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恐怖片 《黑色星期五》,講述了個怎樣令人害怕的故事
現如今很多的人都非常的喜歡看恐怖片,而恐怖片確實是非常好看的,它相對於其他的電影來說比較有意思,同時如果喜歡刺激一些的朋友,那麼《黑色星期五》這部恐怖片大家一定是看過了。其實在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是比較喜歡看外國的恐怖片,因為外國的恐怖片都十分的敢演。
其實《黑色星期五》這部恐怖片是圍繞著一個母親來寫的,《黑色星期五》有很多部,並不是只有一部,所以說每一部講述的故事都是不一樣的。而第一部的《黑色星期五》,講的就是有一位母親的兒子淹死了他的母親去幫助她的兒子。
傑森在地獄中得知自己的母親被氣死之後,他也是十分的憤怒,於是就復活,然後大開殺戒,為自己的母親報仇。這樣想的話,這部恐怖片還是非常感人的,但是自己一個人看就會覺得這部恐怖片是有一些害怕的,所以說黑色星期五這部恐怖片還是可以跟自己的朋友一起去看。
『貳』 大家對黑色星期五的評價是什麼
《黑色星期天》其實叫《憂郁的星期天》更好些;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它又會訛傳出《黑色的星期五》這樣一個怪名字。有人把《黑色星期天》五十多個演唱版本劃分為「原版」和「改編版」兩大類,或者叫「Damia」版和「Billie Holiday」版兩大類。Damia版雖然是用法語演唱的,但它使用的旋律卻是原作者的原始曲譜;而且該錄音用鋼琴伴奏,又用重唱(或是合唱)組來伴唱(但鋼琴的伴奏很弱,可以忽略;加上SP唱片那種真實感和現場感,它的情感的確是很哀傷的,這是現代任何一個版本都無可比擬的。可是Billie Holiday版卻把它注入了一些爵士風味,同時打亂了原曲4/4拍三連音的音型結構,完全變了一種節奏型和味道,成了普通的流行歌曲了;雖然從旋律中還隱隱可聽出一絲原曲的痕跡,但已和原曲相去太遠了。同時它也加入了一個「副歌」般的主題。這首歌的旋律、歌詞一直流傳到現在,成為現在大多數翻唱版所採用的詞曲,以致於許多現代人都以為這個版本就是原版;就連現在翻唱的匈牙利文版(如Hernadi Judit版)雖然用László Jávor填的詞《Szomorú vasárnap》,但旋律除了和原版相似之外,卻和Billie Holiday版一樣加了一個「副歌」,所以現在的翻唱版都可以認為是Billie Holiday版的後代;除了電影《Gloomy Sunday》(台譯《狂琴難了》/港譯《布達佩斯之戀》)中鋼琴、鋼琴與小提琴及鋼琴與聲樂採用了原版旋律外,現代的版本幾乎沒有一個和原版完全一樣的;而電影中的唱法或演奏在情感上並沒有Damia版強烈。所以將這些版本劃為「Billie Holiday版」類,作為這些版本的代表;原版或近似於原版的就以「Damia版」類為代表。
原版歌曲的節奏型基本上是三連音,從開頭一直持續到結尾。速度用Adagio(義大利文,柔板);調性為c小調(調號和bE大調相同),並非像有些網友所說的什麼「整首歌都是以不和諧音階為主」。
第一小節(這里的小節從演唱部分開始計算,不含前奏)是c小調的第一級和弦(小調式主和弦)的分解並重復主音,從c1-<b>e1-g1-c2(la-do-mi-la)(<b>是降號,字母是音高,後邊的數字是音組),每拍一個三連音的音型,三連音用同音反復,從低音主音(c1)一直到中音主音(c2)(這是簡譜的說法),彷彿痛苦與悲傷驀地升騰起來一樣。
