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影視劇壇中許多武打電影有很多精彩的瞬間,其中哪些精彩的打鬥片讓你念念不忘
我認為《殺破狼》《導火線》《精武英雄》里的打鬥片段讓我難忘。在這些動作電影里的打鬥不能像武俠電影里一般飛天遁地,什麼草上飛,水上漂之類的,在力求真實的同時,又要確保動作能在鏡頭的表現下打得漂亮,動作片里依賴的是拳腳上的切磋。
《精武英雄》最精彩的打鬥分別是和倉田保昭飾演的黑龍會總教頭船越文夫,以及和周比利飾演的「機器人」藤田剛的PK。李連傑繼承了李小龍截拳道的自由精神,從頭到尾都是突破傳統招式的限制,陳真吸收了不同風格的拳術,融匯為自己的格鬥技巧。
『貳』 哪些精彩的打鬥片段讓你念念不忘
我感覺格鬥動畫的定義還不是很清楚,但根據大多數觀眾的認知,我普遍認為,以戰斗為重要部分的動畫的一般人物設計不會很美,但他們很注重動作的流暢性和每一面鏡子的協調,這很可能被認為是一部更好的動畫。"如果主體能接受這一點,那麼以下幾點應該給你安慰:拿女孩KILLla很火的作品,即使主角是女孩,但她的粗心性格和干凈利落的做事方式,我們可以直接認為她是男主人,繪畫也很好,戰斗誇張是有趣的。
不可多得的經典黑幫動畫,里邊人物真的強的變態其實jojo系列打鬥也非常爽的,但它內容好像更偏智斗由ufo製作的fate系列,雖然單獨動作作畫沒有太突出,但配合炫酷的特效和真實的環境,視覺效果也是一流的,表現打戲的部分十分耐看3d的:rwby打戲表現特別好,武器簡直帥爆,人物各有特色;寶石之國打戲絲滑無比,劇情引人思考,整部作品的建模材質也完全貼合漫畫還有很多國創打戲也十分優秀,但由於長篇里維持狀態短,暫時不推薦了。如果有興趣可以在b站搜搜:畢業生動畫作業,隨便打開一個,旁邊推薦有很多優秀的小短片打鬥類作品有很多很多,這里我就推薦我還能記的動畫和回答區里的一些動畫,歡迎補充~
『叄』 許多武打電影非常出色,有很多精彩的瞬間,其中哪些精彩的打鬥片讓你念念不忘
電影《戰狼2》裡面精彩的打鬥片段讓我念念不忘。
弗蘭克表示吳京拍起動作戲來不要命,每一拳都要是實實在在的真打,拍過很多動作片,但沒有動作片要這種拍法,自己徹底被打服。被問到兩人如果真打一架誰會贏時,吳京表示誰做導演誰能打贏。弗蘭克表示吳京對軍事很熟悉。吳京還為此所付出的代價,之前雙腿膝蓋經歷了大手術,此次片場拍攝舊傷再次復發,每天開工前都要吃止疼片。雖然受傷,但是給我們帶來了那麼多精彩的打鬥瞬間。大家怎樣認為呢?歡迎點贊留言哦。
『肆』 哪些影視片段是你心中的「神來之筆」
思思觀點:
《請回答1988》這部韓劇中每個小細節都可以稱之為影視劇片段“神來之筆”。這部劇以家庭,街坊鄰里的角度來展現八九十年代的生活細節,每一集,每一段故事都會教會我們一個道理。沒有天馬行空的俗套劇情,反而顯得格外真實,讓我們體會家庭親人間的溫暖,街坊鄰里的互幫互助,孩子們的美好友情,有種自己小時候農村鄰里之間的感覺。
21世紀我們目前快節奏家庭生活狀態,即上班電腦,下班手機,吃飯手機,基本毫無溝通,對比之下顯得尤為沒有人情味。街坊鄰里之間怕是見面都不認識,更別說互幫互助,值得我們反思。
影片簡介:
《請回答1988》是由申源浩執導,李有貞編劇,李惠利、朴寶劍、柳俊烈、高庚杓等主演的連續劇於2015年11月份上映。1988年也是中國香港電影的巔峰事情,張國榮,周潤發在韓國知名度非常高,也因此被列入劇情素材里。2015年度韓國電視劇排名第一,中國豆瓣評分9.7。
主要講述了1988年在首爾市道峰區雙門洞居住的五家人的故事,描繪溫暖的親情、鄰里街坊小市民傳統的愛情與友情的故事。
總結:
《請回答1988》中五個家庭平平淡淡的生活細節,並不完美,但彼此都沒有辜負。化作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大家喜歡的人間煙火味,推薦給大家,找回兒時的回憶。
我是@思思說娛樂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歡迎留言評論
『伍』 電影片段 英文怎麼說
電影片段英文:Movie clips
重點詞彙
1、Movie
英 [ˈmuːvi] 美 [ˈmuːvi]
n.電影
例句
Hetookhertothemovies.
