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手機電影 > 血戰貝里琉島電影手機免費

血戰貝里琉島電影手機免費

發布時間:2022-08-21 11:19:58

1. 求太平洋戰爭(血戰太平洋)百度雲資源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https://pan..com/s/1kmz5fRKCIi0ktdY42_-F-Q

提取碼:q38t

《太平洋戰爭》是由HBO公司出品[1],史蒂芬·斯皮爾伯格、湯姆·漢克斯製作的二戰題材電視劇。劇集是從萊基(詹姆斯·貝吉·戴爾飾)、斯萊治(約瑟夫·梅澤羅飾)和巴斯龍(喬恩·塞達飾)三個海軍陸戰隊士兵的視角展現整個太平洋戰場。電視劇劇情中表現的戰爭情節,涵蓋了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重要戰役。

2. 哪有斯皮爾伯格拍的電視劇《血戰太平洋》全集

血戰太平洋第一部:瓜達爾卡納爾-萊基

導演:蒂姆·范·帕頓

編劇:布魯斯·麥肯納

首播:2010年3月14日(美國時間)

血戰太平洋劇情:羅伯特·萊基和海軍第一陸戰師登陸瓜達爾卡納爾島。日軍襲擊珍珠港事件爆發,海軍陸戰隊員約翰·巴斯隆做好了駛往太平洋某處與日軍交戰的准備;同一時間,新晉記者羅伯特·萊基應征入伍。尤金·斯萊治因為心雜音無法入伍,與即將前往訓練營的摯友悉尼·菲利普斯道別。珍珠港事件8個月後,萊基和菲利普斯所在的海軍第一陸戰師登陸瓜島,任務是取得此至關重要的軍事制空權,並准備迎接不可避免的戰事。

血戰太平洋第二部:巴斯隆

導演:大衛·納特

編劇:布魯斯·麥肯納

首播:2010年3月21日

血戰太平洋劇情:約翰·巴斯隆和海軍陸戰第七團登陸瓜達爾卡納爾島,援助漢德森機場保衛戰。巴斯隆和第七團來到瓜島,支援正在為制空權奮戰的萊基和其他第一陸戰師的將士們。巴斯隆在擊退日本軍隊夜襲的一場戰斗中起了關鍵作用,但卻受到了可怕的個人創傷。四個月不眠不休的纏斗之後,筋疲力盡而飽受疾病折磨的第一陸戰師隊員們被撤出了瓜島。

血戰太平洋第三部:墨爾本

導演:傑萊米·普戴斯瓦

編劇:喬治·佩勒卡諾斯;米歇爾·艾什佛德

首播:2010年3月28日

血戰太平洋劇情:第一陸戰師從瓜達爾卡納爾島撤離,來到了澳大利亞墨爾本;巴斯隆接受了榮譽勛章,回家賣起了戰爭國債。瓜島四個月的鏖戰讓萊基、巴斯隆和數千同志們身心皆受重創。他們從島上撤離後來到了墨爾本,救世主般地受到了狂熱人民的歡迎。當兄弟們在暢飲時,萊基深深被一個澳洲女孩和她的第一代希臘家庭所吸引。同時,巴斯隆被授予榮譽勛章,並受命回到家鄉,推銷戰爭國債。

血戰太平洋第四部:格魯斯特-布維爾-巴尼卡

導演:格萊漢姆·尤斯特

編劇:羅伯特·申堪;格萊漢姆·尤斯特

首播:2010年4月4日

血戰太平洋劇情:尤金·斯萊治應征加入海軍,接受戰場訓練;此時萊基和第一陸戰師加入了格魯斯特之戰。斯萊治終於應征成功,進入伊利亞特營地受訓。第一陸戰師在日軍佔領的新不列顛島的格魯斯特角登陸了。萊基和其他戰士們與日軍作戰過程中,很快意識到了最惡劣的敵人其實是煙霧彌漫的叢林。萊基從格魯斯特倖存下來,部隊駐扎在荒蕪的布維爾島。他在戰斗中遭受的沖擊開始從行為和心理上顯現出來,於是被送往巴尼卡島附近的海軍醫院接受心理觀察。

血戰太平洋第五部:貝里琉登陸

導演:卡爾·弗蘭克林

編劇:勞倫斯·安德里斯;布魯斯·麥肯納

首播:2010年4月18日

血戰太平洋劇情:斯萊治和萊基隨第一陸戰師登陸貝里琉島。巴斯隆因全國巡迴推銷戰爭國債而越來越出名。布維爾島上,斯萊治來到第一陸戰師第五團,與菲利普斯短暫重聚並結實了萊基。斯萊治很快嘗到了第一次戰斗的滋味,他和萊基和其他第一陸戰師的戰士們在登陸復雜難攻的貝里琉珊瑚島時,遇到了負隅頑抗的日本部隊。

血戰太平洋第六部:貝里琉島機場

導演:托尼·托

編劇:布魯斯·麥肯納;勞倫斯·安德里斯;羅伯特·申堪

首播:2010年4月18日

血戰太平洋劇情:海軍轉攻貝里琉島最重要的機場陣地。萊基受到爆炸沖擊波及而受傷,被送下戰場。在令人窒息的華氏115度高溫烘烤下,在潔凈飲用水不足的困境下,斯萊治、萊基和戰友們在奪取貝里琉機場的戰斗中遭遇到了工事頑強的敵人。萊基眼看著同志身受重傷,自己也受傷被送離了貝里琉島。斯萊治目睹了令他震驚的事實,明白了有時候不得不做出某些事情,才能繼續生存,繼續戰斗。

血戰太平洋第七部:貝里琉群山

導演:蒂姆·范·帕頓

編劇:布魯斯·麥肯納

首播:2010年4月25日

血戰太平洋劇情:斯萊治和第五團轉移至貝里琉島的血腥鼻頭嶺,與日軍正面開戰。剛剛獲贈新外號的「榔頭斯萊治」與海軍陸戰隊員們,與立下血戰至最後一人軍令狀的敵人繼續著貝里琉的戰斗。一位斯萊治崇敬的將領戰死沙場,斯萊治在悲慟的同時,目睹了敵我雙方令人無法想像的野蠻行徑,他的道德底線遭到了最殘酷的挑戰。部隊最後終於守住了陣地,他們帶著貝里琉島上徹底改變自己的東西回到了布維爾。

血戰太平洋第八部:硫磺島

導演:大衛·納特;傑萊米·普戴斯瓦

編劇:羅伯特·申堪;米歇爾·艾什佛德

首播:2010年5月2日

血戰太平洋劇情:巴斯隆轉至第五團,登陸硫磺島。巴斯隆越來越感受到推銷國債的困擾,向部隊申請到訓練營去訓練新兵。在盤道爾頓營地,他與麗娜·瑞吉——一位本不情願參軍的女海軍陸戰隊員經歷了一段旋風羅曼史。但這對戀人知道他們的時間不多了,因為巴斯隆馬上就要隨部隊登陸硫磺島。

血戰太平洋第九部:沖繩島

導演:蒂姆·范·帕頓

編劇:布魯斯·麥肯納

首播:2010年5月9日

血戰太平洋劇情:斯萊治和第一陸戰師登陸沖繩島。在沖繩島上戰鬥了一個多月後,斯萊治和其他第一陸戰師隊員收到命令,要遣散一隊抗擊過島上最頑強日軍的戰士。蠻荒的生活條件和良知的進退兩難,在在讓斯萊治和戰友們經受著身與心的雙重考驗和折磨。

血戰太平洋第十部:家

導演:傑萊米·普戴斯瓦

編劇:布魯斯·麥肯納;羅伯特·申堪

首播:2010年5月16日

血戰太平洋劇情:斯萊治和萊基在日本投降後,回到家鄉。日本投降後,傷愈康復的萊基出院回家;斯萊治則回到阿拉巴馬,與家人和悉尼·菲利普斯團聚。麗娜拜訪了巴斯隆家,和他的家人激動會面。萊基幹回了原來的工作,找到了新戀情,很快適應了戰後生活。但對於不確定自己為何能毫發無傷倖存下來的斯萊治來說,適應的時間或許要更久一些吧。

3. 介紹幾部關於太平洋戰爭的電影、

《太平洋戰爭》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yOLFY8zzdVUyT7BbcX7svQ

提取碼: 8wwc

電影講述的是太平洋戰爭末期,日軍想要處決關押在菲律賓卡巴那圖的美軍戰俘,美軍在截獲情報後,派出了一支陸軍游騎兵營救隊,救出了戰俘營內的511名士兵,被稱為戰爭史上經典的營救行動。「戰爭+拯救」是好萊塢最慣用的戰爭套路,影片對營救行動的刻畫非常真實,但主題上過於主旋律,缺少一些人性的細膩。

4. 太平洋戰爭有哪些好看的電影

美國的:

《直搗東京》
《目標東京》
《太平洋》
《海軍地獄貓》
《魚雷出擊》
《孤島浴血戰》(又譯《南太平洋大捷》)
《硫磺島浴血戰》
《菲律賓浴血戰》
《虎虎虎》(又譯《偷襲珍珠港》,日美合拍)
《中途島》
《細細的紅線》(又譯《紅色警戒》)
《太平洋潛艇戰》(又譯《太平洋喋血記》/《靜靜地,深深地》/《霸海雙雄》)
《太平洋航空作戰》
《巴丹戰役》
《復活島》
《反攻緬甸》
《印第安納波利斯歷險記》
《飛虎群英》(介紹美軍援華飛虎隊作戰的)
《珍珠港》
《風語者》
《父輩的旗幟》及姊妹篇《硫磺島的家書》

