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適合大學生仿拍的電影片段3分鍾,有哪些
適合大學生仿拍的電影片段3分鍾參考:《誰的青春不迷茫》 《那山、那人、那狗》《匆匆那年》《穿prada的女王》 。
理由:這些都是比較容易演繹(表演的時候容易表達)的電影。有的是關於青春、實習生、職場的,另外一些則是關於愛情、親情、友情的。
電影介紹:
1、《誰的青春不迷茫》:該片改編自劉同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好學生」林天嬌和「學渣」高翔,從偏見到和解,再到互有好感,反映學生成長煩惱的故事。
2、《那山、那人、那狗》:即將退休的鄉郵員父親帶著第一天接班當鄉郵員的兒子走那條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郵路,一路跋山涉水,父子的短暫獨處卻改變了原來的微妙親情關系,父子倆漸漸消除了心中的隔閡。
3、《匆匆那年》:影片講述了陽光少年陳尋、痴心女孩方茴、溫情暖男喬燃、純情備胎趙燁、豪放女神林嘉茉這群死黨跨越十五年的青春、記憶與友情的故事。
4、《穿prada的女王》:影片講述一個剛離開校門的女大學生進入了一家頂級時尚雜志社當主編助理的故事,她從初入職場的迷惑到從自身出發尋找問題的根源最後成為了一個出色的職場與時尚的達人。
(1)國內最新電影三分鍾解說擴展閱讀
拍攝時需要注意:
1、拍攝前要布置好場景,准備好拍攝用具。然後在拍攝時要重點表現人,然後再到物。
2、拍攝時盡量讓臉部受光充分,並可以通過曝光補償增加1/3到1級曝光,這樣可弱化瑕疵,嫩白皮膚。
3、拍攝電影的夜景時,要以燈光、火光、月光、霓虹燈、街道上穿梭汽車等為主要光源。
4、拍攝雨景時,為要在照片上表現雨景中的雨條,除了選擇大雨外,還必須要有較深色調的背景作襯托。
❷ 電影《三分鍾》影評
連續兩天,朋友圈都被陳可辛執導的《三分鍾》刷了屏。該短片以廣鐵集團廣九客運段女列車員劉鍾為原型,講述了一位工作在平凡崗位上的女列車乘務員,每年都載著旅客回家過年,自己卻只能和她的孩子在站台相聚短暫卻又珍貴的「三分鍾」。
「眼看你的車子越走越遠,我的心一片凌亂。」離愁別緒,湧上心頭,戳中淚點。對於我們而言的三分鍾,是她們春節「最漫長」的相聚了。
站台上的離別,是生活中最不缺少的畫面,即便沒有了站台票,這份別離的傷感仍在車站蔓延。一個擁抱,一個親吻,淚眼婆娑,激動得不知如何表達。
她與別人一樣,也是渴望團聚的母親,但她又不一樣,幫旅客拿下行李,引導他們上完車,時間才是自己的。說責任也好,使命也罷,溫熱的心,燦爛的臉,無愧於每一位旅客,卻有愧於孩子。
當大包小包的乘客與家人團聚,歡聲笑語充盈的站台,她的心又是苦澀的,相見即是別離,多少話能夠填充這種空虛?
