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學習編導要看那些電影呢
第一步:看片量
很多編導生在積累閱片量的時候容易走兩種極端:
第一,太過於重視所謂的「數量」,所以看片根本不精。
第二,只看一些經典老片的,面對一些不感興趣的題材,要麼不看,要麼看了也等於白看。
如果你在看片的時候有這方面的趨勢,一定要控制好你自己!
那麼,怎麼積累看片量呢?
這里建議你,就是既要注重數量,又要注重質量;不管好片爛片,看一部要有一部的收獲、積累和思考。
第二步:如何看
看片的時候,我們不妨帶著這些問題去看,給大家幾個思考的角度:
一兩句話說明這部片子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電影梗概)
這部片子是什麼樣的主題,反應了怎樣的社會現實嗎?(社會/市場價值)
這部片子的主角有什麼性格?(人物形象)
除了主角,有沒有你覺得印象深刻的人物?(人物分析)
片子是怎麼去塑造這個人物的?(人物塑造技巧)
故事的情節結構怎麼編排的,起承轉合怎麼設置,有什麼好懸念?(劇作能力)
能明顯分辨鏡頭分類和感受鏡頭的作用了嗎?(鏡頭)
出現特寫的時候有沒有引起重視?(景別)
這部片子的色調影調有注意嗎?(色彩)
那個吸引你的視覺體驗是因為用了怎樣的拍攝角度?(鏡頭運動)
……
這些問題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要帶著問題去看。
第三步:進階篇
有了一定的看片量,和視聽語言基礎之後,我們再怎麼看片呢?
看片過程中,通過你的逐漸積累,你已經從量變到質變了,這時你就要從橫向、縱向找到可以提升的地方。
看了那麼多片,你會逐漸發現喜歡的導演是誰或是哪幾位,你也會發現你偏愛的電影類型。
每個導演的風格是有差異的,從故事題材到拍攝習慣,找到該導演的某些共性,做一個橫向對比和整合。
你喜歡的電影類型,有哪些共同的電影風格,這一類類型片有哪些共同的劇作技巧。
最後,從主題、人物塑造、情節設定的角度再來看一個片子,你會發現一些為什麼這個片子好看的深層原因。
以上各點也是一個影視專業學生要有的進階能力。
❷ 導演具備什麼 推薦幾本書和優秀的電影
多了解電影方面的知識
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所以導演應該對文學、美術、音樂、攝影等許多藝術門類有比較好的了解,同時電影也是一門技術,導演不一定要親自製作特技特效或者剪輯,但是必須能告訴專業人員做出來的東西應該是什麼樣。
知識方面,當然是越廣越雜越好了。因為你的導演想法是要通過很多小細節來建構的。比如你作品裡需在出現一個足球運動員的角色來推動情節,這個時候,你如果對足球運動員的生活習慣,心理等等了解的話,那麼你就能信手拈來的去構思情節,如果你不是很了解,那麼你就需要再去了解,或者不得不推翻之前的構思,然後重新構思。
對音樂得懂點吧。你看有的影片作品裡,如果把音樂拿掉的話,它將會是什麼樣子的。同樣,美術,攝影,剪輯,演員表演等方面也都需要了解一些,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更方便你把頭腦中作品的樣子盡最大可能的還原到銀幕上或屏幕上。
技能。這個。多學導演理論吧。了解畫框內的人和物,你該怎麼去安排他們。他們的位置還有移動。或者,安排畫框怎麼移動。方向速度等等。當然這就是調度吧。怎樣讓演員表演出你想要的效果,怎麼啟發或交流,這個技能應該有吧。等等等。當然有了某此技能後,就差不多會向什麼什麼主義,什麼什麼美學方面發展了。
編導類的書籍.編導分為導演、文藝編導、電視編導等,所以你可以參考下編導類的書..
