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手機電影 > 男孩嘉措是哪個電影

男孩嘉措是哪個電影

發布時間:2022-08-21 03:37:25

㈠ 「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句是出自哪裡的

「不負如來不負卿」出自第六代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情歌。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全詩如下:

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目前,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不觀生滅與無常, 但逐輪迴向死亡,絕頂聰明矜世智, 嘆他於此總茫茫。

山頭野馬性難馴, 機陷猶堪制彼身,自嘆神通空具足, 不能調伏枕邊人。

欲倚綠窗伴卿卿, 頗悔今生誤道行。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

靜坐修觀法眼開, 祈求三寶降靈台,觀中諸聖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註:原文為藏文,此詩為曾緘先生翻譯為漢語)

(1)男孩嘉措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不負如來不負卿網上多傳源於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也作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誤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意思: 如果動情了,就負了如來(佛法);如果不動情,就辜負了「她」(愛情)。

倉央嘉措(藏文: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門巴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父親扎西丹增,母親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當時的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同年在桑結嘉措的主持下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廢,據傳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圓寂。

倉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詩人,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詩歌,其中最為經典的是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歌》。

㈡ 為什麼網上流傳的倉央嘉措的詩都是偽作,有沒有真正的倉央嘉措的詩,推薦幾首

電影《非誠勿擾2》上映後,25歲的張心蔚連續幾夜被「油膩膩的簡訊詩」轟炸,這些簡訊都是以「你見或不見」開頭,在網上,人們稱它為「見與不見體」,源頭正是影片中川川在李香山的人生告別會上念的那首詩。人們傳播這首詩以及片尾曲《最好不相見》的同時,還加上了「倉央嘉措」幾個字。其實該片只有前幾四句和六世喇嘛有關。張心蔚通過《武林外傳》知道倉央嘉措的。電視里,無雙念了首「倉央嘉措」的詩:那一世,我翻遍萬座大山,不為修來世,只為路中與你相遇。實際上,這也和倉央嘉措無關,而是97年朱哲琴演唱的歌曲《信徒》的歌詞。正是這些誤會,帶動了近幾年內地的「倉央嘉措熱」。而由於他一生當中的各種謎團,人們想像著他的離經叛道,放盪不羈,推測著他各種的死亡版本,他成為旅遊,暢銷書選題里一個「遙遠神秘的意境符號」,甚至是品味的象徵,西藏,大和尚,情詩,都是「小資們」嚮往的,於是帶有禪意,或出現西藏文化符號的詩句,都被一股腦地稱為倉的作品。只要那句話安上倉的名字就能流行。而電視,電影,音樂等傳播媒介,則將「倉」推向更廣大的受眾群體。網上「倉央嘉措」愛情詩歌一再轉載,10年,新出版或再版的倉央嘉措圖書出現了十種左右。盡管其中有明顯常識性錯誤,非倉央嘉措作品也被收入其中,進行了二次錯誤傳播。這些以詩傳小說為主要形式的公開出版物,大多是書商炒作和掙錢的工具。
關於活佛倉央嘉措,普遍說法是這樣的:生於1683年,15歲坐床,24歲被押解北京途中去世,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而關於他流傳最廣的還是那些「情詩」,和夜出布達拉宮在八廊黃房子會情人的傳說。300年後,黃房子變成了以他詩中「瑪吉阿米」為名的一家餐吧,並在北京開了分店。另外他還出現在西藏旅遊手冊上,流行歌曲,出版商暢銷書的選題里。
而人們不知道的是,在藏語中,倉央嘉措的詩原文是「倉央嘉措古魯」,是道歌的意思。藏語里是沒有「倉央嘉措情歌的」。但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降邊嘉措說,在當時的出版環境里,「道歌」可能產生「與宗教迷信相關」的誤解,所以決定以「情歌」作標題。龍冬則反對將倉央嘉措的詩解毒為「情詩」,「倉央嘉措生活的那個時代,是西藏文字記載的歷史上最風雲變幻,復雜的時代。找情人,怎麼可能,格魯派是戒律嚴明的教派。」龍冬認為,翻譯倉央嘉措的詩應該回歸藏文本身,「他寫的不是政治詩,也不是宗教詩,而是一個有社會冷暖感知的人寫的作品」。
這位寂寞的詩人,面目模糊的六世喇嘛,在300年後接受著人們的朝拜,想像和消費。在布達拉宮,倉央嘉措的塑像前,導游會停下來為遊客講一講他的傳奇。但在降邊嘉措的印象中,倉央嘉措的雕像前沒有酥油燈,也很少有人敬獻哈達,他的像,只是一具普通的泥塑。
1930年藏學家於道泉的漢英對照本《第六代喇嘛倉央嘉措情歌》第一次將他的詩翻譯成藏文以外的文字。39年,在藏委員會曾緘又將倉央嘉措的詩翻譯成七言絕句,較為知名的「不負如來不負卿」即出自這個版本。56年倉央嘉措還登上過《人民文學》雜志。進入90年代,倉央嘉措開始向大眾普及。

