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人說,電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你怎麼看待
首先,電影的生產制約電影發展,電影的創作需在現實中搬演拍攝,由演員、布景、燈光、道具多因素構成,需要大量資本投入,也難免受到資金不足的局限造成遺憾。
其次,電影的觀念:人們對電影的認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一系列過程的,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電影觀念的發展是不斷完善的,一定時代的電影的認識也是不充分的。盧米埃爾最初發明電影時僅把他當作一種記錄生活、炫耀科技的工具,梅里愛也不過用固定鏡頭拍攝舞台,而我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也只是拍攝一個唱戲的人,現在看來是缺乏電影美感的。
此外,電影的生成。電影一但成片便會永久存在,不像戲劇那樣每次都需要演員重新表演、不斷完善,這樣的特性也使電影作品難免有瑕疵而不易更正。
最後,電影作為藝術要受經濟基礎和物質條件生產力的制約。最初的電影是默片黑白片,能進行的藝術傳達范圍的范圍較少,隨著有聲技術、彩色技術、數字技術、攝影技術的興起電影的表達范圍才更廣。黑白片時期是沒有電影色彩這個概念的。而出現色彩以後才有能把色彩元素融入電影,拓展電影表達空間。今天的電影技術仍在發展,表達空間依然有相對局限性。但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新科技的嘗試,如李安的高幀率電影、以及近些年據說要上映的裸眼3d電影,交互電影。
遺憾中的希望
盡管上述關於電影的創作的約束條件看上去為電影加上諸多局限,帶來遺憾。但是我們不應放棄對電影的希望。歷史上對電影各種豐富的去探索從未停歇。先鋒電影運動對視覺風格、心理攝影技法、潛意識的探索和創新、大衛.格里菲斯對電影蒙太奇的創新、新浪潮。正是他們的不懈探索成就了今天電影的輝煌也是給我們希望繼續探索及為電影更好的發展努力信心的前提。
經濟資本的局限也並非沒有給從業者一絲生機。小成本的製作也可以誕生有藝術價值的作品,如《攝影機不要停》以不出百萬的成本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觀影體驗,《記憶碎片》作為諾蘭早期電影也沒有獲得太多投資卻在電影敘事上別出新意。
創作者只有不斷充實自身素質才能迎接技術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電影是遺憾的藝術嗎?筆者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筆者同時認為這種遺憾是一種有帶有希望的遺憾,如同玉石的瑕疵更能凸顯玉石的美好,電影也正因為其遺憾的存在,激勵著從業者們奮勇向前,共同推動電影更高程度的繁榮。
『貳』 有人說現在的電影場面越來越豪華而故事性越來越差,你怎麼認為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認為現在更多的是商業電影,更多考慮的是商業化和利益化,刷的是流量。不是為了講故事而拍電影,而是為了迎合觀眾口味或潮流,以前是一個好劇本打磨多年去變成一部電影,現在是製片人為了拍一個符合現代潮流的電影去要求編劇去寫一個劇本,所以為什麼現在電影細節經不起觀察,邏輯經不起推敲,一個好的作品是需要時間的。再就是觀眾,現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觀眾逐漸發現那些細細品來的電影遠不及一場華麗特效,俊男靚女的爆米花電影來的過癮。說到底,還是跟當下的快節奏時代和人們浮躁的心理有關。
另一個就是內容,這就跟劇情情節和演員演技有很大關系了。現在拍電影不像以前,以前拍電影更注重對角色的打磨,開拍之前演員會有更多時間去揣摩,而當下的拍攝,因為商業化的競爭和潮流的更替,拍完一部又有下一部,沒有很多時間去准備,所以演員與角色的融合不再有以前的味道和感覺,就比如金庸小說的影視劇,再怎麼翻拍也是超越不了經典的。
所以,一個面子工程,只有好的面,沒有好的里,內外不兼修,是很難達到含金量水平的
對於題主這個問題中的說法,我深有同感,現在的大片是越來越多,越來越豪華,故事卻越來越差了。
最近這些年,大片越來越多,投資越來越大,特別是好萊塢的漫畫英雄電影為首的大片,找的都是最有名的演員,投資都是上億美金起步,這樣豪華的演員陣容和拿真金白銀砸出來的特效,可不是越來越豪華,視覺效果越來越美輪美奐嗎?
