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紅衣少女是不是革命電影
紅衣少女不是革命電影
紅衣少女的劇情簡介 :
女高中生安然(鄒倚天 飾)聰明爽朗,能理解深厚博大的情感卻不甚了了生活中與利益相關的瑣碎規則,她堅信「正義感和誠實」是做人的准則,在班主任語文老師韋婉的課上當眾指出了後者教學錯誤,然而同學們並不支持她。
米曉玲和劉東虎是和安然走得比較近的同學,他們也有自己的不如意,和安然「姐們」相稱的米曉玲因為家庭原因不得不放棄學業改做售貨員,同住一棟樓內的劉東虎父母情感不和,面臨著家庭的解體……班長祝文娟為人明哲保身,卻很受班級上下歡迎。
安然的母親為家庭放棄了自己的專業,長年的刻板生活讓他滿腹抱怨,督促安然為高一的三好學生名額努力,因為這事關女兒前途……父親(朱旭 飾)思想開明,卻因不願用自己的畫作迎合外界需求而不得志。家裡最愛安然的姐姐安靜(羅燕 飾)借職務便利發表了韋老師的蹩腳詩作來換取安然提名三好學生的資格……
八十年代中期,一個普通家庭作為時代的剖面,透露了人性在經歷特殊時期之後的斑斑印跡。
本片獲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和第八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根據鐵凝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改編
2. 韓國電影 一個紅衣少女吸著煙,太牛了,是什麼電影,女孩叫什麼
《陽光姐妹淘》,確定望採納
3. 有一個韓國電影 女主角叫米娜 那個電影叫什麼
應該是《人形師》這部電影。
《人形師》又名《玩偶師》,是一部鄭勇基執導和擔任編劇,由金有美、林恩京等聯合主演的一部韓國恐怖片,影片於2004年8月6日在韓國上映。影片講訴了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
影片的故事可以說是相當簡單的,非常容易理解。60年前一位男子為未婚妻做了一個一模一樣的人偶,可嘆而又悲劇的是這個人偶有了靈性,喜歡上了主人。男子的未婚妻被人殺害,而男子卻被懷疑成是兇手,被人們動用私刑悲涼的殺害。
職業介紹
所謂「人形師」,大概上可以理解為「給人偶設計造型並製作人偶的師傅」。「人形師」和通常所說的「木偶師」不同之處在於「木偶師」還包括了用提線拉著木偶表演的人,而「人形師」只是製作人偶。
4. 當年擊敗《高山下的花環》獲大獎 這部尖銳大膽的寶藏電影 你看過嗎
穿越時空的鏡頭,讓我們重溫80年代的一部尖銳而大膽的電影經典——《紅衣少女》。影片由才華橫溢的陸小雅導演,憑借鐵凝的小說原著,塑造了主角安然,一個穿著紅襯衫的少女,她的純真坦誠猶如一道亮光,照亮了那個時代的角落。主演鄒倚天和羅燕的精湛演技,讓這個角色在觀眾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安然,一個性格直率的女孩,她的不完美卻因對個性和正義的堅持而顯得與眾不同。在那個年代,她的真誠生活態度成為了一種獨特的存在,卻也帶來了不少困擾。她的姐姐安靜,象徵著舊觀念的犧牲,將改變的希望寄託在安然的身上。影片通過安然的故事,探討了堅守內心與真實生活的價值,以及「格格不入」與「獨特」的代價。
電影的高潮部分,安然憑借姐姐的助力,通過機智但帶有反思的「暗箱操作」爭取到了三好學生的榮譽。導演陸小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安然觀察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獨特的眼睛。她拒絕虛偽的榮譽,堅守真實,這一幕使她在那個復雜的社會環境中顯得尤為耀眼。安然的角色塑造,使得電影《紅衣少女》在1985年一舉獲獎,打動了無數觀眾的心。
盡管與《高山下的花環》在評分上有所差異,但兩部影片都以其真誠和動人的情感共通之處,成為了觀眾心中的寶藏。《紅衣少女》不僅是一部成功改編的電影,更是對教育和成長的深刻反思,角色性格的多樣性使得故事更為豐富。每一個觀眾都能在安然的身上找到共鳴,她是一位平凡中的英雄,用真我對抗世故。
《紅衣少女》雖已過去多年,但其對純真與現實沖突的刻畫,至今仍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電影中的插曲《閃光的珍珠》如同希望的燈塔,提醒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那份對真我的渴望。讓我們一起在《紅衣少女》的世界裡,尋找那份不被世俗所束縛的勇敢。在評論區,我們期待與您分享對這部電影的感悟和懷念。
5. 電影《紅衣少女》分析
你的品味值得贊賞。安然是一個新人形象,具有時代的特色。從給人更多一點東西上講,它比《高山下的花環》要強。這是我對《紅衣少女》的總的評價。
新人並不一定是個完人。安然是一個善於思考的非凡的少女,具有開拓精神。比如,她敢於穿沒有紐扣的紅襯衫,這既是表現自我,也是需要戰勝自我的,因為並非每個人都能想穿而又敢穿出來的。其實,不管韋老師在班上做不做手腳,安然都不大會被評上「三好」,盡管事實上她是完全夠格的——這有世俗的社會原因,韋老師也不過是這個原因的產物。對此,安然很痛苦,很失望,也很委屈。在回家路上,表現她在白楊樹林的那一場音響反思與閃回,正是她這種委屈心理的准確表現。經過反思,她認清了班上的形勢,不安然的安然安然了,內心有了一種超脫(這里,編導用了一組在安然面前匆匆走過行人的鏡頭來暗示),所以回到班上她會表示「明年再爭取」。這種超然的高姿態我很欣賞,體現她已求得了一種心理平衡。當然,她原本的想法也是不能不向韋老師講清楚的,以說明這並非等於她的妥協!