日本的:

《珍珠港空襲》(日本第一部特攝片,1941年)
《夏威夷大海戰》(影片於1942年首映,一度被東京盟軍總部沒收,1968年才再度上映)
《肉彈》(反戰喜劇片)
《血戰沖繩島》
《太平洋之鷹》
《太平洋之嵐》
《啊,特別攻擊隊》》(又譯《神風特攻隊》)
《啊,空軍》(又譯《啊,零戰》)
《零式戰斗機》
《決戰航空隊》
《大戰末日》
《姬百合之塔》
《轟炸沖繩》(又譯《愛與夢飛翔》)
《啊,海軍》
《山本五十六》
《聯合艦隊》
《軍閥》(又譯《動盪的昭和史》)
《暴風女神》(又譯《魔女潛艇》/《潛艇風暴》)
《男人的大和》
《為我們所愛的》(原名《我願為你赴死》/《吾為君亡》)
《沒有出口的海》(又譯《血海無涯》)

5. 貝里琉島的貝里琉島戰役

1944年9月至11月間的貝里琉島戰役,代號膠著行動II」,是二戰時期美國和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最血腥最激烈的一場戰役.戰斗初期美軍只派遣了第一陸戰師,後續又增援了第八十一步兵師,就為了佔領這個小珊瑚島上的機場.美軍第一陸戰師的指揮官William Rupertus少將預言將在4天內完全佔領貝里琉島,而實際上因為日軍完善的防禦工事體系和強硬的抵抗,這場戰役一共打了兩個多月才結束.最終,作為太平洋戰爭中美日雙方傷亡率最高的一場攻防戰,它成為二戰歷史上最受爭議的戰役之一。
背景
1944年夏,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西南和中部取得連連勝利,使得戰爭離日本本土越來越近,當時美軍轟炸機已經可以直接轟炸日本本土.此時,美軍參謀長聯席會提出了兩種不同的方案來打擊日本帝國.一種是麥克阿瑟將軍提出的先重占菲律賓,然後再佔領沖繩作為進攻日本本土的跳板計劃;海軍上將切斯特.尼米茲則認為應該繞過菲律賓,直接攻佔沖繩和福爾摩沙並將其作為集結點,做為以後進入中國大陸和攻擊日本南端島嶼的跳板。
雖然路線有所不同,但很巧的是兩種方案里都有貝里琉島,所以當時美軍第一陸戰師已經被任命擔當進攻部隊.為了平息參謀部意見上的分歧,美國總統羅斯福親自飛到珍珠港與兩位指揮官見面,一同探討這兩套方案.最終, 麥克阿瑟的方案得到了採納.但是在麥克阿瑟准備重占菲律賓之前為了確保右翼的安全,把帛琉群島特別是貝里琉島和昂奧爾島定為必須佔領的戰略要點.這種想法在發動貝里琉島戰役之前就遭到很多人的質疑;後來人們甚至認為攻佔貝里琉島完全沒有必要。
日軍方面
1944年夏,帛琉群島已經被將近三萬名日本士兵占據;其中有一萬一千人在貝里琉島,其中包括日本關東軍第十四師團,還有一些韓國和沖繩的勞工.第二聯隊聯隊長中川州男大佐是防禦准備工作的指揮官。
日軍從索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的失敗經驗中總結出了一套全新的反兩棲作戰島嶼防禦方案,他們放棄了早期的海灘周邊防禦和魯莽的萬歲沖鋒,採用將島嶼地勢復雜化的蜂巢式系統建構了內島防禦鏈,徹底把猛打猛沖變成了對美軍的持續消耗戰.中川州男利用崎嶇的地形,建築了一套由加強掩體,山洞和地道組成的復合式防禦系統。
日軍的主要防守工事在貝里琉島的制高點 - Umurbrogol山 - 一個由丘陵和懸崖峭壁構成的小山.在Umurbrogol山頂可以看到島上大部分區域,包括南邊的機場.Umurbrogol山上有500多個石灰石山洞,彼此之間還有通道相連.這些山洞多由礦工挖鑿出來,繼而被日軍建築成防禦工事.工兵在洞口安裝了滑動式裝甲鐵門,用於架設大炮和機槍.日軍還在山上其他地方修築工事,安放了81mm和150mm迫擊炮,20mm雙聯機關炮,配備了反坦克和防空小分隊.為了防禦火焰噴射器和手榴彈,日軍駐守的山洞入口通道都是向上的斜坡.這些山洞和碉堡組成了一套巨大的,遍布整個ppl中央地區的防禦系統,便於日軍戰術撤退和重占這些區域,並且鞏固了防線。
日軍在灘頭也用盡了地勢的優勢.貝里琉島北部盡頭有一個9.1米高的海岬,正好俯覽下面的登陸灘頭.這里後來被美軍稱作點.在這塊小小的海岬上,日軍架構了一門47mm反坦克炮和6門20mm雙連機關炮,並且堵上了入口,僅留了一條作為機槍口縫隙.日軍還在3公里外的另一處登陸灘頭上建造了類似的工事. 在登陸灘頭上,日軍埋下了數千枚地雷和重型炮彈,這些經過改造後的爆炸物只要有人或裝甲車輛在上面走過就會爆炸.最後,日軍在灘頭上留下了一個大隊(營) 抵抗登陸的美軍,但實際上這些日軍的主要工作是延緩美軍的登陸速度,然後再把他們引到島內日軍的防禦工事前。
日軍陸軍第14兵團指揮官:中川州男
美軍方面
和日軍截然相反,美軍用激烈的手段警告敵人了他們即將登陸.他們在太平洋戰爭里的登陸計劃幾乎完全沒有改變過.按照計劃,美軍選擇了在貝里琉島西南海灘登陸,因為那裡離貝里琉島南部的機場最近.計劃是這樣的:陸戰師一團在Chesty Puller的帶領下從貝里琉島島最北端登陸;Harold Harris的第五團在中部登陸;Herman Hanneken則率領七團從最南端登陸.第十一炮兵團緊隨步兵後登陸.登陸後一團和七團向島中央推進並保護五團的兩翼,以確保五團佔領機場的任務.而五團的人則向東推進,把貝里琉島一分為二.一團的士兵向南挺進攻佔Umurbrogol山;七團的士兵則將南部區域里的日軍殲滅.只有一個營的軍力和第八十一步兵師的部分士兵(剩下的在貝里琉島南邊的昂奧爾島)作後備。】
美軍第一陸戰師指揮官:William Rupertus
登陸前
9月4日,海軍從距離3,400公里的Pavuvu出發前往貝里琉島.潛水爆破組先把海岸附近的障礙物清除,9月12日美軍艦船正式開始對貝里琉島的轟炸。
參加這次轟炸行動的美軍戰艦有:戰列艦賓夕法尼亞號, 馬里蘭號,密西西比號和愛達荷號,重型巡洋艦哥倫布號,印第安納波利斯號,路易斯維爾號,明尼阿波利斯號和波特蘭號;輕巡洋艦克利夫蘭號,丹佛號和火奴魯魯號;另外還有三艘航母和5艘輕型航母,共向這個六平方英里的小島發射了519發410mm炮彈,1845發360mm炮彈,1793枚500磅的炸彈和 73412發.50口徑子彈。
美軍認為這次轟炸行動很成功,海軍少將Jesse Oldendorf聲稱海軍已經找不到可以打擊的目標了.實際上,絕大部分島上的日軍完全沒有遭到任何傷害,連駐守在灘頭的日軍大隊都幾乎沒有受到損失. 在這次行動中,日軍使用了不同與以往的開火策略以避免暴露自己.結果美軍的轟炸只把島上機場里的建築物和飛機炸爛了,而日軍士兵則躲在掩體和工事下等待著美軍的登陸。
戰役:登陸
美軍陸戰隊於9月15日早上8點32分開始登陸作戰.第一陸戰團在北部白灘上登陸,同時五團和七團的士兵從中部和南部的橙灘上登陸.當登陸艇接近海灘的時候,日軍打開掩體的鐵門,一時間重型火炮齊鳴.海岬上的日軍對美軍不斷地發射47mm反坦克炮和20mm雙聯機炮.頭三波還好,而後面的人如臨煉獄.(Pfc. Marcel (Sal) M. Baldinger,隸屬第一陸戰師五團三營1053排,第一波登陸橙灘的美軍士兵之一)到了9點30分,日軍共擊毀60輛履帶式登陸車和DUKW兩棲裝甲車。
與此同時,一團的士兵很快就在點那裡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指揮官Chesty Puller勉強躲過了一發正中他乘坐的履帶登陸車的高速炮彈.他的通訊組也在登陸之前被一發47mm反坦克炮彈打沒了.七團在南邊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 - 他們的右翼遭到炮火猛烈的襲擊,很多履帶式登陸車再沒登陸前就被擊毀,結果士兵們在深至胸口甚至沒頂的海水中被日軍的機槍狠狠的犁過好幾遍.傷亡率高的嚇人,勉強活著爬上岸的士兵中有很多人都把槍械裝備丟掉了。
相較之下五團的戰績最好,因為他們離左右翼的重型炮火最遠.當他們推進到機場的時候遭遇了中川的第一波反擊.日軍的坦克沖過機場迫使美軍後退,但很快就遭到美軍的坦克,榴彈炮,艦炮和轟炸機的襲擊.中川不多的坦克和隨行步兵很快就被消滅了。
15日結束的時候,美軍佔領了2英里寬的海灘.他們從南邊向島內推進了一英里,但是北邊的第一團則沒這么幸運,他們被點上猛烈的炮火打的挪不了窩.當日美軍傷亡1100人,200人戰死,900人受傷.美軍指揮官仍然樂觀的認為日軍就要被消滅了,因為他們的防線已經被突破 - 他根本沒注意到日軍已經改變了以往的作戰方式。
機場/南貝里琉島
第二天,五團開始佔領機場並向東部推進.美軍雖然迅速穿過被北邊高地上火炮轟炸的機場,但傷亡依然非常慘重.佔領機場後,他們快速向東推進,把南邊的日軍留給七團消滅.而南邊地區是美日雙方爭奪戰打的最激烈的地方,日軍仍占據著大量的碉堡.當時氣溫高達攝氏46°,美軍很快就因為高溫而筋疲力盡,開始大量傷亡.更糟糕的是,美軍唯一的水源也被油料污染了.盡管如此,到了第八天,五團和七團的士兵依然完成了他們任務,占據了貝里琉島的南部和機場。
在登陸後的第三天美軍就開始使用島上被佔領的日軍機場.螞蚱(VMO-1)開始空中偵查確認地面炮火和艦炮的目標.到了11月26日(登陸後第11天),VMF-114(海盜)在機場的停機坪上降落,並且開始對貝里琉島上的日軍開始轟炸.VMF-114發射的火箭為步兵炸開日軍的掩體,並且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第二次使用了固體汽油彈.固體汽油彈有效的燒光了目標地區的植被,露出了日軍掩體的入口,並且消滅了一部分日軍。

