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觀看一部愛國主義電影後的觀後感 600字左右
僅供參考啊··
愛國主義的力量不可戰勝——《黨的女兒》觀後感
偉大的中華大地,養育了億萬兒女,圓明園的火光,列強的入侵,喚起一代青年致力共和。蘆溝橋的槍聲,日本浪人的狂笑,激發又一代青年拍案而起,捨生忘死,挽救民族危難。翻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冊,每一頁都閃耀著愛國主義的燦爛光輝。
觀看影片《黨的女兒》後,我的感觸很深。
影片講述了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華兒女,不畏強權壓迫,不畏虎豹豺狼,為了人民的幸福,為了民族的自由,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昌盛,譜寫了一曲曲響徹雲霄的愛國主義壯歌。
影片中的一個鏡頭時常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三名共產黨員有重要情報匯報給游擊隊,在半途中,一名共產黨員走失了,她不幸被敵人抓住,敵人逼她說出另外兩名共產黨員的下落,但她死活不肯說,因為在她的心中,革命的利益高於一切,她周身每個細胞都浸透了這種精神。
她知道,只有不讓敵人得逞,我們才能贏。敵人發怒了,殘忍地用火將她活活燒死。在火海中,她巍然屹立,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她的身影一下子變得那麼高大。
此時的我已是熱淚盈眶,這種感受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是啊,愛國主義的力量不可戰勝,歷史已經證明了這條真理。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我們的祖國開始了新的歷程。我們現在的任務不是當年趕走侵略者、消滅反動派的血火戰斗,我們應用我們青春的熱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建設一個更加繁榮富強的祖國。
沒有烈士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他們的壯舉激勵著我們努力學習,發奮學習。我們中華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斷滌盪自身,戰勝艱難險阻,積累著日月精華,奔向那更加光輝燦爛的前程。這正是我們每個今天的中國人所驕傲的。當然,作為炎黃了孫,我們在繼承發揚民族優秀傳統的時候,要大膽吸收人類一切文明成果,不斷熔鑄和培植更加符合時代潮流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新世紀的少年應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呢?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需要成千上萬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人才報效祖國。因此,我必須先立足當前,展望未來,把強烈的愛國熱情化為實際行動,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堂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將來報效祖國奠定堅實的基礎,讓我們進一步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崇高的愛國主義傳統吧!用我們的雙肩擔當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重任吧!
❷ 《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要「會看」電影
要寫觀後感,首先要「會看」電影。也許有人會發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聾,誰不會看電影?可是為什麼許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說寫出感想了。因此,老師在此提醒各位同學在看電影時要「投入」,要讓自己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情感世界裡,與主人公同悲歡、共休戚。同時,還要並用眼、耳、腦各種感官,留意細節。
所謂細節,就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觀眾觀看影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視聽享受的過程,既是視覺美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斷深化的過程。只有聚「睛」會神,我們在觀看時獲得的感受才能愈豐富、強烈,對影片內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徹,寫觀後感就更有基礎。