他帶她去看電影。
2、clips
英 [klɪps] 美 [klɪps]
n.(金屬或塑料的)夾子,回形針;首飾別針;剪短;修剪
v.夾住;別住;被夾住;剪(掉);修剪;碰撞(某物的邊緣或側面)
clip的第三人稱單數和復數
例句
.
這部影片的剪輯將在電視上播映。
(5)電影片段匯擴展閱讀
Movie clips近義詞:footage、film clips
1、footage
英 [ˈfʊtɪdʒ] 美 [ˈfʊtɪdʒ]
n.(影片中的)連續鏡頭,片段
例句
'sfestivals.
他們准備播放今年夏天節日慶典的獨家鏡頭。
2、film clips
英 [fɪlm klɪps] 美 [fɪlm klɪps]
電影片段
例句
ClassicFilmClipsYouback-Stabbingmurderer.
你這陰險的殺人犯。
『陸』 世界電影中的十大經典長鏡頭
一、《站台》的二人世界: 就我看來,《站台》是賈樟柯迄今為止最出色的一部電影,影片通過時代的變遷傳達出太多復雜的情緒,而賈樟柯的長鏡頭電影美學也在影片中得以完美的呈現。在那個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段落中,長鏡頭沉穩地記錄著一切,城牆上的二人世界也不再是溫馨和甜蜜。尹瑞娟和崔明亮一人一句,一對一答,一出一進,呈現出一種情感上的疏離,也預示著兩人今後很難聚合在一起!
二、《冬蔭功》的打鬥: 長鏡頭並不是現實主義影片或者文藝電影的專利,在泰國商業大片《冬蔭功》中,導演巴猜平橋就令人驚訝地創造出一個四分鍾的打鬥長鏡頭,讓動作巨星托尼賈從樓下一直打到樓上,而且時常採用不同的方式來擊倒對手。這的確需要相當深厚的執導功底,各方面的准備工作都要考慮周全,因為稍有不慎就要NG,前面那一系列的拍攝努力都會付諸東流!
三、《大事件》的開頭: 從一個匪徒走上樓去同團伙會合,到樓下街道上重案組警員的守株待兔;從匪徒同巡警的小小糾紛,到重案組故意製造紛爭來引開巡警......直至最後的警匪街頭火拚,《大事件》開頭的7分鍾長鏡頭運用了靈活異常的鏡頭內部場面調度,為我們記錄了同一時間段中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沒有任何奇觀式的動作展示,只有匪徒、警察兩大團體的各自活動和最後的動作交匯。拋棄了強制性的畫面剪接,長鏡頭的銀幕時空看起來更自然!
四、《愛情萬歲》的哭: 哭!又哭!還是哭!一個勁的哭!哭得沒完沒了!怎麼還再哭啊!該哭玩了吧!我想這大概就是觀眾在毫無心理准備的狀況下看《愛情萬歲》結尾時的感受。蔡明亮那長達七分多鍾的長鏡頭一動不動,將這個女人的感情宣洩殘忍地記錄了下來。無盡的淚水引誘我們進入她的世界,跟著她一起心碎,一起傷悲
五、《雨月物語》的超現實主義: 溝口健二的《雨月物語》中有一個震驚世界影壇的長鏡頭:男主人公源十郎從正門走進家中,發現裡面空無一人,於是一邊喊著妻子的名字一邊從側門走了出去。鏡頭從側門又重新搖回正門,我們可以從窗戶的縫隙間看到焦急尋找的源十郎,他轉了一圈重新從正門中走了進來。而這個時候,我們驚奇地發現,宮木已經安靜地坐在屋子中間圍著柴火燒飯了。該長鏡頭將超現實主義的色彩融入到高超的場面調度技巧中,盡顯東方電影之神韻!
六、《德州巴黎》的「獨白」: 文德斯的《德州巴黎》展現了時間的綿延,當男主人公塔維斯和曾經的妻子簡在那個色情表演小包間中再次相遇時,他背對著簡將自己這么多年來的內心感受和苦難經歷用一種舒緩的語調娓娓道來。演員哈里·斯坦頓的情感自然流露,完全沒有雕琢的痕跡,這也體現了長鏡頭一大優點,就是給演員的表演帶來充分的自由,有助於人物情緒的連貫,使重要的戲劇動作能完整而富有層次地表現出來!