❸ 學習導演需要具備什麼基礎整個一部電影製作流程又是什麼樣的一部電影的開拍要先有劇本還是先有導演,
學習導演需要具備基本的編導知識 然後去到正規的藝術類院校學習導演專業 一部電影需要編劇有本子出來了 然後導演去找投資人製片人拉贊助 一般新晉導演都是需要先在各個電視台摸爬滾打一段時間後再簽約電影製片廠 或者先自己拍出一些自己的代表作 等到有一點名氣後再去簽約 像張藝謀那類的著名導演現在是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了
❹ 影評人應該怎樣看電影看電影時看電影的什麼
由於電影評論主要是對電影本體的評論,因而我們對於評論寫作的闡述也主要針對影片本身,
(一)寫影評的准備
1、 生活經驗。把自己設身處地的放在影片中。作為其中一個關鍵角色。
2、 文字水平。根據表達的需要,能夠言辭達意。表現自己的思想。
3、 電影常識。它是對文章進行構思的基礎。
4、 理解能力,這是分析影片的保證。
(二)寫影評的步驟
1、整體觀感。看電影時常紙和筆。記錄一些情節和資料。都是提示性的。要把故事看明白。弄清楚電影是什麼類型。導演講這個故事的目的和價值是什麼。
2、擬定提綱。
○1形成一個開頭。起筆要奇,但要與下文符合。
○2觀點一。
○3過渡段。
○4觀點二
○5結論
○6題目最好最後來考慮。看完影片後靈感突來,出來題目。
❺ 我是想要參加藝考表演和導演專業的學生,平時應該要看一些什麼書,還有電影和電視請推薦一下吧謝謝。
樓上對於電影的總結不少,我就不多說了,要想考這兩個專業,最重要的其實不是看多少電影,關鍵是你怎麼看,如果還是普通人那樣只看情節,不去思考深層次的東西,那看了也白搭,效果微乎其微,你要學會從電影里學習東西,學會開放自己的思維思考事情,有自己的獨立的想法和藝術思想才可以。
就是說腦子要開竅,面試的時候別人問你什麼什麼電影上映了你怎麼看?你怎麼回答?這是主要的。
再說表演,考試的時候給你一個人物形象,你要怎麼表現才能更好的表現出這個人物的性格和內在心理?看電影的時候注意細節,學習演員是怎麼表現出來的,不要看著感人的就哭,看著搞笑的就笑,你要學這兩個專業就要思考為什麼電影能讓人哭讓人笑,他怎麼做到的,演員怎麼樣演的才讓你感覺他真是這樣的人真的是很讓你感覺感動或者好笑。
藝考這東西,裡面要學的很多,除了平常自己努力,上個培訓班還是有必要的,靠譜的培訓班針對藝考考試都有經驗性的總結的,幫助還是不小的。
❻ 想成為一個對電影很懂,有自己想法和見解的人,甚至對電影導演都很了解能夠識別好片和爛片,該怎麼看片
了解一下類型片,學會區分和歸類。然後就可以先從自己喜歡的類型片著手。
找到自己喜歡的類型片之後通常一個導演會長同一類型片,找到自己喜歡的導演,了解下導演的風格,手法。
剛開始可以去豆瓣多逛逛。
❼ 考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需要看很多電影嗎麻煩大家推薦一些
通常說來 那些「著名的」或者「非主流」的都應該看--這個你很容易就能查到
但我覺得 電影導演其實是「雜家」 需要各種豐富的知識
獲取知識一方面是親身實踐 另一方面就是通過間接經驗(比如 老師 書本)
其實很建議你去 圖書館 看看書
我比較推薦的兩本 《認識電影》 《電影語言的語法》
當然還需要看一下其他的書 比如 美學方面的《美學四講》
表演方面的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的 《演員的修養》
哲學方面 尼采 的 《論悲劇的誕生》
心理學方面 弗洛伊德 的 《夢的解析》 。。。
❽ 如何從導演的視角看一部電影
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看看如何從導演的視角看一部電影?這里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導演是一部電影的主導者,如何能從導演的視角看一部電影呢?
