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好萊塢片商在中國以及其它國家的票房分賬是怎樣的
1. 在好萊塢的分類中,只有兩個市場被重視: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國內市場包括美國加加拿大,而國際市場則細分為歐洲/中東/非洲(EMEA)、亞太地區(包括亞洲和澳大利亞)以及拉丁美洲。
2. 好萊塢電影的票房分賬機制通常基於票房收入。製片方和院線的分賬比例由雙方的具體協議決定。例如,迪士尼在《星球大戰8》上映前要求影院遵守一系列條款,其中包括迪士尼將獲得65%的票房收入。
3. 製片方通常在電影上映前兩周安排影院試片,試片對象包括影院會員、廣告商和運營商。隨後製片方會與影院協商確定影片的公映時期、固定開支、分成比例以及上映的銀幕數和時間。
4. 在好萊塢,有三種分賬模式可供選擇。第一種是固定比例分賬,與中國市場相似。第二種是院線支付一筆費用給製片方買斷影片,所有票房收入歸影院所有。第三種是階梯式分賬,這是好萊塢最流行的模式。
5. 在階梯式分賬規則中,電影公司在電影首映周通常獲得票房的90%,而院線收入主要來自食品和飲料銷售。隨著電影上映時間的延長,影院的收入分成比例逐漸增加,製片方的收入比例逐步下降。
6. 隨著院線破產倒閉的情況增多,電影公司的霸王條款逐漸被廢棄。如今,好萊塢大片的院線分成比例有相對的標准,製片方因此更希望影片在首映周取得成功。
7. 為了最大化利潤,製片方會大幅增加排片量,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例如,一部大製作電影的首映周排片量可能達到4000場,而80年代初期可能只有幾百場。
8. 如果一部電影的票房表現良好,製片方通常能獲得比院線更高的利潤比例。例如,票房達3億美元的電影,製片方可能分得60%的收入。但對於票房不佳的影片,院線也會確保自己的收益。例如,票房僅1000萬美元的電影,製片方可能只能獲得45%的收入。
9. 盡管好萊塢電影公司目前地位強勢,但院線也有自己的底線,不會無條件妥協。總體而言,在美國,製片方大約能獲得國內票房的40-55%的比例。
Ⅱ 院線是什麼意思
院線是電影發行放映的一種機制。以下是對院線概念的詳細解釋:
一、組成結構
院線由一個發行主體和若干影院組成。發行主體通常是電影發行公司或相關機構,而影院則是電影放映的具體場所。這兩部分通過院線機制緊密聯系在一起,共同負責電影的放映和推廣。
二、運營模式
院線實行統一排片和統一管理。這意味著,院線內的所有影院都會按照發行主體的安排,在同一時間上映相同的電影,並且會遵循相同的放映策略和票價政策。這種統一的管理方式有助於提升電影的知名度和票房收入。
三、資產連接與商業利益
院線中的發行公司通常擁有影院的資產或與影院存在資產連接。這種資產連接使得發行公司和影院之間有著共同的商業利益和目標。通過院線機制,雙方可以共同分享電影的票房收入,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四、國際慣例
院線制度是電影市場競爭中的自然產物,也是片商和影院共同利益的保證。因此,它基本上成為了國際上通行的慣例。無論是在美國、香港還是中國大陸,都可以看到各種不同類型的院線存在,如美國的美國多功能院線、聯美院線、索尼院線;香港的嘉禾院線、麗聲院線;以及中國大陸的東方院線、中華院線等。
綜上所述,院線是電影發行放映的一種重要機制,它通過統一排片、統一管理以及資產連接等方式,促進了電影的放映和推廣,並成為了國際上通行的慣例。
Ⅲ 電影院如何排片的排片原則是什麼
電影院的排片是由專業的排片團隊根據一系列原則進行的,旨在最大化票房收入同時保證觀眾的觀影體驗。排片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抓住黃金時段:
靈活調整以適應需求:
關注市場反饋:
合理安排電影間隔時間:
平衡票房與觀影體驗:
Ⅳ 影院排片是怎麼決定的啊會因為一部電影口碑好而增加排片嗎
排片前我們都要對影片做出預估,即根據影片熱度來對我們選擇排映什麼樣的影片,計劃排映多少場次、座位以及怎樣分配時間段制定計劃。對於一部即將上映的新片來說,營銷對其熱度的影響會比較大,所以一般要從主客觀兩個方面來預估影片的熱度。會因為一部電影口碑好而增加排片。所謂排片率,其實就是一部電影在影院享有的放映空間,其排片率越高,放映場次就越多。它就像影片的生命線,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票房成績。
主觀方面除了需要考慮影片的IP、故事劇情、影片類型以及受眾和主創陣容明星粉絲等因素。點映或者看片會也十分重要,可以第一時間獲取影片信息,從而能夠結合本影城觀眾的特點來指導排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