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由電影《山河故人》到離別,那些離別時刻你還記得嗎
在電影《山河故人》的光影中,離別的情緒悄然彌漫。你還記得那些刻骨銘心的離別瞬間嗎?
2017年12月18日的冬日,冬暮以細膩的筆觸,引領我們走進賈樟柯導演的深情世界。《山河故人》因其對離別的深刻描繪,讓朴樹翻唱的《送別》旋律在寒冷的季節里觸人心弦,成為了一種溫暖的力量。
賈樟柯的電影被第68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豆瓣評分7.8分,這個分數恰如其分地表達了電影的藝術價值。影評人們關於電影是否具有政治寓意的討論,我在此不做過多評價,我更傾向於分享自己對電影的理解。
電影分為三個篇章,聚焦「離別」的三個階段。第一部講述的是三個年輕人的復雜情感糾葛,礦工梁子與煤礦老闆張晉生同時愛上了沈濤,她選擇了張晉生,梁子因此背井離鄉。在那場沒有「再見」的尷尬離別中,青春的平衡破裂,再也無法回頭。
十年後,梁子因病重回到縣城,沈濤與張晉生的生活軌跡發生了巨大轉變。而沈濤父親的意外離世,以及她與兒子的再次離別,更深刻地揭示了人生中無法預知的「再見」可能意味著生離死別。
沈濤開始正視離別,她明白,每一次告別都是一次珍貴的陪伴。在兒子張到樂外祖父的葬禮上,她選擇了慢慢送他,正如龍應台在《目送》中所寫的,離別是一場無法追回的漸行漸遠。然而,母子間的緣分終究抵不過時間的沖刷,兒子迷失在異國他鄉,留下沈濤獨自面對生活的變遷。
電影的結尾,沈濤在雪中獨自起舞,是對過去時代的告別,也是對那些未能說出口的「再見」的盛大而認真的告別。電影中的台詞「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警醒我們,生活中有些離別,可能是永別,不可挽回。
在短暫的人生旅程中,離別是常態。我們過於自信,總以為離別只是暫時的分離,卻忽略了有些人在時光中悄然消失。正如龍應台所言,時間如溫柔的手,悄然帶走許多。離別,就在這一瞬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我們成長的印記。
真實的生活沒有預設的劇情,離別就是離別,帶著遺憾,也帶著成長。讓我們在每一次離別時,都能坦然地說出那句「再見,珍重」。記住那些離別的時刻,它們構成了我們生命中無法復制的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