01
在我看來一個頂級優秀的導演相比於次一點的導演(並不是說後一種導演就是一個不合格的爛導演,相反絕大多數異常優秀的導演都是後一種)的很大不同一點是,如何從他們的內在視角來看待他們的電影: 前一種導演一直在影像中表達著自己對這個世界,對生活的看法,他們不管講什麼樣的故事,都是在試圖通過故事性來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的一種看法或是一種哲學的理解,你用心看,會發現他們在電影中一直在表達著自己內心的中心思想,這一點不會改變,你看完他們的一部電影,會發現整部電影都在為他們個人的這個中心思想服務,他們更傾向於表達自己那幾乎未曾被外部世界所影響和改變的內心。這類型的導演幾乎所有電影都在試圖用電影表達導演自己的內心,電影本身跟他(她)本人有著莫大的關系。 後一種導演則更傾向於如何更優秀的講好一個故事,他們利用自己對影像的直覺或天分,把視聽語言各方面都能做到最優秀的狀態,用來推動一個故事整體的發展,從而講好一個故事,讓大眾更多更好更普遍的理解這部電影,所有視聽語言都是為他正在拍的那一部電影所服務。這類型的導演幾乎所有電影都在用自己最優秀的視聽語言來表達自己所正在拍的那部電影,而電影本身跟他(她)本人的關系並不很大。 簡單講,前一種導演中心思想始終更加感性,後一種導演中心思想相比較則始終更加理性。 電影被稱為最接近大眾的藝術,導演也是藝術家,所以我個人是更傾向於喜愛前一種導演。 當然,無可置疑,這兩種導演都能夠拍出讓我們大家欣喜異常的優秀電影。
02
首先,我們把導演和普通觀眾想像成兩個姜餅人。
姜餅人1
姜餅人2
上邊的一個是姜餅人1,我們把它們叫做普通觀眾。(非電影從業者)
下邊的一個姜餅人2,指代導演。(也可以是任何電影從業者)
我們可以明顯發現,他們都是人。只是右邊的姜餅人2胖一些,可以理解為他們看的電影多一些。
但毫無疑問,對於一部新的電影,無論是胖胖的姜餅人還是瘦瘦的姜餅人,其起點和觀點都是一樣的都是一樣的。
我們再把時間當成蛋糕切一切,很簡單,切成兩塊。即「第一次看電影」和「第n次看電影(n>1)」
好了,萬事俱備,接下來我們開始奇妙之旅,一探究竟。
Chapter1
以《讓子彈飛》 「白馬拉火車」這個鏡頭為例:
當電影開始時,姜餅人1和2舒適地坐在位子上,他們已經進入了故事。
然後他們同時看到了這個鏡頭,此時他們都已經融入到了故事裡,他們腦子中的想法是一樣的:卧槽,好酷炫,用白色的馬拉黑色的火車。咦,車上是不是坐著什麼重要的人物呢?
看到這個我想大家已經明白了:導演也是觀眾,所以導演在第一次看電影時和觀眾是一模一樣的!他們都在看故事,融入故事,此時導演是不會想什麼與眾不同的深奧的東西的,除非他沒再認真看電影。
事後,
姜餅人1:「嘿,老王,我今天看了一場超棒的電影,故事也超棒,人物也超棒。你有空也去看看唄」。然後,他就慢慢地把這部電影忘記了。因為影院明天,後天,大大後天,都有不一樣的電影,他都想去看。頂多就是:若干年後,有人問起他,嘿,你看過《讓子彈飛》嗎,他說:對對對,我看過,看過!