第二小節的前三拍都一樣,都是<b>e2-d2-c2(do-si-la)的三連音,最後一拍是g1音的三連音同音反復。這一小節就像是痛苦與悲傷在心中激烈地翻騰,同時出現了全曲最高的<b>e2(c小調高音do)音,情感非常強烈,極其的悲痛。
第三小節與第四小節是第二小節的下行模進,兩個主要的音型是c2-<b>b1-<b>a1(la-sol-fa)和g1-f1-<b>e1(mi-re-do),這三小節的節奏型完全相同。它表現出來的情感好像是極大的悲傷和痛苦在心中翻騰,之後又無可奈何地一點點低落下來,終於沉在心中,變成無言的悲傷和憂郁。
第五小節與第一小節完全一樣,悲傷的情感在胸中難捺,又翻騰起來。第六小節與第二小節相似,只不過最後一拍停留在d2音(中音si)上形成三連音的同音反復,情緒悲傷哀愁達到了頂點卻又無可奈何。
第七小節第一拍是空拍,接著是三個相同的音g1(mi),一拍一個音,用保持音來唱。第八小節的節奏型是第七小節的逆向,三個保持音的c1(la),一拍一個音。這兩小節彷彿把巨大的悲傷很無奈地沉入心底,之後頹然地傾倒,憂郁而哀傷。
這就是《黑色星期天》的音樂結構。
有網友說,現代版的《黑色星期天》並非沒有了「殺傷力」,而是因為不是原版了雲雲,這是一種以訛傳訛不負責任的說法,說明說這話的始作俑者只是受了種種傳聞的影響而把《黑色星期天》作為神話或傳說來看待,並非把它當作歷史來對待。什麼叫「殺傷力」?音樂本身並沒有這種能力。若說音樂的共振和某個建築物達到一致時能將其摧垮,這並非不可能,但這是物理上的原因造成的,卻不能歸結於音樂自身的所謂「殺傷力」。「四面楚歌」只是利用了人的心理原因,卻並非歌曲本身有這種能力;若是在項羽的兵都身處楚國,他們聽自己家鄉的音樂還至於潰不成軍嗎?至於莫扎特的音樂,的確有某種神奇的功能,但是那隻是音樂的心理作用罷了。聽古典時期的音樂,有一種詳和優雅的美感,就像欣賞巴洛克的精美建築一樣,聽搖滾卻很難有這種感受。再者,也不一定人人聽古典音樂都有這種感受,甚至一聽到巴赫的管風琴響就大呼頭痛而聽了搖滾倒興奮不已的的半樂盲也大有人在,那麼即使這種巴洛克音樂真的有「殺傷力」,那麼對這人又有什麼作用呢?若是聾子聽音樂,那音樂對他又存在什麼所謂的「殺傷力」呢?
所以這些以訛傳訛的說法除了不負責任之外,還把《黑色星期天》更加妖魔化。前兩年湖北長江大學一名大三的學生在網吧聽這首歌時(應該是現代的翻唱版),昏倒在網吧。在聽歌之前,他先看到了網頁上的簡介,網頁的整個色調是黑色的,旁邊的骷髏頭好像在給大家發出一封封的邀請書,正上方幾個若隱若現的標題更是增加了網頁的神秘性。單從畫面上看就給人傳遞了一種恐怖的資訊。而網頁裡面的很多關於人們聽完這首樂曲而自殺的故事更是聳人聽聞(就是人們爭相轉載的這首歌在當年「殺」人的歷史事件)。不良的心理暗示是造成這個學生聽了這首音樂之後所產生的反應的根源;這些網站里大量關於這首歌曲的報道都形成了一種不良的暗示。而這些不探其源愈傳愈廣的以訛傳訛的說法都在散布著一種不良暗示,道聽途說地為這首很普通的歌曲增加了一個意外的「殺傷力」,而當年那些自殺的人是在一定的歷史或社會以及心理條件下聽了它自殺的,它只是誘因而非根本原因,所以,這個所謂的「殺傷力」並非是歌曲本身所包含的,乃是在一定的歷史事件的基礎上,多年後當歷史變成了傳說、傳說再變成神話的過程中人為地附加上去的;正如今年辣椒難賣都給倒河裡了,而有人用線穿起來賣就賣得很火;農村狗不理的驢糞蛋好好侍弄一番包裝一下到城裡就成了很好的花肥,不就是這樣嗎?
