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對比】《刺客信條》電影和游戲有哪些不同
其實,游戲迷應該是世界上最好的電影觀眾。那些經由游戲改編的電影一次次讓他們品嘗失落的味道,卻絲毫不妨礙他們為下一部繼續付出熱情。作為育碧的寶貝疙瘩,《刺客信條》受到了同樣的禮遇,自同名電影的消息公布以來,忠粉們寄予了巨大的興趣和熱望,即便電影跳票跳上了癮,他們也仍然不離不棄,翹首以盼。除卻刺客信條本身就是一塊光彩奪目的金字大招牌,育碧豪擲2億美元、全程把關參與,也是玩家們對電影充滿期待的原因。
但是,游戲粉絲滿以為可以看到一部百分百還原游戲風貌的真人版作品,可他們發現自己還是太年輕——電影許多地方與游戲大相徑庭,而這些差異自然而然成為他們對電影的吐槽點所在。
第四個不同點:影片《刺客信條》並沒有深入詮釋刺客的信條。按照我們小學時代受到的語文教育,既然名為《刺客信條》,那麼點題的功課必不可少。對於要求不高的玩家觀眾而言,電影里提到「萬物皆虛,萬事皆允」、「躬耕於黑暗,服務於光明」等經典語錄,就足以讓他們心滿意足。但也有玩家感覺不夠滿意,在游戲中,信條不是空洞的口號,它滲透進具體的事例,還能達到一種史詩般的效果,我們逐漸明白阿泰爾因何而戰、為何而死,能夠理解千千萬萬刺客前赴後繼的理由;而在電影中,「信條」是一個相對玄之又玄的模糊概念,零基礎的觀眾無法從了解信條的真義。
這大概是因為:在一部電影的長度中,將游戲龐大的世界觀講清尚且倉促,將信條進行令人印象深刻的重新演繹更費時間,不易做到。而且,比起復述信條的內涵、深掘故事的深度,優先順序別更高的任務是擴大刺客世界的疆域、延展故事的寬度。
總的來說,作為新拓展的媒體領域,《刺客信條》的電影必然要承擔起為刺客世界添磚加瓦的責任,與游戲、漫畫、小說等媒體無縫接駁;育碧甚至在參照漫威,將旗下所有作品聯合起來,打造專屬的育碧宇宙。這也同樣能夠解釋育碧為什麼要費盡菲林想把故事的根基說清、為什麼要啟用新的主角、新的Animus和新的故事,這是育碧下的很大一盤棋。
B. 生化危機這款游戲的劇情和電影裡面的一樣嗎
《生化危機》這款游戲的劇情和《生化危機》電影裡面的劇情是不一樣。《生化危機》的電影是根據《生化危機》這款游戲所改編的影視劇作品,但是《生化危機》電影版在劇情上做出了一定的調整,而且幾部的主角都是同一個女性。《生化危機》游戲中的主角有威斯克,ADA,里昂,克萊爾,死神漢克等,這些電影里都沒有出現或者只有很少的鏡頭。接下來我們來對比一下,《生化危機》游戲和《生化危機》電影中的主要差別。
《生化危機》游戲中生化危機的爆發是因為研究中心的博士和另一個博士產生矛盾所爆發的,像是事故。和《生化危機》電影中的危機爆發原因更多的像是一場陰謀。
C. 電影製作和游戲製作,哪個更燒錢
電影吧。。。先不說電影質量,雖然確實有一些低成本電影靠故事以小博大的例子,但總的來說都是少數。
電影里設備這些不談,遇到一些星戰 復聯這類題材的,基本都快是全綠幕了,特效製作也不比游戲少。拋開這些不談,光請演員就是比大錢,一些知名演員所支付的片酬往往就是這部電影的四五成,不說國內這比較畸形的。。就第一部超人,由於第一次嘗試電影化,沒信心。請馬龍白蘭度飾演超人的父親來保駕護航,露臉十分鍾左右就拿走300w美金,注意這300w是美元,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
D. 生化危機電影和游戲的對比
嘿嘿,我玩生化危機2到生化危機5,從來都覺得裡面的人物很真實,很有特點,與眾不同。而生化危機的電影,我個人認為不過是從游戲里頭找一些新奇的僵屍來裝飾自己,整體的故事劇情是絕對的好萊塢式的,與游戲的劇情相比,相去太遠,其電影在電影界的地位絕對與游戲本身在單機游戲這個范圍內的地位差得有幾個檔次,更何況電影本來就是後於游戲出來,這就明顯有些借勢的味道在裡面了。
我看,生化危機的游戲是大有品味之餘地的,而電影就只能是看看玩的,不能當回事。
至於你說的主角長相,我想應該是游戲設計有一定的人物理想化,所以你看到的男女主角都是不得了的,可是放到現實生活中,這種人少得很得,而且即使有也不一定完全的類似於游戲人物,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
你看過最新的一部諜中諜嗎?里頭的女主角我就覺的和生化危機里的夏娃有些神似。
再次強調電影的東西不能當真,而游戲更不能往心裡去,游戲只是休閑用的,劇情,你記住他,品味他就是了,要用一種旁觀者的心態,不要讓自己的內心完全參與到其中,好像自己就是其中的主角,或者對游戲人物產生不當的感情,我說的感情可是說你對於游戲太當真了,以至於迷失其中。這樣就不好了。
玩游戲你要總把握住自己,這樣才不會迷失。
E. 恐怖游戲和恐怖電影哪個更恐怖
恐怖游戲好玩,恐怖電影好看
拿最垃圾的恐怖游戲和最好的恐怖電影比
或拿最垃圾的恐怖電影和最好的恐怖游戲比
是分不出高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