在點上日軍的要塞造成了美軍大量的傷亡.一團團長Puller命令三營K連的指揮官George Hunt上尉攻佔這個據點.當時George Hunt缺乏補給,並且在還沒上岸之前就失去了大多數的機槍;他的一個排在工事之間脆弱的區域被壓制了差不多整整一天.剩下的人也限於極度危險之中 - 日軍在他們的戰線中打開了一個窟窿,切斷了連隊的右翼.不過很快一個步槍排開始逐個擊破日軍的據點.在煙幕彈的掩護下,他們用槍榴彈摧毀了日軍一個又一個的掩體.當6個20mm雙聯機炮被摧毀後,一名排長中尉用煙幕彈弄瞎了47mm反坦克炮所在的山洞,隨即一名下士從山洞的縫隙中扔進了一顆手雷.手雷引爆了47mm炮彈,迫使洞里的日軍沖出來.這些日軍被全部擊斃。
K連佔領了點之後中川立刻開始反擊戰,力圖重新佔領這寶貴的戰略據點.在之後的30個小時里,這支孤獨的連隊在缺乏彈葯和飲用水的情況下抵禦了日軍四波進攻,最後士兵不得不和日軍進行肉搏.等到援軍來到的時候,這支連隊僅剩18人,在進攻和防守點的過程中共傷亡157人。
Ngesebus島
第五團在佔領了機場後被派遣去攻佔貝里琉島北邊一個更小的島 - Ngesebus島.這個島上有很多日軍地面火炮,還有一個正在修建的機場.連接這個小島和貝里琉島的是一條堤道,但是五團的指揮官Bucky Harris認為從堤道過去會給日軍創造進攻機會,所以他選擇了岸對岸兩棲登陸.9月28日他在登陸之前先安排了一次轟炸:150mm榴彈炮,艦炮,第十一團的火箭,VMF-114機槍俯沖,還有履帶登陸車75mm的火炮一齊砸在了這個小島上.和之前海軍對貝里琉島的轟炸不同,這次的狂轟濫炸成功的消滅了島上大多數日軍.美軍登陸後雖然仍然遭到山洞和掩體里日軍的反抗,但是小島很快被美軍佔領.整個過程美軍共死15人傷33人,日軍傷亡470人。
血腥鼻頭嶺
第一團在佔領了點之後,向Umurbrogol的制高點血腥鼻頭嶺(注:這是美軍起的名字)推進.指揮官 Puller帶領他的士兵對這個高點發動了多次攻擊,但是很快都被擊退.第一團被困在兩座山脊的中間,日軍在山脊上的交叉火力讓美軍的傷亡越來越大.而且,日軍只有在能夠造成大量傷亡的情況下才開火;當美軍傷亡越來越厲害的時候,日軍的狙擊手開始狙殺抬擔架的美軍士兵.他們知道,只要抬擔架的士兵倒下就會有新的士兵補缺,這樣日軍就可以慢慢的消耗美軍兵力.除此之外,日軍還趁夜色偷襲美軍的散兵坑.美軍只好挖可以容下兩個人的散兵坑,這樣一個人睡覺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可以放哨。
血腥鼻頭嶺上最血腥的一場戰斗發生在一團一營攻擊100號高地的時候.指揮官Raymond Davis少校在6天的戰斗中共損失了71%的手下.Everett Pope上尉和他的連隊深入滲透到山脊中,率領他僅剩的90人攻佔他認為的100號高地.一整天的血腥戰斗後他終於到達了他認為的制高點,但實際上那隻是血腥鼻頭上的被更多日軍占據的另一處山脊.被困在山脊上的Pope建築了一小塊防禦區,在這里他的連隊整晚被日軍進攻,他的士兵很快就用光了子彈, 後來不得已只能用匕首和拳頭與日軍搏鬥,甚至用珊瑚礁和空彈葯箱來砸日軍.最後,Pope和他的士兵終於撐到了天亮.當他們被護送撤離的時候,整個連隊只剩下9個活人.Pope上尉因為此役而獲得了榮譽勛章。
最終日軍對Puller的第一團造成了60%的傷亡 - 這支大約3000人的部隊死傷1749人.Umurbrogol山脊的血腥戰斗持續了6天之後,第三兩棲作戰軍團總司令Roy Geiger將軍派遣第八十一步兵師的部分士兵到貝里琉島,替換第一團.9月23日,第八十一步兵師的321團戰斗梯隊在貝里琉島西邊的沙灘上登陸.這里也是Umurbrogol山的最北端.321團,五團和七團同時對Umurbrogol山發動進攻,但是傷亡也非常大.截止10月中,五團和七團在進攻 Umurbrogol山的過程中傷亡已經過半.Geiger決定撤出整個第一陸戰師,同時派更多的第八十一步兵師團登島.第323團的戰斗梯隊於10月 15日登陸;到了10月的第三個星期,所有陸戰隊士兵撤回了Pavuvu.步兵師的士兵在血腥鼻頭嶺和殘余的日軍又戰鬥了一個月,才完全佔領了貝里琉島.最後,日軍彈盡糧絕,中川向總部發送電報櫻,櫻(意為萬名士兵戰死,猶如櫻花飄落),燒掉軍旗和機密文件後切腹自殺.他因此役在死後被連升兩級成為陸軍中將.中川在守備貝里琉島的過程中獲得日軍守備總部11道慰問狀,全軍通報陸海軍最高指揮官的感謝狀,很是風光.死後連升兩級也是異類,沖繩守備司令牛島滿死後也只晉升了一級。
結果
在 Umurbrogol山與日軍的戰斗被認為是美軍在整個二戰中最艱苦的一場.第一陸戰師在貝里琉島戰役中嚴重受創,一直待命整編,直到1945年4月1日沖繩戰役的時候才重新回到戰場.第一陸戰師在貝里琉島的一個月中傷亡總數超過6500人,占整個師部的1/3以上.在攻佔貝里琉島的過程中第八十一步兵師的傷亡總數也在3000人以上。(此役日軍守島部隊陣亡:9838人被俘446 人。美軍參戰的4.2 萬中1684人陣亡,7160人受傷)
爭論
貝里琉島戰役的爭論焦點在於它是否有足夠的戰略價值.島上的機場在美軍攻打菲律賓的時候基本沒排上什麼用場;這個島後來也沒有作為集結地;在帛琉群島的北邊有個Caroline群島,其中的Ulithi環狀珊瑚島被用作進攻沖繩的跳板.另外,由於Rupertus的4天佔領預言,當時只有6名記者來到這個島上隨美軍采訪,結果這場戰役連新聞報道都很少.在麥克阿瑟重占菲律賓和盟軍攻進德國這些大新聞的陰影下,貝里琉島戰役變得默默無聞.有人說這場戰役最有用的地方就在於讓美軍積累了一些經驗:如何有效的攻佔復合防禦工事嚴密防守的日佔島嶼.日軍則在硫磺島和沖繩戰役中把這種復合工事防禦戰術發揮的更加淋漓盡致,讓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受到沉重打擊。
在海軍上將William F. Halsey的建議下,美軍最終放棄攻佔帛琉群島的雅浦島.實際上當初Halsey建議美軍取消登陸貝里琉島和昂奧爾島轉而攻佔萊特島.但是Halsey 的建議被尼米茲上將駁回。