春運是奔向家的思念凝聚的暖流,而她以及千千萬萬的同事卻在「逆行」,她們離家別人才能回家,不是說這樣有多高尚,這是她們平平常常的生活狀態,平凡卻不平庸。
春運是一場「硬仗」,從「走得了」到「走得好」關繫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從購票、進站、乘車、旅途、接駁等等,繁瑣得像我們過日子柴米油鹽一樣。生活越來越好,高鐵越開越多,民眾的需求越來越高,總有人要為這一切護航。就像火場里的逆行,就像邊疆上的堅挺身影,就像戰場上的拼殺,無他,堅守自己的「陣地」而已。
看完影片,我們該記住的不是這相聚的三分鍾,而是為我們回家護航的每一分鍾。40天,29億人次,相當歐洲、大洋洲、非洲等四大洲的總人口遷徙。正如有人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站台集結了中國人多少悲歡離合。南來北往,團圓離別,有歡笑的地方就有淚水。我們不能只是傻傻感動於某一刻,這是結果的呈現,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一個個平凡的過程,和那些平平常常的日子裡忙前忙後的「小人物」。他們在這個時代上留下的痕跡,足以勾勒出中國人最本質的人性圖譜。
當然,也有不如意的地方,這是個服務趕不上需求的時段。人性是善良的,又是復雜的,有時候我們會把個體的遭遇無以復加地放大,試圖製造一個「大眾皆如此」的假象,來印證服務的瑕疵,這並沒有錯,畢竟指責很容易,約束自己很難。
春天來了,回家的腳步更近了,忘掉那站台上的三分鍾,也忘掉那180秒的感動……
❸ 課前三分鍾演講稿(內容我喜歡的一部電影(中文))
《當幸福來敲門》,整部電影充斥了對生活的熱愛 對未來的期盼 還有為了理想而努力奮斗的精神。
最初是喜歡上這個名字,當幸福來敲門,呵呵,好溫馨的六個字,只是會一遍遍問自己:當幸福來敲門,我是否能夠馬上開門,把他留住?亦或他只是來串串門,稍做停留,邊起身告辭,離我遠去?……
我又想太多了!
很喜歡這個男主角,他能夠將這樣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落魄男人演繹得打動人心,至少,我是真的被感動了。
看著他為了交房租和送兒子去幼兒園的學費,整天奔命於各家醫院,推銷他那不太實用且非常昂貴的掃描儀。
之前,他是以為那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財富與轉機的掃描儀。
可總看見醫生無奈的臉。
看著他羨慕地望著一個證券經紀人的背影,然後站在人群中看著過往的人群,每個人都是一張燦爛微笑的臉,他就想為什麼人人都那麼開心?除了自己。
看著他為了贏得與一個證券經紀人交流的機會與時間,坐上了同一輛車,口中說著分攤車費,到後來才發現,自己身上並無足夠的錢,於是,選擇,逃車費,於是,便有了一個被汽車拚命追趕的男人的身影,還好,他逃掉了,可該死的地鐵車門夾掉了他手中的掃描儀。
看著他滿懷期待卻又有些瑟縮地說出,他想成為一個證券經紀人,他的妻子揶揄地笑與嘲諷。
有的時候,男人的理想在女人看來就像是小孩子不著邊際的幻想。
他本想得到鼓勵與支持,卻沒能得到。
看著他的妻子,再也無法忍受這樣貧寒的生活,這樣毫無起色的生活,而憤然離開,他的憂傷與無助,而他的要求,只是希望兒子能留在他身邊。
看著他終於從眾人中脫穎而出,成為證券公司的實習生,他卻猶豫了,這個時候他最需要的是錢,而實習生身份給他的一切中,卻不包括這樣最重要的東西。
但,好在,他堅持了下來。
開始了六個月的實習生涯。
他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
看著他落魄到拖欠很久的房租讓房東憤然將他們的東西丟在房外,而房間換了鎖,他帶著疲憊的心,拖著唯一珍愛的兒子,開始流浪,四處找尋住所。
便有了父子兩人在公共衛生間的角落依偎著,他反鎖了門,有人想近來方便之時,他用腳抵著門,不敢出聲,臉上的悲傷看得我亦不忍。
便有了他帶著兒子去救助站排著長長地隊,只是為了有一個晚上的住處和一頓果腹之食。
天天5點的排隊,為了不錯過,他只有拚命地趕著工作,然後及時地到那裡去等候。
便總看見他在不停地跑,後面不遠處是個小小的孩子在跟著,這樣的場景讓人無法不掉淚。
到後來,竟然是賣血。
……
這就是生存嗎?