她到白洋淀去玩,表現她和大自然融合一起,很深刻。其中,用景寫情,用主觀音響寫心理思緒,鏡頭處理有一種意識流的味道,有點朦朧,似匪夷所思,很不錯。這實際是一場歸真返樸的自然啟示錄,她的純朴的自然性格心理在大自然的純朴本色面前得到了驗證。
安然形象之可愛,的確使周圍人黯然失色。因為這個形象的發現很難得,所以我覺得即使因此犧牲一些其周圍人的形象也是值得的。她與離校的米曉玲在教室依依惜別一場,在校園歌曲襯托下,把校園氣氛(用了一些精彩的空鏡)作為一種人化為集體意識的親切感、留戀感渲染得足以使每一個有過校園生活經歷的人掉淚。安然是何其富有同情心,何其能理解人啊。所以,她自然也要求別人能同情並理解她。這正是安然性格心理的邏輯與特質。這是真實的。因此,我認為影片的主題其實是藉助真誠在呼喚人與人之間在心靈深處互相溝通。
人作為具體的人都是單個的,但本質上又是社會的,如何越過這種孤獨而融入社會的整體,恐怕是人類永遠值得研討的課題。我覺得影片更深的哲理,似乎是從安然身上來傳達出一種當代社會某種人的獨特的孤寂感以及他們為克服這種孤寂感所進行的可貴的但卻有點悲劇色彩的努力。在安然身上不僅有一種自然可愛的純真美,更有一種理性心理的悲劇美。編導的這種對人的心靈深處的纖細微妙的體察與洞悉,標志著中國電影創作的成功在一部分新進中青年編導群中已進入到一種更高一級的層次。陸小雅的《紅衣少女》確實不同凡響,它是一部可以堪稱具備心理現實主義風格的傑作。
6. 電影《紅衣少女》講述的是怎樣的一個故事
影片《紅衣少女》根據鐵凝的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改編
影片介紹--來自網路
安然像個「假小子」,有人喜歡她,有人討厭她,在她身上體現著時代的印跡和未來的光輝。姐姐安靜理解這個16歲少女的心。安然上高中後,安靜給妹妹買了一件大紅襯衫,安然穿上神氣極了。
安靜的性格和妹妹不一樣,是個深沉柔弱的姑娘。姐妹二人感情篤深。安然最怕姐姐結婚。除了姐姐的婚事,安然還怕每學期末的評"三好"。連續三年評上三好學生的,考大學時可以得到照顧。安然聰明、刻苦、成績優良,熱情積極、關心同學,照理說要評上三好不成問題,而她卻感到沮喪,沒有信心。原因在於她曾得罪過班主任韋婉,並揭穿了班長祝文娟的虛偽。
姐姐安靜了解到妹妹的苦惱便去拜訪安然的班主任、她昔日的老同學韋婉。韋婉出於世俗的偏見和對安然的忌恨,片面地向安靜介紹了安然在班級中的種種"壞"表現,並特別強調,安然"現在打扮起來了,還穿了一件紅襯衫,這是一種跡象,要引起注意"。一場圍繞"評三好"引起的思想沖突由學校帶到家庭,打破了這個家庭的正常氣氛。對於姐姐的窺探、媽媽的責罵,安然自有主張。姐姐安靜是某文藝期刊的編輯,為使妹妹能評上"三好",她違背自己的心願給韋婉送內部觀摩電影票,還刊發了韋婉那首極其蹩腳的「甩膀子詩」。
世故而淺薄的韋婉也心領神會地在"評三好"會上搞小動作,硬將她平素並不喜歡的安然評上了三好學生。盡管評上了三好學生,但安然並沒有逃脫一場污泥濁水鋪天蓋地而來的人身攻擊,連她身上那件紅襯衫也成了罪狀。她感到委屈,而當她得知姐姐安靜與韋老師在"評三好"背後所做的微妙"交易"時,她陷入更深的痛苦和思索之中。
生活並不等於冰棍、足球、迪斯科,生活也有猜忌、困惑和冷漠。米曉玲由於家境困難,不得不中途輟學,到商店去當營業員。沉默寡言的劉冬虎因父母分離,不得不告別自己的母校和同學,迎接他的還不知是什麼。善良正直的爸爸一輩子苦苦追求,卻畫了那麼多不被人賞識的畫。溫柔馴服的姐姐要嫁給一個身邊有孩子的男人,而平時極其開通豁達的爸爸卻暴跳如雷。姐姐最終還是走了。安然的好朋友米曉玲、劉冬虎也都含著眼淚走了。這就是生活,既很美,也很累。她,安然也要勇敢地去走,用自己的勇氣去拉開人生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