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評價張藝謀電影《長城》
劇情簡單易懂毫不燒腦,不管故事設定合不合理反正該交代的都交代了,電影主要通過兩個主演探討了下戰斗的意義和戰友之間的信任的建立,當然其他角色之間也多次圍繞這兩點展開。順便有幾處提到了貪婪這個東西。悲喜情感的話喜的場景肯定是不多的,笑點沒幾處。悲的場景相對就多點,初戰鶴軍戰斗場面和殿帥死後配上配樂很是煽情,但真流淚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我個人的理解就是生活中的細碎小事比戰場上的生死更感人,可能潛意識的認為戰場上生生死死是理所應當吧,悲情無形中淡化很多。當然影片里刻意避開了血腥惡心的場景,這是真實戰斗不可能會有的。
❷ 有沒有文戲很少、大場面眾多的科幻戰爭片
景甜主演的長城,他們就是以科幻為主打,然後文戲很少,就是主打那種宏大的背景和炒麵。《長城》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樂視影業、傳奇影業、環球影業聯合出品,由中國導演張藝謀執導,馬特·達蒙、景甜、佩德羅·帕斯卡、威廉·達福、劉德華、張涵予等聯合主演的奇幻動作片。影片故事背景設定在中國宋朝時期,講述了歐洲雇傭兵威廉·加林在被囚禁在長城期間,發現可怕的掠食怪獸將這座巨型城牆重重圍困之時,他決定加入了一支由中國精英勇士們組成的大軍,共同對抗怪獸饕餮的故事。
❸ 張藝謀的《影》拍攝、用光、色彩設計的好處
《影》這部電影並不是完全的黑白影像,只是後期進行了褪色處理,所有的服裝、道具、場景盡量呈現黑白化,最終達到像中國水墨畫的感覺。
張藝謀是非常善於利用色彩去渲染電影主題的導演,不同於以往的紅黃色彩,張藝謀在這部電影中首次嘗試了黑白之間的高級灰。
《影》是一部小格局的電影。它的構圖也是如此。但恰恰就是這樣的構圖才更能表現出電影的主題:一個從八歲就被秘密囚禁的小人物,不甘心被當成傀儡替身,歷經磨難,努力尋回自由的人性故事。
在攝影中,我們的構圖也是要跟主題相符的。一些表現高貴大氣風格的就盡量多用大場面的構圖,陰暗壓抑風格的片子就用「小格局」構圖。
這部片子大部分都是在陰雨天拍攝的,所以電影中的光線也偏向陰暗,和電影主題毫無違和感。我們攝影師在拍攝陰暗風格的片子時也會常常選擇在陰雨天拍攝,這其中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❹ 張藝謀的電影《長城》,為什麼讓要外國人加入
《長城》這部影片在特效上還是不或皮絕錯的,場面宏大,看著成千上萬的饕餮蜂擁而上,的確很壯觀。在這一點上,的確是下了功夫的。另外,演員陣容也分外強大,只是很遺憾,導演沒有突出他們。影片也融入了很多中國元素。我想,每個外國人看完,都會對中國古代的冷兵器時代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整體還是不錯的。
另外,影片中因為馬特達蒙是雇傭兵身份,所以衫姿通過景甜和馬特達蒙的對話,也想向觀眾傳遞一種中國軍隊的信任團結信仰。但電影並沒有突出這一點,只是作為台詞出現。所以有點牽強了。
其實,我最想說的是,誰編的這么扯的故事,饕餮湧上來的那一刻,我更加覺得扯了,憑你當時武器再先進,對付饕餮我覺得有點困難。個人觀點而已。
❺ 張藝謀導演的《長城》,你們覺得怎麼樣
那個周五首映,20點開始限號,我一路趕車,趕上了提前訂好的20:20的影片,帶著大陣容超震撼的期望進入影廳,而實際效果怎樣,我來評一評這部拍攝投資成本最高、明星很多的導演第一合拍片
饕餮的特效還是很不錯的。從饕餮出場到饕餮集體圍攻,可以嚇哭好多寶寶好嗎,那一隻大饕餮感覺快從屏幕里撲向我,嚇死寶寶了
長城萬盞孔明燈+秦腔的震撼:殿帥壯烈犧牲後,「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將士們唱響秦腔,一遍遍回盪在空曠的城牆上,悲涼的場景不禁令人眼眶濕潤
結局結束的不可思議:乾死饕餮老大,全部饕餮就倒了,這樣的辦法還留到最後,這個乾死大boss的方法另我很吃驚
