出心裁,只要以上的幾點起了作用(倒不一定是反映出導演的匠心獨運之處,但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從視覺和聽覺上給觀眾以共鳴與刺激,就可以說該音樂作品從某種意義上「傳達了意義」。

⑥ 電影《賓虛》的音樂分析

<賓虛>(好像也叫<十誡>)描述摩西與他的門徒猶太人逃出埃及法老王奴役的經歷;摩西沉著鎮定,憑著對主的信心拯救了以色列人。
主題曲是<出埃及記>吧.我聽過兩個版本的.其中一個是馬克西姆鋼琴般的,大氣磅礴,聽的時候不禁就聯想到摩西依靠神的力量大海辟出一條大道的場面.
另一個大概就是電影原聲了,很輕快,能夠聽得出人們對安靜生活的嚮往.千百年的顛沛流離,千百年的奮斗抗爭,千辛萬苦磨滅不掉他們自由的夢想,千難萬險阻擋不了他們的建國的腳步。沖出埃及,去理想的彼岸——巴勒斯坦,建設猶太民族美麗的家園。以色列人在神的帶領下,沖破艱難險阻,從法老手下離去,不是「逃走」而是幾百萬人浩浩盪盪,揚眉吐氣的出發!埃及人害怕以色列人,所以當以色列人離開的時候送他們金銀。
<出埃及記>是以色列民族史的一個更新,從此以後他們不再做奴隸了,而是成為神的王子。因為「以色列」的意思就是「神的王子」。如果你認真的讀過「聖經」,你就會真正體會出埃及記的那種驚心動魄的力量和脫離壓迫的釋放感。音樂中透射出悲壯、蒼涼、深邃,還有一股激勵人的鬥志!讓人感受著以色列民族千百年為自由斗爭的歷史滄桑!
音樂帶給我們的並不僅僅是聽覺上的享受,還有內心的。

⑦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的音樂分析 !

