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助骨灰級影迷一部主角是牧師的電影
《一個鄉村牧師的日記》,畫面很美,對黑白片的恐懼症算是從此糾正過來了。顏色很柔和,構圖相當簡潔,每一個靜止的畫面都像一幅畫,至今想起這部片子腦袋裡還有呈現出教士服肅穆的黑色,和走在干凈的小道上樹的枝丫毛乎乎的看上去很舒服。片子很早,除了沒有長鏡頭,鏡頭的間接稍稍有點突兀,幾乎無可挑剔的表達方式。。很多場景,如身臨其境。尤其是那一場,窗外是一片喧鬧,女人提著裙子挎著男人走在街上,縱聲大笑,是一片燦爛而跳動的燈光;然後鏡頭拉回來,這邊是躺在床上的教士,只有屋外透來的光線,他躺著,卻睡不著,那種隔絕的孤獨是人類共有的。另外還有一場,在下雨的時候,他在屋子裡寫日記,我記不清楚是不是雷聲,屋子裡的光線隨著窗外變化著。那種一個人在台燈下面對四個白牆的感覺。還有那場,他和伯爵女兒的對話,伯爵女兒從鏡頭里走出去,然後他在鏡頭里出現,看著這個女孩走過去,清晰的神情,再移過去,照伯爵女兒說話,最後她走出去,非常簡潔地交待人物關系,而且沒有切換特寫。
每個鏡頭都很仔細地關注著人,他走路的樣子,神態,立在那裡姿勢,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鄉村的感覺是我很熟悉的,和我現在住著的城市很像,我尤其能體會到那種冷漠。
另外,葬禮的黑色衣服,蒼白的村路和枝丫的樹下用手捂著心臟的教師慢悠悠地走著。。這些畫面都十分養眼。。
最喜歡的還是情節,改編自一個天主教作家的書,據說這個導演經常把一本名著的一個片斷改編。年輕,敏感,體弱,經歷一窮二白的帥哥教士來到鄉村,而此地成為他的教區,如果可能,他將在這里奉獻一生。盡管畫面很完美,出於個人習慣,我仍然還是先被故事題材打動了。若干個沖突點都集中在一個普通而並不平凡的事件,但又絕對是真實的。它要講一件什麼事呢,一個孤傲、純朴因而不懂得變通的年輕人試圖融入一個冰冷而又堅硬的圈子,而且並不是可以泛泛地含糊其辭地融入,他是被派去統治他們的靈魂的: 他要安撫這些人良心的不安,了解他們,傾聽他們的心靈。而讓虔誠而執著的年輕教士無法理解的是,這些人的心靈被一層厚厚的東西蒙住了,歷經多年的所謂身在人世的折磨、失落和無奈,以及長久以來形成的一種可以緩解疲憊的生活慣性,還有一個,一個群體為維持穩固所形成的冰冷的默契。這層厚土是他未曾想到的,是他可以想像,卻未曾接近也難以體會的,因此他摒棄它,不肯妥協,像每一個一開始抱著滿腔熱情的青年一樣。
然後這個青年教士本人又是一個奇特的現象,他是多麼敏感,瘦弱。而他的精神世界純粹到可以折斷的地步。可以想像,在那場他和伯爵夫人的對話中,他對上帝的熱愛是多麼的炙熱和深刻。盡管如此,他仍然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的胃不好,卻過著一種苦行僧似的生活,吃硬麵包占著紅酒和糖,似乎可以讓他在心靈上肯定自己,欣慰地感到自己正過著聖潔的生活。然後他又說,他的胃不好所以無法消化肉。他這樣喝酒,村民們議論紛紛,覺得他是一個醉鬼。而他確實也由此變成一個酒精依賴者。
同時,又讓人看到,天主教,一個存活了好幾個世紀的精神烏托邦,在最後的日子裡,這個龐大的身體的末端發生著細微而可怕的變化,就體現在這個鄉村牧師的身上。剛開場的劇情是,有人來找他主持葬禮,他出於信仰要求村民出更多的錢以便把儀式做的完整一些,村民卻不肯出錢。他們只需要的是一個體面的葬禮,卻不管所謂的儀式是否足夠虔誠。在他們看來,生活,就是最大限度的容忍這世界的本來面目,盡量減少於一切事物的摩擦,因此任何一種過度拷問心靈的生活方式都會失去它的活性。