6. 貝里琉島戰役的戰役過程

1944年9月12日,美軍11艘航空母艦起飛了400架艦載機,夥同從馬里亞納群島起飛的陸軍重型轟炸機一道,開始對貝里琉島進行狂轟濫炸,猛烈的轟炸持續了3天。在貝里琉島的海面上美軍3艘戰列艦,25艘巡洋艦,30艘驅逐艦對貝里琉島實施猛烈炮擊,3天的持續炮擊,美軍艦艇對貝里琉島發射了大口徑炮彈17萬發,炮擊之猛烈使得整個貝里琉島完全被火焰與黑煙籠罩,而美軍海軍的掃雷艇則在炮火轟擊的掩護下,開到距離貝里琉島岸不到1千米的地方,進行掃雷等作業。
1944年9月15日上午6時15分,美軍海軍陸戰1師的登陸部隊在艦炮猛烈轟擊的掩護下乘坐水陸兩棲戰車與登陸艇向貝里琉島西海岸灘頭沖來,美軍陸戰1師預定在西岸登陸,用2—3天時間控制該島,當時陸戰1師的士兵登上兩棲裝甲車時,人人都是心情輕松,有說有笑,他們認為美軍的炮火早把島上的日軍炸光了,做夢也沒料到,美軍的炮擊沒起任何作用,佩里硫島的日軍挖了500多個地洞,構築了大量難以發現並有壕溝或坑道連接的暗堡,而陸戰一師登陸的場地正是日軍重點防禦的地區。當美軍炮火向島縱深延伸時,日軍第14師團步兵第2聯隊的士兵立即通過壕溝與坑道進入了灘頭陣地與暗堡,准備迎接美軍的登陸大兵,日軍這些訓練有素的士兵非常沉的住氣,在沒有接到開火命令時無一人擅自開槍射擊。
當美軍登陸艇與兩棲裝甲車以密集隊形開到距離沙灘不到300米距離時,幾艘登陸艇與兩棲裝甲車觸響了日軍布在淺水裡的飄雷,當場人艇(車)粉碎,美軍登陸艇立即散開停下,並用機槍向海面可疑漂浮物掃射,並成功射爆了幾個水雷,隨後美軍登陸艇與兩棲裝甲車繼續前進,日軍仍然一槍不放,這使得美軍更加確信日軍早死光光了,美軍登上沙灘後,又在沙灘上前進了20米,一直沖到距離日軍防波堤30米距離時,防波堤上的日軍暗藏火力點才突然同時開火,當時美軍毫無防範,立即就被擊倒一大片,隨後日軍的擲彈筒,直瞄炮,迫擊炮,手榴彈就鋪天蓋地的打了過來,美軍在如此近的距離遭到突然射擊,頓時亂作一團,完全成了活靶子,在這樣近的距離遭到突然襲擊任何躲閃都是無效的,走在前面的幾百名美軍當場被日軍全部殺傷在沙灘上,後續登上沙灘的美軍也毫無思想准備,成打的被日軍殺死在灘頭,上陸的兩棲裝甲車也被日軍直瞄炮一輛輛的打毀在岸邊,日軍暗藏在岸邊的火力點距離海岸僅僅50米遠,如此近的距離日軍彈無虛發,整個海灘不一會就全部堆滿了美軍的屍體與被毀的裝備,海灘附近的海水都變成了紅色,海面布滿浮屍,沙灘上的美軍很快被日軍射殺完畢,而搭乘登陸艇的後續部隊因前方布滿登陸艇與兩棲裝甲車的殘骸,根本無法靠岸,只好在海上兜圈子另找登陸地點,由於距離日軍過近,登陸艇上的美軍士兵遭到日軍准確槍擊傷亡嚴重,一批美軍登陸艇在原登陸地點以西300米靠岸,所載陸戰隊員還未上岸就有大半已經被擊斃擊傷,而美軍負擔登陸掩護的艦艇對此無可奈何,無法開炮壓制日軍火力點,因為日軍與美軍距離太近了,這次登陸完全成了屠殺,日軍在非常隱蔽的火力點里從容不迫的瞄準每一個還能動的美軍進行點射,美軍則連還擊都不知道朝什麼地方射擊,美軍首波登陸的2個營,有接近一半的士兵沒能登上灘頭,登上灘頭的士兵大部分被日軍打死或負傷,最後只得下令撤退,美軍第1波登陸就這樣以失敗告終,參加登陸的部隊有超過50%的人員負傷或陣亡,超過1000名美軍陸戰隊士兵陣亡、失蹤或負傷,60艘登陸艇,26輛兩棲裝甲車,3輛坦克被擊毀。
美軍陸戰1師首波登陸部隊竟打下了海,美軍艦隊的水兵與軍官驚的目瞪口呆,不是親眼目睹誰也不敢相信這是事實,這貝里琉島的日軍遭到那麼大強度的轟擊竟還活著,而且還這么兇悍。美軍陸戰1師的官兵見此情形樂觀情緒一掃而光,人人都明白了這個島根本不是什麼防禦能力低下可以輕易拿下的小島,上面分明部署有日軍兇悍的精銳部隊,2天時間拿下貝里琉島根本就是做夢,士兵紛紛議論拿下這個島恐怕需要10天甚至15天的血戰
上午8時,美軍經過猛烈炮擊與轟炸,再度登陸佩里硫,這次美軍轉移了登陸地點,並且不再對整個島嶼進行漫山遍野的炮擊與轟炸,而是重點炮擊美軍登陸地段的灘頭,徹底轟平美軍的預定登陸地點以及灘頭陣地,使美軍登陸部隊獲得一片安全的灘頭,美軍這次登陸未在灘頭遇到抵抗,這倒不是日軍被打死了,而是美軍這次登陸的地點正好就是日軍防禦最弱的區域,這里一馬平川周圍被高地丘陵包圍,日軍的陣地在丘陵地里,在開闊地上並無布防,日軍步兵第2聯隊認為,美軍不大可能會在這個地形上登陸,因為這里太暴露了,部隊在這里很容易遭到周圍高地上的火力夾射,很容易被反沖擊打下海,但美軍偏偏就在這實施了第2次登陸,這次登陸,美軍小心翼翼的推進,並很快將8輛M4A2坦克輸送上了灘頭,美軍也同樣是擔心日軍發動反沖擊,所以第1時間就把M4A2坦克運了上去,預防日軍的反擊,為步兵充當移動火力點,而這一立即決定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事實上如果不是及時運了這8輛M4A2坦克上去,美軍第2次登陸還是被日軍打下海的下場。
美軍第2次登陸後,日軍很長時間不見動靜,美軍陸戰1師得以將部隊與裝備一波波的送上佩里硫島,日軍步兵第2聯隊的中川州男指揮官認為,日軍彈葯不多,沒有條件與美軍進行持續火力交戰,索性讓美軍大部隊上來,1次就給美軍個決定性重創,讓美軍從此膽寒。當美軍選擇新地點登陸後,日軍得意地笑了起來,美軍的登陸地面3面被丘陵與高地圍著,而且日軍就在丘陵與高地上,美軍向島嶼縱深推進並不容易,而且這片空地並不大,美軍陸戰1師的部隊擁擠在這里密度太大,容易被火力毀傷,日軍一旦發動反沖擊,美軍一有閃失整個陸戰1師都要報銷。此外,美軍陸戰1師上陸後,美軍的艦隊不停的炮擊美軍場地周圍的高地,以掩護陸戰1師的安全,日軍也不能冒險把部隊拉到地面上對美軍展開反沖擊,中川州男大佐命令日軍對登陸美軍進行監視,同時又下令抽出1支1000人的反擊部隊,中川州男認為美軍的艦炮掩護雖然厲害,但如此高強度的炮擊,必然會導致彈葯消耗過大而停止,美軍雖然有彈葯船跟隨,但補充彈葯需要時間,經過一段時間的密集炮擊,美軍的艦炮就必然有個間歇過程,這時就是日軍把部隊拉到地面,打美軍下海的最佳時機。
日軍步兵第2聯隊最終決定在15日當天就給美軍決定性一擊,但步兵第2聯隊總兵力只有3200多人,除了步兵第2聯隊以外,島上還有海軍第45警備隊,陸軍海上機動第1旅團獨立步兵第346大隊以及第14師團的戰車搜索隊,總兵力也不過區區5000人,要確保萬一反擊失敗,還具有足夠的守衛兵力,最多隻能抽出1000步兵進行反沖擊,而美軍陸戰1師登陸的部隊根據觀察高達15000人左右,僅靠1000名步兵反沖擊15000美軍成功,把握並不大,所以統領全島日軍作戰的步兵第2聯隊聯隊長中村州男大佐決定,發動反沖擊時第14師團戰車隊全部16輛95式輕戰車出戰,反沖擊發動時,戰車隊的95式輕戰車從側翼高地全速沖入美軍營地,沿海岸方向猛沖美軍後方,摧毀美軍灘頭物資,大量射殺美軍士兵製造混亂,兩翼高地則發射火力打擊混亂中的美軍,隨後日軍1000步兵正面沖擊美軍營地,確保一舉擊潰美軍,為了確保反擊成功日軍還將集中炮火轟擊美軍營地,步兵第2聯隊所轄12門105mm山炮,6門75mm山炮,12門150mm迫擊炮,12門90mm迫擊炮,6門70mm步兵炮,12門81mm步兵炮與獨立步兵第346大隊的4門75mm山炮,2門81mm步兵炮全部投入轟擊。