《肖申克的救贖》,音樂中帶來的希望和信仰

曾幾何時,美劇《越獄》在中國紅極一時,當時在網上也聽說過《肖申克的救贖》是電影版的《越獄》,或許當時是《越獄》太火,又或者因為我當時還沒看過該片,但現在想想,覺得只怕說《越獄》是電視劇版的《肖申克的救贖》更合適。
在1994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雖然《肖申克的救贖》最終敗給了《阿甘正傳》,但《肖申克的救贖》卻已在很多人心中成為了經典,影片的故事結構已不必再多說,演員精湛的表演也已經被許多人所稱贊,影片主題更是被無數影評人和觀眾講的爛熟,但是這里,必須要提到的是影片的音樂。
雖然我喜歡音樂,但是我對音樂並不精通,我聽不出一首曲子是用什麼樂器所彈奏,更不用說一首歌曲跨了幾個音階什麼的,但是音樂一旦放到了電影中,它就已經成為電影的一部分,很多時候電影音樂的好壞會影響到一部影片的成功與否,因為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陪襯,很多時候演員演出來的故事未必好,甚至鏡頭的表述的劇情未必精彩,而用音樂來說出下面的故事卻往往能達到一個好的效果,我們可以把之稱之為「音樂敘事」。
在電影中用音樂敘事已經是再常見不過的了,一些學者也已經看出了音樂和電影中的必然聯系,如今,隨著電影業的發展,影視原聲也越來越讓影迷們喜愛,我們發現,一部好的影片中,必然會有好的音樂。
所以,從第三屆奧斯卡開始,設置了最佳音響效果的獎項,而到了第七屆奧斯卡開始,最佳音樂的獎項也被獨立了出來,由此可見,音樂已經成為電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面說了那麼多,影片《肖申克的救贖》雖然在第六十七屆奧斯卡上沒有獲得任何榮譽,但想想,《阿甘正傳》、《埃德伍德》、《獅子王》、《通俗小說》那麼多優秀作品與之爭鋒,但最終依然能成為經典,除了影片主題、演員的表演,還要歸功於音樂的功勞,影片中聲樂與鏡頭的完美結合,早就了影片不朽的傳奇。
影片從最一開始,就利用音樂和蒙太奇的效果來營造緊張的氣氛,那首看似輕松歡快的音樂,卻反襯出人物緊張的心理狀態,隨後而起的音樂則進一步起到了渲染氛圍的作用。當然,這是音樂敘事中極為常見的用法,而當Andy入獄時那首聽似悲壯的音樂,配合著監獄的鏡頭,顯得那麼沉重。在影片後面我們可以發現,監獄中的許多人已經被體制化,除了監獄他們不知道能做些什麼,他們已經不再適應外面的生活,在監獄中,他們是快樂的,那是他們的家園,導演正是用這樣的音樂來為之嘆息,為之哀嘆。
當然,這也算不上影片最為精彩的地方,盡管到Brooks出獄後的那段音樂煽情了一把,讓人為老Brooks的遭遇感到惋惜和嘆息,但是依然比不上影片第六十七分左右開始的Andy在獄警辦公室播放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那段出彩,監獄,一個禁閉的空間,哪怕是當你在中學上課時校廣播站播放這樣一首歡快而激情的歌劇音樂時是怎樣的心情?更何況是在監獄這樣一個特殊的環境中,有人說「這個片段看似平靜如水,但實則激情四射,殺傷力極強,最能使你兩眼發熱」,我絕對同意這樣一個說法,看看Andy在播放這出歌劇時囚徒的反應和表情你就該知道,這樣一首曲子對於生活在監獄中被許些體制化了的囚徒是怎樣一種激勵,而對於被基本體制化了的犯人來說又是怎樣一種打擊。這首《費加羅的婚禮》在這里不僅僅是一出歌劇,更是一種希望,當監獄長不斷敲門讓他關掉留聲機的時候,Andy反而將聲音開大,直到獄警破門而入,強行關閉了留聲機。縱觀整部影片,我們發現這就是Andy的性格,外面給的是壓力,壓力越大,Andy的希望就越大,而獄警強行關閉留聲機,則是從側面反映出獄警和監獄的作用就是斷絕你的希望,如果說老Brooks是囚犯體制化的代表,那監獄就是一座把人體制化的牢籠,我們可以把之誇大到一座城市,甚至一個國家,而其統治者就是要把他們統治下人民的希望給摧毀和斷絕,這樣人民才能當一個順民,他們的統治才更加長久。正如RED所說:「希望?我告訴你朋友,希望是很危險的東西,希望會讓人瘋狂,它在這沒用。」
其實我很想說一句,導演很壞。什麼意思?在影片第一百零九分鍾左右,監獄長吹著口哨離開辦公室,留下Andy一個人,接著Andy回到牢房,熄燈,在黑暗中摸出繩索以及RED凝重的表情,影片在這里使用了一段聽似悲壯的音樂,加上背景環境音的雷電聲,給人營造了一段Andy即將離去的感覺,這里說的離去並不是影片的結果,因為通過RED的旁白給人以Andy受不了壓力而自殺的誤解。前面我說過,Andy的性格是壓力越大,希望越高,有希望的人,怎麼會自殺呢?答案很快就被揭曉了,就在次日造成獄警照例查詢人數的時候,發現Andy失蹤了,既然影片的類型決定了Andy不可能羽化登仙,只能說明他是越獄了。是的,導演正是使了這么一個小小的壞,用了一段聽似悲壯的音樂把影片過渡到了高潮的階段,也通過這樣一段音樂來表現了Andy逃走的決心。所謂「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多麼悲壯的詩句,卻體現出了壯士們的決心,Andy也一樣,也正是在這樣一個悲壯的氣氛中下定了決心。所以在後來Andy成功逃離出肖申克監獄的時候,那段激情令所有人感動,更讓人意識到了希望的重要性,也成就了Andy這一生的傳奇。
是的,有人說《肖申克的救贖》講述的是生活,雖然在奧斯卡角逐時輸給了講述夢的《阿甘正傳》,「生活比夢簡單,但是生活遠比夢殘酷」。《肖申克的救贖》是一個傳奇,更是一部經典,不僅僅是因為「生活遠比夢殘酷」的主題,不僅僅是編劇巧妙的設計了故事,我想,音樂的運用也該是傳奇和經典的一個重要因素。

