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些名著或書籍是在青島寫的或者寫的是青島
老舍先生的《月牙兒》和《駱駝祥子》和自傳體小說《小人物自傳》;
沈從文先生的名著《邊城》醞釀於青島,但是在北京寫成,還有《憶丁玲》;
台靜農先生的《地之子》、《建塔者》;
洪深的中國第一個電影劇本《劫後桃花》;
王統照的《青島素描》;
梁實秋《憶青島》
供參考。
Ⅱ 《邊城》 在哪裡拍攝的
其他幾位回答都錯的!!!電影《邊城》翠翠家和拉拉渡的拍攝地是在我們張家界市溫塘鎮如今的茅岩河漂流起點處,劇組主創在電影頻道《流金歲月》節目里有說過這地方,當時導演跑遍幾個省的好多地方,最終才找到這個當時交通幾乎閉塞的溫塘鎮河邊當主要拍攝地,另外拍攝地還有鳳凰古城,有幾個畫面的柱子山風景是取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張家界武陵源區)
Ⅲ 如果你是導演,打算拍攝電影《邊城》,你會挑選哪位女演員來飾演翠翠呢
宋祖兒。
翠翠,是沈從文中篇小說《邊城》中的女主人公,是作者理想人生形式與理想愛情形式的寄託。她是一個天真無邪、自然善良、情竇初開的少女,是集真、善、美於一身的理想的藝術形象。她對船總順順的二兒子儺送一見鍾情,卻羞於表達。
人物原型
沈從文在《老伴》《水雲》等文中說過,翠翠是由「絨線鋪的小女孩」、青島嶗山的「一個鄉村女子」以及「身邊新婦」(即夫人張兆和)三個原型「合成」的。「但這不是三個印象的簡單的拼合,形成的過程要復雜得多。
沈先生見過很多這樣明慧溫柔的鄉村女孩子,也寫過很多,他的記憶里儲存了很多印象,原來是散放著的,嶗山那個女孩子只有一個觸機,使這些散放印象聚合起來,成了一個完完整整的形象,栩栩如生,什麼都不缺。含蘊既久,一朝得之。這是沈從文的長時期的『思鄉情結』茹養出來的一顆明珠。」
Ⅳ 沈從文的《邊城》被拍成電影了嗎
拍成了,,
英文名Border Town 別名Bian cheng 語言漢語普通話 時長104 min 國家地區中國 上映信息1992年12月16日 中國 導演凌子風 (Zifeng Ling) 編劇李雋培 (Li Juanpei) 凌子風 (Zifeng Ling) 沈從文 (Congwen Shen) She Congwen 姚雲 (Lao Yun)
演員
馮漢元(老船夫) 劉漢朴(順順) 戴吶(翠翠) 劉魁(天保大老) 石磊(儺送二老) 金風(楊馬兵) 羅元明 (Yuanming Luo) 陳宗達 (Zongda Chen) 潘玫 (Mei Pan) 白銘 (Ming Bai) 彭名燕 (Mingyan Peng) 類型 邊城 製作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 / Beijing Film Studio
劇情
北京電影製片廠 / Beijing Film Studio 根據沈從文同名小說改編。
故事發生在民國初年湘西山區一個偏遠的小鎮--茶峒城。離城兩里有一個渡口,擺渡的是70歲的老船夫和他的外孫女翠翠。17年前,翠翠的母親因和一個屯防軍人相愛而有了孩子,結婚不成卻又不願私奔,便在生下孩子後喝了溪中的冷水死去。17年後,當翠翠長到她母親當年的年齡時,外孫女的婚事便成了老船夫的一塊心病。他只有一個夙願,就是一定要把翠翠交給一個可靠的人。茶峒城裡有一位叫順順的船總。他家擁有四條船的業,在方圓幾十里內頗有名望。順順有兩個相貌英俊的兒子,他們都長到了該娶親的年齡。天保大老生性憨厚、沉默寡言,儺送二老卻眉清目秀,唱得一手好山歌,被當地人譽戲台上的"岳雲"。兄弟倆從小一起長大,感情至深。可在這件事上卻發生了矛盾,因他們同時愛上了翠翠。翠翠年方十五,情竇初開。雖然從第一個端午節夜晚偶然邂逅二老,心中生異樣情感,但在二老面前卻總是躲躲閃閃。這可難了老船夫,當天保大老派人來提親時,老船夫因不明翠翠心思,說話吞吞吐吐,引起了大老的不滿。一天,兄弟倆終於在一個平靜的溪邊,不動聲色地把話挑明了。他們商定,同時到翠翠家對岸小溪的高崖上唱情歌,由蒼天選擇。老船夫聽到情歌,迫不及待地往城裡向大老報信,說事情有望。不料,這歌卻是二老唱的。半個月過去了,老船夫再沒有聽到情歌。就在這時,噩耗傳來,大老在跟貨船下川東經青浪灘時,由於婚事未成,胸中郁悶,不慎落水淹死了。