年輕牧師讓人怨恨而又動人的地方就在於他內心還並沒有真正接近罪惡,因為他二十年來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拿出來自省,和他人相比,他是輕松坦盪的。而所謂積極的,洗滌心靈,讓人毫無慚愧的生活方式是多麼的奢侈,無論在一個人的一生,或是漫長的人類歷史中都是如此,最終,它會被習俗取代。。題外話,由此想到天主教烏托邦的幻滅,正如聖經中寫道的那樣,你們不相信我而相信習俗和法律。因為那是更簡單更容易讓人接納的,為何我一定要把一切想明白,最終面對我心靈的缺陷?贖罪券與其說是天主教發明的罪惡,不如說是教民自己需要的,這只是想要簡單生活的一種天真而善良的願望。如果一種試圖說服人們正確積極生活的機構,最終滲透入人們生活的每一個領域,那麼它最終會變成它的反面,可怕的習俗,成為社會的一部分,而它想要達到的初衷,自然就變成荒謬可笑的了。
我不知道原本的故事是怎樣的,然而光看電影,已經把小說要表達的東西全都抓住了。電影里只展開了村民中的一個家庭,伯爵家,和家庭教師私通的伯爵,因兒子死去而心如死灰的伯爵夫人,和因為缺乏愛而瘋狂地恨著一切的女兒。情節是靠著三次死亡逐漸推進的:一個無神論的,但卻有著執著追求的醫生的死;伯爵夫人的死;還有鄉村牧師自己的死。我很喜歡這種自傳體的角度,前兩件事,醫生的死和伯爵的死,盡管毫不相干,卻對主角的心靈產生巨大的作用。人是主觀地生活在主觀的時空里,在這里非常體貼地表現出來了。
讓人感到驚駭的是展現了這么多側面的一件事情,如此自然地捏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它是那個時候確確實實發生的,讓人浮想聯翩。
還想說的是很多人不同的宗教觀,來不及談了,
鄉村牧師本人的 生活在自己世界裡,純粹的宗教觀
托西的教士 老於世故的卻仍不減虔誠的。
伯爵夫人 女人的任性而質朴
死去醫生的, 無神論者,卻又堅信一些美好的觀念。
還有一個路人,海軍的觀念
。。。。有些情節不記得了。
我一直在想,教會到底是怎麼誕生的,到底怎麼才能算得上一個好的教士和教皇。就算是為了凈化心靈,為了人們過著聖潔的生活而努力的教會,也仍是一個社會,遵守社會的規則。也就是說,倘若沒有野心,就做不了大主教。而管理一個教會的人,他不可能是那個最最虔誠的人。
以上種種人的宗教觀,只能說明,由於人的本性不同,相互差異而產生的對宗教無法彌合的理解。而由此產生的教會,也不過是一群,自己相信什麼,而天真美好地希望所有人都能相信的烏托邦式的狂熱分子,並且有著一點點野心和頑強的實踐能力。這樣產生的團體必定會帶著缺陷存活下去,卻無傷大雅。直到有一天它變為一種過於刻板的執著,就像是小孩子不吃東西的體罰一樣。由此可以想見,一切極權統治也並沒想像中那麼邪惡,它一開始也只是一個烏托邦式的願望。
魔術師是完全不一樣的另一種黑白片。它吸引我的更多是形式,但我仍然由此想到一些與基督教有關的事情。。
B. 電影里有牧羊字眼的
牧馬人
C. 有一部電影應該是美國片,喜劇片沒錯,很有意思,主角好像是一位牧師,及得最後他跟一個人比賽拳擊獲勝了
美國電影《瘋狂的神父》 傑克布萊克主演
D. 急求電影名字 一部關於瘋狂的牧師的電影
E. 一部電影 是死亡游戲 其中有個牧師 那個牧師不小心喝了其中一個殺手的酒還是什麼。體內就有那些賭徒的監視
貌似都是殺手 然後要在那個地方對著殺是吧?有個人把東西拿出來丟杯子里被那個ms喝了是么?
貌似叫獵殺游戲
F. 請幫我找一部關於一隻牧羊犬的電影 講的是一隻被落在小島上的小牧羊犬 和他的女主人的故事
。。。聽你說的劇情好像不是牧羊犬 是電影《戰馬》如果沒看過推薦你一看下
G. 美國有一部關於邊境牧羊犬的電影!
那好像是個紀錄片,不是電影,我在動物世界上看到過,是不是還有眼鏡蛇的情節,狗狗被蛇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