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寫觀後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應強調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有個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觀後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觀後感屬於評析性的議論文一類。電影觀後感,即對影片發表評論,抒發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它又有別於影評:影評--重在「評」,在挖掘了主題之後,應當對主題的成功與否、主題的表現所依賴的環境是否真實,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現實生活以及電影語言的運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開評價與論述;觀後感--重在「感」,表達方式以抒情、敘述為主,內容多為電影對觀眾的啟發,觀眾看了影片後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從主題、人物、細節、場面、語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來說,有的側重於思想內容,有的側重於表現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個場面、某個事件。「感點」的選擇,各具特色,可資借鑒。
寫電影觀後感,要選擇好角度。一篇幾百字的觀後感,容量很小,而一部電影所牽涉的內容卻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須選好角度,把重點放在一個側面上,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選擇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地方。角度選得好,對立意、選材、構思、謀篇都直接產生連鎖反應,有利於把觀後感寫好。
厚積薄發,調「兵」遣「將」
寫電影觀後感,要充分而又妥貼地運用學過的語言。民間有一個給「語言」下定義的謎語:「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爾基也說過類似的話:「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學的第一個要素是語言。」電影是一種藝術,電影觀後感自然要牽涉到方方面面,沒有足夠的語言儲備,就無法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影片沒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寫不好觀後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語言貧乏,同樣也寫不好電影觀後感。
針對這樣一篇觀後感,作者盡管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和語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語言平淡無味,很難吸引讀者的眼球。
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
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找准寫作的切入口。
一部電影人物眾多,內容紛繁,情節縱橫交錯。寫作時不能面面俱到,必須找到一個切入口展開全篇,好像一條紅線將「簡介-評論-感受」三塊內容串連起來。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方法:
1、選擇一個人物。一部電影看完,有的同學對主角贊不絕口,有的對某一配角記憶深刻。不管怎樣,只要挑選一個人物,透過其言行舉止走入他的內心,由此而發表評論,抒寫感受。2、截取一個片斷。即選擇影片中的一個小故事或一個獨立的情節展開。如電影《任長霞》中,表現任長霞一心為民的事例很多。同學們就可選擇其中的一個小故事作為切入口,聯系實際談感受。
3、描寫一個鏡頭。即採用特寫或素描的方法,生動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個鏡頭,引發自己的情感共鳴,進而談體會說感受。
❸ 看一部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先分析整部電影所講的事情,在深度的寫你從中學習到了什麼,或是這篇電影里的某人的某個舉動體現了什麼什麼的精神,在寫出這種精神為什麼值得我們學習。
❹ 談談最近看過的一部電影,它給你帶來怎樣的觀後感
必須推薦《無問西東》,看完之後感動,非常感動,抑制不住流淚沖動,即便是N刷之後,「無問西東」四字來自清華大學的校歌「立德立言,無問西東」,指美好的德行和與人有益的言辭是青春飛揚的根基,電影整篇採用了四段式的敘事手法,從民國跨越到現代,而有彼此交叉,特定的歷史背景下,芸芸眾生的不同選擇,非常真實。面對利益,面對誘惑,有人為了國家,慷慨赴死,有人為了前途,選擇背叛愛情,《無問西東》沒有辜負大家五年的期待,沈光耀(王力宏飾),天子驕子,出身名門,在西南聯大,前途無限。為了國家,無懼無畏,最後與敵機的周旋堪稱本片最大的淚點。
❺ 看一部好電影的觀後感。
不凡的童話
文/夢里詩書
一座上世紀歐洲宛若畫卷般令人迷醉的飯店,絢麗斑斕的復古與唯美是這里的基色,如夢如幻的光影映畫中,荒誕不乏幽默的快節奏,猶如一顆甜蜜卻難膩的糖果,百轉千回間卻在最後品味到了現實的戰爭與種族主義的苦澀,《布達佩斯大飯店》既在不經意間令人喜不自禁,也在不經意間感悟著戰爭年代裡的悲情。
這是一部令人驚詫的電影。電影伊始,一股濃厚的歐羅巴古典風情便充斥其間。被世人淡忘的老電影拍攝手法的運用,卻絲毫沒有一種違和感。影片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那個因為戰爭而褪了色的歐洲古典文化風貌,這得益於導演韋斯·安德森過人的天賦。其作品總能將復古的基調以夢幻般的形式展現出來,一如他的另外一部電影《月升王國》,不論是鏡頭的精巧調度,還是色彩燈光卓然不凡的掌控,都能達到如此地暗合電影本身,極致的古典浪漫主義彌散於作品之中。令人感概這是一部同《盧安達飯店》一樣,展現在戰爭與種族的悲情之中的依然彌足珍貴的人性真善美。而更巧妙的是,影片以一種喜劇式的隱喻展現著這一切,直到最後方才令人感悟戰爭與種族迫害所帶來的隱痛。