㈢ 藏文「索南」是什麼意思

「索南」 一般是藏族的人名中用到的。
索朗或索南(索娜)=福德
=========================================================================
另外給你補充些其他名字:
我最喜歡的是 加措(嘉措)【因為我高中喜歡過一個藏族男孩,叫洛桑益西嘉措】
「嘉」在藏文中釋義一般為廣闊、廣大的意思,「措」也即是大海的意思,嘉措合意為心胸廣闊的像大海一樣,或者也有飛鴻騰達的釋義,也有大智慧的含義。在西藏有好多人名帶嘉措。「倉央嘉措」,藏語意思為「音律之海」。

多吉(多傑)=金剛
強巴=彌勒佛
甲央(加洋)=文殊菩薩
扎西=吉祥
次旦(才旦)=壽命永固
次仁(才讓)=長壽
桑吉(桑傑)=佛,覺悟
卓瑪=度母
頓珠(丹珠)=事業有成
單增(丹增)=持法
卓嘎=白度母
白瑪=蓮花
旺母=自在女
仁增=持明
倫珠=天成
洛桑(羅桑)=心地善良
諾布(羅布)=寶貝
貢布(貢保)=護法神,祜主
德吉=平安幸福
央金=妙音天女
拉姆=天女,女天神
平措=吉祥圓滿
格桑=善劫,好運
梅朵=花
朗噶=藏歷30日生人
尼瑪=日曜日(星期日)生人,太陽
達哇=月曜日(星期一)生人,月亮
米瑪=火曜日(星期二)生人,火星
拉巴=水曜日(星期三)生人,水星
普布=木曜日(星期四)生人,木星
巴桑=金曜日(星期五)生人,金星
邊巴=土曜日(星期六)生人,土星
土登=佛教
丹巴=教法
益西=智慧
嘉措(江措)=大海
德勒(德琴)=大吉大利
歐珠=事隨人願,如意成就
傑布(加布)=王
群培(曲培)=弘法,興教
占堆=降妖除魔,克敵制勝
曲禮=傳法
格勒(格列)=吉祥美妙
阿旺=語自在
堅村(吉村 堅贊 堅參)=勝幢
絳曲(江曲 絳秋)=菩提

㈣ 藏婚結局是什麼

網上只連載到央宗死了,卓嘎留在家鄉,嘉措帶著天天回到拉薩,重遇好好,又開始新一番的糾結。

故事簡介:

這是兩個女人的故事,卓嘎和好好,兩個截然不同的女人,一個寬容、博大,在傳統的婚姻制度下,一個人用心溫暖著五個男人粗獷的胸膛,並把他們緊緊地系在家裡,以此積蓄和延續家庭的力量。一個任性、隨意,只生活在自己的想像和欲求中。

背景介紹:

