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白蛇傳·情》作為第一部4K全景聲粵劇電影,這部電影有哪些看點
近日《白蛇傳·情》這部我國歷史上第一步4K戲曲電影在各大影院上播,雖然票房並不高,但是在某影視評分平台上觀眾打分卻有8.1.那麼為何觀眾的評價不錯,其實小編認為還是因為這部電影具有很多看點,具體如下。
三、這部電影場面讓人身臨其境非常有視覺觀感。
這部電影採用4K全景聲粵劇的形式展現劇情情節,演員雖然很多人都不認識,但是在戲曲界還是非常出名的藝術表演家。它融入科技特效,整個電影在電影院的觀感非常好,看過電影的朋友都覺得這種觀看戲曲的方式很有意境。畫面感很好確實是這部電影的優勢。
綜上所述,從以上三點來看,這部電影無論是從視覺感受還是電影的題材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很多喜歡戲曲表演的朋友看了這個電影之後對其評價非常高。同時小編也認為這種電影的呈現方式也是一種傳統戲曲新的突破。不知道你怎麼看待這部電影?歡迎評論。
㈡ 中國第一部彩色戲曲影片
1953年年底拍攝成功的越劇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它不僅在國內風靡一時,在世界上也引起了轟動。選擇a
㈢ 《定軍山》是中國第一部什麼電影
《定軍山》是中國第一部國產電影。中國人嘗試拍攝影片,是在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的秋天, 由開設在北京琉璃廠土地祠(即今南新華街小學原址)的豐泰照相館攝制的。
這部影片紀錄拍攝了我國京劇藝術「譚派」的創始人譚鑫培表演的《定軍山》。為了適應無聲電影的特點,選拍了其中「請纓」、「舞刀」及「交鋒」等以武打和舞蹈見長的場面。攝影師是該館照相技師劉仲倫,前後拍攝了三天,共成影片三本。
《定軍山》的意義
從1905年到1908年,北京豐泰照相館任慶泰先後拍攝了譚鑫培《定軍山》等一批戲曲影片,並先後在大觀樓上映。在此過程中,任慶泰、劉仲倫、譚鑫培無疑成為了中國電影的先驅人物。他們的大膽嘗試和探索堪稱時代的壯舉,但正是電影和中國傳統在古都北京的結合, 最完美地闡釋了電影的中國本土化。
正如學者饒曙光所言:「彷彿是中國電影的宿命,中國電影最早的起步就與傳統的戲曲『聯姻』,將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也就是戲曲;戲曲當中最國粹的部分,也就是京劇,展現在中國人的面前,無意中將歷史記憶、民族心象和文化歷程奇跡般地交融在一起。」
㈣ 第一部藝術紀錄片《定軍山》,具特色風范,是中國電影鼻祖嗎
很多人說,這部電影的膠片都遺失了,具體就不再考證了,中國的戲曲可以作為電影的一份子,的確是中國的第一部舞台藝術紀錄片《定軍山》。雖然現在已經無法看到其真面目,但還是要向祖國的第一部電影致敬!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可真不多,電影講述了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電影誕生的過程,那是一種從無到有的感動。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雖然已經看不了了,但它是中國第一部自己的片子,無聲又如何?黑白又如何?那個年代的人為了這部電影也是付出極其大的犧牲的吧。這部電影的商業價值和文化價值永遠抵不過它的歷史價值。《定軍山》嚴格地講這是一部舞台藝術紀錄片,由當時照相館最好的照相技師劉仲倫擔當攝影。當時沒有什麼導演技巧,就是演員在攝像機前面做著動作,直到二百尺一盒的膠卷拍攝完成為止。鏡頭地位永不變動,永遠是一個遠景。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
㈤ 中國第一部彩色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還是生死恨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3年年底拍攝成功的越劇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它不僅在國內風靡一時,在世界上也引起了轟動.戲曲電影是中國電影百年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電影類型,它在中國的中老年觀眾及世界各地華人觀眾中應該是有市場的,它是中國電影在世界影壇所獨有的特殊類型,它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戲曲藝術與現代化的電影藝術完美結合的產物.
故選B.
