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辛亥革命最有價值的片段
黃花崗起義:「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帶領「先鋒」120餘人,臂纏白巾,手執槍械炸彈,吹響海螺,直撲督署。督署衛兵進行頑抗,革命軍槍彈齊發,擊斃衛隊管帶,沖入督署。兩廣總督張鳴岐逃往水師提督衙門。黃興等找不到張鳴歧,便放火焚燒督署衙門,然後沖殺出來,正碰上水師提督李準的親兵大隊。林文聽說李部內有同志,便上前高呼:「我等皆漢人,當同心戮力,共除異族,恢復漢疆,不用打!不用打!」話未講完,被敵人一槍擊中,當場犧牲。劉元棟、林尹發等5人也相繼中彈。黃興被打斷右手中食二指第一節,便以斷指繼續射擊。隨後,黃興將所部分為三路:川、閩及南洋黨人往攻督練公所;徐維揚率花縣黨人40人攻小北門;黃興自率方聲洞、朱執信等出南大門,接應防營。攻督練公所的一路途遇防勇,繞路攻龍王廟。喻培倫胸前掛著滿滿一筐炸彈,左手執號筒,右手拿手槍,奮勇當先,投擲炸彈。戰至半夜,終因眾寡不敵,全身多處受傷,率眾退至高陽里盟源米店,以米袋作壘,向敵射擊。後因敵放火,他們才被迫突圍,喻培倫被俘遇害。往小北門的一路也很快遭遇清軍。經過一夜作戰,打死打傷敵人多名。最後,張鳴岐放火燒街,徐維揚率部突圍,被敵逮捕。黃興所率一部行至雙門底後,與溫帶雄所率計劃進攻水師行合的巡防營相遇。溫部為入城方便,沒有纏帶白巾,方聲洞見無記號,便開槍射擊,溫帶雄應聲倒下。對方立即發槍還擊,方聲洞犧牲。戰至最後,只剩黃興一人,才避入一家小店改裝出城。4月30日回到香港。起義失敗後,廣州革命志士潘達微收殮犧牲的革命黨人遺骸72具,葬於廣州郊外的紅花崗,並將紅花崗改為黃花崗,史稱「黃花崗72烈士」。這次起義因而也稱為黃花崗起義。」
做為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請你無論如何也不要忘了這些為了推翻帝制,創立民主共和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們,如果沒有他們「拋頭顱,灑熱血」中國人民還不知要在黑暗的封建統治下被奴役多長時間,更沒有今天的共和國和我們幸福,快樂,自由的生活!所以我個人認為辛亥革命最有價值的片段是應該「黃花崗起義」。另付八個大字:「烈士英靈,浩氣長存」
B. 辛亥革命電影簡介,大概250字
19世紀末20世紀初,清王朝三百年江山氣數將近,內憂外患,時局動盪,正是亂世之際,英雄輩出,中華民族面臨著重大的歷史變革。以孫中山為首的仁人志士意識到只有民主共和才能救中國,他們組成一個個革命政黨,旨在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國家。
在這一過程中,無數革命者流血犧牲,但是更多的革命家站出來與落後的封建體製作斗爭,終於在武昌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在此期間,黃興、黎元洪、隆裕太後、袁世凱、汪精衛、宋教仁、秋瑾等各方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
C. 推薦幾部與辛亥革命有關的電影,謝謝~~
與辛亥革命有關的電影:《辛亥革命》、《宋家皇朝》、《十月圍城》。
1、《辛亥革命》是由張黎和成龍執導,趙文瑄、李冰冰、陳沖、孫淳、房祖名、胡歌、余少群、杜宇航等主演的革命戰爭片。
該片講述了晚清末年,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決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體制的故事。[2]該片於2011年9月23日在中國內地公映。
2、《宋家皇朝》(又名《宋氏三姐妹》)是由張婉婷導演,羅啟銳編劇,張曼玉、楊紫瓊、鄔君梅主演的歷史愛情電影,於1997年5月1日公映。
電影以20世紀上半葉曾左右中國政治和經濟大局的宋查理家族故事為主軸,通過描寫宋家三姐妹不同的人生軌跡,展現了從辛亥革命至抗日戰爭的中華民國歷史。
3、電影《十月圍城》由陳德森導演,陳可辛監制,甄子丹、謝霆鋒、王學圻、梁家輝、李宇春、范冰冰、黎明等主演 。