真實反映西藏傳統婚俗的愛情小說,定義海拔3700米的愛情,西藏女作家多吉卓嘎傾心創作的情感經典。這是一部既真實又充滿傳奇色彩的愛情佳作,這是一段現代情感與傳統觀念融合的心靈歷程記錄,這是一幅多角度反映西藏人文風情的畫卷……

(4)男孩嘉措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書中的主人公有著兩種完全背離的思維方式,她們分別在講述兩個不同的故事,因為故事中人物的交集,使她們不得不相遇,相互影響,這種影響可以說成是一種打擾,因為她們誰也不可能因為對方而改變自己。而她們在自我堅守中的接觸必將會導致矛盾的產生和激化,悲劇也不可避免地發生。

㈤ 不丹活佛是干什麼的

不丹活佛,一般指宗薩仁波切,是藏傳佛教導師,世界著名的電影導演。

是當今世界公認最創新、最具創意的年輕一代藏傳佛教導師之一,曾任貝托魯奇電影《LittleBuddha》(《小活佛》)的顧問,並編寫和執導了兩部佛教主題的電影——《高山上的世界盃》和《旅行者與魔法師》。2016年出版新作《八萬四千問》。

(5)男孩嘉措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宗薩欽哲仁波切

他,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最具創意的、最有影響力的心靈大師。

他,曾是國際影展的獲獎導演,他親自執導的兩部影片《高山上的世界盃》、《旅行者和魔法師》在世界各大國際電影節好評如潮。他本人也被《亞洲周刊》、《紐約時報》、《倫敦晚報》譽為「亞洲最會說故事的導演」、「當今最紅的新秀導演天才之一」。

他,宗薩欽哲仁波切所著《正見》一書由胡因夢與李連傑連袂推薦,在中國精英群體中引發熱潮。他的新書《人間是劇場》、《朝聖》獲得讀者好評。2016年出版新作《八萬四千問》 [3] ,是四年來首部作品,被讀者認為是他的新代表作。

活佛轉世制度

活佛轉世制度是西藏宗教的重要特點之一,是以靈魂轉世說為根據,為解決宗教首領繼承問題而產生的宗教制度。

它初創於藏傳佛教噶舉派的噶瑪支派。該支派的首領都松欽巴公元1193年逝世時,遺囑弟子「將轉世再來」。弟子們認定噶瑪拔希為其師的轉世靈童,經寺廟10年培養,正式以該派首領身份活動,成為西藏第一位轉世活佛。

格魯派(黃教)採用活佛轉世制度始於16世紀中葉,公元1542年,格魯派的哲蚌寺寺主根敦嘉措逝世,哲蚌寺正式尋找他的轉世靈童,並於1544年認定堆壠這個地方的貴族子弟索南嘉措為根敦嘉措的轉世靈童。

公元1546年,年僅4歲的索南嘉措被迎接到哲蚌寺接替根敦嘉措的法位。公元1578年,蒙古俺答汗贈索南嘉措「達賴喇嘛」的尊號後,格魯派(黃教)追認宗喀巴的弟子中年紀最小、創建並擔任扎什倫布寺寺主的根敦珠巴為一世達賴,追認曾任哲蚌寺寺主的根敦嘉措為二世達賴,而索南嘉措便成為三世達賴,達賴活佛系統從此建立,相傳至今的是十四世。

班禪活佛轉世系統始於羅桑曲結,羅桑曲結是四世和五世達賴喇嘛的師父,公元1645年他被蒙古固始汗贈以「班禪」的尊號後,格魯派(黃教)確認他為四世班禪,追認宗喀巴的門徒克主傑為一世班禪,索南卻朗為二世班禪,羅桑頓珠為三世班禪。

㈥ 藏族對男子的稱呼。「卓瑪」是藏族對女子的稱呼,那對男子怎麼稱呼

藏族對男子的稱呼是「扎西」,這個只是一個大概的稱謂,就好像我們招呼人為「帥哥」、「美女」一樣。



拓展資料:

