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歐美歡快,節奏感強點的!進來看補充,一旦採納300分!
樓主的音樂已經試聽過,找到符合要求的答案3個:
ChuckLove-SpreadtheLove
AndyCaldwell-UniversalTruth
SamanthaJames-Rise
在搜狗上都有這三首歌曲,完全符合要求。
日式的汽車音樂《WanganMidnight》午夜灣岸,聽了就有種想和人賽車比漂移的沖動!!!
Ⅱ 令人難以忘懷怦然心動的影視配樂都有哪些
1.《My Heart Will Go On》
這首《泰坦尼克號》電影主題曲由好萊塢主流電影著名作曲家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一手炮製,具有濃烈民族韻味的蘇格蘭風笛在他的精巧編排下,盡顯悠揚婉轉而又凄美動人。
無論你聽不聽得懂他們究竟在唱些具體的什麼,也不看那個相擁做陶的電影畫面,但那種如老唱片悠然旋轉的沉醉感卻肯定還是能打動你的心,正義兄弟的演唱忽而平靜如水、忽而如泣如訴、忽而山呼海嘯、忽而聲嘶力竭,在感情隨興的起伏中完成了絕世的經典。
Ⅲ 奧斯卡獲獎電影
1、《泰坦尼克號》影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號郵輪在其處女啟航時觸礁冰山而沉沒的事件為背景,講述了處於不同階層的兩個人窮畫家傑克和貴族女露絲拋棄世俗的偏見墜入愛河,最終傑克把生命的機會讓給了露絲的感人故事。
2、《末代皇帝》該片於1987年10月23日在義大利上映,其3D修復版於2015年6月在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該片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開始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60年的跌宕一生。
1988年,該片獲得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原始音樂等九個獎項。
3、《甘地傳》是由理查德·阿滕伯勒執導,本·金斯利、坎迪斯·伯根、馬丁·希恩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於1982年12月6日上映。該片講述了聖雄甘地提倡非暴力政策,贏得貧苦人民的信任和愛戴,雖然屢遭挫折,他還是堅持用絕食等手段迫使英國政府同意印度獨立的故事。
4、《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影片於2009年3月26日在中國上映。電影講述來自貧民窟的印度街頭少年賈馬勒參加了電視節目《誰想成為百萬富翁》,他的目的是要找回失蹤的女朋友拉媞卡,因他的女朋友對這個電視節目一向十分熱衷。但當他即將獲取高額獎金時,卻被人揭發有作弊嫌疑。
5、《本傑明·巴頓奇事》於2008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改編自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傑拉德所著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出生便擁有80歲老人形象的本傑明·巴頓,隨著歲月的推移逐漸變得年輕,最終回到嬰兒形態,並在蒼老的戀人黛茜懷中離世的奇異故事。
Ⅳ 加勒比海盜原聲
如果不惜看本人大篇介紹的話就看這個一句話點評吧:商業化的成功典範,但是缺乏內涵的一部原聲音樂。~~~~~~
Hans Zimmer是近年來堀起速度十分驚人的電影配樂家,在電子合成器和傳統器樂的結合上,
每每展現令人震撼的個人風格,也屢次締造令人激賞的配樂成績,特別是在動作電影配樂
方面,他獨特的音樂型式已經蔚為風尚,揉合了電子樂的炫麗緊湊,和交響樂的磅礴氣魄
,幾乎是近年來,典型好萊塢英雄主義動作電影不可或缺的「標准配備」。
Hans Zimmer生於德國,成長過程中,足跡幾乎遍布全歐洲,在移居倫敦後,
與Trevor Horn,Geoff Downes組成了名為「The Buggles」的音樂工作團體,
最初Hans Zimmer是一名電子合成樂的工程師,主要的工作是替他人的音樂作品做合成
混音的工作,後來Hans Zimmer開始寫自己的音樂,並且為一些廣告片作曲,直到遇到了
電影配樂家Stanely Myers(「越戰獵鹿人」),在Stanely Myers的耐心指導下,
Hans Zimmer開始走入電影配樂的領域,Hans Zimmer與Stanely Myers合作過很多電影配
樂,比較正確的說法,或許應該說Hans Zimmer跟著Stanely Myers做了許多電影配樂,
Hans Zimmer就像Stanely Myers身邊的實習生,他說,Stanely Myers不愛做飛車追逐,
所以那樣的音樂自然全交給我了!Stanely Myers是Hans Zimmer的良師,Hans Zimmer說:
「我所知道關於電影配樂工作的一切細節,都拜Stanely Myers所賜。」
他們在倫敦成立了「Lillie Yard Studio」,Hans Zimmer一方面開始開拓電子音樂
與交響器樂結合的音樂構想,並且和多位音樂工作者合作完成了許多電影配樂,其中
國內觀眾比較熟悉的,應該是1986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音樂的得主《末代皇帝》,
不過嚴格說起來,《末代皇帝》並不是Hans Zimmer的作品,因為雖然Hans Zimmer參與了
《末代皇帝》的製作,但是《末代皇帝》的作者應該是阪本龍一,David Byrne以及蘇聰,
其中阪本龍一的音樂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國內觀眾最熟悉的序曲則是David Byrne
的作品.