當年《黑色星期天》不單發行了唱片,還在電台經常播出,聽這首音樂的人大有人在,但絕大部分的人都沒有什麼異常,也不是聽了之後人人都去自殺。有些人的暗示性非常高,就很容易接受相關的刺激;當他接受相關的刺激之後,這時就會調動他肌體所有的防禦系統作出一種高明的狀態,再產生相關的反應,就會出現那位大學生昏倒的現象。他若事先沒有看到這些渲染介紹,單刀直入地聽這首歌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一些人還聽信一種傳說,說是該曲原曲是47分鍾多長度的鋼琴曲,並在相信之餘苦苦地尋覓著它的錄音;還有的說最後的原版樂譜被鎖在美國某音樂學院保險櫃中雲雲。根據相關資料,這首歌當年發行的唱片是Standard Play(SP)每分鍾78轉的膠木唱片,也就是上世紀30年代常用的唱片,一般用在機械手搖留聲機上,它的兩面錄音共10分鍾左右。電唱機雖然出現得很早,但那時並沒有流行。雖然每分鍾33-1/3轉的Long Play(LP)唱片30年代已出現,但直到1948年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發行LP唱片時,電唱機才流行起來。(LP唱片兩面共可錄音半小時左右)。如果《黑色星期天》真的是一首47分鍾多的樂曲,SP唱片要5-6張,LP唱片1或2張才行。但從有關資料來看,當時《黑色星期天》就一張SP唱片,何來的47分鍾長度之說?還有一點,它究竟是鋼琴曲,還是鋼琴協奏曲,還是鋼琴套曲,或是大型清唱劇還是僅是一首歌?它究竟用多少張唱片錄制發行?是SP唱片還是LP唱片?
再有一點,這47分鍾是如何得出的?若是根據樂譜,這種說法就很牽強。因為樂譜上面大多隻標上樂曲的大致速度,如Andante、Allegro、Adagio等,一種速度每分鍾多少拍,每個演繹者都不盡相同。就拿中國的名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來說,1961年沈榕唱片版和上世紀80年代末西綺崇子版或是薛偉版、盛中國版,速度都不盡相同,那麼,演奏出來的總時間長度自然就不等了。若是根據某個版本的錄音得出的時間,那麼這個錄音是什麼版本,又是以什麼形式錄制的呢?唱片?還是鋼絲錄音機?所以,在缺乏相關的資料和證據時,這種說法也只能看作一種傳說。
『叄』 電影黑色星期五好看嗎
恐怖片,蠻好看的
『肆』 ,黑色星期五,電影好看嗎
很恐怖的嘞。
『伍』 關於《黑色星期五》系列電影
十三號星期五系列電影:
《十三號星期五》1 (Friday The 13th 1980)
《十三號星期五》2 (Friday The 13th part 2 1981)
《十三號星期五》3 (Friday The 13th part 3 1982)
《十三號星期五》4:終結篇 (The Final Chapter 1984)
《十三號星期五》5 (A New Beginning 1985)
《十三號星期五》6 (Jason Lives 1986)
《十三號星期五》7 (The New Blood 1987)
《十三號星期五》8 (Jason Takes Manhattan 1988)
《十三號星期五》9 (Friday the 13th Part IX: The Dark Heart of Jason Voorhees)
《太兇殺人狂》(Jason X 2001)
《鬼王再生》(Freddy Vs. Jason 2003)