初看此片,認為這是一部被局限發生在飯店裡人與人間淺顯的喜劇,之後則又滿是歡笑充滿趣味的懸疑歷險,但在最後方才感受到了這部電影的真摯,當一個文明時代因為戰爭而消亡,近乎瘋狂的種族主義泯滅了人性,布達佩斯大飯在電影中實質是象徵著歐羅巴最後的精神文明家園,當酒店掛滿隱喻納粹的SS旗幟之時,也象徵著這個時代最後的崩裂,但拉爾夫·費因斯飾演的酒店經理男主古斯塔先生,則如同電影中最後微弱的光芒,在黑暗中展現著人性的文明之光,戰爭遠去,酒店也日益凋零沒有了往日的浮華,如同那種古典貴族文化般在逐步的消亡,可古斯塔先生依舊竭盡全力維系著這里,這就如同《海上鋼琴師》中的鋼琴師1900選擇與破敗的郵輪一起死去,因為他屬於這里,電影的最後於我留下的便是這種最真摯的感動和深思。
不凡的童話,韋斯·安德森為觀眾上演的是一場大人版的《月升王國》,精緻的鏡頭將你我帶入那夢幻般逝去的世界,卻又以看不見的戰爭將你我拉回現實,電影不僅有著幽默,更有著穿透心靈對真善美的展現。
❻ 電影觀後感的寫法
定義
01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
結構
01
內容簡介
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02
發表評論
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03
抒寫感受
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方法
01
選擇一個人物
一部電影看完,有的同學對主角贊不絕口,有的對某一配角記憶深刻。不管怎樣,只要挑選一個人物,透過其言行舉止走入他的內心,由此而發表評論,抒寫感受。
02
截取一個片斷。即選擇影片中的一個小故事或一個獨立的情節展開。如電影《任長霞》中,表現任長霞一心為民的事例很多。同學們就可選擇其中的一個小故事作為切入口,聯系實際談感受。
03
描寫一個鏡頭。即採用特寫或素描的方法,生動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個鏡頭,引發自己的情感共鳴,進而談體會說感受。
技巧
01
捕捉住感受點
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如觀看了《泰坦尼克號》,不能只簡單地敘述這場愛情故事,而要從主人公生與死的考驗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02
抓住細節,詮釋其深刻涵義
所謂細節,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如《大轉折》中先後三次出現蔣介石的背影,每一次出現都預示著******軍隊下一次的失敗,通過三次背影的刻劃,將蔣介石政權日薄西山的局面富於象徵性地體現出來。
03
立意要新,開掘要深
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例如對張藝謀電影的分析要緊扣住時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從思想意義角度分析,如鞏俐在張藝謀電影中的形象塑造,張藝謀電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開掘的領域。
04
要實事實是地分析評價
魯迅先生說過:評論作品必須壞處說壞,好處說好,還要知入論世。他說倘若論文,最好的是顧及全篇,非目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況,這有較為確鑿。對影片作實事來是的評價,要求我們用全面的觀點,不是顧其一點,而是觀照全片。顧及編導的意圖、表演的全部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歷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與評價。不能強導演、演員、片中人物所難,求全責備。同的,我們在寫影評時,也不能人雲亦雲,如評《情深深雨濛濛》時,有一位同學冷靜地指出編導將熒屏中的軍閥(如萍、依萍的父親)形象拔高了——他遇見美麗的女子就搶來作為姨太太,可原因居然是她們像自己的初戀情人。
05
要重視影片的藝術分析
電影是通過藝術手段來表現主題、塑造人物、抒發感情的,所以影評要重視對影片藝術的高下進行分析。這種分析應具體詳細,由表及裡,言之有物;評價則應觀點鮮明,實事求是。在藝術評析中,字里行間滲透出電影意識,盡可能恰當地運用電影藝術名詞術語,還需要有對電影藝術的深刻感受與理性把握。這可以通過閱讀電影理論書籍和多欣賞優秀影片來解決。
❼ 看一部電影的觀後感怎麼寫
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
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❽ 觀看電影,冰血長津湖,觀後感
國慶節這天,我在老師的推薦和家長的帶領,下來,到了高速時代廣場的星空影院觀賞長津湖。
觀看前我神情激動, -看時間還有半個小時呢!半個小時過去了, 電影開始了,我看到並了解了長江湖戰爭的由來一-是因為朝鮮內斗美國幫助南朝鮮發起全面侵略北朝鮮的戰爭,由於事情緊急,而且還威脅到了剛剛誕生的新中國,我們不得不發起了抗美援朝的戰爭,由此打到了長江湖。
觀看中,我感覺渾身熱血沸騰。觀看完,我覺得裡面最有意義的一句話就是「一隻蛋如果從外面被敲開,註定只能被吃掉。如果從裡面啄開,說不定是只鷹。」是啊,看你是被老鷹吃掉的食物,還是吃食物的老鷹,完全是由你自己選擇的!
