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夏衍改編劇本的是哪一部作品
夏衍改編的劇本有電影《祝福》、《狂流》、《烈火中永生》、《林家鋪子》、《春蠶》、《革命家庭》等等。
夏衍出生於浙江杭州,是中國近代著名文學、 電影、 戲劇作家和社會活動家, 電影運動的開拓者和領導者之一,對中國30年代進步文藝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祝福》是魯迅先生小說《祝福》同名改編的電影,由桑弧導演,白楊主演,在1956年上映。這是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也是夏衍為紀念魯迅先生,建國以來的第一部劇本。講述的是祥林嫂悲慘的一生。電影版的《祝福》更生動具體的體現了階級斗爭矛盾,徹徹底底的指出了反對封建的必要性。
《烈火中永生》是根據革命小說《紅岩》改編的電影,這部電影還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親自指導,講的是革命英雄江姐的故事。影片中英雄們百折不撓,捨生取義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林家鋪子》是改編於茅盾的同名小說的電影,可以稱得上是民族電影美學的巔峰,這部電影也讓夏衍登上了藝術巔峰。用林家的命運來反映整個社會的破敗,演員們通過細膩的表演表現了復雜的情感,富有內涵。
『貳』 夏衍改編劇本的是哪一部作品
電影《祝福》,原著為魯迅小說《祝福》,夏衍改編劇本,桑弧導演,白楊主演,1956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該片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祝福》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對封建的必要性。
影片評價
雖有很多人的贊譽,也有行家和觀眾提出不同看法,主要集中在影片為表現祥林嫂的反抗性格而讓她去「砍」 土地廟門檻這一增添的細節上,有的認為這樣做「違背人物性格的發展規律」,是「為了加強政治因素」 而產生的「庸俗社會學的傾向」。
而多數的評論則予以肯定,認為這一細節的增添是嚴謹並具有創造性的,符合祥林嫂性格發展的規律,她由於絕望而產生對神權的某種懷疑和自發性反抗行動,並不等於對神權觀念已具有徹底的認識和實行根本的決裂。
編劇夏衍對此回應稱,「砍門檻」 這一細節的增加並非是自己的創意,早在解放前攝制的越劇《祥林嫂》的電影中,就已經有了這一場面,後來經常在舞台上演出的越劇、評劇,也都把這個場面保留了下來,他因此把它寫進了《祝福》 電影劇本。
『叄』 夏衍改編劇本的是哪一部作品
創作改編的電影劇本有:狂流、春蠶、祝福、在烈火中永生、革命家庭、林家鋪子等。
1、《狂流》
是程步高執導的劇情片,由胡蝶、譚志遠、龔稼農 、王獻齋、夏佩珍主演。該劇講述了長江流域發生大水災。離漢口百餘里的傅庄,堤壩因年久失修,出現險情,小學教師劉鐵生領導鄉民奮勇搶險。當地首富傅柏仁,攜帶侵吞的巨額修堤捐款,和家人逃往漢口。
他打著救災的幌子,冒充請賑代表,繼續向社會騙取捐款,中飽私囊。傅女秀娟原與鐵生相愛,傅柏仁不允,將她另許當地縣長之子李和卿。未幾,漢口市區亦遭水淹。傅庄因鐵生率鄉民合力固堤,轉危為安,傅柏仁又攜眷返回。
秀娟、鐵生別後重逢,感情益深,引起李和卿妒嫉,乃與傅柏仁合謀,以「煽動鄉愚圖謀不軌罪」誣陷鐵生。此時,洪水猛漲,鐵生發動鄉民取傅家囤積木料搶修危堤,並向傅柏仁展開斗爭。傅糾集警察企圖鎮壓,被突然決口沖來的狂流捲走。
『肆』 由夏衍改編劇本的是哪部電影
由夏衍改編劇本的是《祝福》。
電影《祝福》改編自魯迅同名作品《祝福》,是當時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拍攝而成,於1956年上映,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因此,該電影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通過情、景和彩色的構建映襯故事情節,使影片生動形象,貼近現實,引起觀眾共鳴。
與以往電影不同,《祝福》是一部色彩與內容兼備的精細故事電影。所以為力爭完美,製作公司也是花費巨大心思創設影視情景,盡力創設貼近原著的場景,大量利用江南元素——小橋流水、石街窄巷、粉牆黛瓦和杏花春雨等。
在劇本上也是精雕細琢,編劇夏衍先生曾在接受采訪時說過:「在改編工作中,他力求做到的是:忠實於原著的主題思想;保存原作的謹嚴、朴質、外冷峻而內熾熱的風格;為了觀眾易於接受,還得做一些形象、通俗化的工作。」
因此,電影劇本也做出了與原著不同的人物性、情節性改編,如把賀老六刻畫成憨厚老實的形象、賀老六與阿毛在同一天死去等等,以加強影視作品矛盾沖突性的描寫,突出電影的悲劇美感,展現人物的悲慘命運,從而更加凸顯主題。
『伍』 由夏衍改編劇本的是哪部電影
由夏衍改編劇本的是電影《祝福》。
電影《祝福》,原著為魯迅小說《祝福》,夏衍改編劇本,桑弧導演,白楊主演,1956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該片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祝福》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對封建的必要性。
(5)夏衍改編劇本的是哪一部作品電影擴展閱讀:
1924年1月,正在日本福岡的沈端先(夏衍)將一篇舊作重新修改,題名《新月之下》寄回上海,刊登在《獅吼》半月刊上,署名「沈宰白」。這是夏衍發表的第一小說,作品描寫了一個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對未婚妻的思念。
創作有電影劇本《狂流》《春蠶》,話劇《秋瑾傳》《賽金花》《法西斯細菌》《上海屋檐下》及報告文學《包身工》。改編創作有《在烈火中永生》《革命家庭》《祝福》《林家鋪子》等電影劇本,著有《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等理論專著。
著述甚豐,有《夏衍劇作選》《夏衍選集》《夏衍劇作集》《夏衍電影劇本集》《夏衍雜文隨筆集》《夏衍論創作》《懶尋舊夢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