第一集拍攝於1980年,在喜歡新片的觀眾看來可謂年代久遠,然而,該片嚇人手段毫無落伍、過時之感,可見「黑色星期五」系列恐怖電影能夠後續不斷影響至今,並非虛名無實。當年派拉蒙公司推出的「黑色星期五」第一集大受觀眾歡迎,於是乘勢而上開始以每年一集的速度推出續集,1984年的第四集名為《終結篇》,似有與觀眾告別之意,卻因市場看好,無法落幕,各集中傑森的下場或是被埋土下或是沉落水中,即使到過太空,也要終歸水晶湖底,可見每集導演都要留下伏筆以便下部故事合理開展,面對票房的誘惑,誰敢讓他死透啊?!……直到2003年,觀眾還可以看到面具殺手傑森在大銀幕上血殺連環引發滿場驚聲見叫,而影片結尾時刻再令傑森死而復生,也說明「黑色星期五」系列玩到21世紀仍然具有無限的開挖潛力--這個情況類似作家不可以輕易讓筆下的成功人物形象死掉,否則讀者的意見堆成山,誰也受不了!所以「黑色星期五」系列被譽為電影史上最長壽的系列恐怖電影。優視覺的套裝製作思路的好處是整合類型、方便觀眾對某種電影及導演個人風格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所以認為此前推出的《劍》、《斬虎屠龍劍》、《幕府風雲》、《塞爾喬里昂尼西部經典》系列功蓋電影學院(目前最值得期待的當然是《李翰祥經典作品集》啦!)。套裝可以使大家系統完整地學習掌握電影語言,不過若將「黑色星期五」10張碟一氣看完肯定要累癱的,應該適度觀看不至疲勞,建議每三碟為一單元,從中,不僅能發現電影觀念的進步、電影技術的完善,還可以看到主題的升華、人物的立體:如第一集明顯是低成本運作,移動鏡頭多為肩扛手提,若是劇中人主觀鏡頭倒也合情合理,但使用客觀視角也這般如此,難免有粗製濫造之嫌。續集之後應用搖臂和斯坦尼康穩定系統感覺就好多了,畫面更富張力。傑森的形象也有顯著變化,起初只是像「禿三炮」那樣以布袋套頭,再後來學習「麥克爾·麥爾斯」戴起了面具--毫無表情的曲棍球面具終於成為他的招牌裝扮,以至於他在《太兇殺人狂》中換上機械戰警式的合金面具後,個人感到極不習慣。到《太兇殺人狂》和《鬼王再生》,「黑色星期五」電影已經打破只有幾人出演單調場景內順序羅列殺人事件的慣例,具有了大片氣派,形式方面不消多說,布景、光效、電腦特技,一應俱全,誠然技術方面取得飛躍,但也感覺到這豪華場面破壞了「黑色星期五」系列電影的原始寫實風格,體驗視聽震撼之餘,反倒懷念起當初森林裡的陰風陣陣和露營地的暗夜雷雨……有得必有失,真正傳達出恐怖之感的夜景,只有1-4集,最後兩集的夜戲,常使我神遊戲外心思跑到鑒賞黑階表現有多完美方面……傑森,本不屬於奇幻世界,他是潛伏在自然之中的魔鬼,那些燦爛如花的生命到野外去縱情,要小心了!希區柯克電影專門嚇唬「知識分子」、「猛鬼追魂」專門嚇唬藝術青年,而「黑色星期五」是專門嚇唬青少年的恐怖電影,當然不是警告大家青春期必須禁慾,但傑森殺人也不是沒有理由的:殺死那麼多無辜的人,是生命因自己曾經遭受的忽視而展開報復--於仁泰在《鬼王再生》中復現了傑森童年備受欺辱的經歷,此段令觀眾對殺人狂傑森產生同情的同時也開始反思自己是否心存過惡念本應該殺,於是,觀看殺戮而害怕,竟成了一種電影帶來的「快樂」。
《十三號星期五1》
水晶湖露營區曾發生過不少命案,曾有一對少年情侶被殺,一名男童傑遜被淹死,如今時過境遷,場主打算重整家業,再度開放營區,於是雇了愛麗絲、納德、瑪絲、賈克、金蓮黛和比爾做指導員……
《十三號星期五2》
在悲慘的十三號星期五發生後的五年,人們逐漸淡忘了水晶湖露營區當年的慘案。怪異兇手傑森到底是人是鬼,似乎也沒人在意了。在過一年的暑假,一群大學生決定再度到水晶胡來度假,傑生彷佛又復活了……
《十三號星期五3》
一幢年久失修的房子里,彌漫著一股恐怖陰沈的氣氛,接二連三神秘的謀殺,更加深了古屋懸疑、緊張的氣息,誰是兇手?誰是幕後主使者?不到最後一刻您無法料到。……
《十三號星期五4》
