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陵十三釵裡面一首琵琶曲,很舒緩有點憂傷的,求答案,不是秦淮景,純音樂無歌詞
《秦淮景》是電影《金陵十三釵》的插曲。除了南京話對白,影片中由倪妮等12位
秦淮(10張)「謀女郎」還以蘇州話用蘇州評彈的演唱方式演繹了歌曲《秦淮景》,深深打動了觀眾。據悉,這首民歌小調是根據《無錫景》改編而來,歌詞中提到了瞻園、提到了白鷺洲,描寫了秦淮的繁華、金陵的古韻,讓觀眾對六朝金粉的南京有了更多的認識。
編輯本段
簡介
《秦淮景》是為了配合一群能歌善舞的江南藝伎的地方民歌小調。由於南京是中國南北歷史和文化的交匯點,沒有明確的屬於自己的標志性音樂文化,多數民歌小調都是外來的。純屬南京的東西或者性格不鮮明,或者沒有得到當地人群的共識。為此,電影製作方不得不將尋找范圍擴大到江蘇省。經過很多論證和篩選,最終決定以民歌侉侉調(《無錫景》)為素材進行改編和填詞,並根據影片需要,更名為《秦淮景》。
另外,秦淮藝伎歷史著名,很多女子在歌舞詩文方面有很高的造詣,為此導演決定讓她們用蘇州評彈的咬字方式演唱(註:南京歷史隸屬吳地,母語也為吳語,雖然後期語言受到不同程度的同化和影響,但自古保留下的吳調小曲,例如評彈這種曲調悠揚、溫婉柔美,尤為體現女子之美的曲藝形式直到今天也還是在南京繼續存在,故秦淮十三釵用這樣的演唱方式是合理且符合情境的),以增強電影的特色。
編輯本段
詞曲及演唱
陳其鋼
作曲家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大型交響樂團和民族室內樂雙樂隊協奏曲《蝶戀花》、大提琴協奏曲《逝去的時光》、管弦樂作品《五行》、《失樂園》、鋼琴協奏曲《二黃》、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北京2008奧運會主題歌《我和你》等。
徐惠芬
演唱者
藝名:江南。出生於江南水鄉江蘇常熟,自幼酷愛藝術,於1988年考入蘇州評彈學校,經過四年的專業學習,於1992年畢業,分配至常熟評彈團,師從常熟市評彈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沈惠英先生。
現長期活躍在北京的文藝舞台上,堅持一線崗位,傳播推廣著江蘇民間藝術--蘇州評彈。曾為國家領導人葉選平、費孝通、吳儀、劉延東等演出過,受到一致好評。還曾跟隨中國音樂學院王世魁教授學習過聲樂,主攻民族唱法。
秦淮景歌詞
演唱 徐惠芬
奴有一段情呀, 唱撥拉諸公聽
諸公各位 靜呀靜靜心呀
讓我末 唱一隻秦淮景呀
細細那 道來末 唱撥拉諸公聽呀
秦淮緩緩流呀, 盤古到如今
江南錦綉 金陵風雅情呀
「瞻園」里 堂闊宇深深呀
「白鷺洲」 水漣漣 世外桃源呀
2. 分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音樂對電影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形象刻畫。怎麼寫
《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是在京劇青衣那清亮漂浮的吟唱中開始。它如幽靈般由遠及近、由淡至濃。這不僅預示著全劇的悲劇性結局,同時也為全劇的音樂定下了基調,這就使整部舞劇音樂充滿著京劇音樂元素。對作曲家陳其鋼而言,這更是一種情結。生於藝術世家的他,曾經學過花臉,父親對京劇的熱愛,使他對京劇有著特殊的愛好。而陳其鋼一直也想創作一部作品並把京劇素材融入進去。「大紅燈籠」的題材正適合他的想法,因此,陳其鋼便欣然加入。
在長達一年的創作過程中,陳其鋼曾把已經寫完的第一稿全部重寫。由此可見,他對「大」劇的認真和重視。就音樂而言,京劇元素始終若隱若現彌漫於全劇之中。第一幕「迎娶新娘」時用了傳統京劇曲牌「柳青娘」。第二幕「學京劇」中,在滿場的水袖輕揚飛舞的穿游中透出的卻是膾炙人口的《夜深沉》。特別是第二幕結束前的麻將舞。陳其鋼別出心裁用中國古老的計算工具算盤作為樂器和傳統的中國打擊樂配合。這兩者之間所產生的內在張力和律動,烘託了打麻將時的形態,同時也刻劃了人在打麻將時的心態。
