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女排》這部春節檔電影怎麼樣
我覺得很好,我特別的期待,因為我本身就很喜歡女排這部電影,又是以女排為題材。所以我很想知道他拍出來的效果是怎麼么樣的。
㈡ 題材與時代勾連,陳可辛的電影《中國女排》有著怎樣的創新和重塑
中國女排的輝煌我就不多說了,但從這部電影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視角,下面為大家講解一下《中國女排》有著怎樣的創新和重塑。
朱婷是我見過迄今為止最聰明的主攻,太愛她了,希望她以後的路能走得更遠,像郎平一樣,甚至超越郎平,成為最強的自己!
㈢ 電影《中國女排》有三處失誤,為什麼說商業元素考慮過多是根源
就當是馬後炮吧,筆者對陳可辛指導的電影《中國女排》一開始就不是太看好,心中總有一些疑惑,不過由於媒體和觀眾的熱捧,《中國女排》未上映先爆紅,筆者個人也隨波逐流謹慎看好。
3、《中國女排》宣傳圖「用力過猛」
之前《中國女排》劇組曾發布過一組宣傳圖,這組血跡斑斑的大腿照片引來不少爭議,筆者認為,這張照片也許沒有太多誇張和虛構,但卻有過度宣傳之患。而且給人一種不好的感覺,片方機極其簡單的將女排精神歸於「慘」這個膚淺的表面現象上,似乎宣傳用力過猛,但,過猶不及。
歸根結底,片方還是把《中國女排》當成一部要大賣特賣的商業片對待了,而忽略了《中國女排》和「女排精神」真正的硬核。
說句悲觀的話,根據預告片的內容看,整不好大年初一觀眾們要被強行灌一大碗雞湯了。
㈣ 《中國女排》好看嗎打算過年去電影院看的。
我也沒看,准備近期去看,相信應該不錯,因為我們的女排有優良的傳統,吃苦耐勞,為國爭光的運動員精神,令我們非常感動和自豪,因此,必須去看。願女排精神永遠傳承下去。
㈤ 《中國女排》更名上映,網傳爭議情節被刪,票房怎樣
2020年1月17日晚間,就在中國男子足球國奧隊告別奧運會預選賽沒幾天,男子三大球全面遭遇奧運危機的背景下,原定於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中國女排》發布聲明,電影將更名《奪冠》上映,時間不變,1月18日零點預售。
2、更名《奪冠》是高明之舉
在之前曾有網友建議將《中國女排》更名為《郎平傳》等傳記類名字,就像陳可辛正在籌拍的《李娜傳》一樣,這個建議雖然中規中矩,但總覺得缺少點什麼,不論從氣勢上還是內容上,以及商業上考慮都不是最佳選擇。
而《奪冠》一名恰恰是國慶節爆款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關於中國女排奪冠章節的名字,彼時徐崢導演的這個章節也在觀眾那裡取得了很好的口碑。
現在《中國女排》更名為《奪冠》,首先氣勢上足夠渲染中國女排的精神和輝煌,其次在內容上也比較符合電影內容,關鍵是在商業上也是一個漂亮的承接。並且這並不算重名,因為《我和我的祖國》中「奪冠」只是章節,並不是電影名。
這次更名可以算電影商業營銷策略的一次「騷操作」,當然這是表揚。
3、三大球需要支持
最後,承接文章開頭的一段話,相信在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上,我國的男子三大球球迷都不會太好過,國人在三大球領域最後的希望還是中國女排,距離奧運會還有半年的時間,我們需要給予三大球尤其是中國女排以強力支持!