下午,美軍的艦炮轟擊停息了,而美軍陸戰1師向周圍高地突破的企圖也告失敗,日軍在高地上修築有大量難以觀察到的隱蔽火力點,而且構築了大量坑道,美軍的炮擊不起作用,美軍數次推進都敗了下來,美軍發現日軍槍法奇准,日軍稀稀落落的槍聲帶來的卻是不小的傷亡。憤怒的美軍陸戰隊士兵只得在戰壕里架起槍向四周高地胡射泄憤,已經上陸的美軍陸戰1師炮兵也架起榴彈炮漫無目標的亂轟。日軍見美軍威力強大的艦炮熄火,感覺機會來了,於是步兵獰笑著從坑道里鑽出來,炮兵也從隱蔽巧妙的工事里把大炮搖了起來,至於日軍戰車早已經進入了出擊陣地,日軍磨拳檫掌只等令下。隨著中川大佐一聲令下,日軍的火炮同時打響,由於美軍陣地擁擠,日軍的炮擊給予美軍極大震撼,炮聲一響日軍的16輛輕戰車呼的一下就從高地後面竄了上來,隨即猛虎下山似的從高地上猛沖下來,日軍戰車開最高速度沖入美軍陣地,槍炮齊發,在美軍陣地上橫沖直撞,美軍陸戰1師的士兵做夢也沒想到小小佩里硫島的日軍居然有坦克!!!紛紛躲入戰壕里規避,而日軍戰車呼嘯而過,直插美軍後方海灘,很快日軍戰車就沖到了海灘,海灘上的美軍看到日軍坦克沖過來,亂成了一團,紛紛逃避,海灘上堆滿的作戰物資被丟棄,而美軍在架起的大炮也根本來不及掉轉炮口射擊從側面開來的日軍輕戰車,灘頭上美軍亂成一團,美軍的炮兵紛紛丟下火炮逃散,而日軍從正面高地沖來的步兵也已經撕開了美軍前沿,眼看美軍就要面臨滅頂之災,海灘上突然出現了8輛美軍M4A2坦克,日軍95式輕戰車對M4A2進行射擊,然而95式輕戰車的炮彈打在M4上根本無效,海灘上原本慌亂四散的美軍看到了自己的坦克也就穩定了下來,經過一場激烈的坦克對射日軍16輛95式輕戰車被全部擊毀,而美軍只有1輛M4A2被日軍戰車擊斷了履帶,美軍的M4A2坦克擊毀了深入美軍後方的日軍戰車後,火速向前推進,為前沿美軍提供火力支撐,海灘上美軍也穩住了神,紛紛向前支援前沿,而炮兵重新回到炮位,發射炮彈支持前沿的抵抗,日軍反擊的步兵見美軍逐漸穩定了下來,美軍的抵抗兵力越來越多,火力也越來越猛,繼續向前突破非常困難,立即請示中川大佐要求撤退,中川見勢不妙立即下令停止反擊,訓練有素的日軍在火炮掩護下迅速撤回,傷亡並不大,日軍反擊失敗,按照以往的經驗,美軍很快就能打開局面,因此美軍陸戰1師上上下下都鬆了口氣,然而在佩里硫這個經驗並不靈驗,實際上美軍還要在貝里琉惡戰5個多月才能掌握島上局勢。
日軍反沖擊失敗後,穩住陣腳的美軍陸戰1師開始對貝里琉島的縱深猛烈攻擊,然而美軍發現這島的日軍實在厲害,冷槍手無處不在,美軍的沖擊根本無能為力,海軍的戰艦補足了炮彈全力配合沖擊也沒啥用處,2天下來陸戰1師竟只推進了200碼,於是美軍改變策略,不再進攻正面高地改為進攻側翼高地,這一招還算有用,美軍陸戰1師逐步取得些進展,1944年9月18日美軍打到島上的機場,然而日軍抵抗越來越激烈,美軍前進一步都困難,美軍抵達機場後,立即就進駐了飛機,然而這個機場美軍並沒有完全控制,只完全控制了幾百米的跑道,美軍飛機起飛降落都遭到日軍的槍擊,美軍飛機起飛時就開始用機槍掃射,剛離開跑道就扔凝固汽油彈,這種場面在此前是聞所未聞,在太平洋戰場上這也是絕無僅有的場面。
美軍陸戰1師在第1個星期的戰斗中傷亡就高達4000人,不過日軍的彈葯並不充分,所以陸戰1師仍然能夠堅持,到了9月20日,美軍陸戰1師仍然在機場與日軍鬼推磨,美軍上下都感到束手無策。9月22日在帛琉主島的日軍第14師團決定向貝里琉派發援軍,當天下午10時三十分第14師團步兵第15聯隊第3大隊1個中隊250人從主島搭乘海上機動第1旅團輸送隊第1中隊的6艘舟艇先行出發,23日上午5時竟奇跡般的沖過美軍封鎖線在貝里琉島登陸成功,只傷亡了14人。9月23日晚8時30分第14師團步兵第15聯隊第3大隊主力以及500名搬運工共計1200人攜帶大量補給物資前往貝里琉島登陸,但中途被美軍發現,日軍攜帶的補給品全數被毀,只幾百步兵攜帶少量彈葯與貝里琉日軍匯合。此後由於美軍加強巡邏,帛琉主島日軍再也無法給予貝里琉島任何支援了,但美軍在貝里琉島仍長期無進展。
由於貝里琉島戰役持續無進展,於是美軍又在1944年9月23日把陸軍第81師321團也投入了貝里琉島,也就在這一天美軍總算是佔領了整個機場,但機場旁邊的高地仍為日軍控制,美軍飛機仍然是在槍林彈雨里起飛著陸,離開跑道就丟炸彈。由於美軍在登陸貝里琉島之前,已經下達了放棄登陸帛琉的命令,尼米滋攻擊帛琉群島的作戰等於是廢棄了,美軍最後執意奪取帛琉群島,作戰意圖就變成了支援菲律賓作戰的戰役,利用奪取的帛琉群島航空基地,為登陸萊特島提供支援,但在貝里琉打成了僵局,別說什麼支援萊特島登陸了,這眼看這就要扯美軍菲律賓戰役的後腿了,美軍大量的戰艦與彈葯被牽制在了佩里硫島,成了個扯後腿的雞肋,至於打帛琉主島美軍更是徹底失去了信心,想都不去想了,有趣的是當初攻打帛琉的戰役,美軍就把它命名為僵持行動,在佩里硫真的打成了僵持行動。
美軍佔領機場後打到10月仍無明顯進展,美軍陸戰1師組織了一些攻勢,取得了有限的進展,但脫離艦炮支援後又僵持住了,雖然日軍又組織了大的反沖擊一度打的美軍陸戰1師節節敗退,但美軍空前的海空火力支援,加上陸軍81師321團的援助,最終還是幫助美軍陸戰1師穩住了防線,於是美軍與日軍進入了拉鋸狀態,日軍打不走美軍,美軍也奈何不了日軍,這時的貝里琉戰役真的成了扯美軍後腿的戰役,已經打亂了美軍登陸萊特島的計劃,而到了10月中旬麥克阿瑟實在等不及了,決定不管貝里琉島,把艦隊撤了,並乾脆宣布10月12日美軍已經結束了貝里琉戰役,並於10月20日發動了登陸萊特島作戰,此時關於貝里琉到底該怎麼辦,美軍內部又起爭論,一部分人認為,這個扯後腿的貝里琉島戰役本來就是多餘的,應該從貝里琉島撤軍,趁早結束這個早就被放棄了的戰斗,但大部分人認為,貝里琉島應該堅決打到底,因為為了這個島美軍已經付出了太大的傷亡代價,就這樣虎頭蛇尾的結束,那麼此前付出的一切犧牲與代價就全部白白的浪費了。最終美軍達成共識,這個戰役或許根本就不應該去打,但既然已經付出了太大的代價,那麼就不能白付,要不惜一切代價打到底。於是貝里琉的命運就這樣被決定了。
美軍堅決要完全打下佩里硫,依靠現有兵力已經無能為力,於是美軍決定將81師主力以及炮兵部隊也投入佩里硫島,這樣美軍完全拿下佩里硫島就有了可能,美軍依託巨大的兵力優勢與物資優勢,靠火焰噴射器,炸葯,炮彈,炸彈以及大量的步兵,一碼一碼的推進,一個洞一個洞的打、燒、炸,沒日沒夜的與日軍拚命,而日軍到了11月彈葯基本耗盡,1944年11月8日,中川州男大佐認為,佩里硫守不住了,給第14師團發出電報,聲稱彈葯已經基本耗盡,多數士兵已經斷彈,根本無法正常作戰,決定組織玉碎沖鋒,但遭第14師團司令部的拒絕。11月22日,美軍沖到了中川大佐步兵第2聯隊指揮部附近,當天上午7時40分,中川大佐發電第14師團司令部,中川報告了戰況並指出電池已經快耗盡,這可能是最後的訣別,另外告知步兵第2聯隊的軍旗已經妥善處置,機密文件已經銷毀。
11月22日當天美軍對中川的指揮所發動了總攻擊,動用了大量的火焰噴射器與凝固汽油彈,激戰到11月24日下午,指揮所的日軍守備部隊傷亡嚴重,彈葯耗盡,已經無力阻止美軍的攻擊了,下午4時中川州男最後發電第14師團司令部,表示將成為凋謝的櫻花。燒掉軍旗和機密文件後切腹自殺,並因此役於死後被連升兩級,成為陸軍中將。中川在守備貝里琉島的過程中獲得日軍守備總部的十一道慰問狀以及全軍通報陸海軍最高指揮官的感謝狀,很是風光。死後連升兩級也是異類——沖繩守備司令牛島滿死後也只晉升了一級。當天晚上中村大佐命令還有行動力的日軍逃離指揮所,隨後中村大佐自殺,隨同自殺的還有60名無法行動的傷兵,從此佩里硫島上的日軍失去了有組織的抵抗。
11月27日美軍正式宣布完全佔領貝里琉島,實際大規模作戰73天,並宣布日軍貝里琉守備隊全滅,僅160人被俘。但島上掃盪殘余日軍的戰斗仍在激烈進行,在12月底美軍發動大規模的全島掃盪,掃盪島上展開游擊戰的日軍小股士兵,一直持續到1945年2月才算是戰事平息。但島上仍有日軍零星出沒,由於1945年1月以後,貝里琉島成為囤積美軍供應菲律賓作戰的物資囤積地,而新部署貝里琉的美軍陸軍部隊缺乏戰斗經驗,日軍零星殘余士兵得以偷竊美軍作戰物資生存,並利用美軍武器進行裝備,小規模的游擊破壞時有發生,美軍因後續戰事繁忙也無暇再派精銳部隊來剿,而當地美軍對此股日軍展開過多次圍剿,但始終效果不大,致使該島一直有零星戰斗,1945年8月戰爭結束後,這些零星日軍由於無法接到停戰命令,也不相信美軍的喊話仍在該島進行游擊戰,美軍因戰後大裁軍實在難以調集重兵圍剿,而且部署該島的部隊也大大減少,導致該島長期存在日軍的游擊隊破壞,1947年4月,美國把原日軍少將澄川請到貝里琉,澄川少將攜帶終戰命令進入貝里琉山區,最終找到了仍然在該島打游擊的殘余日軍,並成功的說服了這些日軍出來繳械,當月21日以山口永少尉為首的34名武裝日軍來到貝里琉美軍營地,並運到帛琉主島舉行了繳械儀式為長達3年貝里琉戰斗劃上了最後的句號。