七、《職業:記者》的結尾: 安東尼奧尼的《職業:記者》呈現出現代人身份的迷失和一種無法言說的荒謬感,結尾處那個顛覆傳統敘事手法的奇妙長鏡頭絕對是全片的精華所在。只見洛克躺在一個小旅館的床上,鏡頭從裝有鐵柵欄的窗子緩緩地向外推攝,在掃視整個廣場後又從外面的視角向屋內窺探(此間出現了不少看似無邏輯,其實卻對事件的發展起到主導作用的元素),而此時的場景則是洛克的死亡,警察的到來和妻子臉上的驚愕之情!
八、《不可撤銷》全片: 帶有實驗性質的《不可撤銷》,全片99分鍾的時間總共只有10個長鏡頭,於是每個鏡頭足足有10分鍾那麼長。從一開始同性戀俱樂部中晃得令人發暈的陰暗畫面到那個長達10分鍾的著名強暴鏡頭再到最後陽光草地的和諧溫馨,導演加斯帕諾實在是有點膽大妄為,他讓銀幕時間的進程完全違背了物理學上的熵變定律!
九、《奪魂索》全片: 《奪魂索》根據著名案件改編,在影像上卻成了希區柯克的一次大膽實驗。影片中他把長鏡頭發揮到了極致,看上去幾乎不用剪輯,完全打破了蒙太奇的規則,沒有切換,沒有正反打,一個鏡頭從頭到尾,完整記錄了整個事件的發生過程。但實際上希區柯克還是採用了演員身體逐漸占滿整個畫面然後拉開等小技巧,使得鏡頭間的銜接在銀幕上呈現出天衣無縫的效果,於是整個攝影就感覺像是一氣呵成的模樣了!
十、《俄羅斯方舟》全片: 這是一部真正只用一個鏡頭完成拍攝的長片。整部影片在聖.彼得堡美術博物館中一氣呵成不間斷拍攝長達96分鍾,索科洛夫的攝影機穿過35個展廳及850人組成的空間,走了兩公里多的路程。從古裝到時裝,在一個個精雕細琢的畫面中演員所有的演出都依據事先設計做到精確無誤,美輪美奐,真正做到了拍攝時間和電影時間的同步。於是,一個長鏡頭掠過了俄羅斯300年的浩瀚歷史,也成就了電影史上的不朽奇跡。
『柒』 高中語文書中學過的電影片段有哪些
《哈姆萊特 》是由威廉·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戲劇講述了叔叔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並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為父王向叔叔復仇。
《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港譯鍾樓駝俠,台譯鍾樓怪人)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所著,在1831年1月14日出版的小說。故事的場景設定在1482年的巴黎聖母院,內容環繞一名吉卜賽少女愛絲梅拉達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羅養大的聖母院駝背敲鍾人卡西莫多。此故事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及音樂劇。
《家》中國作家巴金的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8位)。其他兩部為《春》、《秋》,《家》被認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它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腐朽,控訴了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歌頌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
《吶喊》中的《阿Q正傳》是魯迅創作的中篇小說。寫於1921年12月,文章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阿Q正傳》故事以辛亥革命前後的農村未庄為背景,塑造了阿Q這個不朽的流浪雇農的典型形象。向我們展現了辛亥革命前後一個畸形的中國社會和一群畸形的中國人的真面貌。
《雷雨》雷雨由劇作家曹禺創作,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命運對人殘忍的捉弄。《雷雨》是「中國話劇現實主義的基石」。作者出於一種「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種悲憫的情懷來俯視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通過兩個在倫理血緣上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家庭,剖析了社會和歷史的深重罪孽。
《茶館》中國話劇名,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劇中故事全部發生在北京城一個茶館里,茶館里人來人往,匯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老舍先生抓住了這個場景的特點,將半個世紀的時間跨度,五十七個主、次人物形象高度濃縮在茶館中,展現了清末戊戌變法失敗後、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社會各階層、數個勢力的尖銳對立和沖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歷史命運;