⑧ 音樂結構的電影音樂的結構

電影音樂的結構是建立在電影音樂與電影的總體關系基礎上的。
兩種結構類型:框架型結構和點描型結構。 概念:指電影中,由主題音樂作為全劇音樂的框架,對全劇內容進行關照和概括,並做貫穿和發展的一種結構類型。
適於承載重大的題材與體裁,音樂往往承載著比較豐富的內涵與內含。經常使用主題音調的貫穿、發展和變奏手法。
兩種類型:由主題音樂引申發展和由主題歌引申發展。
1、主題音樂引申發展的框架型結構
是電影音樂發展過程中最先出現的結構類型。也是目前電影中最常見的結構。
一個或者多個主題音樂貫穿全劇。往往代表著電影當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地點或者情感線索。
單主題結構、雙主題結構和多主題結構
a、單主題結構
概念:指電影中只有一個作為框架的主題音樂,她做為音樂的核心貫穿全劇。
範例分析:《紅色小提琴》
「安娜主題」:
一、克萊蒙納的神秘凄楚
二、維也納的清新典雅
三、牛津的浪漫狂野
四、上海的壓抑哀傷
五、克萊蒙納的平靜安詳
b、雙主題結構
概念:指電影中具有兩個作為框架的主題音樂。這兩個主題往往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在劇中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範例分析1:《卡薩布蘭卡》
一、歌曲「As Time Goes By」,作為影片的愛情線,代表著男女主人公里克和伊爾莎之間難以割捨卻又不得不割捨的愛情;
二、法國國歌《馬塞曲》,作為影片的政治線,代表著來到卡薩布蘭卡的各國居民,特別是地下黨成員,對納粹暴行的反抗和斗爭的決心。
範例分析2:《時光倒流70年》
一、《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代表著麥肯娜與科里爾冥冥之間存在的一種聯系,比較含蓄;
二、時光倒流主題則是二人愛情的明確寫照,顯得更加直白。
c、多主題結構
概念:電影當中有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的作為框架的主題音樂,它們各自代表著劇中比較重要的角色或者情緒色彩。
多主題結構是框架型音樂結構中最為常見的結構模式
範例分析1:愛德華大夫
(1)序曲和終曲的使用
A、B、C主題的使用向觀眾預示著影片圓滿的結局。
(2)字幕音樂的使用
引入新的音樂元素D,讓人不寒而慄。E主題作為過渡的音樂使用。
(3)場景中的音畫同步
場景音樂直接來源於主題音樂,在音畫同步配置的過程中完成了主題的貫穿和發展。
(4)音樂的持續使用
音樂持續的時間很長,跨越好幾個場景,根據影片的內容按照主題音樂為框架形成各種變化。
(5)高潮中的音樂使用
每一個主題在出現時都有一個明確的情感意義。影片中需要表態特定情感或氣氛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拿來用。
《愛德華大夫》的七個主題
Theme A:
輕快活潑
Theme B:
中性
Theme C:
愛情主題
Theme D:
偏執主題
Theme E:
過渡連接
Theme F:
含蓄愛情
Theme G:
兇殺主題
範例分析2:《藍》
由於存在多個主題音樂,因此採用多主題音樂結構的影片往往會具有類似交響樂的音樂布局。主題音樂、場景音樂,甚至影片結束時的音樂都會成為音樂整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1)與人物命運相關的幾個主題音樂