凸顯外國人:估計是為了佔領國外市場,男主角馬特達蒙的光環太耀眼,雖然是想在國外更容易有票房,但我作為一個中國人並不希望男主是外國人
以上是我看完電影的感覺,這部集結眾多明星的電影看起來感覺時間挺快的,期待以後可以拍出更好的電影。
❻ 張藝謀導演的《長城》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面對很多影評人和觀眾對《長城》褒貶不一的評價,我想在這里說一下我自己看後的一些感受。
開場語
看完《長城》後,心情只能用驚險和刺激來形容。至於有的人說到的恐怖血腥,我倒覺得還好,可能《長城》的血腥點跟我怕的不一樣吧!說起血腥,我覺得還是《釜山行》比較可怕。但是,在第一場與饕餮的抗擊戰中,我還是可以感受到這場對抗的殘酷。
有很多人說看了《長城》後有很濃郁的國外大片色彩,就算是鏡頭的表現上也可以看出。事實上,《長城》這個故事的編劇正是由外國人擔任,所以,大家會有這樣的感受也很正常,而且極具中國文化的好萊塢大片也是張藝謀的定位。
其實和很多的好萊塢大片比起來,《長城》的角色不算很多,但是我們會發現很多角色就是在劇中石沉大海了,沒什麼實際意義。比如《指環王》這部好萊塢大片,它的角色其實也不少,但是基本上每一個人都有給力去塑造,只是有輕重之分,但是恰好又讓觀眾記得這個角色的特點。我想這就是中國式劇本和國外劇本的不一樣,一旦涉及到的角色太多,我們往往有些駕馭不了這種情況,因此出現了這樣的現象。
不得不說一下《長城》的配樂,這次的配樂也是精心的大製作,非常恢弘,既有史詩般的效果,又融入了一些中國的色彩感。其中的配樂《無名令》填的詞是中國古文的詞,但卻用一種西方史詩音樂的感覺哼唱出來,但卻不會讓人感覺不協調。這次的配樂大師是RaminDjawadi,他曾經為《魔獸》、《冰與火之歌:權力的游戲》製作配樂。從音樂上來說,我們還是看得到《長城》的態度。
總結
所以,綜上分析,這次《長城》在角色的塑造上還是不那麼到位的,到頭來給到觀眾手裡的還是只有視覺上的享受,至於人物還是沒有深入地刻畫,導致角色陣容的浪費,但是劇組有錢那我們觀眾也樂意接受,只是覺得一部戲還是不要太多無用的花瓶,會讓整部戲看起來飽滿一些。目前的情況是,就角色上來看,中方主角刻畫不到位,再加上很多走過場的花瓶演員,導致整個電影的人物特色都顯得很單薄。
再說到故事劇情上的一個缺陷,沒有錯,這次的《長城》主打的是特效震撼的場面,事實證明口碑也不錯,劇情發展上一氣呵成,非常精彩,配樂也非常雄偉壯闊。但是,我認為,還是少了那麼點兒柔軟的東西,可能張藝謀導演覺得沒必要,可我覺得總有那麼點柔軟的東西,讓觀眾看完這場精彩的戲後內心有那麼點領悟。比如說最後的勝利餘光下,中西主角雙方的那麼一個眼神(不是指男女之情那種)。或者是比較緩慢的鏡頭切換來體現勝利甚至是饕餮戰亡的情景。
看到很多的影評人其實對《長城》這部電影本身的評價並不是非常高,100分打了70分,跟《羅曼蒂克消亡史》、《少年》同分。但是,無論影評人和觀眾怎麼評判,張藝謀做出了第一部靠近好萊塢大片的中國電影,足以對張藝謀導演點贊,這對中國電影來說是可喜可賀的。我們的文化做出好萊塢史詩級別的大片會是一種這么樣的視覺效果,我們可以拭目以待。正如張藝謀所說的,他開創了這樣一個思路,未來可能會出現王藝謀、陳藝謀、吳藝謀……
❼ 《影》的評價怎麼樣在張藝謀的作品中處於什麼水平
張藝謀《影》自上映以來熱評毫不間斷,口碑迅速在各大平台開花並持續發酵,大多數影迷給其影片投出了10分滿分的超高評價,更有網友稱贊《影》是「銀幕必看,獨具匠心」。
張藝謀此次攜手《影》重磅回歸,可謂紅遍了半邊天,更是獲獎無數,可以說《影》這部大製作是張藝謀潛心數年的一部經典劇作,也是少數人可以挑戰和超越的,堪稱張藝謀的巔峰之作。
張藝謀在新作《影》中破舊立新,運用小人物影子為主線展開一段權勢之爭,水墨畫電影場景讓人賞心悅目,一句「人心如影」,不僅是影片主旨,更是現實寫照,在寫實與虛擬中來回交錯,卻可做到層層遞進。張藝謀與數千人耗時4年打造的大巨作《影》,是一次偉大的創新,亦是他到目前的巔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