7. 電影《血戰太平洋》劇情簡介及其它資料

《血戰太平洋》是由HBO電視台製作的一部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迷你劇,被稱為另一部HBO的經典戰爭劇《兄弟連》的姐妹篇。《兄弟連》主要講述美軍在歐洲戰場的遭遇,而《血戰太平洋》主要講述美軍在太平洋戰區的戰事。雖然兩部劇中的主人公沒有聯系,但是由於《血戰太平洋》劇組仍然以《兄弟連》原班主創打造——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和大牌影星湯姆·漢克斯(Tom Hanks)作為領銜製作人,其他編劇導演也多為《兄弟連》的班底。故事背景 關於貝里琉島戰役 貝里琉島是靠近關島的一個珊瑚島,面積很小。貝里琉島戰役發生在1944年9月,當時美軍11艘航空母艦 貝里琉島叢林是展現太平洋戰爭恐怖絕佳地點起飛了400架艦載機,夥同貝里琉島海面上美軍3艘戰艦,25艘巡洋艦,30艘驅逐艦,連續3天對這個駐滿日本軍的小島進行轟炸。炸完之後,美軍海軍陸戰隊登陸部隊士兵們抱著輕松心情准備上去收拾殘局,沒想到日軍全部躲在地洞里,轟炸一點作用也沒有,而日軍此時正准備妥當,而登陸的美軍,完全不知道自己正往鬼門關里走去…… 劇中戰役包括1942年8月——1943年2月慘烈的瓜達卡納爾島戰役,1943年11月——1944年3月發生的布干維爾島戰役,1943年11月發生的格洛斯特角(Cape Gloucester)登陸戰,1944年發生的貝里琉島(Peleliu)爭奪戰,和1945年4月1日——6月21日發生的沖繩島(Okinawa)戰役。還有巴斯隆參加的1945年2月16日——3月26日發生的硫磺島(Iwo Jima)戰役。故事將結束於對日作戰勝利日(1945年8月15日)。 創作過程 《血戰太平洋》是由HBO電視台製作的一部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迷你劇,被稱為另一部HBO的經典戰爭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與湯姆·漢克斯強強聯手劇《兄弟連》的姐妹篇。《兄弟連》主要講述美軍在歐洲戰場的遭遇,而《血戰太平洋》主要講述美軍在太平洋戰區的戰事。雖然兩部劇中的主人公沒有聯系,但是由於《血戰太平洋》劇組仍然以《兄弟連》原班主創打造——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和大牌影星湯姆·漢克斯(Tom Hanks)作為領銜製作人,其他編劇導演也多為《兄弟連》的班底。 這部劇以萊基(Leckie)、斯萊治(Eugene)和巴斯隆(Basilone)三個海軍陸戰隊士兵的視角展現整個太平洋戰場。萊基和斯萊治兩人的經歷都寫在各自出版的自傳里,巴斯隆的故事由已故歷史學家安布羅斯采訪並由他的兒子休·安布羅斯整理。

