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特寫鏡頭結合作品分析其作用
特寫鏡頭是電影藝術中的一種手法,通過近距離拍攝,將人或物的局部放大、強調,創造出強烈的藝術效果。茹志鵑在《在社會主義的軌道上》中寫道:「『時間』,竟像一個推近的特寫鏡頭,兀立在我的眼前。」
特寫鏡頭通常指畫面的下邊框位於成人肩部以上的頭像,或是其他被攝對象的局部。它讓被攝對象充滿整個畫面,比近景更接近觀眾。背景則處於次要地位,甚至完全消失。特寫鏡頭能夠細膩地表現出人物的面部表情,帶來生活中不常見的特殊視覺感受。它主要用於描繪人物內心的活動,演員通過面部表情將內心活動傳遞給觀眾。無論是人物還是其他對象,特寫鏡頭都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在故事片和電視劇中,道具的特寫往往蘊含著重要的戲劇因素。例如,拍老師講課的中景時,講桌上的一杯水若拍成特寫,可能暗示這不是普通的水,而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在一個蒙太奇段落和句子中,特寫鏡頭具有強調和加重的含義。恰當運用特寫鏡頭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但如果濫用,則會使人感到厭煩,反而削弱其表現力。
臉部大特寫尤其需要注意,它只包含五官,應該慎用。電視新聞攝像通常沒有刻畫人物的任務,因此一般不用人物的大特寫。在電視新聞中,有時會從臉部特寫拉出,或者從一枚獎章、一朵鮮花、一盞燈具等拉出,這種用法如果精妙可以起到強調作用。但如果使用過多,可能會導致觀眾視覺錯亂,甚至倒胃口。如果形成一個「套子」,則會顯得不高明。
B. 電影中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的區別
全景,遠景,中景,近景,特寫,所說的這些統稱為景別,是指由於攝影機與被攝體的距離不同,而造成被攝體在電影畫面中所呈現出的范圍大小的區別。
景別的劃分,一般可分為五種,
特寫是指拍攝的部分為人體肩部以上,主要拍攝人的面部細節,從遠到近拍攝
近景所指的是拍攝的是人的胸部以上的畫面,主要是拍攝人面部的表情
中景是指拍攝的人體膝部以上的畫面,著重展示人的姿勢與生態。
全景指的是拍攝的人體的全部和周圍背景,能夠表現出人所在的環境。
遠景指的是被攝體所處環境。
在電影中,導演和攝影師利用復雜多變的場面調度和鏡頭調度,交替地使用各種不同的景別,可以使影片劇情的敘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達、人物關系的處理更具有表現力,從而增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如果兩者直接組接,會造成視覺上和情緒上大幅度的跳躍,常能收到特有的藝術效果。
(2)特寫是一部電影的骨幹鏡頭擴展閱讀:
景別就是攝影機在距被攝對象的不同距離或用變焦鏡頭攝成的不同范圍的畫面。電影為了適應人們在觀察某種事物或現象時心理上、視覺上的需要,可以隨時改變鏡頭的不同景別,猶如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常常根據當時心理需要或趨身近看,或翹首遠望,或瀏覽整個場面,或凝視事物主體乃至某個局部。
這樣,映現於銀幕的畫面形象,就會發生或大或小的變化。景別的確定是攝影者創作構思的重要組成部分,景別運用是否恰當,取決於作者的主題思想是否明確,思路是否清晰,以及對景物各部分的表現力的理解是否深刻。
比如,拍攝芭蕾舞演員的舞姿,若不遠不近恰恰去掉舞蹈者的足尖;拍精心檢驗產品,而手卻不在畫面之內;需要強調神情又遠得看不清面目;需要強調氣氛的沒有給予舒展的空間等,都是思路不清的毛病。
至於有些人事先不構思好景別的運用,往往先拍下來再說,需要中景、特寫靠放大後再剪裁,這就是不了解拍攝距離對畫面形象的質量和表現力的影響。要保證完美的畫面質量,景別的確定要盡可能在拍攝時一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