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國產喜劇頻頻撲街,是人才匱乏了嗎
這些年來中國在電影行業是一直在快速的發展,有一些非常好的電影作品可以說能夠和好萊塢等一些大片進行比較的,但是有一塊短板就是關於喜劇的短板,在國產喜劇上很少出現一些非常好的作品,之前沈騰所代表的一些喜劇作品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從沈騰之後就很少再出現能夠撐得起國產喜劇片明星了。
國內現在國產喜劇頻頻撲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人才的匱乏,在喜劇這個行業裡面能夠接觸的人其實是非常少的,好不容易有幾個人喜劇天賦是比較好,但是並不擅長於拍電影,這一塊是目前中國電影行業的一大短處。
⑵ 如何評價電影《長江七號》為什麼說這部電影是喜劇也是悲劇
《長江七號》是一部2008年上映的科幻喜劇電影,影片一經推出便掀起了一股全民熱潮,很多觀眾都表示自己也想擁有一隻七仔這樣的「寵物」。而此電影不光帶火了七仔,使它的形象充斥於各大商場的玩偶商店,更是成就了小「男主」徐嬌的演藝之路。
被稱為「一代喜劇之王」的周星馳曾說過:「我拍了很多悲劇,你們卻說那是喜劇。」作為無厘頭電影的宗師,周星馳為我們帶來了許多讓我們笑中帶淚的搞笑電影,而《長江七號》的拍攝,是周星馳第一次接觸父子類型的電影,而扮演的這個角色,也讓他的心理沉澱了許多,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搞笑與感動的同時,也證明了周星馳演藝路上的轉型。
喜劇是這部電影的表現形式,悲劇是結局。悲劇和喜劇的極端是公通的,正如《長江七號》,它為我們帶來歡笑的同時也感動著我們。
⑶ 中國喜劇電影派別
喜劇電影往往成本不高卻更容易出爆款,所以一直以來都備受影視投資的青睞,如今在資本發熱的情況下,自然會有更多資本湧入。錢多了自然參與的人也多了,只要沾邊便會想著分一杯羹,漸漸國內喜劇電影形成了8大流派,所取得的票房成績和口碑卻有天壤之別。
1.傳統老派:周星馳、馮小剛
作為看電影都是看VCD、DVD長大的一代,星爺的無厘頭與小鋼炮的馮氏喜劇是不可磨滅的快樂回憶,口碑和票房都非常有保障。
但隨著年紀的增長,星爺和馮小剛不是轉型幕後就是將自己的作品風格轉向嚴肅敘事,出產的喜劇片已經很少。
2.傳統青壯派:寧浩、徐崢
寧浩的《瘋狂》系列、徐崢的《囧字》系列如今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喜劇經典,且還在出續集。他們算的上是傳統影人中的青壯派,主業都是拍電影,個人也處於積淀、創作的旺盛期。
3.開心麻花
小劇場話劇—春晚—大電影,開心麻花走了一條相對平坦的發展之路,演員和劇本都很扎實,進軍影視之後也是最成功的,《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都以十幾億的票房成為該年國慶檔票房、口碑的雙料冠軍。
即使《驢得水》只有1.7億的票房,但相比於1000萬的投資,還是賺得了豐厚的利潤。
目前已上市的開心麻花,市值50億。
4.趙家班
趙本山領導的趙家班,除了晚會小品、劉老根大舞台之外,在農村喜劇中也是獨樹一幟的,《劉老根》《馬大帥》《鄉村愛情》系列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市場收益,但製作的電影大概只有《大笑江湖》還有一些知名度。
《鄉村愛情》很難在電視台播出之後,趙本山迅速帶領女兒、徒弟轉向直播、網大領域,《山炮進城》收獲近億點擊量,成為首部票房分賬過千萬元的網大作品。
5.德雲社
從不諱言自己拍的是爛片的郭德綱,影視劇基本上都是玩票性質,早年的《竇天寶傳奇》《三笑之才子佳人》《車在囧途》都是票房口碑一塌糊塗,近年參與投資製作的《歡樂喜劇人》《瘋岳撬佳人》也並未有更好的發展,豆瓣評分只有2.5和3.3分。
⑷ 香港電影為什麼衰落了
首先就是時代不同了。香港電影的時代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不僅僅是周星馳代表的搞笑電影,成龍代表的動作電影,還有周潤發代表的英雄電影。這些電影使得香港的電影引領著大陸的發展,大陸電影逐漸向香港電影靠攏,隨著香港回歸和大陸開放的進一步發展,香港電影開始走向了衰落,因為人們的審美趣味變了,變得更加多元化了。
這個也不能說是香港的電影的沒落,只是香港電影的換一個新的模式了,這個模式與大陸的模式是不一樣的,更多的是港式電影特有的內容,不知道大陸的導演或者是製作人會不會借鑒香港的這種模式,要是可以的話,會不會是大陸引領著香港的發展呢?
⑸ 10部笑到肚子疼的抗日電影
我知道的有:
1、《舉起手來》:這就是一部荒誕戰爭喜劇片,很多人居然想看出真實感,這是喜劇片。
2、《三毛從軍記》:以典型的後現代主義兼收雜取、拼貼戲仿、花樣翻新的方法表現出強烈的喜劇效果。
3、《老少爺們打鬼子》:不是那種本土常見的幽默,有英式幽默的味道。
4、《非常出擊》:國內首部以輕喜劇風格反映全民抗戰。
5、《雙槍李向陽之再戰松井》:明明很嚴肅的抗日劇,卻被兩個日本人給笑噴了。
6、《繳槍不殺》:小曾次郎領頭的抗日份子和老婆小百合卧底到日本軍隊里與宮本日本軍隊對峙。
7、《巧奔妙逃》:立志加入抗日的彈棉花農民老幺和自家年輕的叔叔順子四處尋找隊伍。
8、《民兵葛二蛋》:雖然依然是小人物但是沒有審美疲勞,沒有陷入俗套,其他主要角色找的演員也非常好。
9、《小小飛虎隊》:《小小飛虎隊》完成了一次全民打鬼子的娛樂狂歡。
10、《鬼子進村》:鬼子佔領了村莊周邊地區,敵我雙方圍繞兵工廠展開了一場鬥智斗勇的抗爭。
⑹ 中國喜劇電影發展到現在經歷過哪些風格的變遷
其實我最愛的男女演員都屬於黑白膠片時代,女的是演過《亂世佳人》、《魂斷藍橋》和《慾望號街車》的費雯麗;這個的主角,我很多都喜歡。中國喜劇電影發個的變遷的話具體也是不能怎麼表達的,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
可是,如此之多的國產喜劇片,卻沒有產出哪怕一個具有鮮明識別度的人物形象,在社會影響力上也似乎缺少一部真正的扛鼎之作。特別是從影片的敘事邏輯來看,除了《夏洛特煩惱》等少數幾部還能算是有一個完整故事結構,其他很多片子連故事都講不全,然後就是各種「梗」的簡單堆積,網路劇加長版什麼的就更不用說了。無怪乎馬未都戲謔道,中國電影開創了一個新的類型,叫做「喜鬧片」。說白了,合家歡,爆米花,整出的笑料全是硬撓你咯吱窩,所以只能稱之為「梗」而不能叫做幽默橋段。
與「梗」相對應的詞是「破梗」,也就是說這個「梗」一旦被破了,就立刻索然無味。但我們稱之為搞笑橋段的那個東西,它不怕破,不管看多少遍都能get到笑點,就像郭德綱相聲,同樣的內容,聽一次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