該片講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環,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革命義士,商人、乞丐、車夫、學生、賭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雙重高壓下,浴血拚搏、保護孫中山的故事。影片於2009年12月18日上映。
(3)辛亥革命打仗電影片段擴展閱讀:
《宋家皇朝》榮獲第1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合拍故事片,配樂由日本著名作曲家喜多郎創作,獲得第1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和第3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音樂獎。
在1999年,劇本叫《十月維城》,是香港維多利亞港的維(預告片也是從維多利亞港時光倒流)。陳德森給一個編劇蘇照彬看劇本。蘇照彬覺得這還是一個動作片,用「圍」比「維」好,圍像一個包圍的圍,於是就變成了現在的《十月圍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十月圍城
D. 電影《辛亥革命》有哪些看點
電影《辛亥**》在拍攝時就引發網上一股又一股的忐忑,估計導演和製片人應該更各懷鬼胎。原因在於前邊有兩個龐大的參照物——《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二者以史無前例的全明星陣容、給朝廷送生日蛋糕的必中主旋律題材獵取了驚人的票房,創造了自己的一套主旋律商業化模式,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辛亥**》,同樣是講史,同樣是主旋律片,但是要照著模子去走《建國》和《建黨》的路子,顯然是很危險的。俗話說,事不過三;在越來越多的觀眾對《建國》和《建黨》模式失去興趣的情況下,《辛亥》究竟如何玩出新意呢?說實話,在之前的報道中突出強化成龍導演+主演的主導地位後,還真對這部片子不抱什麼希望,尤其在臨近上映時竟然曝光被電影局刪得乾乾凈凈的成龍李冰冰的激情床戲,徹底讓我看扁了這部片子:如果一部嚴肅的主旋律歷史劇要靠床戲鏡頭來博眼球時,是不是意味著自己首先唱衰了自己的實力和品質?因為這一般是爛俗商業片的炒作手法。
懷著忐忑心情看了首場,竟然在片尾有這樣一個強烈的念頭——這部片子比《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好看。「好看」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首先,不用忙著全天候數星星了。雖然影片之前號稱有70餘明星參與拍片,但片中其實也就成龍、趙文瑄、孫淳、李冰冰、胡歌、房祖名、姜武、陳沖等有限的幾個人出鏡較多。比起《建國》和《建黨》來,這根本就不叫群星燦爛,觀眾不再專注於誰誰演了這部片子,不用數星星了反而有利於專心咀嚼影片的情節和每一個鏡頭。於是感覺上片子比較立體,沒有《建國》《建黨》那樣擁擠不堪滿滿當當。如果說《建黨》《建國》像紀錄片,而《辛亥》則更有故事性和人物性格沖突,更像故事片。
其次,《辛亥》也面臨著像《建國》和《建黨》那樣的繁雜的歷史事件表述,總體來說《辛亥》並沒有單一的用真實事件表現人物,也沒有讓事件如同截取片段一樣散亂的出現,算得上及格。片子結構上略顯鬆散一些,相對還算完整,小錯不斷、大錯沒犯。例如比較恰當地對林覺民和黃興感情世界做了特寫,雖有刻意之處,但卻很感人,更加襯托出反清斗爭的殘酷和犧牲精神。尤其是林覺民就義時的大義凜然和那封感人肺腑的《與妻書》:「我們有幸結為夫妻,可又如此不幸生不逢時。我不忍獨善其身,能夠為國捐軀,百死不辭。我再也見不到你了,如果你不能忘掉我,就到夢里來尋我吧。」歷史細節得到很好的還原,栩栩如生,這確實是個妙筆。
第三,孫淳飾演的袁世凱是最成功的一個角色。影片用細膩的情節,充分還原了一世奸雄袁世凱竊國的整個過程。孫淳把一個老奸巨猾老謀深算的袁世凱演繹得干凈利落,入木三分。在孫中山、黃興和袁世凱這三個主要角色中,孫淳的表演形神兼備,一舉一動讓人拍手叫絕,也契合袁世凱留給後世的印象。
當然,《辛亥》的硬傷同樣很明顯。也可體現為三點:
首先,作為一個武家出生為功夫影片做出傑出貢獻的巨星,成龍舍棄看家本事,扎扎實實的在電影中扮演一個不花哨的**者實屬難得,而大體尊重歷史的表達方式也讓觀眾對他有了新的認識。不過,不管是港人對歷史的了解深淺也好,還是作為畫面語言的表達,影片在處理清廷和袁世凱的部分時有些過於的醜化現象,或者說度的拿捏不夠准確,以致人物也好,戲份也罷顯得過於扁平,甚至有些滑稽。這對講求劇情和人物性格立體的當下觀眾來說,是很大的一個問題。
