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票房如何分成
按照中國電影的票房分賬慣例,100元的票房,5元錢是要上繳的電影基金,上稅3.3元,剩下的91.7元,影院拿走47元,院線拿13元,製片方和發行商拿剩下的31.7元。
北美票房中,發行商可得約55%。導演收入有的是只拿片酬,有的另外加分紅。
B. 演員導演是怎麼分錢的
導演有的時候是會參與電影利潤分成的,但演員一般不會參與,演員只拿固定片酬。導演如果不參與分成,也是拿固定片酬的。導演和演員的片酬沒有關系,是他們各自與製片方簽約確定的。
C. 電影院的電影票掙到的錢要分點給導演的嗎
這樣,按照片方和發行公司的分賬協議,票房的一部分給片方,然後片方再根據和主創人員的協議分配。原則上來說,導演是有收益的,主要是看當初協議咋簽署的。
舉個栗子,《人再囧途之泰囧》徐崢的導演,那麼面對四個億的光線收入,王長田給徐崢的導演應分的的那部分外,徐崢的工作團隊將會再多分的10%的收益,也就是4000萬,你懂了嗎?
D. 電影院是怎麼賺錢的
電影院賣票就是電影院賺的咯。
不過也分買斷和分成的方式。就是直接買下電影播放權,然後我這邊播放多少賣多少門票就與電影公司無關了。或者是有分成的,就是電影院票房收入一部分歸電影公司所有。
電影公司一般播放權賣一次,碟的銷售也會賣一次,可能海外也會賣一次。
票房高的原因就是很多人買票去看電影。而好的導演和大牌的明星就是具有一定的觀眾和影響,會讓喜歡這些導演和明星的人買票看電影,從而提高了票房。當然,賣斷模式的,票房再高也和明星導演沒關系了,因為電影公司獲得收入是固定的,導演和明星拿的工資也是開拍的時候就說好的。恩,高票房對導演和明星的聲譽會有提高作用,那下次拍戲的時候片酬自然就多了。
如果是按分成的方式,電影院票的多少取決於電影院想多賺還是少賺,這是電影院自己的商業決策了。電影公司和電影院談判也是一家一家和院線談的,各家的價格不同。恩,其實多個電影院和在一起叫院線,比如太平洋、中影經典、奧納等等,他們都擁有很多家電影院,電影公司和他們談判以後,他們自己擁有的電影院票價就是相同的。電影公司應該是沒有統一收費的。不過各家價格應該相差不大,因為電影放映是有時間性和檔期的。
E. 電影投資商、電影院、發行方和導演這四方是如何分錢的
電影投資的,負責出錢給導演拍電影。
導演拍完電影,電影上映了,賺到了錢,把成本還給投資商。
發行方就是影片上映以後,向投資商買了版權,發行電影的DVD什麼的,賺到的錢是自己的。
導演就負責發片酬,剩下的錢就是自己的。
F. 電影院跟影片是怎麼分成的 比如一張電影票為30元,那麼電影院拿多少 導演能拿多少,製片人和演
按照中國電影的票房分賬慣例,假如是100元的票房,
5元錢是要上繳的電影基金,上稅3.3元,剩下的91.7元,
影院拿走35—40元,院線拿約5元,製片發行商方拿剩下的約50.
導演,編劇、演員沒有分成,只有報酬,但一般都會約定分紅。分紅導演和大牌演員一般沒問題,但編劇就拿得到拿不到就兩回事了。(本人就是編劇)
G. 票房的錢,影院能得多少錢,與製片方怎麼分紅
電影票房分成以100元為例。
1.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專項基金----分5%=5元。
2.營業稅----分3.3%=3.3元
以上2項支出後,剩餘91.7元才由影院(院線)、製片(發行)瓜分。
3.影院(院線)----根據影片強弱勢按57%~62%分成,如張馮陳導演或大片則按下限分57%=91.7*57%=52.27。其中院線明面上分成為7%,但院線為擴大市場份額和拉攏影院實際按2%~7%之間分,一般為5%=91.7*5%=4.59元。
以上即影院分47.68元,院線分4.59元,合計52.27元。
4製片(發行)----根據影片強弱勢按38%~43%分成,如張馮陳導演或大片則按上限分43%=91.7*43%=39.44。其中發行一般分5%=91.7*5%=4.59元。
以上即製片分34.85元,發行分4.59元,合計39.44元(象華誼自己製片和發行則全拿這部分)。
H.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歷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不斷創造奇跡,在國際上也更具影響力,國產影片單片票房累計收入超20億、30億、50億的電影也不在少數。
影片票房火爆的背後,當然是投資方大賺特賺。比如說一部成本3000萬的影片,最終票房達到12.69億,這部影片就是當時很受歡迎的《泰囧》,影片背後的投資方有一位90後,於宇昂投《泰囧》400萬,經票片分賬獲得的收益為7000萬;成本為5億的《紅海行動》,四川人投資百分之十,也就是5000萬,最終吸金1.2個億……
選擇想投資的電影→了解項目資料與合同→確定認購金額→打款到出品公司對公賬戶→簽訂合同→等待電影上映→電影上映後等分紅→會計律師所計算好分紅→打款到合同上的銀行卡上。
I. 電影票房收入中,電影院和製作方如何分成
可分賬票房如果一部電影的原始票房是108.3元,那麼製片方首先得要從這108.3元中繳納3.3元的特別營業稅和中影數字代理費,並同時扣除5元的電影專項基金。剩下的100元,被稱為可分賬票房。另外,中影數字代理費視票房而收。如果一部電影的票房在6億以上,那麼你那6億以下的部分繼續收取該費用,6億以上的部分則不需要收取。這個比例大概在1-3元。2.製片方到手票房到了這一步,影院院線與製片方的分賬就開始進行。目前比較普遍的分發是43%歸製片方,57%歸影院院線,這也是常年的老規矩。所以,製片方到手票房為43元,電影院到手的票房為57元。11年《金陵十三釵》的製片人張偉平硬是要將這一比例抬高到45%,鬧出了「八大院線聯合抵制」的事情,後邊電影局出面調解,最後定下來《金陵十三釵》票房5億前的部分按45-55(製片方-影院院線)的方法分賬,5億部分後按41-59(同上)分。
J. 電影的票房都是如何分紅的呢
由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電影投資中來,大家都比較關心電影的票房是如何分紅的?像《戰狼2》的票房是56億,投資者是不是就能分到56億呢?並不是的,具體如何分賬如下:
總票房劃分
中國電影業對於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最後祝願您生活幸福,投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