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朱勝忠 八百壯士結局
《八佰》里朱勝忠的結局是光榮犧牲了。
朱勝忠:滬淞會戰期間由謝晉元團長領導守衛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其中一員,陝西人,為88師524團一營一連班長。暴躁起來像個瘋子,但靜下來時是個藝術家,經常一個人躲在角落裡畫畫。因為身為班長,所以對「逃兵」格外痛恨,最初和羊拐、老鐵和老算盤都有很多矛盾。
(1)電影八佰最後活著的人怎麼樣了擴展閱讀:
《八佰》是由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
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 。
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Ⅱ 八佰結局什麼意思
結局是四行倉庫的「八百勇士」經過三天三夜的艱難狙擊,終於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英法租界同意打開一條口子讓「八百勇士」通過租界撤退。
《八佰》電影裡面有幾個主要角色後續並沒有交代清楚,原本是有拍的,但後來都給剪輯了,給電影結局留白,算是開放式結局。
王千源飾演的羊拐,以及余皓磊那一撥人組成了狙擊敢死隊,其實原本是有最後的戰斗場面的,預測是在這波戰爭中犧牲了,但電影將這一段給刪除了,所以羊拐那一撥人的結局就變成了「下落不明」。
姜武飾演的老鐵也沒死,坐在樓上的防空炮那裡,細心的觀眾應該都還記得,很多人都是看到姜武最後揮大刀唱了幾句京劇就沒了,其實是有一個坐在防空炮上的鏡頭的,張譯穿著記者的衣服被端午給放了,據說好像是披著納粹旗過了河,來到了租界。唐藝昕飾演的護旗手楊慧敏也活著,後來在租界出現了。
(2)電影八佰最後活著的人怎麼樣了擴展閱讀:
歷史八百壯士
1937年10月,持續三個月的淞滬會戰進入尾聲,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八百壯士」進駐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用生命守護了一個民族的尊嚴。
資深外交官、國際法泰斗厲聲教曾撰文揭開了「八百壯士」的歷史真相。文章披露道:「聞名遐邇的』八百壯士『其實遠沒有八百人。所謂的』八百壯士『僅有不到四百人。八百人的說法是死守四行倉庫的』孤軍『為了起到震懾日軍的效果故意放出來的消息。」《國家人文歷史》亦曾撰文稱,「八百壯士」的實際具體數字為355。
Ⅲ 八佰結局是什麼意思
《八佰》電影結局沒有交待這些人怎麼樣了,李晨、姜武、王千源等人飾演的角色結局都沒有交待,但其實原本這些人的結局都是拍攝了的,只是後來沒有剪到正片里,考慮到了電影的節奏等問題。
王千源飾演的羊拐,以及余皓磊那一撥人組成了狙擊敢死隊,其實原本是有最後的戰斗場面的,預測是在這波戰爭中犧牲了,但電影將這一段給刪除了,所以羊拐那一撥人的結局就變成了「下落不明」。
(3)電影八佰最後活著的人怎麼樣了擴展閱讀:
姜武飾演的老鐵也沒死,坐在樓上的防空炮那裡,細心的觀眾應該都還記得,很多人都是看到姜武最後揮大刀唱了幾句京劇就沒了,其實是有一個坐在防空炮上的鏡頭的,張譯穿著記者的衣服被端午給放了,據說好像是披著納粹旗過了河,來到了租界。
唐藝昕飾演的護旗手楊慧敏也活著,後來在租界出現了。有網友表示:「其實留白也不錯,就這樣斷在那兒吧,況且大家不都知道結果嗎?英雄不死,祖國無殤。」
《八佰》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Ⅳ 八佰結局有人活著嗎
好像是應該沒有任何人活著,這是屬於一個悲劇來的 。
Ⅳ 八佰壯士活下來的有哪些
歷經數次撤檔風波、挑起了大家觀影好奇心的《八佰》已經公映了。《八佰》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淞滬會戰,在四行倉庫堅守了四天四夜的英勇將士們的故事,當時堅守在此的是第八十八師二六二旅五二四團,實際兵力420人。
服苦役的這部分倖存者非常少,據倖存者田際鈿老人講,他那一隊160人的苦力,倖存下來的只有三十多人。抗戰勝利後,田際鈿等人回到國內,也沒有受到國民政府的重視,後來因為拒絕打內戰,他們都解甲歸田回到了故鄉,回到家鄉也是一貧如洗,沒有什麼家財,建國後才生活得好一點。
Ⅵ 四行倉庫八百壯士最終活著多少人