其次,作為一部客觀表現歷史的電影,在表述的過程中又套用了情節敘述的方式,縮小了整個歷史過程的格局,以致整部影片缺乏主旋律電影慣有的大氣、深刻。沒有鮮明的觀點,即便再客觀,史實講述再完整,依舊顯得空洞,更何況影片的格局被人為的縮小了,人物的精神與品德又未能在拔高的同時落地,很難讓人產生共鳴感。同樣的硬傷,還在於用以往動作片里個人英雄主義方式去表現歷史人物黃興,雖然黃興在這場**中是個偉大的實幹家,但是他仍是謀略多於蠻干,事事顧全大局,成龍式的個人主義並不適合表現歷史人物黃興。還有一點,黃興在辛亥**時才30多歲,年壯氣盛,而成龍演的黃興已盡顯老態,已近老年黃興在「興風作浪」。事實上,黃興1916年死時也才42歲。
第三,尤其要說的就是黃興成龍和徐宗漢李冰冰之間的愛情戲。一方面顯得有些過多,儼然戰爭版的《雲水謠》,歷史劇差點拍成了愛情片。另一方面是顯得多餘,和林覺民的《與妻書》細節相比,黃興和徐宗漢的愛情故事就像是硬塞進來的,幸虧把那部分床戲一點不留地給咔嚓掉了,要不然真倒了胃口禍害了整部片子。作為成龍出演的第100部片子,為了給老成面子讓他在主旋律里多露兩手,也不必如此牽強上床戲;而且還有一段武打,分明成龍范兒。
100年前那次翻天覆地的變化————談不上有一個漂亮的開頭,以武昌起義第一槍來看,這件事的偶然觸發性實在明顯(當然偶然中包含著必然);它更談不上有一個光明的結局,前仆後繼的死難,形成了南北割據而日後殺機四伏的僵持局面。就這個事件本身前後的故事性看來,是編導面前一個棘手的難題。再就電影所涉及的事件在中國現有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中的地位來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和「建國」同日而語(雖然官方態度一向承認該事件和自身歷史具有承上啟下的關系,但是畢竟親疏有別內外有序),所以《辛亥》不可能如《建國》《建黨》那樣得到官方不遺餘力的扶持,而在中國,官方的態度對一部主旋律電影的命運有著重要的特殊影響力。作為讓人擔心的一部主旋律獻禮片,《辛亥》與《建國》《建黨》相比,有著諸多亮點,且用了一些有效的新手法,能拍成這樣,宜屬基本合格。
E. 可有介紹辛亥革命的視頻片段
呵呵,樓主可以去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來看,有那種模擬戰爭的,比電視劇好看多了,比較真實。
南昌本地人民憑身份證免費參觀的。
F. 講述辛亥革命時期題材的相關電影有哪些
永不消逝的電波 (1958)
劇情片
故事梗概:永不消逝的電波 (THE UNFAILING RADIO WAVE)
1939年;正是抗戰最艱苦的時期。共產黨中央為加強上海的地下電台工作,派電台政委李俠從延安來到上海,與黨員女工何蘭芬假扮夫妻,開展工作。在艱苦的工作中,李何之間產生了愛情,後經領導批准結婚。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李俠不幸被日軍逮捕。不久日軍懷疑他是重慶國民黨派員,將他釋放出來。出獄後,國民黨地下人員姚葦也誤認如此,想拉李俠下水,為國民黨工作。李俠深入虎穴,巧取敵人情報,並將敵人的談判內幕在報上揭露出來。臨近解放,敵人瘋狂搜捕地下電台,李俠奉命轉移。恰在此時,兩個緊急的重要情報必須要發出去。李俠承擔了任務。他做好了犧牲自己的准備,讓妻子帶兒子先行轉移。當他發完電報,已被敵人包圍。他鎮靜地向延安發出了最後的告別信號。 影片是根據李白烈士的事跡編成的。主人公樂觀、堅毅、有韌性、有激情,雖曾被捕,受盡酷刑,但決不屈服。李俠的形象,正是千萬個黨的地下工作者的化身。編導將一個驚心動魄的革命斗爭故事,置於家庭生活的敘事框架之中,不求情節的驚險,但求平實樸素的色調;不求表面的緊張,而是追求內在的深刻,體現了一種自然、含蓄、深沉、質朴的藝術表現風格。本片1978年曾在南斯拉夫國際電影節上映出,袁霞獲最佳女演員獎。
南征北戰
故事片(黑白)。上海電影製片廠1952年攝制。