認為被最後水晶湖大屠殺的唯一生還者殺死,賈森對再一次謀殺它居民殺死他的回家的路到這個湖。這次,賈森在小男孩湯米里遇到不比自己差的對手嗎……
《十三號星期五5》
當傑森不醒人事時,另一個熱心人士決定拿起傑森的道具,繼續服務不知死活的青年男女……
《十三號星期五6》
這是湯姆.麥克洛克林導演的一部恐怖片,是黑色星期五的第六集。露營殺手傑遜死了多年後,曾被他摧殘的湯米從精神病院逃了出來,並到墳墓中挖出了傑遜的屍體來鞭屍報復,不料此時雷電交加,傑遜竟復活了……
《十三號星期五7》
在湯米·賈維斯(Tommy Jarvis)把傑森煉鎖在水晶湖底多年之後,一位有特異功能的年青人又不小心把傑森放了出來,傑森於是又回到了水晶湖營地重操舊業……
《十三號星期五8》
一部系列電影拍到第八集,還能看嗎?出人意料地,本片卻是《十三號星期五》系列各集中拍得最好的一部。劇情描述沉屍在水晶湖底的傑森又再復活,並從一艘度假船的電線充電補充活力。他迅速在船上展開殺戮……
《十三號星期五9》
美國水晶湖地區系殺人魔王」傑森」的出生地,由於殺人魔連續殘害無辜的善良百姓,警方於是布下天羅地網,終於將傑森逼至一隅,並以強大的火力將他擊成碎片。警方人員誤認傑森已死,便宣布結案,不料傑森藉著驗屍官的軀體,再度肆虐……
《十三號星期五10》
在不久的未來,水晶湖實驗室中關了一個永遠殺不死的殺人魔——傑森,一群政府的科學實驗團隊正想對他做精密的研究,為了要真正了解他的構造,他們想要將他冰凍起來,再做進一步的解剖。可是在輕敵的情況下,許多的隊員一一被傑森終結掉……
◆原名:Freddy Vs Jason
◆譯名:弗萊迪大戰傑森
◆導演:於仁泰 Ronny Yu
◆演員:羅伯特·恩朗德 Robert Englund
肯·克辛格 Ken Kirzinger
傑森·瑞特爾 Jason Ritter
凱莉·羅蘭德 Kelly Rowland
莫妮卡·姬娜 Monica Keena
◆類型:恐怖/驚悚
◆上映:2003年8月15日
◆國家:美國
恐怖殺人王--傑森 JASON
傑森是電影史上最長壽的系列恐怖電影《13號星期五》的男主角。自1980年該系列電影的第一部公映以後,片中的主人公———戴著奇怪面具,習慣以利斧殺人,似乎永遠也殺不死的傑森不知道成了多少人噩夢的主角,而製片商們也從此開始樂此不疲地一部接一部推出續集,在觀眾們的心驚肉跳中賺進大把鈔票。在每部新的影片中,編劇們一定會絞盡腦汁想出一些與眾不同的噱頭來吸引觀眾。最近的一部續集《傑森X》已經是該系列的第10部作品。在該片中,復活的傑森被安排到了400年後的未來太空船上繼續玩他的血腥游戲,死亡場景拍攝得相當真實,血腥味撲面而來,傑森的殺人手法層出不窮,血肉橫飛的場面足以看得人驚詫不已,於是這部片子在美國被定為R級。
在《13號星期五》系列片中,殺手傑森從始至終都戴著面罩,從不露出他的本來面目。而扮演傑森最出色的是凱恩·霍德爾,他曾在電影《七宗罪》、《全民公敵》、《公平游戲》、《狂迷》等片中擔任特技演員。他從1988年的《13號星期五》第7集《新血》起開始出演傑森一角,至今已經拍了第4部了,但是由於他在片中自始至終都帶著嚴嚴實實的面具,所以凱恩盡管擁有不少影迷,但是人們卻都不知道他究竟長什麼樣子。
『陸』 求電影【黑色星期五】系列劇情講解!!全看過的高手進!(大大加分)
1、《十三號星期五1》:水晶湖露營區曾發生過不少命案,曾有一對少年情侶被殺,一名男童傑森被淹死,如今時過境遷,場主打算重整家業,再度開放營區,於是雇了愛麗絲、納德、瑪絲、賈克、金蓮黛和比爾做指導員,但沒想到傑森的媽媽竟……
2、《十三號星期五2》:第一部里的兇手傑森的媽媽死後的五年,其中傑森復活了,把第一部里殺死他媽媽的唯一倖存者殺死,人們逐漸淡忘了水晶湖露營區當年的慘案。似乎也沒人在意了。在過一年的暑假,一群大學生決定再度到水晶湖來度假,傑森拿起媽媽的朴刀,干起殺人行業……