《堂吉訶德》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於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岀版的反騎士小說。故事發生時,騎士早已絕跡一個多世紀,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諾(唐·吉訶德原名)卻因為沉迷於騎士小說,時常幻想自己是個中世紀騎士,進而自封為「唐·吉訶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區的守護者),拉著鄰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僕人,「行俠仗義」、遊走天下,作出了種種與時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結果四處碰壁。但最終從夢幻中蘇醒過來。回到家鄉後死去。文學評論家都稱《唐·吉訶德》是西方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
《雙城記》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所寫成的長篇歷史小說,情節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學經典名著之一,故事中將巴黎、倫敦兩個大城市連結起來,圍繞著曼馬內特醫生一家和以德法日夫婦為首的聖安東尼區展開故事。小說里描寫了貴族如何敗壞、如何殘害百姓,人民心中積壓對貴族的刻骨仇恨,導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國大革命,本書的主要思想是為了愛而自我犧牲。書名中的「雙城」指的是巴黎與倫敦。
《辛德勒的名單》根據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單》改編而成。是1993年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一部電影。影片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與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傾家盪產保護了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
『捌』 電影中的精彩橋段
「橋段":來自電影圈的新詞
近年來,「橋段」一詞常常見諸報端。且舉一例:
2008年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上,蔡明在小品《夢幻家園》中多次重復一句口頭禪——「為什麼呢」,而且每次都是用大音量誇張地嗲聲嗲氣地說出來的,取得了顯著的喜劇效果。第二天,網上有人說,反復使用「為什麼呢」,是從趙本山徒弟「小沈陽」的二人轉節目中「抄襲」來的。「小沈陽」當即回應:「其實也沒啥,誰都可以說『為什麼呢』。」接著,又有人指出:
(1)早在馮小剛1998年的電影《不見不散》中就已經使用了這一橋段——葛優向一遊客討護照,該男子答道:「為什麼呢?」葛優說:「你這一路上問了多少個為什麼了,你十萬個為什麼啊?」(《新聞晨
報))2008年2月14日)
說起「橋段」,不僅一般的工具書沒收錄,連各種新詞語詞典中也不見其蹤影。不過,這個詞早已是電影從業人員耳熟能詳的慣用語,盡管還算不上電影學的正式術語。
「橋段」,譯自英語的「bridgeplot」。bridge本義是「橋」,引申義指「起橋梁作用的東西」和「過渡」;plot則有「情節」「策劃」等義項,這兩個單詞合起來,表示被借用的(或借鑒的)電影經典情節或精彩片段。具體地說,一部新影片採用了老影片中曾經出現過的某一表現手法(包括動作、表情、場景、台詞,以至部分情節等),這種被「借用」或「化用」的表現手法都可稱為「橋段」。其中,有些表現手法幾乎成了流行「橋段」。
在網路上,有人歸納了電影中的常見「橋段」,號稱「100個經典橋段」,饒有趣味。這兒摘引幾個,與讀者一起來品味品味:
★聽到噩耗,手中的碗一定會掉到地上碎掉。
★當被問到「想聽真話還是假話」,所有人都會選擇聽真話
★一陣劇烈咳嗽後用手帕捂嘴,一般都會吐血。
★一旦放別人走,就說:「你走,走得遠遠的,我以後不想再看見你。」
不難看出,以上數例之所以成為流行「橋段」,有的是因為或多或少反映了生活的真實,有的是因為具有較強的直觀效果。
事實上,「橋段」現象並非電影界所獨有。各種文藝作品,像戲劇、小說、舞蹈、繪畫等,都可能存在「橋段」。因此,「橋段」一詞的使用范圍迅速擴大,它常常出現在電影以外的領域。比如:
(2)(在劉若英「2008夢游」上海演唱會上)最令人叫絕的一段虛擬場景,當屬《北京一夜》的橋段。(《新聞晨報))2008年3月2日)
就詞而言,「橋段」無疑是個新詞;就藝術的表現手法而言,「橋段」現象卻不足為奇,比比皆是。電影藝術已有百餘年歷史,電影作品更是不計其數,一部新影片若想要完全擺脫「橋段」,幾乎不可能。重要的是不要「搬用」,而要「化用」,用得恰到好處,用得天衣無縫,甚至化腐朽為神奇。
不僅電影、電視如此,許多戲劇創作都採用過精彩「橋段」,上海的滑稽戲尤其擅長此道。文彬彬、范哈哈、嫩娘主演的《三毛學生意》,就借鑒了《瞎子店》《剃頭》等傳統段子;楊華生、笑嘻嘻、綠楊主演的《七十二家房客》,則借鑒了《調查戶口》《大陽傘拔牙齒》等傳統段子。這兩出滑稽戲都越演越紅,久演不衰,成了劇團的保留劇目。
在電影創作中,乃至在各種樣式的文藝創作中,採用「橋段」無可厚非,只要得體、出彩就行。隨著周傑倫的歌曲《橋段》的風行,「橋段」一詞也迅速進入大眾語文領域。如「嫁入豪門平常的橋段」。可以預見,新詞「橋段」必將成為漢語詞彙庫的正式成員,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玖』 有哪些電影片段至今讓你記憶猶新
《幸福終點站》
忘不了主人公湯姆漢克斯的執著和樂觀
《阿甘正傳》
忘不了主人公阿甘的樂觀和執著
《千與千尋》
超級喜歡無臉人,簡直是「現代人」的縮影
《龍貓》
超級喜歡龍貓肥肥的肚皮和它那小小的眯縫眼,呵呵,想想自己都感覺回到了童年
《百變狸貓》
呵呵,太經典的諷刺,太搞笑的一群狸貓,讓人哭笑不得,但是感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