1947年冬,國民黨軍隊進攻華東解放 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為有效殲敵,作 戰略後撤。對此,部隊與百姓中有好 些人思想不通。為保證戰事勝利,高 營長和女村長趙玉敏分別向群眾作解 釋。敵人誤以為解放軍不敵敗走,集 中三十萬人馬,從三面合圍解放軍。 解放軍在大沙河阻擊敵人六晝夜,然 後至鳳凰山圍殲已被包圍的國民黨李 軍長所屬七個師。高營長奉命搶占摩 天嶺高地,以阻擊前來增援的國民黨 張軍長部,並全殲李部,活捉了李軍 長。接著,高營長又率部乘勝追擊張 軍長部。趙村長率民兵配合主力,斷 敵退路。陷於窮途末路的張部企圖以 炸毀水壩阻擋解放軍,趙玉敏帶領游 擊隊切斷水壩上的炸葯導火線,保住 了水壩。一場鏖戰,全殲張軍長所屬 部隊,生俘張軍長等高級將領。 編劇: 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 導演: 成蔭、湯曉丹 攝影: 朱今明、顧溫厚 美術: 韓尚義 作曲: 葛炎 扮演者 劇中人 扮演者 劇中人 高營長 張瑞芳 趙玉敏 陳 戈 師 長 湯化達 師政委 敵張軍長 白 穆 敵 軍參謀長 陽 華 敵李軍長
冰山上的來客
簡介:
1951年,有一股匪特企圖從新疆某山口入境。匪首阿曼巴依先派一女特務,利用古蘭丹姆與邊防戰士阿米爾青梅竹馬的戀愛關系,冒充流浪多年的古蘭丹姆潛入境內,伺機竊取情報,配合匪特行動。
邊防軍楊排長識破敵人詭計,並順著這條線索掌握了敵情。匪特失敗,又施新招,匪首騙得真古蘭丹姆信任,親自送她回鄉,為除後患還派人殺掉了假古蘭丹姆。當匪特要借古蘭丹姆和阿米爾的婚禮做文章,在當地里應外合偷襲我邊防哨所時,楊排長將計就計,周密准備,將匪特一網打盡,並使別離八年的一對戀人得以團聚。
精彩視點
這是一部反映我國新疆邊防軍民團結戰斗,保衛邊疆的反特驚險故事片。該片故事曲折復雜,情節撲朔迷離,真假兩個古蘭丹姆的出現,使影片懸念叢生、引人人勝。與此同時,還穿插了愛情故事與邊疆風光,使之渾然一體,產生了迷人的魅力。影片中《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等插曲以其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抒情色彩廣為流傳。影片在將驚險故事與抒情格調相結合上,走出了一條新路,深受觀眾歡迎。該片曾獲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小百花獎」的最佳導演
上甘嶺
1952年秋,朝鮮戰爭進入最後的關鍵階段。美國侵略者竟在板門店談判休會期間,調動六萬多兵力,在三八線附近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企圖奪取上甘嶺陣地,進而攻佔五聖山,用武力獲得他們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堅守上甘嶺陣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與敵人浴血奮戰,打退了敵人二十多次的瘋狂進攻。此後,他們又根據上級指示,退入坑道堅守陣地,拖住敵人,使之無法前進一步。在坑道里,他們遇到了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不僅與外界的聯系被敵人切斷,而且缺水缺糧,生存艱難。但為了祖國、為了朝鮮人民,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堅守了二十四天,從而贏得了時間,使中朝軍隊取得了大進攻的勝利,並使整個朝鮮戰場的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美國侵略者被迫重新坐下來談判,無可奈何地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朝鮮人民得到了和平。
美國人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嶺為什麼會打不下來。美國的軍事研究者們用電腦模擬得出結論,范弗里特如果不攻五聖山,改為攻打西方山谷地,憑借美軍強大的機械化裝備,共軍兩個主力師(十五軍四十六師和三十八軍的一一二師)是抵擋不住的。他們不準備認為上甘嶺的失敗是輸給了中國軍人,因為這似乎不是人力能夠做得到的,可是二流部隊的四十五師可以做得到的,為什麼德川、三所里、松骨峰的英雄「萬歲軍」就做不到?電腦只能模擬常識性的東西,它永遠也模擬不出一個民族重新覺醒時所能迸發出的力量。
奇襲