而這時,姜餅人2連忙拿出本子,他想,這個故事這么棒,我得把裡面的創意記下來。於是,這個故事,就成為了姜餅人2腦中圖書館里的一本書,它可以隨時取用了。
這是導演看電影的視角之一。
繼續走。
03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現在修養比較高的導演在成為導演之前研究的都是別的專業,但最後還是能夠成為好導演。如昆汀塔倫蒂諾以前是印象租賃店老闆,王家衛大學學的是理工學院平面設計,北野武最初是相聲演員,卡梅隆大學學的是計算機與物理學………
就是因為他們都有一種共同的視角—--------將生活幻化成為心中無盡盤旋著的小故事,並驚呼著「生活多麼有趣」,同時將腦中所有學到的知識都融會貫通起來。
04
導演要做的就是要找到好的渠道去表達他想要說的東西 觀眾沒有注意到 那說明導演在表達上沒有成功 盡管在設計上花了很多心思 然後鏡頭閃太快 觀眾沒看到 還是枉然 當然有的鏡頭 放太長 也會顯得不自然 感覺是刻意為之 要做當剛好 不容易哦
05
答得很有新意,但似乎並不是題主想要的答案。
《認識電影.路易斯·賈內梯.插圖第11版》
《故事》
《電影的戲劇藝術》
關於電影的理論知識書籍浩如煙海,在我看過的幾本中,這三本當屬上乘。看完之後應該多少會理解一點所謂的“導演般的專業角度”。
❾ 考導演要看什麼哪些電影
沒有特別固定的東西。給你一個名單吧。可以考慮一下。你是高考還是考研呢?
電影學院本科生必看100部
外國70部 1895 盧米埃爾短片 1902 月球旅行記 1905 火車大劫案 1914 一個國家的誕生 1920 卡里加博士 1926 母親 1928 聖女貞德 1930 藍天使 1933 瑞典女王 1936 我們來自克琅施塔得 1939 大獨裁者 1940 公民凱恩 1940 幻想曲 1945 羅馬--一個不設防的城市 1946 湖上艷屍 1952 正午 1954 後窗 1954 二十四隻眼睛 1953 白鬃野馬 1957 野草莓 1957 桂河大橋 1959 四百下 1959 士兵之歌 1960 裸島 1960 精神病患者 1961 薇麗吉安娜 1961 水中刀 1962 伊凡的童年 1962 007 I :諾博士 1967 邦尼和克萊德 1967 等到天黑 1967 虎豹小霸王 1973 舞會的小提琴 1974 戀人曲 1977 星球大戰 I 1978 天堂的日子 1979 錫鼓(本人觀點是鐵皮鼓) 1980 女歌星 1980 影子武士 1981 泥之河 1981 法國中尉的女人 1982 迷牆 1983 卡門 1984 美國往事 1985 自己去看 1986 使命 1986 藍絲絨 1987 早安,巴比倫 1987 壞血 1988 霧中風景 1988 征服者佩爾 1988 十誡:愛情(即第六不可姦淫) 1989 性,謊言,錄像帶 1990 生於七月四日 1991 末路狂花 1993 番木瓜香 1993 辛德勒的名單 1993 情迷巧克力 1994 低俗小說 1994 暴雨將至 1995 阿甘正傳 1995 破浪 1996 花火 1996 柯里亞 1998 楚門的世界 1999 女巫布萊爾 2000 愛情是狗娘 2001 愛米麗(即天使愛美麗) 中國30部 1934 大路 1934 姐妹花 1934 漁光曲 1937 風雲兒女 1947 八千里路雲和月 1951 關連長 1959 戰火中的青春 1960 革命家庭 1966 西施 1972 秋決 1979 三個和尚 1980 巴山夜雨 1981 鄰居 1982 如意 1984 一個和八個 1984 似水流年 1985 青春祭 1985 野山 1989 悲情城市 1989 菊豆 1991 心香 1991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1991 阮玲玉 1992 三毛從軍記 1993 霸王別姬 1993 蘭風箏 1994 背靠背,臉對臉 1994 愛情萬歲 1995 民警故事 1995 長大成人 其他必看: 1925 戰艦波將金號 1925 淘金記 1933 金剛 1937 白雪公主 1949 偷自行車的人 1951 羅生門 1959 筋疲力盡 1987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1988 誰陷害了兔子羅傑 1998 羅拉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