雖然某些媒體發表的具有不切實際的破壞性評論往往比具有心靈思想的創造性藝術能更快地產生大眾效應,但相信自己的心靈和評判能力,親眼看看大紅燈籠亮不亮,親耳聽聽它的音樂,是每個真正熱愛藝術,特別是熱愛和支持中國原創藝術朋友的明智選擇。
《大紅燈籠高高掛》時,音樂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超出了影片,達到一種新的境界。趙季平認為電影音樂應該賦予電影以靈魂,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電影不僅是視覺藝術同時也是聽覺藝術,電影作曲家要在有限的時空范圍內,根據影片情節、畫面、氛圍進行創作,這就有其特殊性,而趙季平在音樂與畫面結合方面有其獨特悟性,能很快根據導演意圖創作出具有靈性的音樂,他創作的電影音樂不再只具有協調作用和媒介作用,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畫面所未能表達的深層感情,使音樂和畫面的結合渾然一體。他對各種類型的電影,悲劇性的、色彩性的、史詩性的、城市風情的或民俗的,都能得心應手地處理,從整體設計到細微末節的音樂布局,使每部音樂既與影片融為一體
3. 徐惠芬的《秦淮景》 歌詞
歌詞內容
我有一段情呀
唱給諸公聽呀
諸公各位心呀心靜靜心呀
讓我來唱一支秦淮景呀
細細呀 道來
唱給諸公聽呀
秦淮緩緩流呀
盤古到如今
江南錦綉
金陵風雅情呀
瞻園里 堂闊宇深呀
白鷺洲 水漣漣
世外桃源呀
《秦淮景》是戰爭史詩電影《金陵十三釵》的插曲。由江南民間小調《無錫景》改編而來,歌詞描寫了金陵十里秦淮的繁華景象。影片中由倪妮等12位「謀女郎」以蘇州話用蘇州評彈的演唱方式演繹歌曲《秦淮景》,深深打動了觀眾。
4. 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主題曲
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主題曲是《大紅燈籠高高掛》。
歌名:大紅燈籠高高掛
演唱:陳明真
作詞:梁文福
譜曲:左宏元
編曲:尤景仰
歌詞:
青春結在發上 偷偷地笑
沒有人知道 沒有人知道
紅紅的燈火 是她最初的心跳
只有她知道 只有她知道
愛情站在窗外 偷偷地笑
沒有人知道 沒有人知道
紅紅的燈火 跳到她的臉上了
只有她知道 只有她知道
大紅燈籠掛得那樣高
春天還有多久 可以燃燒
大紅燈籠掛得那樣牢
冬天就是這樣冬天就是這樣
掛上心頭了
雪花飄在門外 偷偷地笑
沒有人知道 沒有人知道
紅紅的燈火 化成灰燼還在燒
只有她知道 只有她知道
5. 《山楂樹之戀》里的歌曲有哪些
主題曲為《山楂樹之戀》,插曲有《隔河相抱》、《兩人騎自行車》、《山楂樹》、《靜秋尋找老三》、《初見》、《訣別》等。
相關介紹:
《山楂樹之戀》的原聲帶總長35分鍾,去掉片頭片尾部分,穿插在電影中的音樂大概有28分鍾,這對一部文藝片而言已經相當多了。張藝謀導演對音樂的要求是線條簡單,旋律優美,性格純情,陽光,略帶憂傷。「單純、優美、陽光、憂郁」是貫穿影片音樂的主題,只有到最後才慢慢加入一點沉重感。
(5)大紅燈籠高高掛電影里的音樂擴展閱讀
《山楂樹之戀》是一部反映70年代年輕人單純、大膽、執著但最終以悲劇結局的戀愛故事。張藝謀導演對音樂的要求是線條簡單,旋律優美,性格純情,陽光,略帶憂傷。由於兩位主人公經常同時出鏡,不分你我,很難按照一般的做法為兩個主角設定不同的音樂主題。
《山楂樹之戀》的全部音樂創作均出自旅法作曲家陳其鋼一人之手,而電影片尾曲及同名主題歌的演唱者常石磊亦將影片中的純愛演繹得淋漓盡致。此次是陳其鋼與張藝謀繼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的第三次攜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