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兵臨城下》生死只在一瞬之間
他們在拂曉之前又回到了這個區域,這次還有一位政治委員軍官同行,因為他想作為這個歷史性對戰的見證人(這應該是電影中政委丹尼洛夫的原型吧)。在對峙期間,那個政委忽然興奮地宣稱他看到了那個德國人並站了起來。一顆子彈擊中了他。雖然他倒在地上痛苦地來回翻滾,但其實他的傷並不嚴重。
扎伊采夫琢磨著這個德軍狙擊手的戰術,並繼續通過望遠鏡觀察,他想這個德軍狙擊手故意擊傷而不殺死政委,是為了使他因為救治政委而暴露自己。為了驗證這個想法,扎伊采夫把一隻手套粘在一塊木版上,並慢慢地暴露它。一顆子彈呼嘯著擊穿了手套。扎伊采夫發現子彈是從一個有點特別的碎石堆的某個位置射出的。但這一天,已經來不及做更多的事情了。第四天,他們一直等到太陽轉到他們後背以後,才又回到這個地方,因為這樣狙擊鏡才不會有反光。扎伊采夫和他的觀察員助手舉起一個戴著鋼盔的假人頭。他突然發現在一塊鋼板之下有一道鏡片的耀眼的反光。砰!德國狙擊手擊碎了假人的頭。就在同一時刻,扎伊采夫的槍也響了,但是他擊中的卻不是假人。對決就這樣結束了,第三帝國的超級狙擊手--柯尼格少校,倒地而亡。
『貳』 這張圖 是哪部電影或者是電視劇的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又名《布列斯特要塞》
1941年6月25日,位於白俄羅斯和波蘭交界的布格河東岸:鳥兒在歌唱、軍樂隊演奏著歡快的樂曲,公園里正舉行聯歡的舞會,祥和中,人們談情說愛,追逐嬉戲,各自享受恬靜、幸福的時祥枝光……突然,飛機的俯沖掃射伴著鋪天蓋地的炮擊撕裂了低沉的天空,爆炸的氣浪和飛起來的塵埃瓦礫將驚恐的人們推倒、掩埋……
這就是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最初的經典而殘酷的戰役改編成的電影《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的開場。
布列斯特要塞是連接華沙-莫斯科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成群的坦克和裝備精良的德軍圍攻中,8000名英勇的蘇維埃紅軍在武器短缺、建制混雜、犧牲巨大的情形下,堅守信念、螞宴虧捍衛祖國,以血肉之軀於彈丸之地牽制了數十倍於自己的德軍兵力達三十天直至全部陣亡。
戰斗中,團長和政委身先士卒,在反擊中沉著指揮,鼓舞驚慌中的士兵燃起鬥志,將不同建制的士兵拼成戰斗團隊,頑強防禦要塞陣地;另一側,德軍一隊人突入要塞,在搜索前進中與紅軍中尉率領的邊防軍遭遇,紅軍戰士們或是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或是舞著工兵鍬、鐵棒甚至菜刀與德軍展開悶神白刃肉搏混戰,刀槍不全的蘇軍憑借大無畏精神殺得德軍死傷遍地、落荒而逃。
導演亞力山大•考特以紅軍小學員的視角,向觀眾呈現了這場蘇德戰爭史上交戰時間之長、紅軍戰士之勇敢頑強、戰斗場面之為「慘烈悲壯」的真實場景!在烘托宏大主題內涵的同時,激戰場面扣人心弦,空襲、爆炸、火炮、坦克重機槍、火焰噴射器,加之大量煙火、音效、特技的運用,戰爭大片所包含的元素精彩呈現,視聽效果空前震撼!
『叄』 蘇聯政委帶頭沖鋒電影叫什麼
出自電影《兵臨城下》。
該片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聯紅軍傳奇狙擊手瓦西里·柴瑟夫與德軍頂尖的神槍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一場生死之戰。
劇情簡介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瓦西里(裘德·洛飾)是一個威震部隊的神槍手。他的好槍法百發百中,令敵人聞風喪膽。為了激勵士氣,樹立榜樣,瓦西里的戰友——蘇軍文宣部軍官丹尼洛夫(約瑟夫·費因斯飾)在報紙上大量刊登瓦西里的英雄事跡,令瓦西里的形象更為高大。
然而,坦妮婭(雷切爾·薇姿飾)的出現,讓瓦西里和丹尼洛夫都同時迷戀上了這個颯爽女兵。但塔妮婭喜歡的是瓦西里,這讓丹尼洛夫大為妒忌。另一方面,德軍派出了他們的狙擊手康尼(艾德·哈里斯飾),讓同是神槍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瓦西里和康尼開始了鬥智斗勇的決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