表現朱莉悲劇命運的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主題音調:
朱莉丈夫創作的協奏曲帕蒂斯主題,代表朱莉丈夫的精神存在:
奧利夫創作的主題音樂:
(2)與眾不同的「空鏡音樂」
在影片中,導演經常反常規的用長達數十秒的黑鏡去凸顯音樂,音樂既是被鏡頭托出,實際上又是在延伸著畫面,與情與景都是渾然天成。
(3)概括與發展性結尾音樂
結尾音樂是高度抽象和高度概括的比喻,結構類似採用奏鳴曲式的交響樂的尾聲。
從合唱開始,先後出現了居中人物的畫面組接,似乎在概括影片中發生的故事。
長達2分鍾的帕蒂斯主題和朱莉的頭部特寫不僅是回顧,似乎還暗示著一個永遠無法解開的心結。
女鄰居善良的親情、同情心和對自己職業的特殊解釋是否也是一種人生。
吹笛人與朱莉的人生似乎有著天壤之別,但為什麼屢屢出現在朱莉面前,有什麼必然聯系?
……
另外:
如果影片的主題音樂是具有哲學情懷的主題音樂,或者是具有某種象徵性符號作用的主題音樂,那麼該主題音樂和場景音樂之間的區分就不是非常明顯。這時影片的音樂結構仍然屬於主題音樂發展而成的框架型結構,只是主題音樂是站在一種更高的層次上對影片進行關照而已。
主題歌引申發展的框架型結構
作為電影概括提點劇情的音樂形態,主題歌在旋律上有兩種形態:
一種是主題歌的旋律作為全劇的音樂主線進行貫穿發展,並與具體的場景音樂相結合,這時主題歌的旋律的作用實際上就等同於主題音樂;
另一種形態則是主題歌的旋律與影片當中具體的配樂無關,卻能夠用它所營造的氣氛為影片營造一個整體上的藝術框架,而在故事情節發展的過程中,音樂主要是點描型的場景音樂。
a、主題歌旋律貫穿發展式的框架型結構
採用這種結構的電影,其主題歌旋律的作用與主題音樂一致。或者說,主題歌就是若干主題音樂連接到一起,加上歌詞形成的。
b、主題歌旋律不參與貫穿發展的框架型結構
電視劇中的主題歌在多數情況下不作為主題音調來進行貫穿發展,著重考慮用歌詞的意境來統領全劇。但當每一集在播放的時候都能夠對主題歌進行一次重復,因此主題歌旋律實際上也起到了貫穿全劇的作用。並且往往還會出現一些具有部分貫穿性的、代表特定形象與情感的音樂,這也是對作品音樂形象統一化的一種彌補。 概念:電影的音樂當中沒有一個能夠占據核心地位的主題音樂,劇中所有的音樂幾乎都是為獨立的場景而專門創作的場景音樂或插曲,或者是過渡性的轉場音樂,以此作為點描來為電影添彩增色。
以修飾方法來分,點描型的音樂結構可以分為四種:情節性點描、過渡性點描、色彩性點描和綜合性點描。
情節性點描
概念:電影中的音樂能夠參與到場景當中,從而帶動情節的發展,營造氣氛。
特點:「惜樂如金」,但一旦使用音樂,就要讓它發出異彩。所以往往出現在以情節取勝的電影里。
過渡性點描
概念:電影中的音樂基本不參與到情節當中,只起一個場景過渡的作用。
特點:音樂的比重較小,每段音樂也比較短,只把音樂作為一種轉場的手段來應用。
色彩性點描
概念:是點型結構當中最為常用的一種音樂點描方式。
特點:音樂的類型比較豐富,音樂的使用量也比較大,其作用類似於音響,因此在許多的動作片和科幻片中比較多見。
範例分析:《黑客帝國》
影片的音樂用量很大,達到100分鍾。且構成極為復雜,包括傳統的管弦樂器、電聲樂器、合唱、MIDI合成合成音樂,以及其它特殊樂器。
此影片配樂追求的不是旋律性,而是動態和節奏的變化。
音樂和音響合二為一。
綜合性點描
概念:大部分採用點描型音樂結構的電影作品,都會含有情節性、過渡性和色彩性點描音樂。如果很難區分哪一種點描性在其中占據主導地位,我們就可以將其音樂結構稱為綜合性點描結構。