8. 貝里琉島戰役的戰役背景

1944年夏,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西南和中部取得連連勝利,亦使得戰爭步步進逼離日本本土——當時的美軍轟炸機已經可以直接轟炸日本了。此時,美軍參謀長聯席會提出了兩種不同的方案來打擊日本:一是麥克阿瑟將軍提出的先重占菲律賓、再占沖繩並以其為進攻日本本土的跳板;海軍上將尼米茲則認為應繞過菲律賓、直接攻佔沖繩和台灣並將其作為集結點,同時可成為以後進入中國大陸和攻擊日本南端島嶼的跳板。 雙方最後吵到聯席會議馬歇爾那裡,麥克阿瑟向馬歇爾陳述意見,指出:繞過菲律賓直接進攻台灣是不可取的,台灣不同於菲律賓,已經在日本統治下將近半個世紀,當地人未必會像菲律賓人那樣支持美軍,而且美國在道義上有義務解放1700萬親西方的菲律賓人民和關押在巴丹半島的數萬名美軍戰俘。他強調:如果繞過菲律賓就等於承認日本散布的關於美國已經拋棄菲律賓,不願犧牲美國士兵的生命來解救菲律賓人民的謠言,這對於美國在遠東地區的聲望和影響將是極其不利的。
馬歇爾則認為麥克阿瑟這么強烈要求進攻菲律賓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實現他在1942年撤離菲律賓時所許下的一定要重新奪回菲律賓的誓言,因此提醒他,不要讓個人感情超越早日結束戰爭的戰略目標,並表示繞過菲律賓並不是拋棄菲律賓,早日打敗日本同樣可以使菲律賓早日獲得解放。
雖然路線有所不同,但兩種方案里都不約而同的出現了貝里琉島的名字。而美軍第一陸戰師業已被任命為進攻部隊。為了平息分歧,美國總統羅斯福親自飛赴珍珠港與兩位指揮官見面,一同探討進軍方案。羅斯福此行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在日益臨近的大選前夕,籠絡被很多美國人認為是英雄的麥克阿瑟,為大選贏取得分。經過與麥克阿瑟和尼米茲的磋商,最終確定在進攻台灣之前先佔領整個菲律賓。羅斯福返回美國之後發表了簡短的講話,宣稱與麥克阿瑟將軍的意見完全一致。這個信號再明白不過,菲律賓戰役為時不遠了。但就在麥克阿瑟准備重占菲律賓之前,為了確保右翼的安全,美軍決定把帛琉群島——特別是貝里琉島和昂奧爾島——定為必須攻克的戰略要點。這種想法在發動貝里琉島戰役之前就遭到很多人的質疑,而後來的一些人甚至認為攻佔貝里琉島完全沒有必要。
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失敗的消息傳來,日本大本營里一片焦慮,參謀本部里日軍海軍與陸軍將領更是互相指責亂成一團,海陸互相指責一通後,總算又坐了下來,開始研究下一步的行動部署,一致認定,1944年情況下穩定太平洋戰線的任務是日本的作戰重點,日本的作戰已經完全指望不上別人了,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因此,陸軍要立即結束關特演,抽出兵力加強本土與南洋地區作戰力量,預防美軍在南洋地區的全面反撲以及對本土的襲擊,日軍決定從滿洲關東軍抽回足夠22個會戰的彈葯量加強本土防禦,並抽出一些精銳部隊回防,加強本土的新部隊編成能力;對南洋戰場,日軍決定在1943年底-1944年下旬以前向南洋增兵100萬,並提供南洋軍足夠的彈葯、兵器以及其他作戰物資。
由於日軍陸軍兵力實際並不足夠抽出那樣多的精銳部隊前出南洋,日本海軍也沒有足夠的護航力量護送那樣多的運輸船隻滿載部隊彈葯南下,日軍只得採取分批分重點運輸方式向南洋派兵,日軍把南洋戰區分成3個防衛圈,外環防禦圈是重點防禦圈,尤其以特魯克島、拉包爾、荷屬東印度群島東部為重點中的重點,向該地區派遣的部隊為齊裝滿員攜帶重型武器的精銳部隊,至於中環防禦圈,派遣輕型部隊給予加強,部隊的重型武器以及兵力都給予精簡。至於內環地區主要派遣只有象徵性重武器由新兵與若干老兵骨幹組成的架子部隊去加強。這樣派遣南洋的大部分日軍部隊,由於並不需要重型裝備與大量作戰物資就大大節約了船隻的需求量,減輕了海軍的護航壓力以及海運能力的壓力。例如、日軍輸送到外環的精銳部隊,1個師團連同裝備物資至少需要45艘運輸艦輸送,而輸送到中環的1個輕裝師團只要12-16艘運輸艦就夠了,至於輸送到內環的1個架子師團連人帶裝備竟只要6艘運輸艦就可以完成。
日軍的如意算盤是,用外環精銳部隊重創美軍,並使美軍在印度尼西亞以及拉包爾陷入長期大戰,使海軍與後方的陸軍獲得充分休整的機會。日軍確信,在1947年以前,美軍都無法完全攻陷外環中的重點區域,這樣日軍就有充分的時間加強中環,經過一段時間後,即可以由中環派遣強力部隊增援外環作戰,也可以使外環部隊收縮到中環建立軍更強的防禦線,而內環的部隊經過這些時間,缺乏訓練的新兵也成了老兵,架子部隊也成了充實部隊,可以作為預備決戰部隊,給予經過外環重大消耗的美軍致命一擊。自然在本土,日軍利用留在本土的精銳部隊以及大量重型武器做骨幹,有一定時間就可以武裝出成群的新精銳師團,而海軍的艦隊經過充分的休整就又了再次決戰決勝的把握,這樣日本就可處於很難被擊敗的地位,美國將會動搖繼續戰爭的決心,從而讓日本得到一個對日本有利的戰爭結局。
到了1944年初,日軍向印尼以及拉包爾派遣強力部隊的部署已經完成,開始向中環內環派兵,此時日軍因感覺精銳兵力備份不足,加之認為美軍會首先攻列印尼東部,依託澳大利亞為基地,從東部推進逐步佔領爪哇控制那裡的油田,而印尼東部已有足夠的強力部隊,外環防禦已經堅固,所以加強中環並不急迫,派往中環的部隊也大部分都成了架子部隊,而不是原來計劃的比較精銳的輕裝部隊,派往馬來西亞以及印尼西部島嶼的部隊基本都是由缺乏訓練的新兵組成與派往菲律賓的沒區別,更無什麼重裝備。
不過在中環與內環間有2個重要島嶼一是帛琉群島、一是馬里亞納群島,需要派遣比較強力部隊防禦,但日軍因要發動大陸打通作戰,所以一時抽調不出2支精銳部隊,精銳部隊中只有第14師團可以抽出,所以第14師團派駐哪裡就成了問題。日軍由於正在帛琉群島修築了一個大型機場,此外聯合艦隊已經收縮到了菲律賓,在塞班的基地已經空了,所以最後決定把第14師團抽調到帛琉群島,帛琉群島在一戰以後就為日軍取得,有一個良好的深水港,可以停泊大型艦隊,此外該群島日軍還在修築一個南洋最大的機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聯系塞班與菲律賓的重要樞紐,所以日軍決定派遣第14師團駐守帛琉也在情理之中。
日軍第14師團是常設師團,在滿洲接到移防帛琉的命令,並進行了輕裝化准備,將大量重型裝備轉運回了本土,按照海洋機動師團編制重新編成,與同樣轉為海洋師團的第29師團以及打發到菲律賓的那些所謂常設師團不同,第14師團出擊南洋的序列並非由少數骨幹士兵加上大量的新動員兵組成,全部還是由原本的士兵與軍官組成,步兵單位毫無變化,是名副其實的精銳部隊,不是真實主力已經抽出,只能嚇唬人的空架子師團,當然轉為海洋師團後,第14師團的火力部隊被抽回了本土不少,對其戰鬥力是有一定影響的。
1944年4月,轉為海洋師團的第14師團13000多官兵乘坐16艘運輸艦,在驅逐艦嚴密保護下全部平安抵達帛琉群島,第14師團登陸帛琉後夥同當時已在帛琉群島布防的海軍與陸軍部隊匯合,接管了帛琉群島的防禦指揮權開始備戰布防,當時帛琉群島除了第14師團以外陸軍還部署有1個海上機動旅團(也是輕裝部隊),該旅團為海上機動第1旅團,此外海軍也部署有1個設營隊、2個航空隊、1個基地警備特別陸戰隊、此外還有10000多名韓國民工組成的工程隊用於構築工事。
第14師團接管帛琉群島防禦後將師團主力以及海上機動第1旅團部署於主島,將第14師團的步兵第2聯隊與海軍的第45基地警備特別陸戰隊部署於距離主島50多公里的貝里硫島,此外還有1個步兵大隊部署昂格爾島,日軍只布防3個島嶼,其他島嶼太小,沒有什麼價值就懶得管了。帛琉群島日軍真正的防禦重點是主島巴伯爾土阿普島與佩里硫島,因為這2個島都有大型航空基地,至於昂格爾島也有修築機場的條件所以日軍也部署了1個大隊。
精銳的第14師團布防帛琉後,開始積極進行備戰訓練,日夜不停地在各島嶼全面進行測量與攻防演習,熟悉地形環境,並利用韓國民工組成的工程隊大量構築防禦工事,在昂格爾島日軍派駐了700多名韓國民工修築工事,在貝里琉島部署了3000多名韓國民工修築工事,在巴伯爾土阿普島有8000多韓國民工修築工事。日軍在帛琉雖然是積極備戰,但並無真的會在帛琉群島與美軍干一仗的想法,普遍認為戰爭遙遠的很,不過是訓練外加熟悉南洋作戰環境而已。日軍第14師團的官兵認為,日後很可能是會去增援外環日軍,並在外環對美軍展開激戰。
然而1944年6月美軍蛙跳過日軍外環,直取塞班,由於塞班日軍缺乏准備,彈葯與部隊不足,加上在戰斗初期盲目輕敵,最終失敗,隨後關島的架子貨日軍也被打垮,美軍登陸部隊雖然也遭到了嚴重損失,但由於在短時間就打下了馬里亞納群島,獲取了直接攻打日本本土以及破壞日本內防禦圈的重要基地,並重創了由於塞班危急而倉促出擊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士氣大振。而日軍戰前制定的由外而內逐層抗擊,消耗美軍的計劃徹底落空,至此太平洋戰局急劇惡化,帛琉群島已在美軍兵鋒之下。
美軍奪取塞班後,美軍就可以選擇直接攻打日本本土或沖繩也可以選擇攻打菲律賓或台灣,根據日軍的判斷,美軍直接攻擊日本本土或沖繩的可能性不大,美軍最可能的是首先攻打菲律賓與台灣,然後直接攻擊日本本土。同時日軍大本營也對菲律賓與台灣的防禦做了判斷,日軍認為菲律賓駐防的日軍大多是架子部隊,短時間內沒有什麼戰鬥力,根本無法確保菲律賓,如果美軍攻打菲律賓,當地日軍沒有絲毫可能抵抗美軍的進攻。至於台灣的防禦力量則較為充足,如果美軍攻擊台灣,那麼台灣駐軍是有把握使美軍遭到重創陷入長期血戰的。
日軍同時判斷,美軍在塞班作戰中地面兵力也受到了嚴重損失,需要休整與增援補充,如果美軍發動對菲律賓或台灣的登陸戰役,最早將在9月發動。而菲律賓的駐軍缺乏訓練與裝備,要具備足夠的戰鬥力起碼要等到1945年3月以後,因此如果美軍在1944年發動菲律賓戰役,那麼日軍必敗。
第14師團對自身的防禦也做了評估,第14師團經過測算推演認為,美軍要真登陸帛琉群島,以師團現有戰斗能力在孤立無援情況下,雖然沒有確保帛琉的把握,但與美軍幹上2-3個月是不成問題的。日軍第14師團在帛琉群島的彈葯不是很充足只有半個會戰份,但主島糧食供應不成問題,足夠6個月使用,日軍第14師團的參謀部門認為,師團的官兵訓練有素,作戰經驗豐富,槍法精湛,精銳無比,只要注意節約使用彈葯用半個會戰份的彈葯打3個月是可以的,認為主島至少可以與美軍干3個月不淪陷,貝里硫島因是荒島糧食不多而且水源稀少戰鬥打響後難以確保水源,所以堅持不了太長時間,但最少也能與美軍幹上1個月。日軍第14師團上下確信只要美軍敢來帛琉登陸,必然撞個鼻青臉腫,即使師團最終覆滅也會讓美軍遭到難以承受的重創。
日軍貝里琉守軍詳細表
陸軍部隊
第14師團步兵第2聯隊 3283
第14師團戰車隊 100
海上機動第1旅團輸送隊第1中隊 250
獨立步兵第346大隊 685
通訊小隊 10
憲兵小隊 30
陸軍人員總計:5388
海軍部隊
海軍航空基地人員 2220(含韓國勞工)
第45海軍警備隊 400
海軍防空隊( 第114/116防空大隊) 500
海軍韓國人勞工設營隊 2200左右
海軍人員總計:5320
佩里硫日軍人員總計:10708
日軍武器裝備表
步槍5066支
輕機槍200挺
重機槍58挺
13mm-150mm各種山炮步兵炮迫擊炮機關炮200門
95式輕戰車16輛
日軍從索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的失敗經驗中總結出了一套全新的反兩棲作戰島嶼防禦方案,他們放棄了早期的海灘周邊防禦和魯莽的「萬歲沖鋒」,採取將島嶼地勢復雜化的蜂巢式系統建構內島防禦鏈,將一味的猛打猛沖變成了對美軍的持續消耗戰。中川州男更是利用崎嶇的地形,建築了一套由加強掩體、山洞和地道等方法共同組合而成的復合式防禦系統。
日軍的主要防守工事設在貝里琉島的制高點—— Umurbrogol山——一座完全由丘陵和懸崖峭壁構成的小山。在Umurbrogol山的山頂可以看到島上大部分區域,也包括小島南邊的機場。Umurbrogol山上有500多個石灰石山洞,彼此之間還有通道相連。這些山洞多為礦洞,繼而被日軍利用並修築成防禦工事——工兵在洞口安裝了滑動式裝甲鐵門,用於架設大炮和機槍。同時日軍還在山上的其他工事處安放了81mm和150mm迫擊炮、20mm雙聯機關炮,並配備了反坦克和防空小分隊。為了防禦火焰噴射器和手榴彈,日軍駐守的山洞入口通道都是向上的斜坡。這些山洞和碉堡組成了一套巨大的、遍布整個貝里琉中央地區的防禦系統,很有利於日軍戰術撤退和重占這些區域,並很好地鞏固了日軍的防線。
日軍在灘頭也不忘把地形優勢利用殆盡。貝里琉島北部盡頭有個9.1米高的海岬,正好俯覽下面的登陸灘頭——這里後來被美軍稱作「點」。就在這塊小小的海岬上,日軍架設了一門47mm反坦克炮和6門20mm雙連機關炮,並堵上入口,僅留一條作為機槍口的狹小縫隙。日軍還在3公里外的另一處類似地形上建造了同樣的工事。同時,日軍還在整個灘頭上埋下了數千枚地雷和重型炮彈,這些修改過引信的爆炸物只要有人或裝甲車輛在上面走過就會爆炸。 最後,日軍在灘頭上留下了一個大隊抵抗登陸的美軍,但實際上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延緩美軍的登陸速度、並把他們引到島內日軍的防禦工事前。
美軍對帛琉群島的登陸計劃是1944年9月15日動用陸戰1師與陸軍第81師共42000兵力,首先登陸貝里硫島與昂格爾島,計劃用2天時間徹底佔領這2個島,並在10月登陸帛琉主島巴伯爾土阿普島,並在10月15日以前完全控制整個帛琉群島。這是個非常樂觀的計劃,美軍認為日軍部隊就那麼一點,而且是輕裝部隊火力有限,不會對美軍構成大的阻礙,誤以為帛琉的第14師團與他們在關島碰到的架子師團是同樣類型的部隊,結果戰鬥打響後美軍在貝里硫被日軍狠狠扇了個大耳光,使這個樂觀的計劃變成了個笑話,最終攻打帛琉主島的計劃也不了了之。
不過美軍的登陸帛琉計劃卻險些流產,在9月初期,美軍出動陸軍重型轟炸機以塞班為基地配合海軍的艦載機對菲律賓以及帛琉進行狂轟濫炸,海軍的哈爾西將軍通過轟炸以及空中偵察報告得出一個結論,他認為菲律賓地區日軍的兵力以及防備都十分虛弱,根本就沒有必要去登陸帛琉,直接攻擊菲律賓就能成功,因此他提出1個方案直接攻打菲律賓跳過帛琉,而海軍的尼米滋將軍則堅決反對哈爾西的方案,他認為帛琉地理位置重要,奪取帛琉為基地向西可以攻擊台灣,向北可以攻擊日本本土,向南可以攻擊菲律賓,而且帛琉群島有設施完善的良港,不奪下來日後可能會成為日本聯合艦隊殘余逃避打擊藏匿的避風港。這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最終參謀聯席會議下了最後決定,不攻擊帛琉,直接攻打菲律賓。
但不攻打帛琉的電報晚到了48小時,美軍登陸帛琉群島的航空准備已經發動,美軍的艦隊已經開始炮擊帛琉群島的昂格而島與貝里硫島,美軍登陸部隊早就已經登船並已經航行到了帛琉群島附近,麥克阿瑟也來不及取消登陸命令了,因此尼米滋決定按原計劃登陸帛琉群島。
美軍貝里硫島上陸兵力編成表:(1944年11月27日)
第1軍陸戰師24234名(含補充兵)
第81步兵師19741名(含補充兵)
其他部隊4765名
總計48740名
美軍上陸部隊武器裝備表:
步槍、自動步槍41346挺
機槍1434挺
手槍3399挺
迫擊炮、榴彈炮729門
坦克117輛
反坦克火箭筒180具
貝里硫島美軍陸戰1師平均每消滅1名日軍的步兵彈葯消耗數 :
.30步槍機槍子彈 1331
.45手槍彈 152
.50重機槍子彈 69
60mm火箭彈 0.5
60mm迫擊炮彈 9
81mm迫擊炮彈 5
槍榴彈 1