3、《十三號星期五3》:一幢年久失修的房子里,彌漫著一股恐怖陰沉的氣氛,接二連三神秘的謀殺,更加深了古屋懸疑、緊張的氣息,誰是兇手?誰是幕後主使者?不到最後一刻無法料到。……
4、《十三號星期五4》:水晶湖大屠殺的唯一生還者被殺死,傑森再一次回到這個湖謀殺它回家的居民。這次,傑森會遇到不比自己差的對手小男孩湯米……
5、《十三號星期五5》:當傑森不省人事時,另一個熱心人士決定拿起傑森的道具,繼續服務不知死活的青年男女……
6、《十三號星期五6》:水晶湖露營殺手傑森死了多年後,曾被他摧殘的湯米從精神病院逃了出來,並到墳墓中挖出了傑森的屍體來鞭屍報復,不料此時雷電交加,傑森竟復活了……
7、《十三號星期五7》:在湯米·賈維斯(Tommy Jarvis)把傑森煉鎖在水晶湖底多年之後,一位有特異功能的年青人又不小心把傑森放了出來,傑森於是又回到了水晶湖營地重操舊業……
8、《十三號星期五8》:沉屍在水晶湖底的傑森又再復活,並從一艘度假船的電線充電補充活力。他迅速在船上展開殺戮……
9、《十三號星期五9》:美國水晶湖地區系殺人魔王"傑森"的出生地,由於殺人魔連續殘害無辜的善良百姓,警方於是布下天羅地網,終於將傑森逼至一隅,並以強大的火力將他擊成碎片。警方人員誤認傑森已死,便宣布結案,不料傑森藉著驗屍官的軀體,再度肆虐……
10、《十三號星期五10之未來殺手》:JASON被抓,冰凍四百年後,在一個飛船上大開殺戒。
11、《十三號星期五11之鬼王再生》:弗萊迪利用他的特長進入傑森的夢中,利用傑森母親的形象控制他,命令他到榆樹街上殺人,這樣弗萊迪才能重新得到復生的力量,到傑森意識到自己被狡猾的弗萊迪的愚弄時,決定也殺回到人間,找到弗萊迪要看看到底誰才是變態殺人王。
(6)黑色星期五系列電影好不好看擴展閱讀:
1980年肖恩·庫寧漢推出的「黑色星期五」第一集大受觀眾歡迎,於是乘勢而上開始以每年一集的速度推出續集,1984年的第四集名為《終結篇》,似有與觀眾告別之意,卻因市場看好,無法落幕,各集中傑森的下場或是被埋土下或是沉落水中,即使到過太空,也要終歸水晶湖底。
直到2003年,觀眾還可以看到面具殺手傑森在大銀幕上血殺連環引發滿場驚聲尖叫,而影片結尾時刻再令傑森死而復生,也表示「黑色星期五」系列到21世紀仍然具有無限的開挖潛力。「黑色星期五」系列被譽為電影史上最長壽的系列恐怖電影。
『柒』 誰能介紹一下《黑色星期五》系列
電影<<黑色星期五>>
《黑色星期五》(1981)
監制: 史蒂夫.邁納 Steve Miner
導演: 史蒂夫.邁納 Steve Miner
主演: Amy Steel (I) John Furey Adrienne King Kirsten Baker Stuart Charno Warrington Gillette 沃爾特.戈尼 Walt Gorney Marta Kober Tom McBride (I) Bill Randolph (I)
相關分類:動作恐怖懸念驚悚
片長:87分鍾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色彩:彩色
年份:1981
內容簡介:
水晶湖露營區曾發生過不少命案,曾有一對少年情侶被殺,一名男童傑遜被淹死,如今時過境遷,場主打算重整家業,再度開放營區,於是雇了愛麗絲、納德、瑪絲、賈克、金蓮黛和比爾做指導員,另外請來安妮當廚師,安妮因不聽當地人勸阻,執意接受這份工作,卻在前往營地的樹林中被害。場主因事進城,交待大家趕工整理營地,入晚之後風雨大作,由此一連串恐怖的殺人事件一一在不同地方展開……
「黑色星期五」,夠恐怖的吧!而你在這一天,又會選擇怎麼做呢?