⑨ 《霸王別姬》電影 聲音創作分析

影視音樂分析
------《霸王別姬》

影片《霸王別姬》講述的是程蝶衣(小豆子)的一生,可以說是傳奇的一生。幼年時被母親切去手指賣進了戲班子,開始了地獄般的訓練,而後幾經波折的成了一個角兒。本以為可以與大師兄段小樓(小石頭)永不分離,可以唱一輩子的《霸王別姬》,無奈世事難料,蝶衣生於亂世,他處在中國的混亂時期,一生坎坷,清朝末期,他初登檯面,卻被一個退了職的老公公侮辱;抗日時期,他為救段小樓,給日本軍官唱戲,卻促使段小樓與青樓女子菊仙成親;抗戰勝利,他因當初的幾出戲被當做漢奸抓去審問;文革時期,他被批鬥;『四人幫』粉碎後,他也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死法就如同他的人生一樣悲劇卻又唯美,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用自己的人生唱出了《霸王別姬》,自殺在段小樓的懷中,正如虞姬在楚霸王面前自盡一樣。
影片的配樂很是精彩,它們突出人物性格,渲染電影氣氛,調動觀眾情緒。其中多處音樂更是由中國京劇院樂隊和中國中央樂團演奏。
以下是我對本片音樂做的幾點簡單賞析:
本片採用的是倒敘手法,片頭是『四人幫』粉碎後,程蝶衣與段小樓二人闊別二十餘年後的再次合作,經過與戲台管理員的寒暄後,京劇所獨有的吹奏樂想起,尖銳卻又婉轉,伴隨音樂回到了蝶衣幼時。抖嗡的聲音表現了當時蝶衣心裡茫然。
母親為讓蝶衣如戲班剁了他的第六指時,低沉的鼓聲和抖嗡聲的再度響起直到京劇獨有的拉弦樂響起都暗示了蝶衣與戲劇無法分割的一生孽緣,此刻所渲染的緊張氣氛與此後蝶衣短暫的被欺,表現了蝶衣心理的巨大變化。
這抖嗡聲充斥整部影片,每當影片人物心裡壓抑時,總會響起這聲音,不斷地提醒著過去。
同樣不斷出現的還有學徒時期的練聲曲兒,小曲兒雖然悲傷婉轉卻有字有據,且鏗鏘有力。正如程蝶衣的一生,雖然坎坷無奈,卻從未放棄戲曲、放棄尊嚴,在我看來當他念出「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時,不但不是他放下了尊嚴,而是他真正的擔起了責任,擔起了自己的選擇。
不可少的還有那小堂鼓的聲音,雖然輕巧,卻聲聲敲在心坎兒上,從第一次說出自己是女嬌娥到段小樓在青樓鬧時候,都表現著主人翁內心的變化,正如這堂鼓聲一般,看著是波瀾不興,心裡卻是洪流激盪。
而與小堂鼓相對的是吹管樂,悠遠流長,正面表現了蝶衣那看透一生的心境,並不是心死,而是麻木了,等著被再次喚醒。
自小豆子和小石頭合唱第一出《霸王別姬》起,本片正式的切入了主題,京劇《霸王別姬》唱的是楚霸王的俠骨柔情,唱的是虞姬的從一而終、不離不棄。而正是這一唱,招來了張公公招來了袁世卿,也招來了程蝶衣的痛苦一生。
小豆子被招至張公公那裡時,響起了樂隊奏的喜慶音樂,與小豆子所受的侮辱形成強烈對比,影片中多次出現這種現象;在蝶衣為日本人唱過戲後,圍牆之內,依舊是歡歌艷舞,而圍牆外,段小樓看不起程蝶衣的獻唱;在解放之後,全城響徹《歌唱祖國》的大合唱,而蝶衣卻在一點點的失去所擁有的東西;包括在後來小四取代程蝶衣時,台上唱的隨時《霸王別姬》,可是因為台下的叫好聲兒,依舊對比了蝶衣當時的悲痛;就算是蝶衣再去張公府時是喜氣的,可隨著那聲「冰糖葫蘆」勾起蝶衣對小賴子的回憶,依舊伴有那麼一絲憂傷,這種不對稱的藝術表現手法,恰恰呈現了主人翁對世事不公的無奈、憤怒與妥協。
小豆子從雪天抱回嬰兒小四時,響起的音樂伴著撞鍾聲,帶著濃重的時代感,那是清末民初獨有的悲涼曲調,有著清宮大院的蒼涼,又有著一絲動亂時期的『靡靡之音』,此曲調彰顯了蝶衣心中初明事理的震驚,悲愴。
到了電影後期,讓人不能忽略的還有那滿載著時代感的革命歌曲,這首《歌唱祖國》的出現似乎就是為了諷刺戲中人物,當小四與蝶衣吵架離家時,邊跑邊唱的這一首;菊仙被段小樓背叛後,穿著紅袍上吊時,收錄機里播的依舊是這《歌唱祖國》;到了最後,蝶衣自殺時,堂上響起的,不是別的正是那首《歌唱祖國》。

⑩ 《八月迷情》電影音樂分析

音樂源於生活,溶於生活,細心品味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音樂,就如小男孩剛出孤兒院聽到的地鐵,叫賣,風,交通車輛等各種聲音,暗示這他的不測未來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可是小男孩卻以很好的心態去聆聽這些嘈雜的聲音,將他們編成一首屬於他自己心中的旋律,音樂由心生,學會聆聽MUSIC IS ALL AROUND US, ALL WE HAVE TO DO IS LISTEN.

音樂是上天賜予的禮物,任何人不論種族,宗教信仰,任何價值觀的人當他們聽到音樂,只要稍微細心去聽,都回被它感化,想裡面頻繁出現的黑人音樂,說唱音樂,甚至還有敲擊吉他亂彈出來的音樂,流浪者的音樂,正規皇家音樂學院的音樂,都是一家,都將人們帶到一起,這也反射了最後大團圓的完美結局。

這是我自己的一點點感受,真的好喜歡八月迷情這個電影
好喜歡。。。。

閱讀全文

與電影音樂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浮夢電影手機在線看 瀏覽:474
哪些電影中女裸體 瀏覽:96
如何使用電影中的故事元素 瀏覽:278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電影院座點陣圖片 瀏覽:5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片頭 瀏覽:149
怎麼在西瓜視頻發電影直播 瀏覽:765
哪裡可以看韓國電影血斗 瀏覽:258
百年樹人電影微電影大賽方案 瀏覽:295
禁閉島在線電影免費播放 瀏覽:595
魔電影能在哪裡看 瀏覽:411
我想看愛國電影有哪些 瀏覽:842
西班牙老牛愛情電影有哪些 瀏覽:463
倒霉熊第二部全集電影下載 瀏覽:897
庶女電影完整版 瀏覽:988
上海山西電影院在哪裡 瀏覽:937
2021電影排行票房 瀏覽:365
電影報復在線 瀏覽:352
哪裡能看到微電影媽咪 瀏覽:368
科技電影天堂 瀏覽:778
雨天傷感電影片段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