但是這些大片卻越來越無趣,越來越套路了。
其實很好理解,商人逐利,電影製作公司的老闆也是商人,如果一種模式賺錢,而且可以持續賺錢,他們當然願意不斷復制,這樣又保險又獲利豐厚的事,不做才是傻子。
而拍攝經典電影的續集目前來看就是最簡單有效的賺錢模式,自漫威宇宙從《鋼鐵俠》開始把電影變成在影院中上映的電視劇,票房一部高過一部,全球上十億美金的都不知道有幾部了,迪士尼賺得盆滿缽滿,所以仍在不斷籌備著把新的漫威故事和英雄搬上銀幕。
而其他電影公司看到拍續集、拍英雄片這么有市場,於是也是各種模仿借鑒。《速度與激情》續集沒完沒了,越到後面越把主角往超級英雄靠(《特別行動》里巨石強森根本就是超級英雄了)。
《蜘蛛俠》都拍到第三版了,還和漫威宇宙聯動了,另外又搞出《毒液》這些漫畫電影,准備搞出一個蜘蛛俠衍生宇宙。
DC宇宙是東拍一部,西拍一部,但是看到漫威那麼賺錢,就是一邊心急,一邊保證不了質量地出著沒人期待的續集(《海王》這么好看真是個意外)。
最可氣的是《黑衣人》《霹靂嬌娃》這樣的經典系列,把演員全換了,也硬是找著雷神、女戰神、小k這樣的大咖來個狗尾續貂,完全是毀經典。
曾經創造出那麼多好故事和經典電影的好萊塢就這么墮落了,當那些最會製作電影的電影人都不願意創新和動腦筋的時候,我們看到的當然是一部部充滿套路的無聊故事堆砌的電影。
於是,《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還在用著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偽科幻設定,讓人類用手裡的原力閃電毀滅一直星艦戰隊;
《玩具總動員4》實在找不到新想法,只能讓玩具為了擁抱自由和愛情離開主人;
《復仇者聯盟4》用錯洞百出的穿越故事,把所有英雄集結起來,打了一場並不精彩的大亂斗;
就連《黑客帝國》這樣的曾經制霸票房的經典也被忍不住錢的誘惑的電影人,找回已經五十多的基努里維斯,妄圖再回來撈錢。
只能說好萊塢墮落了,大片墮落了。
相比之下,最近國產電影在《我和我的祖國》《少年的你》這樣以故事取勝的電影帶領下,倒顯得越來越好看、越來越值得看了。
也許現在正是國產電影取代好萊塢在中國這么多年統治地位的一個轉折時期,希望國產電影人牢記故事為王,繼續加油!
你好,我是逃號港片,專注影視領域獨到見解,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相信這個問題的答案會千變萬化,因為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會給出不一樣的答案。
現在這個時代,拍電影不需要引人入勝的劇情,不需要富有邏輯的剪輯,甚至不需要演技,不需要內涵,甚至不需要導演......只要一群長得好看的「小鮮肉」站在那裡,眼神空洞的念念台詞,再生硬的笑笑,就可以得到投資人的青睞了
缺乏情懷的電影,是沒有靈魂的!
隨著網路 科技 的發達,影視製作在場景取材方面有了更多的選擇和手段。目前很多電影,追求絢麗的場面,添加無數的特效。但是劇情內容卻十分空洞,一部電影,從頭到尾除了五顏六色的特效,似乎看不出到底為了演什麼。
每一部優質的電影,都有自己的主題或者說教育意義,或者說能夠引發觀眾的深思。即便是最樸素的場景,一樣不會影響劇情的精彩。有時候真實一點的場景,反而讓觀眾更好的融入劇情。
但是現在當下的 社會 生活屬於快節奏,屬於流量時代。影視製作更注重視覺效果,很多電影第一次看時,感覺眼前一亮,但是可能也就僅僅亮那麼一次。因為觀眾只是為影視中的特技而驚嘆,至於劇情,看過了也就忘記了,因為沒有值得觀眾印象深刻的點。
現在的影視劇頻制良莠不齊,優質的電影已經越來越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不再願意看一些新的電影,想看也只是看以前的老電影。
觀眾期待的是有情懷,有價值的電影,希望國內有更多優質的電影上映。
電影場面和故事性並沒有什麼直接關系。
現在的電影更多的是商業化,更多的是利用流量,明星效應。而一部好的電影應該是有一部好的劇本,還有演技過硬的好演員。
網上經常吐槽演員的演技,因為真的很少有明星會特別注重劇中人的塑造,拍了這部戲又要接下一部戲。以前的紅樓夢為什麼稱之為經典,因為演戲的演員在開拍之前有半年的時間都在用古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用來感悟角色。現在呢?開玩笑,半年時間,動則幾千萬上下,演員會跟你在這浪費時間?