㈥ 《奪冠》這部電影的劇情怎麼樣主要是講述什麼故事的
電影整體的劇情並沒有很突出,主要是講述的故事,本來就是眾人皆知的。電影本身過於注重情懷,導致其失去了體育的振奮和競技精神。電影主要講從1981年開始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三代教練、幾代女排人,歷經艱辛為了冠軍拼搏的故事。電影整體還算可以,加上有不少女排運動員上場,讓電影更有看點。
體育精神充滿了刺激和激情,無論是什麼運動,看了都能振奮人心。個人感覺《奪冠》,就少了這一種精神。而且在劇情被大家熟知的情況下,陳可辛沒有進行節奏的調整,反倒把情懷放在了第一位,這樣不是很好。這也就註定了這部電影,評分不可能太高。
㈦ 如何評價電影《奪冠》
國慶榜最棒的電影
《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近幾十年以來的發展歷程,從首次奪冠,到失去冠軍地位,再到重回冠軍寶座。
誠然,體育題材的電影,總是會輕易激起觀眾的求勝心,勾起所有人的熱血神經。單從這種冠軍失而復得的劇情,就可以輕易地打動所有人,更不用說其中的奮斗歷程何其艱辛。
影片中一次一次具體體現了比賽現場的激烈戰況。決勝局我方落後的情況下,隊員們相互搭著肩膀,聽著教練的鼓舞:“如果不獲全勝,我們叫什麼世界冠軍?”隨後,姑娘們在場上緊綳著神經,誓死捍衛每一個球,一記暴扣之後終於扳回一分時,那因為激動而暴起的青筋,那得分之時激動的嘶吼,都早已經刻在電視機前的觀眾心中。
有人說,電影里煽情戲份太多;還有人說,電影里背景性講述戲份太少。這兩種觀點我都不同意,我認為電影里文戲武戲的穿插很好,不多也不少。文戲讓人更能觸及人物內心情緒的流動,武戲更能撩起人物外在情緒的爆發,二者穿插進行剛剛好。
遺憾,是另一種完美
當然,這部電影並非十全十美,存在很多遺憾。
比如,很多戲份被刪掉,很多台詞重新配音,提檔又撤檔,從《中國女排》改名為《奪冠》……
經由這么多曲折坎坷,它終於來到了我們的面前,帶著一身的“傷病”。
影片前半段,因為刪減的緣故,觀眾們甚至不知道角色的姓名。不知道彭昱暢演的是年輕時的陳忠和,不知道吳剛演的是袁偉民,以至於討論劇情的時候只能說“那個老教練”,“那個陪練”。電影中從沒有出現任何一個人叫過他們的名字,後來才發現這是刻意為之。
在對戰日本東道主隊的比賽前,其實女排已經贏下了很多場比賽。但電影中並沒有任何交代,直接跳到了總決賽的對局,顯得有些跳脫,沒有顯露出姑娘們刻苦訓練的豐碩成果。
對陳忠和到底有什麼能力可以帶領女排贏得冠軍,也沒有特別明確的講述。
這些客觀原因帶來的小問題,並不能把這部電影的優點抹去。全片淚點燃點交替出現,非常密集,對觀眾的情緒調動非常到位;在國際比賽中贏得冠軍,大漲中國士氣,點燃愛國熱情的使命完成得非常到位;部分人物內心矛盾刻畫細膩,真實再現了許多真摯情感,觀眾帶入感很強;一個橫跨四十年的事情在兩個小時的電影中講述,取捨有度,情節張弛有力,非常精彩。
都說存在遺憾才是完美,我想《奪冠》就是如此吧。
反觀《我和我的家鄉》,全片強行升華主題的地方過多,有淚點和燃點,但較為鬆散。縱使一眾大牌明星的演技都在線,也沒辦法抹平影片中莫名存在的“尷尬”感。五個小故事中,UFO那段是最尬的一段……當然,這也是一部主旋律的好片子,只是相比《奪冠》來說,被比下去了。
㈧ 《奪冠》這部電影的劇情怎麼樣值得去看嗎
這主要是體育界的女排電影。我認為有很多值得看的地方。
在拍攝期間的時候,他們提前做了特別多的准備。在選擇演員的時候,他們面試了2000多人,最後才決定人選。這些裡面有很多省隊校隊的高級球員,其角色所具備的技能具有真實性,當然他們身上所散發的體育氣息也能被我們感受到。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現役的女排運動員,他們更加是信心十足,在拍攝過程中基本上一遍就過。
從總體上,他這種團隊精神這種體育題材,很容易拍出的就是正能量的電影,像這種比較好的電影是值得我們去看的。
㈨ 電影《奪冠》真實反映了中國女排的發展歷程,對於這部影片應該如何評價
中國女排是什麼?中國女排不是想練就練,不想練就不練,中國女排精神是什麼?中國女排精神是一種不驕不躁,無私奉獻,團結合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它詮釋的是「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民主,團結友好,堅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
㈩ 奪冠電影表達了什麼
電影奪冠其實是講述了中國女排的故事,在當時不僅收獲得了很高的票房,而且也獲得了不少人的誇贊,通過這部電影,大家也看到了中國女排史。而且其實中國女排的故事絕對不僅僅只有一點,通過這個電影,我們也感受到了,有關於中國女排的那些教練。尤其是郎平,奪冠這部電影其實大部分的視角都是圍繞著郎平展開的,不僅是有郎平對於中國女排的決策,又要郎平對於大家的訓練,模式,方式等等的展現,所以很多網友覺得這部電影到後期簡直就是活脫脫一部郎平傳。
這部電影雖然講的是奪冠,但是其實主題是要講述能夠奪冠之前的那些艱辛和付出,中國女排就是這樣一支隊伍,整部電影都是非常激動人心的,但是其實真實的歷史要比電影還要熱血,這就是中國女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