420餘人: 權威可信的人數 四行倉庫「八百壯士」打擊了侵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人民的鬥志,成為當時舉世矚目的事件。提四行倉庫八百壯士,就要先說抗日戰爭史著名戰役「淞滬會戰」。「淞滬會戰」稱八一三戰役、第二次淞滬抗戰,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八百壯士實際人數為420,在四行倉庫戰斗中傷亡43人,從四行倉庫撤出時為377人,撤退過程中,9人犧牲,13人負傷入院治療。四行堆棧內,除有若干沙袋外,並無如許屍體,我在內士軍,共為四百二十名,撤退時為三百七十七人,其中除有十餘名已殉難外,余者受傷入醫院治療中。
Ⅶ 八百壯士倖存多少人
八百壯士倖存100餘人。
抗戰勝利後,八百壯士倖存者從各地陸續返回上海,總計100餘人。他們請回謝晉元的遺孀凌維誠,沿老團長的陵墓四周搭棚居住,誓為老團長守靈。
後來內戰爆發,他們不願捲入內戰,遂解散各謀職業,大部分隱姓埋名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生活十分艱苦。上海解放後,陳毅市長曾親自為這些孤軍壯士安排工作。
八百壯士的主要事跡:
八百壯士的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死守四行倉庫,早已做好了必死的決心。為了守衛四行倉庫,謝晉元下令用沙包將門窗封死,二樓以上門窗封一半,留下射擊口,電線全部切斷,也不能生火煮飯,以免暴露目標。
參加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孤軍,一共414人,而為了虛張聲勢,謝晉元在被租界的英軍詢問時,表示自己一共有800人。從倉庫送出的傷員,也統一回答一共有800守軍,這也是「八百壯士」稱謂的由來。而他們要對抗的,則是日軍王牌軍第三師團。
由於四行倉庫靠近英法租界,且附近有大型煤氣包,日軍既害怕誤傷英法租界軍隊,也害怕引發不可收拾的大爆炸,不敢進行轟炸和大范圍炮擊。這也給了孤軍足以守衛倉庫的優勢和決心。
Ⅷ 八佰原型活下來多少人
電影《八佰》的結局停留在「八佰」壯士安全撤如英租界。歷史上進入了英租界,撤到英租界後的結局更為慘烈,全部犧牲了。
故事發生於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參加這場四行倉庫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他們在4天內抵禦了日軍的進攻,順利撤回了上海租界,此戰振奮了因前不久淞滬會戰失利而下降到極點的中國軍民的士氣。
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塑造立體的人,是《八佰》的立意與野心所在。以往戰爭片的主角,要麼是正面迎敵的戰士,要麼是深入敵營的卧底。而該片卻從一群逃兵的身上展開,《八佰》能在國產戰爭片中越眾而出,恰恰是因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
該片拓寬了認識英雄的維度,在捨生取義前,也有過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與掙扎。《八佰》的人物塑造採用了群像刻畫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來個,但這也會造成「一開始還想把每個人名記住,但後來就記混了」的情況。
Ⅸ 八百壯士還有活著的嗎
有,劉懷斌老人眉毛黑白參半,長而濃密,有著長壽的標志。右眼被日本的毒氣彈傷害,左眼也因為眼底黃斑血管出血,而只能模糊看到一部分,耳朵已經完全聽不見了。
說起如何和家人溝通,兒子感慨到:「多虧了解放後的掃盲班,我爸從一個文盲,因脫盲而識了不少字,我們現在至少可以通過寫字和他溝通。」劉懷斌看完字後,就會和人交流,但他含糊的言辭只有家裡人才能聽懂。
(9)電影八佰最後活著的人怎麼樣了擴展閱讀
一同被征參戰的28人戰後只活著兩個
劉懷斌,曾用名劉振英,1937年也就是他17歲的時候,被抓丁當兵,曾在山西、河南一帶抗擊日寇七年多,從軍編制在趙壽山部隊三十八軍,七三九團直屬炮兵連,作戰中右眼受傷失明。
劉老曾對小兒子回憶說:「一九三九年四月(陰歷)在平陸縣被日軍包圍,部隊被完全打亂,跳黃河、跳山崖,死傷戰士不計其數,一個新兵營,槍還沒拿到手,全被日軍用刺刀挑死,戰斗異常血腥。」劉懷斌老人1945年春因傷殘而回老家務農,同村被征參戰的28人,只回來了兩個人。
劉懷斌跳山崖造成右肩骨折,但保全了性命,不會游泳的他在六六戰役中和眾戰友一起跳入黃河,刺骨的黃河水將這個楞頭青年逼到了岸邊,在夜幕時分日軍的掃射中,他掩藏在黃河岸邊的草叢里躲過了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