順順一家便將大老的死怪罪於老船夫。老船夫因此精神上受到沉重打擊。日子一天天過去。老船夫漸漸知道了翠翠心中真正喜歡的人。一日,在擺渡時,遇到二老,老船夫有心招呼他,二老由於手足之情,不能忘記哥哥的死,便對老人報以冷眼。老船夫又硬著頭皮到順順家去提親,又被順順拒絕。諸多不順和碰壁使老船夫更加翠翠的命運擔憂。這時,中寨王團總派人到順順家女兒提親,他們拿一座新碾房做嫁妝,使順順欣然同意。可二老因心中想著翠翠,拒絕了這樁婚事。但懾於父命,只好以跟貨船下辰州、出去闖闖理由,遠走逃避。老船夫見翠翠婚事無望,自己的夙願落空,他心力交瘁,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躺在床上死去。老船夫死後,渡口的木船上,只剩下翠翠一個人了,但翠翠卻明白了許多老人在世時所不明白的事。悲痛並沒有使她走母親走過的路,她接替了老船夫的工作,終日來往人擺渡,同時,她守候在渡船上,等待著二老的歸來。 70歲的老船夫與外孫女翠翠相依為命,老船夫的夙願就是把翠翠交給一個可靠的人。茶峒城裡的船總順順有兩個兒子天保大老生性憨厚、沉默寡言,儺送二老眉清目秀,唱得一手好山歌。兄弟倆感情深厚,卻又同時愛上了翠翠。翠翠喜歡二老,卻又不肯說明心意,使得老船夫非常為難。後又因種種誤會,事情被擱置下來。但隨後傳來大老因婚事未成心裡郁悶不慎落水淹死的噩耗。老船夫終於明白了翠翠的心意,但二老對哥哥的死難以釋懷。老船夫又硬著頭皮前去提親,又被順順拒絕。與此同時,順順同意了中寨王團的提親,但二老卻因心中仍想著翠翠拒絕婚事,最後懾於父命,以出去闖盪為由,遠走逃避。老船夫因心力交瘁,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死去。翠翠終於明白了許多事情,接替起老船夫的工作,守候在渡船上等待二老的歸來。
Ⅳ 沈從文的《邊城》故事發生地在哪裡
湖南省花垣縣的茶峒鎮,不過現在(2008年)這個鎮已經改名為「邊城鎮」
因為沈從文是鳳凰人,所以很多人都以為邊城就是湖南鳳凰,其實不然。看《邊城》的第一句:「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時便有一溪······」,很明顯,沈從文所寫的「邊城」名叫茶峒。翻看湘西的地圖(中國地圖也行)就會發現,整個鳳凰縣進內並沒有「茶峒」這個地方。當你把視線轉移到鳳凰縣北部的花垣縣,在湖南、四川(也就是現在的重慶)、貴州的交界處,就會發現「邊城」在此。也就是說,「邊城」的原型是湖南省花垣縣的茶峒鎮,不過現在(2008年)這個鎮已經改名為「邊城鎮」,在之前出版的地圖上仍標為「茶峒」。
《邊城》是由西南大學文學院戲劇影視文學系的本科生拍攝製作的獨立原創紀錄片,由當時為大三學生的陳一線(陳宇舟)執導。
該片拍攝於2013年春節期間,主創人員在與流浪者朝夕相處生活了一個月後,了解了流浪者的真實生活狀態,還原流浪者作為"人"的存在,用鏡頭辨證地反映"流浪者"群體形成的原因。導演陳一線希望通過此片,能讓更多人了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流浪人員的真實生活。
這部充滿人文關懷的紀錄片,最終從2000多部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影片讓觀者在無奈、感動之外,展開對人性善惡、生活訴求、社會福利制度等問題的辯證思考。"在頒獎典禮上,大賽組委會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該片獲第二十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原創影片大賽"最佳紀錄長片"、紀錄片單元"最佳攝影獎"、第十一屆北京國際大學生影視展"評委會特別獎"、第三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大學生作品"提名獎。
Ⅵ 邊城拍攝地點是哪裡
龍山、古丈、鳳凰地區是拍攝《邊城》這部戲的主要地點。
Ⅶ 電影邊城的拍攝地點
邊城拍攝地點:中國長沙。
《邊城》是由西南大學文學院戲劇影視文學系的本科生拍攝製作的獨立原創紀錄片,由當時為大三學生的陳一線(陳宇舟)執導。