星期五和數字13都代表著壞運氣,兩個不幸的個體最後結合成超級不幸的一天。所以,不管哪個月的十三日又恰逢星期五就叫「黑色星期五」。
文件型病毒與其他病毒如引導區型病毒工作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在各種PC機病毒中,文件型病毒所佔的數目最大,傳播廣,採用的技巧也多種多樣。
黑色星期五就是一種文件型病毒,它是個早在1987年秋天就被發現的老牌PC機病毒,流傳最廣,變種很多,別名也多。除了它的多個變種之外,基於其發展出來的其他病毒也最多。
一般來說,黑色星期五感染文件後,會在文件的末尾放有標志串 「sUMsDos ,一些病毒檢測程序以此作為識別黑色星期五病毒的標志,但是很多黑色星期五病毒的變種已將這個標志變成各種各樣的其他字元串。
黑色星期五病毒是一個內存駐留型的病毒。它感染COM型文件和 EXE型文件,一些變種也感染.SYS、.BIN和.PIF文件以及覆蓋文件。病毒進入內存半小時之後,整個PC機的運行速度會降低到原速率的十分之一左右,並在屏幕的左下角開出一個黑色的窗口。檢查黑色星期五病毒是否駐留內存的方法是檢查中斷向量表中的8和21號中斷向量段地址是否為同一地址,以及執行過的文件是否被加長,特別是EXE型文件是否被反復加長。
由於黑色星期五病毒出現得早,如KV300等查毒軟體都可以檢查和清除病毒代碼。
『捌』 我特別好奇,你會如何如何評價電影《黑色星期五》
電影《黑色星期五》作為一部恐怖片,劇情沒有什麼新意,對於一些觀眾來說,沒有好的看點,整體還是不錯的。
『玖』 黑色星期五電影嚇死過人嗎我怕同學說是恐怖片之最
沒那麼誇張只是比較暴力血腥,類似於電鋸驚魂,人皮客棧,黑色星期五系列電影屬於低成本恐怖電影劇情大同小異,但從80年代開始它一直都很賣座,主要是因為它的血腥場面能給於觀眾強烈的視覺刺激,所以很經典與其齊名的還有《猛鬼街》系列,其中我認為不錯的兩部是《弗萊迪大戰傑森》和星期五續集《未來殺手》
『拾』 《沉默的羔羊》、《黑色星期五》、《德州電鋸殺人狂》哪部最血腥,哪部最好看
《沉默的羔羊》不血腥,主要刨析變態人物的內心世界,很經典~~~~~~
《黑色星期五》很血腥,講述不死人魔傑森的故事,加上《弗雷迪大戰傑森》的話,已經拍攝了11部了,其中很多部很好看,很血腥~~~~~~
《德州電鋸殺人狂》比較血腥,最血腥最好看的,個人認為是《德州電鋸殺人狂前傳》,又有美女又有鮮血,很刺激感官,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