或許就像《無間道》歌詞當中的一句話:生存往往比命運還殘酷,只是沒有人願意認輸。
是的,沒有人願意認輸。
所以,我們才看到了最後那個光明的美好結局,他真的當上了證券經紀人。
當一個在任何困境中都顯得那麼堅強的男人在得知了自己被聘用後,激動之餘,在人群中卻留下了淚,這一幕讓我感動且震撼,真的,是震撼。
或許,我們真的應該相信希望,相信毅力,相信未來,相信很多以前認為是命中註定的東西。
再窘迫的困境,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所改變的,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是這樣嗎? 雖然,堅持不一定會有結果,但總會有收獲的,不管是哪一方面的收獲。
有的時候我會不厭其煩地問別人:你幸福嗎?快樂嗎?你現在的生活是你所想要的嗎?可,好象,人們給我的答案總是否定的,是人太不知足,還是生活真的辜負了我們?我也不知道。
或許,人們只有在真正面對生存問題的時候,才會理解何為幸福吧。
我想,這部戲所要告訴我們的,就是這些吧。
❹ 給我三分鍾,擁抱你——微電影《三分鍾》影評
相見時難別亦難,三分鍾,萬情重。
—— 題記
2018年2月2號
宜回家
春運時段這部由導演陳可辛執導與蘋果公司聯名出品的微電影刷爆朋友圈。引起千萬春運人民的 情感 共鳴。並且這部微電影使用手機拍攝,是第一部符合電影流程與質量標準的用手機拍攝的微電影。
即使路途漫長 人們依舊歸心如箭
但有人走遍山水 也終未能回家看看
依舊是春節煽情的親情片,但總歸有些許不同。
《三分鍾》這部微電影講述了發生在春節里特別的故事,一位普通的火車乘務員的母親與自己的孩子三分鍾的團聚時刻。故事很簡單與單調,但卻把濃厚的親情表現的淋漓盡致千千萬萬觀看者不禁落淚。
春節,往往是包含了溫暖與親情的,它是辛苦一年後難得的歇息,是難得的回家日子,是難得的與親人陪伴的時光。但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這刻美好時光,他們依然勞作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而春節之際,正是最需要他們的時候。
電影里的女主角也正是如此,影片中介紹到主人公工作性質,跨越山水眼中也毫無波瀾。職業在這個世界段平凡又特殊,知曉外面世界很大而他們只想回到心裡那個小家。
總有人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如果你未曾離開,你永遠不知道回家的意義
影片里正當春運時期,人們大包小包互相擁擠,但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笑容。
陳可辛導演用短短三分鍾表達出團圓與職業的對比性,引人受益匪淺。
影片雖然只有短短七分卻蘊含無數豐富電影視覺切換與電影符號
三分鍾,是列車停站的時間,也是微電影中故事情節鋪展的過程。運用屏幕上的倒計時和孩子背誦乘法口訣的碰撞下產生了一種緊湊感帶入觀眾心情。
影片里有蘊含著的電影符號,開頭先是小丁揮舞著的煙花棒,運用相似蒙太奇的手法,與小丁媽媽揮舞著的戰旗銜接一起,形成了相互呼應的效果,煙花是如此的絢麗美好的,這就一定寓意著小丁對美好的期待和嚮往。
而煙花的火星在空中短暫的停留,這也寓意著美好的時刻對於小丁來說是極其的短暫與難以留存。導演用全景給我們展示列車中乘客們乘上回家列車的歡快喜悅激動之情,也演巧妙的運用列車穿越隧道來表達乘務員內心的心理活動,前期的升格鏡頭則是表達她迫切想見到孩子的心理活動。特寫拍攝小丁媽媽的面部表情,組接在一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詮釋出小丁媽媽對其的思念。
導演的影片音響效果更為極致。喧囂的廣播人群,更是給我們營造了一種嘈雜的氛圍,更突出了小丁尋找媽媽這段路程的困難。當小丁向媽媽背口訣時,廣播的聲音與嘈雜聲都進行了削弱的處理,讓我們觀眾潛意識的吧注意力集中小丁身上。
以及小丁背誦全文,乘務員母親寫信畫面潛台詞代表:
愛你在心口難開……
火車拉來團結,也見證了分離。最後火車開動,但一幅幅團聚畫面同時也讓我們站在親情角度傳播溫暖的價值觀。
陳可辛導演執導合作拍攝的微電影《三分鍾》,通過催淚故事情節作為賣點吸引了千千萬瀏覽量,側面起到為蘋果手機宣傳作用。
不得不說這部微電影是成功的,.其優勢在於濃縮了電影創作的藝術性和美學,長於敘事,故事性強,並且廣告植入較為含蓄自然,故而易於被大眾接受.
俗話說的好:
「 廣告也可以感性,生活也能是電影 」
最近的距離才能表達最長的深情,不要等到分離難相遇,才知道團圓的可貴。
——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