㈥ 第一部戲曲電影《定軍山》,那第一部彩色戲曲電影是什麼
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彩色電影是《生死恨》,看黑白電影的人看彩色電影的時候一定很震驚。在中國,這種沖擊可以追溯到70年前。當時梅蘭芳出演了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生死恨》。
這部原本是京劇,改編自明代傳奇劇本《易鞋記》的作品,講述了北宋末年金兵入侵、被俘的學者程鵬菊和少女韓玉娘投降軍回國的故事。
有趣的是,中國電影的很多“最初”都與戲曲有關。除了這兩部彩色電影外,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是京劇電影,獲得黃金棕獎的第一部中國電影《霸王別姬》也有京劇色彩。
㈦ 中國電影第一部戲曲片,新聞記錄片長,故事片是什麼
中國第一部戲曲片《定軍山》
中國第一部新聞記錄片《武漢戰爭》
中國第一部故事片《難夫難妻》
㈧ 中國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電影
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用一架法國製造的木殼手搖攝影機和14卷膠片,拍攝了京劇著名演員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中「請纓」、「舞刀」、「交鋒」等場面。
早期在中國放映的電影都是由外國人拍攝的。1905年,由開設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拍攝的京劇片斷紀錄片《定軍山》,是由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 這一年也因此被公認為是中國電影的誕生日。
北京豐泰照相館的創辦者任慶泰(字景豐)。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出生於遼寧法庫縣四檯子村,家境較為富有,學過照相技術,後來到北京發展。1892年,他在北京琉璃廠土地祠(今宣武區實驗幼兒園,原址已不存在)開設了中國最早的照相館,從其字和名中各取一字,名為「豐泰」。
後來他又開設和經營中西葯房和汽水廠等生意,在前門外大柵欄開設了大觀樓戲院,並在其中放映電影。由於外國電影的片源不足,任慶泰從德國商人在東郊民巷經營的祁羅孚洋行購買了一架法國造手搖攝影機和14卷電影膠片,開始了中國人拍電影的嘗試。
1905年(具體時間一說為夏季,一說為秋天),為給京劇藝術大師、「譚派」藝術的創始人譚鑫培祝壽,由任慶泰主持,將譚鑫培主演的京劇《定軍山》中幾個做功強的片段如「請纓」、「舞刀」和「交鋒」拍攝下來,這就是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影片是在豐泰照相館院中的露天廣場上拍攝的。攝影機架在那裡一動不動,任由演員在鏡頭前表演動作,光線也是利用的自然日光。擔任攝影的是任慶泰最親近的攝影師任仲倫。任慶泰的角色則相當於今天的導演。
這部影片的拍攝一共花了3天時間,完成片長度為3本,約600英尺。按照當時的放映速度大約能放映10分鍾左右。 因此,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實際上是一部戲曲短紀錄片。
以後的幾年中,豐泰照相館在任慶泰的主持下,陸續拍攝了一些其他京劇影片,如俞菊笙、朱文英的《青石山》,許德義的《收關勝》、俞振廷的《白水灘》、《金錢豹》等戲曲的片段。
這些戲曲片段絕大多數是一些武功戲,主演也多是精擅武生行當的京劇演員,這較為符合無聲電影的特點。 任慶泰的電影攝制工作前後持續了4年,共攝成戲曲短片8部。直至1909年因照相館遭遇了一場火災,才停止了拍攝活動,他所拍的這些影片也沒能保存下來。
1949年4月新中國第一部電影《橋》攝制完成。
1949年在迎接勝利的隆隆炮聲中,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完成了故事片《橋》,從此中國的電影事業掀開了新的一頁。
㈨ 哪部越劇電影是新中國的第一部彩色戲曲藝術片
1953年11月1日,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電影版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完成。這部電影不僅是中國拍攝的第一部舞台劇電影,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拍攝的第一部彩色電影。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一個流行的民間故事。梁山伯和祝英台是最著名的地方戲劇。
1952年,文化部下發通知,在第一次全國觀戲演出大會後,開始拍攝彩色電影。同年年底,新成立的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將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搬上銀幕,彩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正式開拍。
電影版的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分別由桑亞和黃少芬執導和拍攝,由兩位越劇大師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㈩ 我國第一部戲曲電影是
中國第一部戲曲影片是《定軍山》
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