還有劇本的原因,沒有一部好的劇本,就算給你最好的演員也不行!現在的劇本太過商業化,內涵不夠深,沒有經歷過的事情,也沒有太多的構思就開始寫劇本了。
有的時候我想看一部好的電影,經常在各大app上面找電影看,很少找到好看的電影,基本上都是一些老片,也有一部分是近幾年拍的,而更多的是爛片!
有些名字就很殺馬特,抱著可能是一部被名字當誤的好電影的心態去看,結果看到一半我心態就炸了,什麼鬼?這種電影居然還有市場,拍出來不費錢的么?為什麼要去砸錢拍這種電影?
現在中國的電影市場還需要規范,希望以後上線的電影會越來越好吧!
電影市場商業化
一方面流量明星當道,投資一大半都用於演員片酬,對於場景的布置、服裝的設計、劇情的打磨自然製作費就會顯得拮據。而這些流量明星往往沒有能撐起一場好戲的演技,同時眼光差到願意將大量的資金花到流量明星身上的製片人我認為自然也沒有制出好片的水準。
另一方面,這些顯得豪華的影片,往往也非常重視宣傳這一方面,所以被大家熟知,再加上龐大的粉絲群體的狂熱的捧場和宣傳,這類影片就會更多的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而那些投資不大,不夠豪華的影片,可能就被淹沒在越來越擁擠的影片潮中,登上了國際舞台,卻入不了國內的影院或是排片量極少。
是的,這一點深表認同,特別是近十年好萊塢大片如排山倒海之勢沖擊國內影視市場,大家去電影院看完一場電影,除了覺得場面震撼,什麼都記不得了,因為這部電影故事框架很粗陋。
於是網上一片謾罵,現在的電影怎麼拍得越來越沒水平了,其實這裡面有個邏輯怪圈,很多人一直沒走出來,好電影也是可以沒有故事性的。
因為構成電影最基本的元素是畫面、聲音和蒙太奇,電影的本質並不是講故事。
優秀的導演在拍攝的時候,會根據自己的風格來定,有些導演很會講故事,有些導演很會玩敘事風格,有些導演很會使用鏡頭語言,有些導演能把電影拍得很藝術。
有些人僅僅根據這部電影有沒有故事,從而去評判一部影視作品的好壞 ,有些人看到電影的另外一些優秀之處,這就是為什麼說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好萊塢的大片就不說了,就拿《東成西就》來說,《東成西就》有故事性可言嗎?沒有。
但是它就是一部極其優秀的作品,「做人嘛,最重要的還是開心」,閑來無事的時候,還有什麼能比看一部喜劇哈哈大笑更令人身心舒暢的呢~
現在的人節奏都比較快。而且現在的電影商業化太嚴重。大家都想著撈錢去了。
流量小生毀掉了多少經典之作。
人心的浮躁,導致好的電影越來越少。
而好的電影出來沒有票房保證,畢竟現實和夢想的碰撞。
夢想總是低人一頭的。
商業氣息越來越濃重了,商業影片每年的產量遠遠高出以往。還有大家觀看影片的方式還有選擇性越來越多元化。不得不說見識多了自然要求也就高了。其實影片的水準是在不斷的提高,向電影人致敬,感謝他們豐富了大家的精神世界, 娛樂 世界。
我把這個問題歸結於這個 社會 的節奏越來越快,一個好的劇本至少需要2年以上的打磨,而現在又是快餐文化時代,沒有那個投資人願意等你幾年寫一個優秀的劇本,年輕人沉澱不下去,為了生存只能縮短自己的創作時間,在短時間內盡量的高產。所以這些劇本大多數都是初稿或者第二稿,就被拿去濫竽充數,自然故事性看上去就會很平淡。
再加上現在是IP時代,電影方想拍一個電影,很多人願意把網路小說扳上熒幕,因為這樣風險會比自己創作的劇本小的多,這種網路小說一般都是長篇完結本,有一批固定的粉絲,電影還沒有開始拍就會有粉絲開始期待,然後找幾個好點的明星,電影幾乎是低收入高回報,《少年的你》就是成功的案例(這里說的是網路小說改電影案例,不討論是否抄襲)。