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方連長,率領一支偵察隊,接受了上級交給的深入敵後,炸毀敵人一座公路橋--康平橋,切斷敵人退路的任務。偵察隊在執行這項艱巨的任務時,根據早就掌握了的敵人的行動規律,尾隨敵人前進,巧妙地通過敵人的地雷區。當他們往聯絡地點鳳仙嶺進發,在穿越公路時,被李偽軍運輸隊所阻,他們化裝成美軍巡邏隊,嚇跑了運輸隊,救出了聯絡員、朝鮮老大媽阿媽妮,從而與游擊隊取得了聯系。然後,偵察員又化裝成李偽軍傷兵,奪得了一輛敵人的中吉普,騙得橋頭崗哨的信任,搞清了大橋的構造和橋頭的設防情況。敵人發現中吉普失蹤,立即派部隊追尋。在緊急關頭,方勇把中吉普開下懸崖墜毀,機智地擺脫了敵人的追擊。最後,偵察隊在朝鮮女游擊隊戰士朴金玉的幫助下,炸毀了康平橋,完成了切斷敵人退路的任務,配合大部隊,全部消滅了敵人。
《英雄兒女》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4年攝制的著名影片,講述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某團在堅守無名高地的戰斗中勇敢作戰。剛從醫院回部隊的戰士王成要求參戰,並拿出父親鼓勵他殺敵立功的來信給張團長和王文清政委看,王文清始知王成就是自己的老戰友王復標的兒子。在戰斗中王成英勇奮戰,壯烈犧牲。在全軍開展向王成學習的運動中,王文清認出該軍文工團員、王成的妹妹王芳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原來十八年前,王文清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時,妻子被敵人殺害,不久他也被捕,老工人王復標收養了他的女兒王芳,此後雙方失去了聯系。王文清沒有立即與王芳相認,而是幫助她完成歌頌王成的創作任務,並鼓勵她以實際行動向哥哥學習。後來,當王芳在陣地上為炊事員演出時,敵機突然來襲,她為掩護炊事員而負傷,被送回祖國醫治。一個月後,王復標參加慰問團赴朝慰問,王芳也傷愈歸隊,三人在前線團圓。王復標將真情告訴王芳,兩位父親都勉勵王芳向哥哥學習,當好革命接班人。
諸如此類,還有:
《永不消逝的電波》,《高山下的花環》,《苦菜花》,《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南征北戰》,《千里躍進大別山》,《白毛女》,《野火春風斗古城》,《紅色娘子軍》,《烈火金剛》,《雞毛信》,《冰山上的來客》
G. 求辛亥革命電影故事內容簡單囊括
《辛亥革命》為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籌拍的獻禮片。本片講述以孫中山、黃興為首的同盟會,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拯救中國,於1911年發動武裝起義的史實,是一部全景展現辛亥革命的電影。影片全景式地展開辛亥革命史詩般場面,生動刻畫了孫中山、黃興、徐宗漢、秋瑾、黎元洪、袁世凱等歷史人物。晚清末年,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失敗,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決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體制。1895到1910年,秋瑾、徐錫麟等革命黨人先後發動了多次起義……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軍熊秉坤、金兆龍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統領黎元洪在張振武等革命黨人的勸說下,半推半就當上了湖北都督。武昌失守讓隆裕太後陣腳大亂,同時向四國銀行借款的計劃又被海外的孫中山阻撓,隆裕萬般無奈下,只得請袁世凱出山。孫中山回國後與黃興就戰與和的問題產生了分歧,汪精衛代表革命黨人展開與袁世凱的斡旋。1911年12月,孫中山當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電告袁世凱只要清帝退位,便可讓位與他……孫中山如約退位後與黃興一起來到漢陽,憑吊這一場為天下求民主與共和的戰爭中逝去的亡魂……
H. 看過辛亥革命朋友們,求其中最精彩片段~~
寫著各省獨立的竹筏被推入大河挺振奮人心的
I. 反應辛亥革命時期的影片
《孫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