藏族的習俗:

  1. 婚喪習俗;西藏人死後有五種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領主死後,即享受火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則把屍體丟進河裡喂魚,這叫水葬。生前作過壞事的人,即用土葬。

  2. 飲食習慣;以青稞等製作的糌粑和酥油、青稞酒是農牧民的主要食品青稞酒是用當地出產的青稞釀制而成的一種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歡,食物多用肉食和奶製品,不少人愛吃風乾的牛羊肉。

  3. 服飾特色;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

  4. 民族禁忌;接待客人時,無論是行走還是言談,總是讓客人或長者為先,並使用敬語,如在名字後面加個:"啦"字,以示尊敬和親切,忌諱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帶笑容、室內就座,要盤腿端坐,不能雙腿伸直,腳底朝人,不能東張西望.接受禮品,要雙手去接。

  5. 民族禮儀;藏族在迎接客人時除用手蘸酒彈三下外,還要在五穀斗里抓一點青稞,向空中拋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飲一口,然後一飲而盡,主人飲完頭杯酒後,大家才能自由飲用。

  6. 獻哈達是藏族待客規格最高的一種禮儀,表示對客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敬意。哈達是藏語,即紗巾或綢巾。它以白色為主,亦有淺藍色或淡黃色的,一般長約1.5米至2米,寬約20厘米。最好的是藍、黃、白、綠、紅五彩哈達。五彩哈達用於最高最隆重的儀式如佛事等。

㈦ 誰能告訴我幾部關於西藏的電影和小說

《岡拉梅朵》
影片講述了一個即將成為新娘的藏族女孩成了家喻戶曉的歌手,只因她把一首傳統的民歌「岡拉梅朵」唱得神奇而飄逸,而岡拉梅朵又恰好是她自己的名字。不過她卻在婚禮的當晚消失了。60年以後,一個漢族女歌星安羽再次唱紅了這首歌,但她在一次演出時突然失聲,隨後也消失了。失聲的安羽被夢里一個神秘的歌聲指引,隻身前往神湖納木措尋找聲音。路上,安羽結識了藏族樂手阿扎。阿扎曾許下願要買下拉薩的「岡拉梅朵」酒吧,只因這里是當初他爺爺結識自己的心上人岡拉梅朵的地方。爺爺為這位女孩畫了一幅畫像,如今這幅畫傳到了阿扎手裡,他要把它掛在酒吧的牆上。

一路上阿扎和安羽沖突不斷,但也因為這些沖突他們逐漸相愛了。就在快到神湖的時候,阿扎得知「岡拉梅朵」酒吧將被轉賣,於是放棄行程返回拉薩。安羽獨自一人來到神湖。在神湖,安羽驚奇地發現,阿扎爺爺尋找了一生的心上人——畫中少女岡拉梅朵就在這里,她就是當年唱紅《岡拉梅朵》後失蹤的新娘,已改名叫拉姆。

閱讀全文

與男孩嘉措是哪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大紅包哪裡有資源 瀏覽:803
外國拍的戰爭電影關於中國 瀏覽:620
還電影資源 瀏覽:846
台灣題材好看的電影 瀏覽:32
二戰女軍官電影 瀏覽:657
二戰電影科萊特完 瀏覽:1000
騎士下載電影網站 瀏覽:4
汕頭澄海哪裡可以看電影 瀏覽:729
華為平板怎麼下載電影 瀏覽:116
耒陽發明家廣場電影院的名字 瀏覽:745
操盤手微電影下載安裝 瀏覽:188
成都電影免費門票時間表 瀏覽:258
深水區電影哪裡可以看 瀏覽:320
電影戰爭之花 瀏覽:182
壽命發到手機上電影 瀏覽:393
農村題材微電影 瀏覽:449
電影槍戰片二戰 瀏覽:291
秋霞電影網移到哪裡了2019 瀏覽:466
電影最火免費 瀏覽:939
中國電影人物票房 瀏覽: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