但是網路小說一般十來萬字,要把縮寫成一部120分鍾左右的電影,這個難度還是蠻大,功力稍微差點的編劇根本就hold不住,天下霸唱還有南派三叔,大家看看這幾年他們拍的電影都是個什麼鬼樣子,尤其是雲南蟲谷,我真的是無力吐槽。我們再來看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書是一本好書,粉絲也很多,先拍的電視劇,楊冪和趙又廷還是比較還原書中的角色,加上兩個人的演技好,電視劇版的三生三世還是非常受歡迎。然後電影版的來了,楊洋+劉亦菲,也很還原,但是這個電影卻翻車了,為什麼?因為要素太多了,編劇只能硬湊到一起,所以看起來非常跳躍,導致故事性奇差無比,票房更是慘敗。
說完了編劇,我們再說說演員,一個好的劇本需要好的演員來呈現,演員如果演技很差,觀眾就沒有代入感,自然也會覺得故事性不好。但是現在的投資人想的很明白,流量就是錢,粉絲就是錢,請一個當紅小生,靠著他的人氣,起碼能做到不虧。
不過這種惡劣的行為在如今有了好轉,演技太爛,不管你請誰去演,觀眾都不會賣帳。就拿《上海堡壘》,我們真的以為是導演要選鹿晗?其實就是投資人要用他,演技不過關,導致影片中沒有一個特寫鏡頭,特寫鏡頭是表達情緒的最好方式,但是臉上沒戲的人用特寫就會很尷尬,恰好《上海堡壘》又是披著科幻外衣的愛情片,沒有特寫鏡頭,他對女主的 情感 得不到吸引不了觀眾,自然就影響了觀眾的觀看慾望。
然後我們看看寧浩和姜文兩個導演,都是我比較喜歡的,他們兩人說實話產量非常低,尤其是姜文,但是他們堅持自己寫劇本,而且對劇本的質量要求也非常高,如此一來,他們旗下的編劇就能安安心心的創作了。
綜上拍不出來有故事性有深度的電影,還是要看電影公司的態度,如果只是圈錢,那拍出什麼作品我們都不意外,而且近幾年感覺電影有點像好萊塢流水線電影看齊了。所以一般情況下,國產片還是要看陣容吧,像什麼沈騰,黃渤,徐崢,吳京演的基本不會踩雷,導演方面:林超賢,曾國祥,寧浩,姜文,張藝謀,馮小剛一般情況下也不會拍爛片。
『叄』 《影》到底講的什麼為什麼很多人說看不懂
如果告訴你,《影》講的是三國的故事,你一定不會相信
下面就來說說,為什麼說國師張藝謀的這部電影講的是三國的故事
其實原因倒是很簡單,《影》改編自朱蘇進的《三國-荊州》,而《影》中的人物,在書中基本上都能找到原型
『肆』 如何評價《楚門的世界》這部影片
《楚門的世界》有著離奇設計的劇情,因而讓很多觀眾為之著迷,下面是對《楚門的世界》的詳細評價:
《楚門的世界》向人們展現了一個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樣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製造成聞名的電視明星,卻完全被剝奪了自由、隱私乃至尊嚴,成為大眾娛樂工業的犧牲品。
影片反映了人類的希望和焦慮,同時也因觸及到最敏感的社會問題而備受矚目,它以現代派的藝術風格深刻揭露了西方商業活動中惟利是圖、踐踏人權的丑惡行徑,對美國的道德、人情及世態的消極一面進行了有力的譏諷。
可以說他的世界是一個虛擬空間,而楚門的一切生活卻都被24小時暴露在全世界的觀眾眼前。這個註定是大明星的小人物完全被剝奪了自由、隱私和尊嚴,成為大眾娛樂工業的犧牲品,然而他自己毫不知情。這樣的想像力真令人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