這一次抗美援朝戰爭給新中國的發展和繁榮昌盛奠定了基礎,也給新中國的成長贏得了時間。
篇二:長津湖觀後感300字
完這部電影後,我心裡有很多感想。這部電影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次經典戰役一一長津湖戰役。 故事的背景是在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當時,陸戰一師潛到長津湖西側,這里有連綿起伏的萬重山。志願軍們清楚地知道,前方的美軍有數十萬人,擁有著世界上最先進的裝備一陸戰一 師師部和部分工兵有3000人,湖東側,陸軍第七師31團有4000人,陸戰-師的一團和五團共8000人,並且還有第一航空聯隊的空中支援。但我方誌願軍,裝備不好,只能「硬打」。
長津湖這部影片,一部分是通過采訪當年作戰老兵的回憶還原出來的。志願軍當時沒有多少棉套,可能是老天爺也在作怪,夜晚最低的溫度竟低達零下40度,讓志願軍的戰斗雪上加霜。電影里有句話我印象深刻:這場戰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打。正是先輩們的無畏奉獻,才讓我們有了美好的今天,我們更要好好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努力奮斗,為中華復興而讀書!
篇三:長津湖觀後感300字
今天晚上,我觀看了長達三個小時的電影《長津湖》, 我深有感觸,這部電影的主題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第二次戰役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三個軍,在艱苦的條件下,與裝備先進的美軍作戰,創造了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記錄。 迫使戰功顯赫的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確退」先烈們用生命保衛家園,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個鏡頭,第一個是澤東之子毛岸英,為了拿地圖而犧牲。
我想到毛岸英為了來朝鮮與彭德懷說的話「 別人家的孩子-道命令就上戰場,我毛岸英憑什麼不去?"我從這句話感到毛岸英已經做好了以身殉國的准備,他為了國家,顧全大局,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第二個是影像是最後凍僵在戰壕里的戰士,他們就算犧牲,也絕不放棄任務。這種精神是美國人打不敗的,所以讓美軍輸的心服口服。
篇四:長津湖觀後感300字
國慶小長假,我看了一部愛國大片叫長津湖。這部電影講述了1950年抗美援朝的故事,當時美國人想利用朝鮮作為跳板來進攻。中國中國人民在毛主席的領導下,派出了以彭德懷為總司令的志願軍來幫助朝鮮人民抵抗美國。雖然180分鍾的電影講述不了整個抗美援朝的故事,但還是展現了志願軍不屈不撓,
堅持不懈的赤子心,每位戰士的話都讓後人銘記在心中。電影重點講述了七連的戰士們。他們敢於戰斗不怕犧牲, 其中戰士們的行動讓我印象深刻,美國戰斗機扔下的炸彈是根據標識的引導,但他們不顧疼痛硬生生的用身體扛過去了。
美國人進攻長津湖等著他們的,不是危險的炮火,而是寧願凍死,也不願違抗命令的戰士,洋人們羞愧難當,我們有我們堅強的戰士,但是他們只有互相嫌棄,還等著開飯的兵。
我們要學習志願軍的愛國精神,執行命令的精神 ,不怕犧牲保家衛國的精神,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祖國的和平統一, 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
❾ 看完一部電影之後,如何寫好一篇電影的觀後感
我們生活在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隨著物質生活的改善,我們對精神填充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毋庸置疑,看電影成為了我們放鬆休閑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單純地去觀看一部電影,無疑就是單純的娛樂,但是如果能在看完電影之後,認真地思索影片給你帶來的思考,寫下一篇觀後感,真的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我們輸出的觀後感,首先是對自己有幫助,對觀者有幫助,有積極意義能帶來正能量,提醒自己或者倡導讀者要過更有意義的生活,所以觀後感還是不能太悲觀或者消極。畢竟,生命真的很短暫,我們都要熱愛人生!
❿ 看一部電影的觀後感怎麼寫
摘要 之後的感悟可以結合著身邊的事情或者人物,發表自己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