9. 血戰太平洋電視劇百度資源。

1942年,瓜達卡納爾島,美軍陸戰第1師佔領了該島上的日軍機場,由此拉開了太平洋戰爭上的戰略對日大反攻。三個美軍海軍陸戰隊士兵萊基、斯萊治和巴斯龍在太平洋上經歷了二戰時期最為慘烈的太平洋戰爭。在太平洋上,日本陸軍驕橫狂妄,對美軍發起了猛烈的攻勢,期間不乏使用自殺式的襲擊。從慘烈的瓜達卡納爾島戰役、格洛斯特角登陸戰,及熱帶叢林戰役,貝里琉島爭奪戰,到硫磺島戰役直至沖繩島戰役。萊基(詹姆斯·貝吉·戴爾 James Badge Dale 飾)、斯萊治(約瑟夫·梅澤羅 Joseph Mazzello 飾)和巴斯龍(喬恩·塞達 Jon Seda 飾)見證了日軍的負隅頑抗直至最後的潰敗,也親眼看到戰友不斷的在這慘烈的戰斗中犧牲。作為最貴的二戰美劇,HBO為此耗資2.23億美元,這也是斯皮爾伯格與湯姆·漢克斯繼《兄弟連》之後的再次聯手。
用小人物的變化來表現戰爭對人的影響,戰爭場面很不錯拍的。

10. 跪求太平洋戰爭2010年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約瑟夫·梅澤羅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Yjg7WSOMjaXwWuHuZcjbEA

提取碼: npwk
《太平洋戰爭 The Pacific 2010》網路網盤資源在線播放
導演: 傑雷米·波德斯瓦、蒂莫西·范·帕騰、大衛·努特爾、卡爾·弗蘭克林、托尼·杜、格雷厄姆·約斯特
編劇: 勞倫斯·安德里斯、米歇爾·阿什福德、羅伯特·萊基、布魯斯·C·麥肯納、喬治·佩勒卡諾斯、羅伯特·申坎、尤金·斯萊傑、查克·塔圖姆、格雷厄姆·約斯特
主演: 約瑟夫·梅澤羅、托比·萊昂納德·摩爾、約書亞·比頓、布萊登·佛雷切、詹姆斯·戴爾、喬恩·塞達、喬·博恩瑟、湯姆·巴治、喬什·赫爾曼、艾什頓·霍爾姆斯、拉米·馬雷克、馬丁·麥凱恩、基斯·諾布斯、湯姆·漢克斯、雅各布·皮特斯、內森·巴特勒、迪倫·揚、康納·歐法萊爾、威廉姆·賽德勒、琳達·克羅珀、里昂·福德、斯科特·吉布森、亨利·尼克松、加里·思韋特、萊麗亞·古多尼、安德魯斯·李斯、阿什利·祖克曼、約瑟夫·R·西卡里、卡羅利娜·達韋納、安妮·帕里西、保羅·潘塔諾、克里斯·海伍德、祖舒華·克洛斯、泉原豊、鮑勃·洪諾、貝蒂·巴克利、諾爾·費舍、內森·科德里、馬特·克拉文、弗雷迪·喬·法恩斯沃思
類型: 劇情、動作、歷史、戰爭、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澳大利亞
語言: 英語
首播: 2010-03-14(美國)
集數: 10
單集片長: 52分鍾
又名: 雷霆戰海(港)、血戰太平洋、風雨太平洋、二戰太平洋、太平洋
1942年,瓜達卡納爾島,美軍陸戰第1師佔領了該島上的日軍機場,由此拉開了太平洋戰爭上的戰略對日大反攻。三個美軍海軍陸戰隊士兵萊基、斯萊治和巴斯龍在太平洋上經歷了二戰時期最為慘烈的太平洋戰爭。在太平洋上,日本陸軍驕橫狂妄,對美軍發起了猛烈的攻勢,期間不乏使用自殺式的襲擊。從慘烈的瓜達卡納爾島戰役、格洛斯特角登陸戰,及熱帶叢林戰役,貝里琉島爭奪戰,到硫磺島戰役直至沖繩島戰役。萊基(詹姆斯·貝吉·戴爾 James Badge Dale 飾)、斯萊治(約瑟夫·梅澤羅 Joseph Mazzello 飾)和巴斯龍(喬恩·塞達 Jon Seda 飾)見證了日軍的負隅頑抗直至最後的潰敗,也親眼看到戰友不斷的在這慘烈的戰斗中犧牲。作為最貴的二戰美劇,HBO為此耗資2.23億美元,這也是斯皮爾伯格與湯姆·漢克斯繼《兄弟連》之後的再次聯手。

閱讀全文

與血戰貝里琉島電影手機免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國拍的戰爭電影關於中國 瀏覽:620
還電影資源 瀏覽:846
台灣題材好看的電影 瀏覽:32
二戰女軍官電影 瀏覽:657
二戰電影科萊特完 瀏覽:1000
騎士下載電影網站 瀏覽:4
汕頭澄海哪裡可以看電影 瀏覽:729
華為平板怎麼下載電影 瀏覽:116
耒陽發明家廣場電影院的名字 瀏覽:745
操盤手微電影下載安裝 瀏覽:188
成都電影免費門票時間表 瀏覽:258
深水區電影哪裡可以看 瀏覽:320
電影戰爭之花 瀏覽:182
壽命發到手機上電影 瀏覽:393
農村題材微電影 瀏覽:449
電影槍戰片二戰 瀏覽:291
秋霞電影網移到哪裡了2019 瀏覽:466
電影最火免費 瀏覽:939
中國電影人物票房 瀏覽:295
武藤蘭電影哪裡下載 瀏覽:686