該片拍攝於2013年春節期間,主創人員在與流浪者朝夕相處生活了一個月後,了解了流浪者的真實生活狀態,還原流浪者作為「人」的存在,用鏡頭辨證地反映「流浪者」群體形成的原因。導演陳一線希望通過此片,能讓更多人了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流浪人員的真實生活。
(7)邊城電影在青島哪裡拍的擴展閱讀
《邊城》電影劇情:主人公肖良忠返鄉工錢被偷,最終走上行騙乞討之路;老奶奶鄧銀香的兩個女兒不願承擔贍養責任,徒留老奶奶自己申請社保等待入獄的兒子歸來;80多歲的老劉為了自由理想坐上火車四海為家,流浪至長沙火車站,准備去救助站騙火車票。
影片三條線索相互交錯,力求客觀呈現出流浪人員的群像,引起觀眾對社會福利保障制度的思考。世間百態,每一個流浪者都有自己的故事。
本片以日記體的形式力求客觀展現他們的掙扎與渴求,尊嚴與慾望,對他人幫助的依賴與對福利制度漏洞的取巧,探討我國社會福利存在的缺陷。
Ⅷ 沈從文先生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邊城》原聲大碟,1984年拍攝的
CCTV6里有這個電影,你搜搜看。
Ⅸ 《邊城》的簡介
邊城》簡介
一個人擁有此生此世的現實世界是不夠的,他(她)還必須擁有一個詩意的世界,即理想的世界。
《邊城》是沈從文美麗而帶點傷感的戀鄉夢,是沈從文理想的世界,詩意的世界。邊城的人民,詩意地生活,詩意地棲居。
《邊城》進述的是一個哀婉而凄美的愛情故事: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朴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朴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了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願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願做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為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痴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小說以翠翠的愛情悲劇作為線索,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湘西地方的風情美和人性美。
沈從文以如椽巨筆,為我們繪就了一幅如詩如畫、如夢如煙、田園牧歌式的美麗的湘西世界。
沈從文在後來曾經表白:「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小說以牧歌式的情調描繪出田園詩般的邊城世界。這里的人民保持著淳樸自然、真摯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他們誠實勇敢、樂善好施、熱情豪爽、輕利重義、守信自約,「凡事只求個心安理得」,就連吊腳樓妓女的性情也浸染著邊民的淳厚,儼然是一個安靜的平和的桃源仙境。這里的人民,詩意地生活,詩意地棲居。這是抒情詩,也是風俗畫。
《邊城》對人物性格的塑造,顯然受到中國傳統藝術寫意傳神筆法較深的熏陶,它的人物更具東方式的恬靜的美,如翠翠是湘西山川靈氣化育而成的自然之女,天真、純潔、活潑,柔情似水:翠翠在風吹日曬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心機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
沈從文用詩一般的文字向我們展現了一幅湘西山區的風俗畫,翠翠的身體自然消融在四周的青山綠水、春風黃麂之間。