Hans Zimmer早期在英國所創作的電影音樂多半是和許多人一起完成的,而且多少
帶了一些玩票性質,但其中也有一些獨立配樂創作的嘗試,《分離世界-A World Apart》
是Hans Zimmer第一部獨力完成的電影配樂,這部電影在坎城影展上大出風頭,Hans
Zimmer自然也受到矚目,尤其吸引了一位女士的注意,她就是導演Barry Levinson的
夫人,Barry Levinson本人可能並沒有看過《分離世界》,但Levinson太太可把這部電影
看了八九遍之多,而且還買了原聲帶的CD和錄音帶,Barry Levinson也因此注意到Hans
Zimmer的音樂,進而促成Hans Zimmer為Barry Levinson的《雨人》擔任配樂,
《雨人》是Hans Zimmer第一部好萊塢電影配樂,並且初試啼聲即一鳴驚人,成為他個
人第一部入圍奧斯卡金像獎的作品,隔年的《溫馨接送情》雖然被金像獎忽略,但卻獲得
葛萊美音樂獎的提名,是Hans Zimmer溫馨小品音樂的代表作,接著與導演雷利史考特
合作的《黑雨〉,則展現了Hans Zimmer充滿能量與爆發力的電子動作樂風,令許多影人
留下深刻的印象.
90年以後Hans Zimmer揉合了電子樂與交響樂成一體的音樂漸受青睞,成功打入
好萊塢電影圈,許多知名導演都陸續與他合作.除了有火熱的動作電子音樂作品如
《雙面女蠍星》,《霹靂男兒》外,也有不少溫馨優美的抒情作品如《綠卡》。
1991年Hans Zimmer和導演朗霍華合作的《浴火赤子情》,展示了十分成熟的音樂技巧。
在這部作品中,也可以窺見Hans Zimmer日後動作音樂風格的雛型,這樣的音樂風格果然
在1995年的《赤色風暴》中大鳴大放,在這部配樂中,Hans Zimmer將凜冽緊湊的電子
節奏,深沉宏偉的人聲,以及悲壯澎湃的管弦器樂,融合成豪情凜然的壯闊樂章,
為Hans Zimmer贏得了一座葛萊美音樂獎最佳電影配樂,不僅成為Hans Zimmer作品中
的一個轉折點,也成為動作電影配樂中一部獨領風騷的經典示範。
不論是不是Hans Zimmer本人的作品,Hans Zimmer的風格和影響都處處可見,由於
以動作派音樂大領風騷,動作音樂成為一般樂迷對Hans Zimmer的主要印象,不過對
Hans Zimmer本人來說,做有深厚情感的音樂其實比做動作音樂更有意思,
Hans Zimmer甚至說:一個音樂家一輩子大概只能寫出兩場最棒的飛車追逐音樂吧!
照這種說法的話,Hans Zimmer的動作音樂產量恐怕老早就超出這種極限了,
而且Hans Zimmer式的動作音樂在大量生產下,出現許多雷同的作品,漸漸不免也招致
一些批評,認為這類音樂已漸無新意,淪為另一種制式罐頭音樂,不過Hans Zimmer其實
也嘗試許多不同的音樂風格,如溫馨的《懷胎九月》,可以算是Hans Zimmer獻給自己
女兒的作品,而《紅色警戒》的省思與《愛在心裡口難開》的明媚甜美,都是讓人
耳目一新的佳作,Hans Zimmer或許被貼上「電子動作音樂」的卷標,不過他並不是
一個只善長寫電子音樂的音樂家。
Hans Zimmer出身自一群深具挑戰與實驗精神的音樂玩家,而他的配樂成品也常是
和這些出色的音樂工作者,包括了交響編曲,演奏,計算機合成剪輯以及指揮家等各種
人才,分工合成,協力完成,近年他們甚至組成了工作團體Media Ventures,以充滿創新
和領先魅力的音樂風格,擄獲了不少樂迷的心,成為當代電影音樂的一股新勢力,而這種
團隊合作,群策群力的電影配樂組合,似乎也將成為一種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