翠翠的形象便體現了中國人的審美理想。據沈從文的高足汪曾祺先生考證,翠翠的形象有三個來源:一個是瀘溪縣絨線鋪的女孩子;一個是在青島嶗山看到的女孩子;另一個來源就是師母。小說對其他人物的刻畫,如老船夫的純朴、誠實、堅忍,重義輕利的古道熱腸;船總的慷慨好施,正直豪爽;儺送和天保的英俊健碩,知情曉義等,無不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作者以韻味雋永的筆墨,贊頌了未受現代文明污染的優美的人生方式和生命形態,表現了一種返璞歸真的價值取向。
《邊城》的結局模糊而悠遠: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每一位讀者在掩卷之際,內心為優美而感傷的希冀所充滿,盼著二老儺送的歸來,並盼著美麗的翠翠戴上紅色頭蓋出嫁的日子。
「邊城」是沈從文理想人生的縮影,是他遠離「邊城」而作於都市的夢。
《邊城》蘊含著詩一般的意境和韻味。無論是「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有沽酒」的早春,還是「再落個不停,溪面一片煙」的初夏,都顯示出遠離人事糾葛的和諧氛圍。作者不僅創造了詩一樣的意境,而且賦予作品中的人物與景物以深厚的象徵意味。在暴風雨之夜猝然倒掉又重修的白塔,象徵著一個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終結和對重造湘西未來的渴望。
《邊城》是一曲描寫湘西人們人性美的「牧歌」,一部美麗得如此樸素,悲劇得如此優美的人性「牧歌」。《邊城》是沈從文「思鄉情結」養育出來的一顆明珠。
《邊城》是一篇小說,但更像一首二十一個斷章組成的長詩。整部小說散發著濃郁的詩意,給人一種非常純粹的閱讀體驗,以至於劉西渭譽之為:「一部idyllic(田園詩的,牧歌的)傑作」,「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咀華集》)。美學家朱光潛評價道:「它表現受過長期壓迫而又富於幻想和敏感的少數民族心坎那一股沉鬱隱痛」,「唱出了少數民族的心聲」。
沈從文,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顆熠熠生輝的文學巨星,其傳世傑作《邊城》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雄踞一席。
Ⅹ 邊城屬於哪個縣
邊城茶峒地處湘西州花垣縣西北邊境,距縣城25公里,位於湘、黔、渝交界處,始建於嘉慶八年(1803 年),素有「一腳踏三省」之稱,屬湘西的四大名鎮之一,邊城古鎮有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在文學大師沈從文的《邊城》中,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解放前,山城雄峙,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潔風雅,吊腳樓古色古香,白塔聳立,古渡擺舟,如詩如畫。詩雲:「邊城勝景令人醉,疑是身在畫中游。」著名文學家沈從文以茶洞為背景,寫出小說《邊城 》,馳名中外。解放後,城垣、白塔雖毀,但古風依存,又新修樓房、大橋和農貿市場等,為邊城茶洞增添新景,《連心壩》、《邊城》等影片,均在茶洞拍攝外景。許多慕名而來者以沈從文的小說《邊城》為導游圖,尋覓白塔、石碾和船夫的墳:踏青石古道,登水邊吊腳樓聽月光下飄來的漁歌,回味那美麗動人的故事。 茶峒,因沈從文的著名中篇小說《邊城》以此為背景而聞名。邊城茶峒由於地理位置險要,歷史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清進嘉慶七年(1802年),這里建成了一座石堡城,設東西南北4門,門樓上各有4座炮台,420個垛口。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的殘兵敗將就是經過這里逃往四川的;解放戰爭時期,鄧小平率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乘勝前時,也是從這里長驅直入大西南的。解放後,城牆城門雖被毀壞,但翠翠島、吊腳樓、石板街依然保存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